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的現狀……在大學合群是淘汰的開始?!

李尚龍老師在文章中說道:寢室,是墮落的溫床;合群,是淘汰的開始。四個人,三個人打遊戲,第四個人不玩兒,就是不合群,人都是怕寂寞的,於是,很多人選擇了合群。

明明不是一個群體的,為何非要合群,一個英語很好的人,非要走進籃球隊中,何必呢?

還有不到兩週就期末考試了,同學們開始準備突擊學習以應付期末。寢室的小A說:看來明天得去自習了,怎麼說得拿個獎學金這次。第二天小A特意起了個大早去自習,一天在宿舍都沒見著,隔壁的遊戲隊友來來回回一天找了小A好幾次打算開黑打遊戲,終於在傍晚等到了飯後回來休息的小A。

“來開黑,等你一天了”。隊友說。

“算了吧,一會還得去自習”。“喲,還上自習啊,現在要去當學霸了,不和我們玩了是吧,你看我們都沒上自習,你急啥,來嗨來嗨,就打一把,不差這一會兒”。

隊友說著就去幫小A打開了電腦。結果很容易猜的到,遊戲取代了晚上的自習。投入遊戲中的小A的興奮是在平日很少見到的。每每雙方團戰,神情緊張,眼睛死死盯著屏幕,啪啪不停的鍵盤敲擊聲伴隨著句句的粗口,這期間誰要是有事去喊他,不大聲喊上七八遍,他定是不理會的,要是這時強行打斷他遊戲,小A當場就翻臉了。中國大學的現狀……在大學合群是淘汰的開始?!

其實,剛上大學的小A也經常自習運動,可慢慢他發現,期末考試突擊一下就可以混的還不錯的成績,運動遠不如在宿舍訂外賣打遊戲舒服的多。而有時當他準備學習,準備運動而朋友卻在睡覺遊戲的時候,總有人酸酸的嘲諷,說他不合群,就這樣,小A慢慢進入另一個群體。

其實不止小A,大學裡,類似的人還有很多。

曾經整天跑出去打球的人變得成天呆在床上看電影打遊戲日夜顛倒;曾經喜歡整潔的人後來床桌充滿垃圾,髒衣服堆成堆。

他們大多數都是身邊有一些“相似”的朋友,“相似”的他們在一起並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如果不會忽然醒悟,大概就這樣混沌的度過了大學吧。

事實上,在一天天的懶惰中你終將明白,你只是在你所在的群體看起來很努力罷了。你十分不服,總覺得自己還算不錯的。辯解道:我才和他們不一樣,我拿過獎學金,我是班幹部,我是學生會的…

而事實卻是,你整天不上課,考前突擊外加考試瞟同桌的答案才好不容易拿得了獎學金;班幹部也只是掛了名並沒有為同學服務並沒有鍛鍊自己的技能;在學生會里也只是有活動時候搬搬桌子,偶爾以學長學姐的身份訓斥新幹事,用自己的過往給他們“指點迷津”,卻是在誤人子弟。

中國大學的現狀……在大學合群是淘汰的開始?!

實際上,出門坐公交的你照樣得刷卡,吃飯照樣要花錢,單位也不會因為你這點成績而直接錄用你。騙得了自己,騙得了別人,但你騙不了這個社會。

有的人,高考失利進入不理想的學校,入學時決心發奮圖強改變自己。我們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人是在被動的適應周邊的環境,很多人由於內心想要獲得群體的認同感和接納,會不由自主的降低自身的標準來適應群體的環境。

那麼,是不是就要脫離群體?是不是就要你做一個孤獨的人?是,又不是。每個人身為獨一無二的個體,孤獨,其實是一種常態,我們要學會獨處。而不合群,不是說讓你桀驁不馴,不是說讓你去做一個性格孤僻的人。只是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該做什麼,有自己的思想,尋找適合自己的圈子,而不是由於別人的看法,或幾句話,輕易合群。

20歲,你想學游泳,周圍人告訴你學這個沒用,你怕被說成不合群,沒有學。25歲,你想學跳舞,周圍人告訴你,年紀大了學不了了,你怕被說成不合群,沒有學。30歲,你遇到了喜歡的人,有了一種想與他/她過一輩子的感覺,於是你約他/她,相談甚歡,可他/她最喜歡的卻是游泳和跳舞,傻眼了吧。

中國大學的現狀……在大學合群是淘汰的開始?!

Leonard在演講中講道:或許你在學校格格不入,或許你在學校是最矮小的,最胖的,或者最古怪的,或許,你沒有任何朋友,但其實這根本無所謂。其實你真正在做的是讓自己變得有趣。等到有一天別人終於注意到你的時候,他們會發現一個比他們想象中更酷的人。所以說,當你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圈子,不要去隨意融入其他群體,低俗的社交不如遠高質量的獨處,在獨處的時間裡,你要盡力的去完善、發展自己。

你喜歡滑雪,喜歡運動,有人說你浪費錢沒啥意義,你就不喜歡了嗎?當然不,按你想的去做啊!你喜歡學習,有人說大家都在玩你去學習裝什麼,你就不學了嗎?當然不,按你想的去學啊!你喜歡揹著包走天下,有人說你花錢找罪受,你就因為這就放棄了美妙的景色了嗎?當然不,按你想的去走啊!

你以為會排斥你的人,可能會向你請教如何滑雪,如何保持身材;會向你請教他們不知道的知識;會詢問你旅遊的攻略。而在你豐富自我的同時,你也會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尋找到真正屬於你的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