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沁机枪凭借什么优势替代了加特林机枪?

石老人小石头


马克沁机枪和加特林在武器系统(国内轻兵器学科)内分科分为内能自动式和外能自动式。这么说各位观众老爷可能会有点懵。

(MG42就是标准的枪管短后座)

简单来说,马克沁是利用火药燃气完成自动,全程不需要施加外力就可以完成自动射击;而加特林式则利用外力(如曲柄和电动机)全自动设计。

马克沁机枪的发展代表着轻武器的划时代发展。如果加特林带领人们进入自动武器和火力的时代,马克沁则是让人们彻底进入现代战争。

马克沁的优势非常多,这是一种不使用外力就可以快速连续射击的武器。以德国军队装备的MG08马克沁水冷重机枪为例,枪管短后座加帆布弹链,这种划时代的设计瞬间把复杂且难以操控的加特林斩于马下。从马克沁研发开始,无论是英国的威克斯,美国的勃朗宁M1919,德国的马克沁MG08还是俄罗斯/苏联的M1910,都采用的是这款机枪的专利。而且马克沁也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各种武器的研发发展,可以说是人类武器史上的奇迹。

相比加特林,马克沁有以下几个优势:

射击速度快且稳定。

机械结构更加完善,故障率更低。

枪管采用水冷,理论上不会过热。

由于枪管在轴线上固定运动而非横向空间运动,射击精度有了不小的提升。

采用帆布弹链,相比重力供弹的加特林稳定性和便携性和通用性强上不少。

由于结构原因,更适合小型化和便携化(包括一战时期德国的MG08/18等)。

至于说加特林重获新生是因为电动机和先进的制作工艺提高了加特林机枪的射速上限,不过笨重的机械结构使得他们只能作为载具上使用的武器。


利刃军事


加特林机枪在今天只是一种机枪的构型,在当年是一种机枪品牌。由美国人理查德·乔登·加特林设计制造。大清同治年间引进了加特林机枪,当时称之为“十门连珠格林快炮”,李中堂是非常的喜欢,国内兵工厂几年就山寨成功。

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通过手动旋转的机枪。它的作用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手柄摇动来旋转枪管,并通过撞击底火轮番射出子弹。

因为采用了多管结构,所以枪管不会迅速过热,在早期比较低端的金属冶炼工艺下,这是一种非常讨巧聪明的武器。

话说加特林本人其实是个医生,估计是受够了前线送来的伤员,他决定发明一种“能有效减少伤亡”的武器。明白人都知道,他说的意思是敌人多流血,我军就能少动手术。据说加特林的原理是从农机上悟到的。

但是“格林快炮”有很大的弱点:

其一是超重,多条枪管造成了重量的加倍,旋转机构本身也不是小块头。所以格林快炮只能装上轮子,由马拉着或人推着走,这极大的限制了其使用。

其二是转速,由于采用人工手动旋转,所以格林快炮的旋转速度需要保持恒定,太慢只能浪费子弹,太快则会导致炸膛。大部分格林快炮的问题都是士兵心理上的——别指望战场上士兵们面对汹涌而来的敌人会稳如泰山的摇手柄,他们只会不知不觉的拼命加快旋转节奏,最后导致转速过高整枪报废。


相比之1860年的格林快炮,马克沁机枪的设计者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同期才刚刚聘上一份木工的职务。一直到1880年,他仍然只是一个民间的普通设计师和发明家,以气体照明灯和自动灭火器著名,这些东西在今天仍然被使用。

促成马克沁改行制造杀人武器的是爱迪生,这个小心眼的奸商大发明家耍手段让马克沁的公司破产了。卖掉公司的马克沁离开美国,跑到欧洲去碰运气。当时的欧洲战火纷飞,有个朋友告诉他:19世纪啥玩意儿最赚钱?丢掉你那些电气和化学,发明一种能让人类自相残杀得更高效的武器吧!

于是神器出炉,马克沁似乎是有天神在耳语,到1883年,他成功地设计出火药燃气驱动的自由枪机式武器自动机构,并制造出第一支自动步枪。1884年,马克沁专门研究了加特林机枪,得出的结论是这东西必然被淘汰。仅同年,他就拿出了自己的全自动机关枪。

话说这枪李中堂也买了,但是试射的时候他非常惊讶,觉得这枪泼子弹泼的太猛,射得太快,怕是有些不美哉。不过中堂大人依然拖回去给山寨了。


我们看看马克沁的研究历程,就能明白为什么马克沁能替代掉加特林。

马克沁首先吐槽的是加特林的漏斗供弹结构,这种方法造成的故障率和效率损失太大,过于散乱又不靠谱。马克沁的解决方案是开发出了帆布弹链式供弹系统,这一提升直接影响到后世所有机关枪和机炮。

其次是加特林那几根枪管,虽然看起来威武霸气却并不适合当时的战场,士兵们拖着这东西太难以行动了,但散热问题又难以解决。马克沁采用了注水的外部大型套管解决了散热问题,水冷也成为马克沁机枪的一大标志。

射速方面马克沁的机关枪也超过了当时的加特林。加特林每分钟射速250发,且快慢不稳定。而马克沁机枪能均匀稳定的保持在每分钟600发的程度,不间断的射击下去。理论上,只要套管里有水,马克沁就不存在停火的问题。

马克沁机枪在1893年参加第一次实战——英军与非洲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英军50人的部队,依靠4挺马克沁,防守住了5000麦塔比利军的进攻,打死了其中3000人。

马克沁机枪一炮走红,从此各国纷纷发现自由枪机的魅力,开始大肆仿制和改进马克沁的自动结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果不其然,马克沁的各种改型成为了欧洲人互相收割生命最有效率的武器。

马克沁机枪相比加特林机枪,拥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携行方便、可靠性高、持续性射击、射速翻倍的优势。几个牛高马大的士兵可以随意提着机枪零件满场的转移,帆布弹链也远比弹斗供弹高效安全,士兵们只需要压下扳机就可持续性的火力扫射,再也不会出现加特林那种人工旋转手柄的毛病。

众多优势,人们如何不青睐马克沁呢?这个时候,加特林机枪已经不知被扔到哪个角落去了。

不过,现代的加特林结构已经采用了电动和全新金属工艺打造的枪管,射速可以达到恐怖的6000发/分钟,大大超过了马克沁自由枪机的子孙们。这种原理更是在机炮、近防炮上被大量使用,同类的仅有一个加斯特式能与之略微媲美。马克沁的结构并不适应这些超高射速武器。所以,孰胜孰败还得让历史用更长的时间来判别。

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王司徒老百科


题目中问的应该是最早的老式加特林机枪,这种机枪虽然也叫机枪,但是性能其实比较拙劣,因此才会被取代。

当时的加特林机枪虽然叫机枪,但实际上就是将若干个步枪装在一些,交替供弹循环射击,火力上确实要比当时的步枪强得多。但是实际上,当时的加特林机枪性能并不是很好。首先就是体积太大,其体积重量太大,导致不得不使用轮式机动的设计。

而且由于其使用的供弹具是一种特殊的供弹板,使用的是类似漏斗的工作原理,并不是后来常见的弹链。这种武器的射速完全依赖射手操作加特林机枪的转速,一旦转速过高会容易出现卡弹、炸膛等故障。

而马克辛机枪则是真正意义上的机枪,内部通过自动机构,将子弹发射产生的后座力用于退壳、重新上膛并再次发射,可靠性高了很多。由于不是手动控制射速,其射速较为稳定,不会容易出现加特林机枪出现的故障。

同时,马克辛机枪的体积相对来说小了很多,重量也有所降低,一个机枪班就能携带包括机枪、弹药等作战,使用上也更加方便。而且更重要的是,马克辛机枪的火力更猛,其使用的是水冷设计,武器散热不是问题。而且马克辛机枪还诞生有轻量化版本,比如德国的MG08/15机枪,就是作为轻机枪使用的,而这是当时的加特林机枪无法做到的。


战争之王


马克沁与加特林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依靠外部能源完成射击动作。

马克沁是全自动射击方式,除第一发子弹需要手动上膛之外,其余依靠子弹击发后产生的后坐力完成一系列战术动作。



加特林虽然同样可以做到依靠子弹的化学能完成装填,但是仍旧需要外力(早期的手动或者现代的电动)完成枪管转动和击发。

在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外力的不稳定性,严重制约了加特林机枪发挥火力。比如早期加特林需要人力转动摇柄才能发射,而战场上的士兵往往由于紧张而转速不均甚至转速过快,因此故障率居高不下。



而马克沁则没有这种隐患,子弹后座装填,稳定而快速,便于操作,故障率也低。关键是两到三个人就可以胜任全部工作。

由于没有稳定可靠的第三方能量来源供给加特林使用,这一时期马克沁机枪无论在可靠性,便捷性还是火力方面都完胜。



及至现代,电源以及电动机变得小巧可靠,为加特林机枪吹响了冲锋号。使用电动机驱动的加特林机枪由于多枪管的优势,在射速上甩马克沁类机枪十八条街。

加特林可以轻松达到6000甚至上万发子弹每分钟。而马克沁类机枪仍然停留在一千发每分钟左右,成为无法突破的物理界限。



正是由于超高的火力密度,加特林多用于航空以及军舰近防系统。比如著名的A10攻击机,火神机炮,都是经典应用。

二者目前应用领域不相交叉,只能说现在各司其职,相安无事。


武器装备秀


马克沁机枪并没有取代加特林机枪,这一点要格外重视。

一百多年前最早的加特林机枪诞生时还是手摇试的,加特林机枪是一种手动型多管旋转机关枪。加特林机枪是由美国人理查·乔登·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其人名一译格林,故此枪也被译作格林机枪或译作盖特机枪/机炮) 在1860年设计而成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第一支实用化的机枪,并且由于火力太大远超军队作战所需,弹药消耗量过高,而且当时的复杂结果不够成熟,损毁率大,故障率高,遍逐渐趋于淘汰,

上世纪70年代,一些专家发现来复结构不适用于高射速机炮,美国便展开了“火神计划”研发新技术,后来便看见了在博物馆中的加特林机枪。经改进,射速已提升至每分钟6000发。机炮主要作用是打击各种大型载具、机械以及空中格斗,飞机在高速飞行时会严重影响射击精度,所以需要强大的火网密度来弥补;机枪则主要对抗步兵、各种轻型载具和低空防御。

简单来说手摇的被电动的升级了一下,但是加特林机枪现在还在服役,1900年俄国最后一个国家宣布手摇加特林退役,到七十年代重出江湖,虽然有些曲折但并没有被取代。相反在1976年,印巴第三次战争巴基斯坦还在使用马克沁机枪,之后战争史上就没有了这种机枪运用于实战的记录。

马克沁机枪的设计只符合一个时代,加特林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走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间有过曲折但设计理念先进。马克沁机枪成也设计败也设计,加特林永远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改造余地。





鱼在水里你呢


加特林机枪属于早期速射武器,在这些速射武器中,采取的技术方案中,都是把多少支步枪连在一起,用一个发射机构控制,这类武器就是有一点象把一大堆鞭炮的捻捏在一起,用一根火柴点燃一样,这种方法带来的问题就是武器系统的重量大,结构复杂,结构复杂的东西,可靠性都不怎么样,而且由于结构的限制,这些速射武器的射速并不高,依旧是200到300发每分钟。

加特林机枪的办法比这些办法要有了改进,加特林的发射机构是用一个,但是是用多根枪管,这样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结构,提高了可靠性,不过加特林机枪的重量依旧是很大,加特林机枪一般都是作为守卫重点目标的固定式武器使用,要么是作为炮兵使用,这个不奇怪,马克沁刚出来的也是当作炮兵使用的,加特林和马克沁都是放在一个炮架上,用马拉着跑,不过加特林最轻则还有近100公斤,而马克沁可就轻多了,原来维克斯公司曾经拍摄过一张照片,他们的员工用一只手就把一挺轻量版的马克沁机枪拎了起来。当然,后来证明这个照片有点作假,那个员工是一个大约2米的大个子。

马克沁机枪刚刚推出的时候,子弹使用的发射药还是黑火药,由于黑火药发射时的烟尘大而且燃烧后的残渣多,所以马克沁机枪的可靠性也不是很好,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的优势,各国的军队还是信任老家伙,经过考验的加特林。而且当时各国还是觉得速射武器应该是有不止一根枪管,而马克沁只有一根枪管,这个东西行不行,各国都还存在疑问。

随着无烟火药的发展,各国的步枪弹开始普遍使用无烟火药作为步枪弹的发射药,同时步枪的口径开始缩小,这时候马克沁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重量轻,可靠性高,占用人员少,当时的德皇曾经表示加特林至少要4个人伺候,而马克沁最少只用两个人。而且马克沁的操作远比加特林方便,加特林当时的操作方式还是要手摇,在战场上,尤其是随着敌军的逼近,射手都会产生紧张的情绪,从而动作变形,手摇的速度发生变化,这样加特林机枪就容易发生供弹故障,而马克沁没有这个问题,两只手一扣,供弹什么的就不用你太操心了。

在无烟火药出现后,马克沁重机枪的重量迅速降低,战斗全重降到了42公斤左右,当然还要带上一定数量的水,但是这个重量已经可以由人力在战场上移动了,而加特林机枪最轻的M134也才达到这个重量,而M134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产品,在马克沁的年代,加特林可没有那么轻。

马克沁是自动武器成熟的标志,从马克沁开始步兵的各种枪械都开始了向自动化转变,各种从枪口中喷吐出来的弹头迅速占领了整个战场,使现场变得空荡荡的。而笨重的加特林机枪则是退出了步兵的装备行列,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空军的战斗机上使用加特林原理的火神机炮的大量使用,加特林机枪才以另一种方式复活了。


有痰


问题主所说的应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马克沁重机枪成为人类历史上杀人最多的人造武器,那么有人就会问了,这个时候作为比马克沁重机枪发明的更早的加特林重机枪,此时此刻跑哪儿编去了,为什么不见他大显身手啊,照的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阵地与阵地之间的静态对决,这个时候重机枪有优势啊,为什么加特林重机枪没有表现出来,反到让一个后起之秀马克沁重机枪产尽了风头呢。

首先我们说到近代,我们对于加特林机枪那种近乎于疯狂的火力感到震撼,但是这一切都几乎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下,就是现如今加特林重机枪它的枪管的转动频率是靠电动的,也就是这个东西是固定的,但是在以前这个东西可不是固定的。

在加特林机枪发明出来的时候,它的原先的家庭机枪没有电传动系统,因此它整个枪管的转动是靠人手去摇,就好像纺棉花一样,就一直在那摇那个加特林机枪的转把,然后使得机枪能够转起来,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他的枪管的转动问题解决了。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一旦士兵在战场上面肾上腺素激增,然后管不了自己的手,就疯狂的在那转动那个枪管,提高火力的时候,通常会造成转动得太快了,然后把整个枪给弄散架了,或者是卡壳了,这就造成这款机枪特别不稳定,在美国人用这款机枪在征服墨西哥,古巴的那段路上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个问题,这也导致美国人对于这款机枪很头疼。

你说我阵地上需要火力压制,但是我这用起来我经常出问题。这样的话,我在使用这款机枪,我是弊大于利呀,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宁愿让士兵多装备一些。步枪来增加火力,而不是用这种不靠谱的东西,毕竟战场上面稳定性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东西。

接着马克沁发明了自己的重机枪,也就是著名的马克沁重机枪,马克芯重机枪只有一根儿枪管,通过气导的原理,重新完成子弹的上膛工作,在散热系统上面马克沁重机枪采用了加特林机枪所没有的水冷式散热,这样的话,在子弹的发射稳定性上面,马克沁重机枪比起当时那个年代没有改装过的加特林重机枪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虽然技术门槛比较高,虽然你造价比他贵,虽然比起重量,你比他重,但是只要够稳定,只要在战场上面能够提供稳定的输出,我就用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