博士是不是科学家呢?

样yang142301580


什么人都可以做“专家”,但“科学家”却不能随便用。

在科研领域,获得博士学位最多算是刚刚买入科研的门槛,当然可以成为某领域的“专家”,但却不能算是“科学家”。

在当今胡说八道的“专家”大行其道之时,什么样的人能算的上是“科学家”呢?

我认为,甚至很多院士,都算不上是科学家。

“科学家”这个词,不仅仅包含了学术水平,还包含了对科学的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不仅仅是学术层面,更包含道德层面和精神层面。

经常听说某某院士去当副省长或者什么什么,这样的人能算的上“科学家”么?


中考研究


博士不是科学家,如果博士是科学家,那科学家也就太多了,一个大学每年能培养几千个博士,如果都算科学家,总感觉科学家就泛滥了。

博士属于学术阶梯上的初级水平,要成为科学家,还需要先做博士后2年,然后去找工作,一般从副教授做起,然后当教授,最后成为学术带头人,如果能评上长江学者或者杰出青年,再过几年也许还能去竞争当院士。成了院士以后,就可以算是科学家了——当然也不排除有些院士并没有什么原创成果,那其实也不能算科学家。

科学家是成名成家的人,一般来说是需要有一定的学术造诣的,至少要发过一些nature一类的文章,而且还必须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个刚毕业的博士,还没有自己独立做过研究项目,没有自己的研究经费,称之为科学家一般是客套话,在场面上大家有时候也会这样说,但不要当真。比如开同学会的时候,一个乡科级干部,同学可能会叫他“宋厅长”或者“张局长”,那只是一种对未来可能性的期盼与前瞻,不是什么真的已经实现了的事情。所以如果在某些场合我们称一个博士“您是科学家”,这话有时候也不能当真,我们中国人讲话客气,因为和气生财嘛。但我们内心深处一定要知道,博士不一定是科学家,99%以上都不是。

反过来说,科学家也不一定是博士,比如袁隆平是科学家,他不是博士。屠呦呦也得了诺贝尔奖了,也是有突出贡献的,也不是博士,但也是科学家。


作家张轩中


博士当然不等于科学家,正如副研究员,教授,甚至院士等职称的拥有者,一样不等于科学家。

个人认为,我们社会现在有一种不太好的现象,就是迷信头衔,职称。说深了,这可能和沿袭数千年的科举官僚文化有关。古代的知识分子做学问,最终总是为了走向仕途。学了半天,怎也得有个头衔,拿不到第一名做状元,也得叫个榜眼,探花什么的。

实际上,在纯学术层面,不管你的最高职称是副研还是教授,对公众标明自己是某某学科的博士,才是最自然而然的事情,代表你的专业背景。但是很多有职称的人就觉得,标博士显得自己太低档,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趾高气昂的副研满天飞,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这让我很困惑,其实在西方,如果还没有做到正教授,副研一般自己都是不太好意思拿出来说的。

扯的有点远,但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文化,对于真正的科学精神还没有完全消化。什么是科学家?首先是有科学精神的人,然后是在某科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从而对社会生活,经济,文化乃至人类的思想,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科学家不是职称,更不是自封的,不能像郭德纲说的一样,昨天晚上8点半,某人正式成为了科学家。

如果具有真正的科学精神,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即使没有博士学位,一样可以是科学家。我们的屠呦呦,不就是无博士头衔,无留洋经历,无院士身份的三无诺贝尔奖得主吗?


罗生物语


博士是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但是博士离科学家还有很长的路呢。

在今天这个知识专业化要求越来越强的时代,今天,博士学位已经是进入科学界的最低门槛。现在要想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岗位,博士学位就是敲门砖,没有博士学位,根本无法进入,放眼高校的科研岗位,除了80、90年代的老一批教授可能有人还有本科或者硕士学历,其余清一色的博士。

而且随着中国科研的飞速发展,高校想要招聘的教师能力和素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些一线城市的高校并不是对所有博士都敞开大门。比如还是前些年,有个同事托我打听下上海高校生命科学学院招聘老师的情况,他的一个大学同学从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毕业,想回到上海找科研岗位的工作,也许是科研能力不够出色,发的文章质量不够高,或者是科研方向不匹配,居然在上海没有找到合适的科研工作岗位,后来去了苏州大学工作,不过现在科研做得还是有声有色的。

博士毕业后在科研岗位上一般就是讲师,慢慢地靠着科研成绩评副教授、教授,还会申请各种科研项目和人才计划,慢慢地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很多博士还会在读完博士后,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完成博士后的研究。一般博士后研究结束以后,到了科研岗位,如果成果突出的话,可以评到副教授或者教授的职称。

今天绝大部分的国内外科学家都是从博士这个学位上起步走向科研巅峰的,他们是博士中的佼佼者。也有很多的博士在竞争中被淘汰了,但是他们也在科研工作第一线从事着普通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为社会发展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科坛春秋精选


博士是对获得博士学位人的称呼,例如,李博士或者李医学博士。科学家是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分为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现在我国每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有几十万。博士有全日制的博士,也有在职的博士,分为普通博士学位和专业博士学位。很多科学家拥有博士学位,但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大多数不是科学家,毕竟科学家人数很少。一名博士要想成为大家公认的科学家难度很大,不光要有科学成果,还要有国家的认可。中国科学院院士就是大家公认的自然科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没有院士,只有学部委员)是大家公认的社会科学家。当然,还有一些人既不是科学院院士也不是社科院学部委员,也属于大家公认的科学家,例如,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和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等等。



朴实的大车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

小西自己是博士毕业,在做博士后。

不少人没有明白博士后的内涵,可以将他等同于一份工作、一份临时工,比如你在某个科研所、高校做博士后,会有个"合作导师",开展一些工作且收入不低。以长沙为例,博士后的年薪仅有10万,可暨南大学的部分团队招收的博士后有20-30万的年薪。

博士不是科学家,在博士毕业后,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位,这里"博士"仅仅是学位的某个等级,相对较低的有硕士学位、学士学位。

如果你在读博士,仅仅是博士生,毕业后才会彼此喊"王博士"、"李博士"等。另外,就小西知道的,圈内大部分毕业后进入研究所、高校的博士,只会称自己是科研工作者。"科研工作者",是不少博士工作后的自我定位,"科学家"会特指在某个方向研究工作得到业内人认可的专家,不一定需要"院士"才可以是科学家

看看,科学家的定义和举例,"如爱因斯坦、霍金等"再次表明科学家真不是一个普通博士扛得住的称呼。

因为历史的原因,国内不少顶尖大牛,某个学科的领头人,老一辈的科学家不少仅仅是本科学历、硕士学历,但是他们在某个学科方向做出的努力和成果让我们肃然起敬,称之为"大师"或"科学家"等。

当然,当下想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博士是起码的要求,前几天看郑州大学的辅导员招聘公告,都要求博士,吓人啊。

...

希望对您有帮助,方便时给个关注,谢谢您~

2018-10-07-07


帅小西De


我看研究生就有首席科学家,科学家有的是做学术的,有的是把学术做成商品的,前者一般多有高文凭,后者有钱有产品就能统治高文凭的知识分子!

我认为,科学家应该是某一领域高人,我看民间许多家传中医传人,他们治病的水平,远超“国医”,他们也应该是科学家,叫“民族科学家”!



我爱扁桃体


博士可以成为科学家,科学家大多是博士。

下面这幅图是我在2016年3月制作的PPT页。所谓博士,就是在人类的知识边界上延拓了一点的人。科学家虽然没有定义,但要成为科学家,必须在某一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硕博天地


中国历史上“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始见于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秦有七十人。汉初沿置。秩为比六百石,属奉常。汉武帝时,还设立了五经博士,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汉初,《易》《书》《诗》《礼》《春秋》每经置一博士,故称五经博士。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有“公仪休者,鲁国博士也,以高等为鲁相。” 秦朝时,博士官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以及书籍典章。到了唐朝,把对某一种职业有专门精通的人称之为“博士”,如“医学博士”、“算学博士”等。而宋朝,则对服务性行业的服务员也称为“博士”。据《封氏闻见记》“饮茶”条记载:“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

这里有个历史故事,相传老子自幼聪慧,少时拜商容为师,可商容只能教他三年,因为教不了啦!老子太过聪明,问的问题太高深了,都是些天有多大,天外还有多大,这样的问题,商容因爱才,将老子推荐给了一个商朝的博士,后又进入太学,就像今天的最高学府,后来老子学成做了商朝的守藏室史官,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现代对"博士"一词的解释是:博士是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同等学力,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

可以看出,得到博士学位,说明学习阶段圆满完成了,可以进入科学研究的阶段了,也就是入门资格。说句题外话,很多科学家不是博士,甚至连大学也没上过,比如爱迪生只上了三个月小学。

那么博士与科学家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现在,科学家大多都是博士或博士后,而博士不一定是科学家,就是这么一个逻辑关系!我的答案您喜欢吗?如果觉得有趣儿,点个赞吧!


巴巴二姐心灵驿站


英文中的SCIENST,我们中国理解的科学家其实还不太一样。Scientist泛指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各类研究人员或者从业人员,与中文"科学家"不同,"Scientist"不仅仅指有成就的研究人员。在我们中国,“成名成家”的都是很牛的、很厉害的,仅仅从事科研工作但没有成名成家的不能叫科学家。

博士,如果指已经获得了博士学位的,毕业后并没有从事科研工作,那么在哪个国家都不能称之为科学家;还没获得学位仅仅是博士研究生的,也做实验、也做研究,在国外应该可以称为Scientist,但国内没人称之为科学家,那都是大牛的称号。

不过实际上,很多成名成家的人其实也没有获得过博士学位,如最近网络上的传奇人物:刘治国,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生于河南焦作,1979年16岁考入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1983年毕业。先后任教于中学和新乡教育学院。在工作之外,刘治国刻苦钻研数学,因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印度天才数学家拉马努金(Ramanujan)的工作,刘治国从中得到灵感,在θ-函数、q-级数、数论等领域得到了丰硕成果,震惊了国际上研究拉马努金工作的专家。1998年,在英国数学家刘易斯(Lewis)博士的努力下,英国皇家学会破格授予只有学士学位的刘治国“王宽诚皇家学会研究奖学金”,促成他出国访学一年。2001-2003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学系曾衡发教授邀请刘治国访问合作。2003年,刘治国被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直接聘为教授。刘教授虽然是博士生导师,缺并没有博士学位。其他还有很多这样的,没有博士学位但却是成名成家的科学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