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太爱干净也会得病专家提醒:小心“洗”出健康问题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俞荣通讯员高宇

一到冬季很多人都会有这个疑问,为什么经常洗澡,还是会皮肤发痒?甚至腿上会出现像鱼鳞一样的东西,秋裤一脱就像下雪一样。其实,这些皮肤病都与洗澡太勤或水温过高有关。

27日,记者咨询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美容科主治医生张淑琳,她表示冬季天气多变,人们抵抗力下降,是皮肤病的高发期间,皮肤瘙痒症、湿疹、银屑病、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疾病困扰着很多人,而且很多皮肤病是因为过度清洗引起的,预防冬季皮肤病最重要的就是保湿和润肤。

案例:七旬老人患“怪病”,洗澡越仔细越痒

刘大爷今年70岁了,近日貌似得了怪病,每天钻进被窝就感觉浑身瘙痒难忍。起初,他以为是自己该洗澡了,便增加洗澡的频率,从以往一星期一次改为两天一次,可这种改变并未起多大作用,反而腿部开始出现“小白鳞”,而且瘙痒症状更加严重。

无奈之下,刘大爷来到医院,经检查,刘大爷患的是冬季常见 皮 肤病——湿疹。冬季气候干燥寒冷,人体水分流失较多,而老年人皮肤油脂分泌本来就不旺盛,再加上洗澡过频,就进一步减弱了表皮屏障功能,导致皮肤过敏引发瘙痒,晚上进了被窝,在温度的刺激下瘙痒症状就会更明显。

建议:冬季减少洗澡频率,注意保湿与润肤

“很多市民往往不把皮肤病当回事,患皮肤病到药店买药会自行使用,但是很多皮肤类药含激素,时间长了的话容易造成皮肤萎缩。而且皮肤病拖的时间长了就会变成慢性病,更难痊愈。”张淑琳表示,治疗冬季皮肤病最重要的两点就是保湿和润肤,温水洗脸、洗头、洗澡,减少洗澡频率,和使用润肤乳都是最常见的预防手段。

此外,张淑琳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也是防治皮肤病的关键,平时要注意休息好,保持良好的心态,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通过调节饮食作息也可以改善皮肤状况。

■小贴士

冬季洗澡时,应避免从寒冷环境直接进入沐浴阶段,健康的洗澡方法是先洗身体再洗头。

水温应与体温接近为宜,即35至37℃。若水温过高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致使毛细血管扩展,加重皮肤单调程度,还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另外,洗澡时间不宜过长,15~20分钟为佳,每周洗澡2至3次为宜,超过65岁的老人每周1次即可。洗完澡身体擦干后,擦润肤乳留住身体的水分,特别是小腿、前臂这些油脂排泄少的部位。

■养生新知

太饱太饿时不宜泡脚老人别超过20分钟

冬日里用热水泡个脚,感觉全身都轻松了。但是吃得太饱或者饥饿的时候不宜泡脚,因为泡脚会加速全身血液循环,如果过饱会影响胃部的消化,如果饥饿的时候会导致头晕等症状。

老年人泡脚的时间不可过长,因为老年人整个机体的体能和体质在下降,身体相对更加的虚弱,如果泡脚时间过长,会引起出汗、心慌等症状,还容易诱发一些疾病。因此,老年人建议泡脚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 蔡卫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