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否存在?你怎么看?

王超行侠仗义


我认为:

“夏朝”存在的可能性不大,但极可能存在一个小国林立的“夏时代”,其中有一个“夏国”。中国早期历史可能有重大错误。

从社会发展规律上说:“国家”的组织形式是随着社会等级、私人财产等制度的形成逐渐发展而来。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其实是各时期、各地域、松散型的部落联盟领袖经过神话后的传说,和后世的国王皇帝不是一个概念。所谓“夏传子,家天下”只是联盟首领开启了家族垄断模式而已,还不是后世意义上的王权世袭。夏启继承了大禹的部落共主地位后,还是原始社会,“国家”的组织形式都没形成,怎么一个“王朝”就能横空出世呢?莫非夏启是穿越者。毕竟疆域范围较大的王朝在组织结构上比城邦型国家要复杂得多,应该有个演变发展过程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世界上其它文明诞生早期的都是城邦式的小国家,华夏文明应该也不例外。

为了方便表达,我们暂把夏朝在历史上应该存在的时间段,即公元前2100年—前1600年称作“夏时代”。

“夏时代”应该就是社会组织形态由“部落联盟”向“城邦”再向“国家”演变的历史时期。从传说中的炎黄大战开始,以前各自独立的原始部落通过战争、结盟等方式开始有了小范围的交流、融合,组织形式越来越紧密,开始向城邦演变,最终发展成的城邦型的小国,“夏国”只是其中之一,从“少康复国”的记载中感觉规模就是现在的村级械斗,可以想象当时的夏国规模不大,甚至可能还是部落形式。《山海经》记载了夏朝前面还有唐朝、虞朝,可能是同时期存在的其它小国。

“夏时代”中后期应该是个小国林立的时代,没有建立统一王朝。各国逐渐形成后,开始了彼此之间攻伐占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商国”建立的,从崛起、强盛、逐渐吞并其它国家到建朝,可能经过了上几百年的漫长过程,夏国不过其中的小插曲,当时没有记史的习惯,所以在商朝的史料里找不到关于“夏”的任何记录。如果“夏朝”真的存在过,而且是被商所替代,即便再不记史,或多或少应该有提及,不然极不合理。

从考古证据上说:

现在考古最接近的证据是“二里头遗址”,炭测龄表明二里头处于断代时间表上的夏中晚期到商早期,和传说中的夏朝时间大概吻和,却找不到“夏”存在的任何证据,专家们为这到底是“夏都”还是“商都”争论不休。其实不管是夏都还是商都,都不能合理解释“二里头”找不到“夏”的痕迹,却有“商”的痕迹这种情况,但如果换个思路,二里头既不是“夏都”也不是“商都”,只是夏时代某个曾经的城邦小国,后来成为商的属地。就能合理解释这个问题,时间上也更加吻合。

另外,各地发掘的疑似夏遗址彼此也没有关联性,“夏时代”各地还是处于封闭状态,说明那个时间段没有统一王朝存在的迹象。

从史料上说:关于夏朝的存在,目前最大的依据就是《史记》的记载。司马迁无疑是个伟大严谨的史家,但要知道:司马迁距离夏朝的时间和我们距离司马迁差不多,在那个文字和信息都及其稀少的时代,中间还隔了个对夏朝毫无记录的六百年商朝,司马迁信息来源的准确性存在很大的疑问。

我推测极有可能是:在商朝建立过程中毫不起眼的“夏国”,其信息因为某个原因流传到了司马迁时代,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被误会成一个朝代,导致了今天的历史疑案。

不过,不管是夏国还是夏朝,可以确定的是:二里头遗址在“夏时代”的中晚期已经有了宫殿、青铜器等文明要素,华夏文明已经诞生,完成了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过渡。


江山0929


夏朝肯定存在,只是还没有找到都城遗址和文字性的东西。洛阳二里头遗址肯定已经排除在夏都之外,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石峁遗址都有可能是夏都,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一切皆有可能。

《史记》记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而不是“皆在河雒”。洛河和雒河是两条不同的河。在《史记》中关于洛河和雒河记载的非常清楚,从未混淆。洛河:全境皆在陕西。雒河:发源于陕西流经河南洛阳,所以洛阳古称“雒阳”“雒邑”。

而洛河流域发现众多时期和夏朝时期的城址。

洛河流域附近就是司马迁的家乡—陕西韩城,古称“龙门”“夏阳”,龙门就是夏朝建立者夏禹治水的龙门,而《史记》记载“大禹居阳城”,韩城隔着黄河不远就是夏禹的居所“山西阳城”,阳城附近就是最有可能的夏都遗址之一山西“陶寺遗址”。那么韩城的古名“夏阳”肯定与夏朝密不可分。

韩城的西北边不远就是黄帝陵。

韩城的北部就是迄今最早的宫殿遗址,4500年的陕西“芦山峁遗址”。

韩城的再往北就是陕西神木“石峁遗址”,而石峁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最大的早期遗址,其先进程度和规模远超迄今任何一个3500以前的遗址,占地425万平米。有皇城、内城、外城、瓮城、烽火台、马面城墙。刷新多项记录。仅仅一个东城门就占地2.5万平米。距今4300—3800年。四周还有大小十几座卫星城。

韩城南部就是黄帝史官仓颉的故里。

韩城再往南,就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距今六千年的西安杨官寨遗址。

这一系列联系,已经指明,夏朝都城遗址,就在陕北洛河流域附近。











亲爹亲爹


先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人质疑夏王朝的存在吧!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一个学派叫“疑古派”,以顾颉刚、钱玄同等人为代表,主张以怀疑精神和证据主义态度去研究历史。


受这个学派影响,再加上当时没有找到夏王朝留下来的文字,所以很多人都质疑夏王朝是否存在,尤其是国外的学者,许多汉学家在研究中国古代史时,认为夏王朝只是一个传说,并不认为夏王朝知道存在过。

那么夏王朝是否存在过呢?

答案是肯定的。


为什么呢?

殷商废墟的发掘可以证明《史记·殷本纪》基本可靠,那么同样详实记载着夏王朝的《史记·夏本纪》也应当具有相当的可靠性。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1959年河南洛水南岸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其中发掘的都城建筑,基本可以确定是在夏朝中后期,这种有关都城的建筑理念一直被后世王朝所采用,因此可以证明夏王朝确实存在过。


当然,目前有所欠缺的是没有文字,当然,由于夏王朝离现在时间过于久远,挖掘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终有一天,这些历史真相会大白于天下。


金兔历史


在多数人的常识中,“夏朝”是上承三皇五帝,下接商朝的中国的第一个朝代,曾被中国史书中记载为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最初是治水的大禹打下基础,获得地位,禹的儿子启破坏禅让制直接继承父位,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就此开始,直到为商人所灭。然而,关于“夏朝是否存在”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支持者认为河南省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掘,为夏朝的存在提供了实物依据,1953年二里头文化遗址最早在河南登封玉村被发现,此后偃师二里头、郑州罗达庙、洛阳东干沟等属于同一文化的遗址被陆续发现,其中以二里头遗址范围最大,堆积最厚,故定名为“二里头文化”。在二里头发掘出来了青铜器、以及王宫遗址,通过相关鉴定该遗址时间约在前2395年—前1625年,和夏朝纪年相当。因此有学者认为二里头可能是夏朝的遗址。然而,又有学者认为,遗址只有青铜器,没有文字记载,只能作为部落文明,谈不上“夏”国家。

关于“夏朝是否存在”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更希望考古学和史学研究者能呈现给人们一个确定的答案。





纵横历史五千年


回答里面屁话多,真知灼见少。夏朝如果不存在,是谁杜撰的,为什么?老祖宗一开始编这个“故事”,就为得骗后世儿孙吗?夏朝存在不存在,不在于考古证据,有没有证据,夏朝就在那里!听西方人忽悠,不信老祖宗,这才是真的数典忘祖!

西方人重考古,是因为他们的历史缺乏文字记载,原来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早已被这些后来的蛮族弄的无影无踪,历史断档了。我们则不同,我们的土地上直到有明确历史记载,都是华夏族的这些人群在生活,他们在没有文字的时候口口相传,有了文字以后就记录下来,并将这个习惯保持至今!我们凭什么怀疑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记载?



一杯热茶18


夏朝肯定存在,只是目前还没有找到都城遗址和文字性的东西。洛阳二里头遗址肯定已经排除在夏都之外,山西陶寺遗址,浙江良渚遗址,陕西石峁遗址都有可能是夏都,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一切皆有可能。





感悟人生85872


琉球海底发现的金子塔就说明了夏朝的都城在琉球的海底。夏朝时,没有日本海,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全是陆地,就是现在的库叶岛到日本琉球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印度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大陆。大洪水后,地势低矮的地方全被海水淹没形成了现在的地理,沧海桑田,桑田沧海。夏朝文明被淹没在汪洋大海里,部分没有被淹死的人沿长江黄河逆流而上创造了三星堆和二里头文明。而未淹没前黄河长江的入海口在琉球以东。


FENG79902005


西安第五遗址姜寨遗址吊打洛阳二里头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03cd79eb507fa851bc433e913eac653e\

中华第一古都长安


夏朝应该存在。

一个人类社会就象一个人一样,刚来世上他什么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成长,由哭变成会笑,会哑哑学语,会交流,会写字,会读文章,会逻辑思维,懂仪礼,会与社会同步发展。你的小时候从1岁到4岁间的事谁记得?如果不是爸妈和身边人描述你小时候的事,你一个人怎么会记得?谁在三、四十年前能想到我们今天用上手机?在千里之外能随时可视?

古人们口述历史代代相传,估计应该有的。那时都是部落群居,男人们打猎,女人们聚居管理内务和引领小孩成人,能填饱肚子已经很不错了。部落间争地盘夺资源为了生活更好而发生战争也是常有的事,因此,在没有文字前一切以现代人追究的文字记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

能发现那时的遗址已经相当不容易了,至于是不是都城?不能以现代人的标准去判断,或许许多我们认为不可能是的事其实就是。

让时间去检验吧,让后世的发现和研究去确定吧!遗址还在发掘中,只要用心,也许会有新发现,新证据!

老铁们认为呢?

避免无为争辨和地域黑。


凤凰3821


只有陕西人不认夏商 只认西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