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黃岡市團風農村魚丸很有名氣,怎樣才能製作出高質的魚丸?

城鄉掃描


你說得很對,鄂東的魚丸的確有名,特別是團風縣魚丸。團風縣濱臨長江,縣內有牛車河,楊杈湖等水域,盛產魚類。因此團風人會製作魚丸。下面談談高質量魚丸的製作關鍵點,供你參考。

要製作出高質量的魚元子,魚肉的選擇很關鍵。通常選用草魚、鰱魚、青魚、鯰魚等魚肉。由於魚的種類不同,它們肌肉組織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動蛋白的含量也不一樣,所含纖維與結締組織也有一定的差異,因而不同的魚肉對魚元子的質量是有一定影響的。製作魚元子一般宜選用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的魚肉。魚肉的脂肪含量高會降低魚元子的彈性,這是因為脂肪會阻礙蛋白質分子網狀結構的形成。其次,魚肉的新鮮程度也將影響魚元子的質量。新鮮魚肉不會發生蛋白質變性,因而它是製作魚元子的前提條件。反之,如魚肉超過其自溶期,那麼製做魚元子的質量是會受到影響的。

  製作魚元子用鹽量非常重要。從根本上講,製作魚元子就是利用蛋白質的鹽溶性、熱凝聚的特性而成形。如鹽的用量過少,肌球蛋白和肌動蛋白溶出量不多,形成溶膠粘性不強;鹽的用量過多,會起到一定的脫水作用,使魚元子的持水性能降低,產生變性而使蛋白質性狀被破壞,降低了魚元子的彈性,影響其口感。

  製作魚元子還需要加入適量雞蛋清和油脂。雞蛋清具有吃水性強、凝固效果好的特點,添加的目的就是增加膠結性,保持魚元子的彈性和嫩度。加入油脂的目的是增加魚元子細膩、滑嫩的口感,並有增白的效果。但須注意,對蛋清和油脂都不能加得過多。由於雞蛋清具有膨脹性,加多了,在魚元子加熱時會使其表面不光滑,影響魚元子的外觀;而油脂加多了,則容易使魚元子內部成蜂窩狀,造成口感質粗且油膩。澱粉本是一種粘合劑、增稠劑。魚元子中加入澱粉會使其增強吸水性,同時增加魚元子的可塑性,有利於成形。但澱粉的用量要適量,過少,魚元子的粘性不夠;過多,則魚元子會發硬、色澤不白且浮力差。

  製作魚元子時,加熱及火候的控制也相當重要。加熱會使魚肉蛋白質凝固至魚元子熟透。但是,應掌握好汆煮魚元子的火侯。其方法是:魚元子生坯應下入冷水鍋中,然後移至火口,隨著鍋中水溫的升高,魚元子的彈性就增強,直至鍋中水在鍋邊冒小泡時,轉小火保持水溫約半小時,魚元子便汆煮熟了。但須注意的是:若水溫低於60℃時,魚元子會變性而失去粘性,成品結構鬆散,甚至散碎不成形;而水溫若超過100℃,魚元子又會出現多纖維狀,而影響其口感。理想的魚元子加熱溫度以控制在80~90℃之間,保持半小時為好。

我岳母家就在黃岡團風縣,歡迎大家去此地品嚐魚丸!


圖文直擊


我們黃岡的土特產魚丸子那是有名的很,主要原料是花蓮魚,取肉去皮去刺,清洗乾淨,再用手工剁細成肉沫加上等麵粉攪拌均勻,滴漿成型即可,再用清水置鍋,用湯勺用捏成小個魚丸,完成後燒開就行了,一個個又大又軟的魚丸就製作完成了。是不是很饞人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