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一夜之间保变宝,但这盘大棋远未结束……

在支付宝上线仅41天的相互保业务,昨天悄然由“保”变“宝”。

在过去的十年中,互联网革了不少行业的命,或至少半条命。比如移动通信、银行卡、出租车、shopping mall……

而在10月16日相互保初推出时,坊间也有“马云这次要革了保险的命”的声音——好吧,其实是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


“相互保”,一夜之间保变宝,但这盘大棋远未结束……



上线月余即有2000万+人加入,相互保已经成为了地球上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保险销售单品

形势一片大好。

但偏偏没能在保险业打出一片新天地,遑论革命。

缘何?

销量仅次于避孕套,神级保险单品只差一步

阿里14年前上线“支付宝”时,环境堪称奇险,大部分用户不懂,行业不理解,银行瞧不起,监管部门也犹疑,马云甚至悲壮地做好了入狱的准备,但支付宝成了。

4年前推广移动支付时,环境也说不上好,银行与监管部门的压力无所不在,直到近期还常有反弹和压制,但当时阿里与深圳友商某讯默契携手在银行间远交近攻、纵横捭阖,最后也是成了。

偏偏出身正规、渠道完美、推广容易的相互保,目前看来,是没成。

  • 出身正规:相互保持有保监正规牌照
  • 渠道完美:支付宝数亿流量
  • 推广容易:产品设计到位,一看就懂,十分便宜,切中刚需。


上线一个月,揽客2000万,这比今年双十一天猫单品销售最高的店铺宝洁高了近10倍,如果说不论品牌的单品销量,更是仅次于永远第一的避孕套。

但相互保不是肥皂洗发水,也不是避孕套,它甚至根本就不是快消品,而是一个在大众消费领域堪称冷门的保险类单品,它卖出2000万份的意义,对于保险行业不吝于卫星上天和原子弹爆炸。

眼看就是神级单品,或者说,只要活下去,就是神级单品。

就差这一步。


“相互保”,一夜之间保变宝,但这盘大棋远未结束……



相互保变身原因:产品设计优秀并鸡贼着

相互保之所以不得不变身相互宝,其中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触动了保险业固有格局,同时对监管部门的权力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但正所谓苍蝇不叮没缝的蛋,相互宝可谓是成也产品设计,败也产品设计,这种对行业来说颠覆性的产品要想生存下去,除非是无懈可击,但相互宝哪里是无懈可击,简直是一咬一嘴毛。

  • “不像保险


相互保不收固定保费,而是采取0元加入,出事分摊的收费策略,保险方仅收取10%管理费,类似于坐zhuang。

然而问题也在于这里,传统意义上的保险,是一份对赌,对赌双方是保险公司(保险人)与投保人。投保人交保费,赌自己运气万一不好,可以获得相应的保金。相当于一种“反彩票”。

但相互保的对赌性质非常弱,它更接近于一种慈善型的、共享型重疾互保产品,保险公司并非保险人,而是中间管理方。在这种情况下,它虽有保险之实,但到底能不能担保险之名?这在某种情况下就完全可以“说你不是你就不是,是也不是。”

事实上,这也正是相互保这41天内被指责和诟病的理由之一。

但这个理由不是硬伤,因为这种事,监管部门和保险行业在乎,用户不在乎,因为对于用户来说,能获赔付就好。

  • 赔付越多越赚钱

如果说从保险的伦理上来揪相互保的小辫子,那么“赔付越多越赚钱”确实是它的缺陷,在难容道德风险的普遍环境下,堪称硬伤。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不想赚钱的商业,对于传统的保险公司而言,巴不得所有投保人都别出事,投保人不出事,就等于金钱落袋,所以尽管你也许很讨厌保险推销员,但请你相信,保险公司从上到下没人盼着你买了该司的保险后出事。

花朵财经(wdcentury2)有个迷信的朋友说:“每买一份保险,就当做有几万号人为我祈祷念力加持我健康平安。”虽然很逗,但接近于事实。

但相互保的赚钱模式在于,每赔付一笔,就抽取10%的管理费,这个管理费也是所有的投保人一起出的。所以它赔付越多、越赚钱。(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如果赔付率过高,必然导致无人继续参保,项目也就难以存活。)

了解这种赚钱模式,任何人都难免质疑它是否会理赔过于宽松,导致投保人的钱被滥付,甚至是否为骗保提供更大的空间。


“相互保”,一夜之间保变宝,但这盘大棋远未结束……



  • 产品有点“鸡贼”


相互保的产品设计,从互联网从业者角度看是几乎完美无缺的。

前面说过了,它够简单,够便宜,所依附的平台又是流量巨头,这几乎注定了它在互联网领域的成功。

然而在保险从业人士看来,这个产品有不少漏洞。比如,它的退出机制,只针对于保险方,却没有对投保方的。

简单说来:

在参与人数少于330万人时,相互保项目将自动关闭。

但如果用户要退出,则无任何现金退偿措施。而用户主动或被动的退出,又过于简单。(5天不缴费视为自动退出。)

如果你买过长期保险就知道,每年(或每月、每季度)缴费之前或逾期之后,保险公司和保险员会发来无数短信催缴。而且有一些保险产品,近年来越来越与基金理财类产品界限模糊,在一开始就设计了退出机制,比如原本10年期的保险,如果第三年退出,则退回已缴金额的一部分。

请注意,这不是在说相互保的坏话,这不是在说相互保的坏话,这不是在说相互保的坏话。


“相互保”,一夜之间保变宝,但这盘大棋远未结束……



这是在指出相互保产品设计的先天不足。

相互保的优越性非常明显,再重复一遍:它很简单、很便宜。

或者说,它是一个制度设计有缺陷的,但却很有良心的产品。

这与正常的保险产品正好相反,我们平时在生活中所见的保险产品,在制度和条款设计上,绝对是没有任何逻辑漏洞或其它硬伤的,然而保费和赔率上,却九成九是keng爹之极。

对于用户来说,相互保,是产品的某些条款鸡贼;但一般的保险产品,却是在盈利模式上直接算出几乎固定的超额利润。

这个话题必须打住了,防止河蟹,你们懂的。

综上所述,相互保变身相互宝,蚂蚁保险对保监从善如流,必然的结果。

今后的相互宝:名宝实保

有些事情黑色幽默的程度,最好的编剧都写不出。

相互保姓保时,其实跟保不太搭界;

但它改姓宝,你觉得这是要老老实实当一款网络产品了吧,其实它却更像保险了!

来看看昨天“升级”为宝之后,相互保变成了什么样——


“相互保”,一夜之间保变宝,但这盘大棋远未结束……



  1. 2019年1月31日之前的分摊费用用户不承担。(吸引用户的小福利)
  2. 2019年分摊金额不超过188元,超出部分由保险方承担。(保险方更像保险方,且将低价化虚为实,顺便回击“信美精算师大忽悠,年费至少好几百”的质疑)
  3. 管理费由10%降为8%。(多承担了义务,同时却少赚取了利润。)
  4. 加入成员数低于330万,计划不解散。(取消了原本鸡贼的保险方退出机制,兜底式)


原本的“相互保”比起传统保险产品,差距最大,最容易被人诟病的就在于其制度设计上,另外就是虽然很便宜没有保险公司赚差价,但盈利模式存在越赔付越赚钱的bug。

但经过优化之后,原本的硬伤被大大弱化了,优点却依然是优点。保险方需要承担的权责利更加均衡,原本稳赚不赔的鸡贼式盈利,变成了盈亏皆有可能,且提供了兜底方案。与此同时,明确了至少2019年保费不超过188元,将低价进行到底,如无意外,2020年乃至以后,很可能也会有类似的措施。

面对这样糟粕一洗而褪,精华一如既往的相互宝,它虽然不再有“保”之名,却比“相互保”更像保险了。(原本随时有可能关门大吉,连基本偿付义务都不保,实在难当它是保险。)

这样“比保还宝”的相互宝,尽管不能说是革了传统保险的命,也不能说是革了传统长期重疾险的命——毕竟保额最高30万——但花朵君不得不说,任何一个重疾险推销员,面对这样的相互宝,头皮想必是有点发麻的:亲娘哎,还有这种操作?


“相互保”,一夜之间保变宝,但这盘大棋远未结束……



保险业的革命是必然到来的,或早或晚

时至今日,保险业算是固守旧城池相当给力,难得又难能没有被互联网呛行的行业之一。

然而,有一句丑话放在这里:保险业被互联网呛行是必然的,或早或晚而已

如今阿里的相互宝、腾讯的全民保,乃至网上的水滴筹们,还只是打着保险的擦边球,搞一搞名为保险,实则与传统保险大相径庭的慈善互助,其模式更像是一个大型工会成员之间的互保互助。

但总有一天,当行业的监管和产品壁垒逐渐淡去,那时的保险行业到那时就会是今日的银行卡与sim卡,尽管不会消失,但会“反主为客”,反过来成为相关网络产品的补充。

类似的事情可以参照余额宝,余额宝最初为什么敢于提供令银行恨得牙痒的利率回报?因为它不需要客服、不需要线下网点、不需要推销员,只需要维护好网页和自己的资质,省去的成本就是用户原本必然要被薅的羊毛。

保险也一样,只要有巨头做背书解决了信任问题,那么网络保险同样不需要推销员、不需要线下网点、不需要客服,只需要维护好网页和资质,线下人员很可能只需要有限的理赔团队而已,所以相互宝收8%的管理费也能赚钱,但传统保险公司哪怕收取16%,也运营不下去。成本有天壤之别,产品的纵深以及竞争力就同样会有天壤之别。

所以,革命不是不革了,只是时候未到。

以上。

PS:关于相互宝本身,与本文“相互保之变化”的主旨无关之处,阐之未尽。欢迎各位留言或在评论区探讨。

另外,请扫二维码关注花朵君的大号花朵财经(wdcentury2)。拜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