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朝代都因农民起义而倒台,为何只有宋朝是亡于内乱?你怎么看?

fengdxt


这事情得从宋朝的建立说起。

赵匡胤自黄袍加身后,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将的将印,解放了对文人士子的权利。

天下学子开始掌权,也就是出现北宋六贼,还有秦桧这类卖国。这些人当权,没有战争的洗礼,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残酷,能不亡国,皇帝也是一个比一个爱玩。

不是说这些人没有才学,而是满满的才学,都是聪明人。只是太和珅式的人了。


用户在线等


题主应该是打错字了吧。

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宋朝没有亡于内乱完全是太“幸运”了。都说宋朝富庶,百姓有钱,但是宋朝的起义可多着呢。说几个影响比较大的吧:北宋时期王小波、李顺起义经过三四年才平定下来;方腊起义前三个月就攻克了六州五十余县,后来发展到百万人;张迪起义聚众数十万;高托山起义号称三十万;王宗石被镇压时被杀的义军和平民多达二十万;钟相杨么都称王称帝了。

如果有合适的时机,这些起义完全都有改朝换代的能力啊,但是他们都失败了,主要就是因为宋朝太“幸运”。首先,宋朝因为丢失燕云十六州、定都在四战之地开封导致了宋朝“冗兵冗官”的局面,也就是说宋朝政府养活了很多不必要的军队,这样的好处就是消除了大量的无业游民啊,有吃有喝的,谁还去造反?

其次,北宋农民起义最频繁的时候恰好亡于“靖康之变”了,南宋建立之后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平定各地占山为王的流寇(说了别嫌难听,“中兴四将”的功绩绝大部分是因为平定内部叛乱,而不是与金国作战),又因为国难当头,很多流寇和义军纷纷加入政府军,同仇敌忾去抗金了,直到南宋站稳了脚跟,才再次出现起义的情况,但是都没再成什么气候。


国史通论


宋朝的灭亡不全因为内乱,它也没有发生内乱,最多是奸臣当道,那也不是灭亡的主要原因。大宋的灭亡原因是多方面的,自太祖开国以来,就已埋下灭亡的种子。大宋自公元960年建国到公元1279年灭亡,共历18帝,享国319年,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那么经济、科技如此发达的朝代为什么一直积弱不堪,直到灭亡?我这么认为的。

1、宋太祖开国政策—重文轻武,以文制武

宋太祖通过“陈桥兵变”夺权之后,为防止此事再度发生,随即上演“杯酒释兵权”,实施“重文轻武”的国策。限制了武将的权力范围,大力宣传文治、忠君的思想。轻视视军队发展,军事制度落后,军队战斗力可以说是不堪一击。大宋终其一朝始终以“排除异己”为核心,完全摒弃“共存共荣”的思想,导致宋朝名将缺乏。

2、烟云十六州未及时收复,北方屏障尽失

自太祖登基后,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南方基本平定转而要北伐时,太祖的突然暴毙,令其政策基本搁浅。太宗由于不知兵,导致北伐失利后转入防守态势,从此一蹶不振。使大宋江山的天然屏障失去,无法抵御外族骑兵的突击骚扰。还有宋朝的联金抗辽、联蒙抗金决策失误,只看到了局部利益,没有想到后续的威胁。

3、变法失败、贪污成风、朝政腐败、奸佞当道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两次推行变法,因触及官僚利益集团神经而导致失败。致使朝廷内斗加剧,互相攻击,被贬流放的人员无数,全国税赋加重,地方官吏横行,百姓负担加剧,致使国力日渐衰退。宋朝时期卖国求荣的奸佞小人层出不穷,精忠报国的将帅打击和迫害。致使国家无人可用。

4、科技发达未用于军事,联蒙抗金战略欠妥

由于宋朝长期实行抑制军事发展的策略,致使宋代已有火药等科技发明无法广泛应用于军事,反倒被周边经济、科技均不如他的国家所征服。战败后连年向辽、金称臣纳贡,致使原先富足的经济得不到缓解。其联合蒙古灭金的战略有待商榷,金国灭后大宋已无力抵抗蒙军入侵且没有得到金国一寸土地,尽为蒙古占领。

5、将帅不和与用人不当致使临安及江南失守

宋末宰相贾似道对蒙军突袭襄阳的危险形势没有及时作出预判且有意隐瞒不报,其增援的嫡系主帅与原驻守襄阳的将领闹矛盾而引起相互猜疑,导致襄阳坚守六年后失守。襄阳的失守,导致南宋已无险可守,官兵作鸟兽散。蒙古大军迅速扩大战果,在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就连续攻克了南宋都城临安及整个江南。崖山海战之后,南宋灭亡。

综上所述,就是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内乱或者叫内讧,并不是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或者是唯一原因。你所说的农民起义,宋朝也有而且很多,但都没有威胁到宋朝的根基,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和大宋前期“三国鼎立”或者后来的“四国大战”也有很大关系吧。


野史也是史


何为内乱?内乱包不包括农民起义?而且两宋灭亡都是在外患之下。

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破开封汴京城,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大批宗室官员及金银财宝美女,这就是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公元1279年,在海南岛的崖山,南宋最后一点抵抗力量与追击来的元朝军队最后一战,失败后大臣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蹈海而死,成千上万的军民投海殉国。南宋灭亡。

不管是北宋南宋,到末年都是腐败了,内部矛盾不少,大臣党争很厉害。不过哪个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内部不是如此呢,所以这点并不是两宋灭亡的直接原因,因此上说,两宋还是亡于外患,而且南宋抵抗蒙元还比较久。

宋代的确农民起义比较少,规模相比黄巾起义黄巢起义以及后面的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宋朝算是很太平的了,只有北宋的宋江方腊起义和南宋的钟相杨幺起义,范围有限规模有限,远远没有达到《水浒传》上的规模。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两宋老百姓生活还凑合,还没有形成大规模民变的基础。



磨史作镜


这个结论不知道题主是怎么得出来的,基本不符合历史的实际情况啊。

其实,历史上亡于农民起义的王朝比例根本不高,建国以来因政治原因把很多农民起义地位抬得很高,如果不加以辨识,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认识。

历史上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无非是以下几个——

1. 人口逼近红线,土地无法负载如此之多的人口,导致大家没饭吃。

2. 封建王朝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量破产农民没有去路啸聚造反。

3. 统治阶级粗暴错误地处理阶级、民族矛盾,导致底层反弹。

所以,农民起义发生的频次是很高的,但是要说导致亡国,大多数情况下只构成原因之一,很少能直接导致亡国。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下,历史上到底有多少王朝是亡于农民起义。


夏商周,假设有夏,汤武革命、武王伐纣,都是部族之间的战争,不在讨论的范围内。

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大名鼎鼎,但是很少有人关注,陈胜很快就失败了,跟上来的都是六国旧贵族,从项羽分封的18路诸侯来看,基本上战国后期的六国都恢复了,刘邦也是在这个队伍里混出来的,所以,并不能说完全是农民起义。

西汉末,最后是宗室刘秀重新恢复了汉室,不是农民起义军。

东汉末,黄巾起义军被军阀们联手歼灭了。

魏晋至唐,都是接连的篡夺、“禅让”,农民起义是很多啦,但是作用并不明显。

唐末,黄巢农民起义,被军阀们联手剿灭。军阀们自己玩得很开心,五代十国,也是他们内斗。

北宋、南宋,亡于异族入侵。

元末,这时候才能算是亡于农民起义。

明末,李自成是成功了的,但是被满清掀桌子了,算是失败。

清末,太平天国、捻子被剿灭后,还过了很多年清朝才完蛋,辛亥革命不能算是农民起义。


所以,你告诉我大多数朝代都是亡于农民起义??


夜小紫


拿一个亡于农民起义的做对比就很容易明白。

农民起义最少的是汉朝,最多的是宋朝,为何强汉亡于内乱,而弱宋没有?

道理很简单,因为汉强宋弱。

汉朝在三国分裂时期都能顺手灭了周围少数民族政权,基本不存在被外族灭亡的可能,汉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汉朝全民武装,地方实力强大,打嗨了,周围没人可打就自己打自己,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外部压力可以缓解内部矛盾,最后亡了。

宋朝全程菜鸡,周围国家都能揍他一顿,虽然内部农民起义众多,但是外部压力更大,有着极大的外部压力可以缓解内部矛盾,所以农民起义没两天就开始被政府招安了,然后调去和北方政权打仗,越打国土越少,最后被其他政权攻灭。





宝石猎人又夏


第一、宋朝工商业发达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富庶的朝代之一,它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工商业的高度发展,甚至有人说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于宋朝。工商业的发达对国家的稳定有很大的积极作用,首先就是大批农民不用再被束缚到土地上,很多王朝的倾覆都与土地兼并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在宋朝,人们即便是没有了土地,也能通过其他途径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所谓民以食为天,细看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如果人们能够吃饱肚子,谁会去铤而走险参加起义呢?

第二、宋朝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虽然蔡京被定义为大奸大恶之人,被人唾弃一千年,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了他对宋朝做出的贡献,他当政期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制度,说白了就是建立孤儿院、养老院以及公益性公墓,这就给国家减少了大量的流民。此外,两宋都有严重的冗兵现象,政府当时养活大量的军队其实未必是希望他们出去打胜仗,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安抚流民,甚至没到灾荒之年,宋朝政府就会大规模征兵。五代时期几乎全国皆兵,南宋立国之初又有大量流民南渡,国家为了防止这些人集结成为流寇,便出钱养活他们,闲事种地,战时防守。

第三、宋朝政治环境宽松

秦末起义中,最响亮的口号莫过于“天下同苦秦久矣”,秦朝的暴政让人们甚至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也难怪陈胜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了。但是宋朝几乎真的做到了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并且相对来说整个宋朝都是轻徭薄赋,人们不仅吃得好,还能睡的香。

第四、宋朝始终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

这一点也比较重要,当时华夷之辨盛行且两宋立国三百多年时间中,始终与周边国家保持军事对立,甚至曾经亡国于金。巨大的国际压力很大程度上转移了国内矛盾,宋朝军民同仇敌忾,故而内耗相对于其他王朝相对要少一些。


正喜百家姓


两千年的争斗史,可以看出,中国历朝政权的倒台,并不是因为农民起义,而是亡于内乱。先是内争内乱,然后会有乱政暴政,然后才会出现农民起义。因此,农民起义不过是火药桶,炸裂了本来就内乱不堪的政权而已。因此,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组织的灭亡,不是亡于外敌,而是亡于内乱。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来看,陈胜、吴广只是起到点火作用,事实上当时的秦朝政权内部已经在大清洗了,陈胜、吴广的点火,六国旧贵族的加油,然后加速了秦政权内部的大分裂大混乱。尉缭子说,乱政无精兵。军争的基础是政治,政治清明民心一向,则军队所向无敌。试看哪朝哪代,政权灭亡时没有精兵强将,但最后还是灭亡了,原因何在?内部分裂混乱了,大后方乱了,中枢乱了,军事即便有小胜,也无力回天。总而言之,历朝政权,都是先亡于内乱,这是根源所在,农民起义只是个引爆点与加速剂而已。


宋朝无分北宋南宋,在灭亡时,内政昏暗权臣奸佞,以至于内乱频起,外部又强敌环伺。实权君臣无振作之心无长图伟略,一心想作完成之君贪图享乐,因此对外也不可能有强将精兵(有也很快会被干掉)。所以宋也是先亡于内,而后败于外。


xfy2018


我认为宋朝不是亡于内乱,不好意思,题主,我持反方意见,

第一、宋朝工商业发达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富庶的朝代之一,它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工商业的高度发展,甚至有人说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于宋朝。工商业的发达对国家的稳定有很大的积极作用,首先就是大批农民不用再被束缚到土地上,很多王朝的倾覆都与土地兼并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在宋朝,人们即便是没有了土地,也能通过其他途径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所谓民以食为天,细看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如果人们能够吃饱肚子,谁会去铤而走险参加起义呢?

第二、宋朝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虽然蔡京被定义为大奸大恶之人,被人唾弃一千年,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了他对宋朝做出的贡献,他当政期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制度,说白了就是建立孤儿院、养老院以及公益性公墓,这就给国家减少了大量的流民。此外,两宋都有严重的冗兵现象,政府当时养活大量的军队其实未必是希望他们出去打胜仗,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安抚流民,甚至没到灾荒之年,宋朝政府就会大规模征兵。五代时期几乎全国皆兵,南宋立国之初又有大量流民南渡,国家为了防止这些人集结成为流寇,便出钱养活他们,闲事种地,战时防守。

第三、宋朝政治环境宽松

秦末起义中,最响亮的口号莫过于“天下同苦秦久矣”,秦朝的暴政让人们甚至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也难怪陈胜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了。但是宋朝几乎真的做到了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并且相对来说整个宋朝都是轻徭薄赋,人们不仅吃得好,还能睡的香。

第四、宋朝始终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

这一点也比较重要,当时华夷之辨盛行且两宋立国三百多年时间中,始终与周边国家保持军事对立,甚至曾经亡国于金。巨大的国际压力很大程度上转移了国内矛盾,宋朝军民同仇敌忾,故而内耗相对于其他王朝相对要少一些。


风一样自由As free as the wind


南宋末年,汉民族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从黄帝战蚩尤到现在四千年了,这个民族一次次的打碎重整,凤凰涅槃。可是这次汉民族真的再无机会了。汉民族的兵源地先后沦丧,山东山西陕西诸省已经沦丧百年,那里的汉民族已经接受了被奴役的命运,开始为蒙古人卖命,充当先锋,甚至追随蒙古人征服了波斯和阿拉伯腹地。南方的朝堂上再无敢战主战的中枢。南宋灭亡不值得同情,可以说是把正常的王朝更替与汉民族亡国混淆,扰乱历史。从汉民族来讲,不是汉族无能战之兵,能战之将,是因为宋朝错误的仰武崇文国策,超越历史的军制革新毁掉了汉民族的第二个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