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奇才邵亦波:比缺錢更可怕的,是你找不到真實的自己

商業奇才邵亦波:比缺錢更可怕的,是你找不到真實的自己

他是神童學霸,數學競賽的常勝將軍,高二以全額獎學金跳級進入哈佛的高材生,中國最早的C2C電商平臺易趣的創始人,29歲坐擁數億身家的商業奇才,這就是邵亦波。

人過中年,邵亦波說頭腦的理性只是生命中很小的一部分,“要實現人生的幸福,不能靠錢財、權力等外在的東西,而是要訴諸內心,找回真實的自我”、“心靈自由,財務不需要自由”。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在身上構建出一個殼,把自己包在裡邊,為了讓我們身邊的人喜歡我們,包裝本身不是一個壞事情,很多時候確實需要包裝才能得到某些東西,或者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但是,可悲的事情是,我們把包裝的那個殼當成自己了,忘記了真實的自我是什麼樣子的,不會再想著去改變。

如何找到“真實的自我”?為什麼你一定要打破自己身上揹負的“殼”?邵亦波給出了一個更高維度的解答,推薦你好好體味。以下為邵亦波演講全文:


作 者:邵亦波

圖 片:視覺中國

來 源:混沌大學(ID:hundun-university)

人生和職場兩回事。許多人在職場很成功,但是他們的人生並不成功。

很多人覺得,只要自己能夠賺到足夠多的錢,生活就會有一個很大的改變,就會更幸福、更快樂。我可以用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這是一個虛幻的願望。

我認識很多很有名、很有錢的人,有的身家達到了幾十億美金,但是他們並不一定快樂,他們面臨的煩惱、困惑、壓力,跟其他人都是一樣的,甚至更多。

我們改造世界、治療疾病的能力越來越強,我們越來越聰明瞭,但是真正的智慧可能不增反減。

要實現人生的幸福,不能靠錢財、權力等外在的東西,而是要訴諸內心,找回真實的自我。

商業奇才邵亦波:比缺錢更可怕的,是你找不到真實的自己

“真實的自我”是內心中被掩埋的金子

“找回真實的自我”,這是什麼意思?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個“真實的自我”;但是在成長的路上,每個人都會慢慢失去這個“真實的自我”。

真實的自我是什麼?是我們原原本本的自己。你看兩歲前的小孩子,他可以無憂無慮的大笑,毫無掩飾的大哭,無窮止盡的好奇;小孩子對你笑,你忍不住也充滿柔情的對他笑;小孩子對你哭,你也忍不住想去安慰他。

小孩子活在當下,不追究過去,不擔心未來。我們生出來就有這麼完美的“真我”:平靜、清晰、好奇、有信心、有勇氣、有創造力、對世界充滿愛與信任。

但是為什麼我們漸漸長大,就開始變了呢?就開始失去這“真我”了呢?

因為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為了取悅父母、家人、老師、同學、同事、朋友、社會,我們開始矇蔽自己,開始戴上面具。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還會受到很多傷害。有些傷害我們還記得,有些傷害嚴重到我們的大腦把它藏在潛意識裡,我們天天被它影響卻不自知。

舉例來說,小孩子原本可以很自由愉快,不怕人笑的伸展四肢,活動筋骨,跑跳舞動。可是長大的過程,“大人”卻無法避免地責備管教小孩,“你動太多了!你不要再動了!安靜點!乖乖坐著!”甚至打罵小孩,於是我們慢慢的失去身體動感,變得越來越放不開,嚴重起來,很多長期壓力累積在身體裡無法釋放而不自知。

失去了“真實的自我”的我們,活的很累。為了被愛,被接受,我們戴著面具活著,可是我們知道這個面具是假的,這個面具很脆弱。我們怕被否定、被拋棄,我們恐懼、孤單、羞愧、抑鬱、焦慮。

我們會用一套方法來保護我們的面具,保護我們營造出來的假象。

保護方法很多。舉一個例子:我們腦袋裡永遠有一個聲音在批評指責挑惕我們:“你真笨啊!這個都做不好!”“你為什麼不努力點?”“他比我牛逼!”“他會不會不喜歡我?我該笑一笑。”“冷場了!他一定覺得跟我在一起很無聊。趕快想個話題聊!”這些小聲音不斷的鞭策我們,是的,我們被社會、朋友、親人接受了,可是,我們活得多累啊?

“真實的自我”慢慢被成長矇蔽,但是有的時候它會露出頭角。象是在運動中,當我們專注到忘我,就是忘記了面具,體驗到真我。有些人,為了重複這個體驗,甚至冒生命危險從事極端運動。

當我們看到宏偉的大自然、超感人的電影,被悸動的那一剎那,真實的自我打破面具湧出來。其實真實的自我埋在內心深處,它一直都在那裡,就像被掩埋了的金子,等待我們去挖寶、去釋放。

商業奇才邵亦波:比缺錢更可怕的,是你找不到真實的自己

活著,很多時候是為了給別人表演

如果幾年以前,有人跟我說:“找回真實的自我”,我可能會很懵。天天上班、下班、回家、睡覺、吃飯,這就是我了,有什麼真實的自我可以談的呢?

在10多年以前,我覺得我是一個很聰明、正直的人,不太會社交,也不喜歡社交,是一個很好的老公,但不是一個很好的爸爸,這是我當時對自我的認知。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和現在的我,已經很不一樣了。當時的我從外表看上去,已經處於人生的巔峰了。所有人想要的東西,我都有了。

我從小到大得了非常多的獎,高中時候所有科目的總分,一直都是當時全國重點中學的第一名,後來拿了全獎去哈佛讀書。畢業沒多久就創辦了易趣網,29歲時我把公司賣了,賺了很多錢,可以用一輩子,連小孩都可以不用工作了。

家庭也很幸福,有很多空閒時間,可以到處去玩。我們花了大概6、7年時間,在全世界各地玩了一圈,到一個地方,先住一個月,喜歡就繼續住下去,不喜歡就搬到另外一個國家去,再住幾個月。

很多人做夢都想擁有的生活,我都有了。但是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其實並不滿足、並不快樂,有一種莫名的焦燥感,特別孤獨,特別沒自信。

我真正開始改變自己,是因為6年前的一個契機。

我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很乖巧,跟我和太太很像。兒子就和我們很不一樣,我當時就特別不能接受他,經常會責怪、打罵他。

時間長了之後,我發現兒子的性格開始發生變化。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聽話,但是他的眼神,經常會滲透著一種憤怒的情緒,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憤怒。這個時候,他只有8歲。

我突然意識到,我不是一個好爸爸。這種狀況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決定去了解自己、改變自己。

一開始我只是想學習如何做一個更好的父母,教育好我的兒子,改變我的兒子。但是當這個歷程真正開始之後,我發現需要改變的不是兒子,而是我,需要改變的不只是我的行為,而是很多的潛意識。我意識到我需要找到真正的自我,而不是包在外邊的這個殼。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在身上構建出一個殼,把自己包在裡邊。為了讓我們身邊的人喜歡我們,接受我們,我們必須要變得可愛,成績要好,脾氣要nice,要很乖……各種各樣的行為和習慣,會把自己一層一層地包起來。

不要說到40歲,到十幾歲的時候,我們其實已經面目全非了,跟真實的自我,其實已經沒有太多聯繫了。

太多的時候,我們活著是為了給別人表演。不管是為了我們的配偶,還是朋友、同事,甚至是為了不認識的人。因為我們有名氣,所以需要去表演一下,寫一個微博、發一個朋友圈,讓別人來聽聽我的發言有多麼好。

包裝本身不是一個壞事情,很多時候確實需要包裝才能得到某些東西,或者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但是,可悲的事情是,我們把包裝的那個殼當成自己了,忘記了真實的自我是什麼樣子的,不會再想著去改變。

如果我們能夠從這種狀態裡被釋放出來,不用去想著怎麼給別人表演,不去想昨天發生了什麼事情,不去焦慮明天可能會發生什麼,讓自己的心靈活在當下,哪怕只有幾分鐘、幾秒鐘,就會發現這才是真正的自我,真正的自由。

相比於這種自由,財務自由真的不重要。太多財務自由的人,其實只是被捆綁在某一個東西里面而已。有了心靈自由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根本不需要財務自由——只要保證不用在大街上喝西北風就可以了。

商業奇才邵亦波:比缺錢更可怕的,是你找不到真實的自己

用心靈,解開包在我們身上的殼

要找到真實的自我,就要解開包在我們身上的一層一層的殼,這需要靠時間、閱歷、體驗。

第一,要相信找回自我的可能性。

如果想成為真正的自己,就首先得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的;否則你有可能把那些看到真正自己的瞬間誤認為是幻覺或者為此感到不可思議,仍然固守在對自己的有限的認知和期待之中。

能認識到今天的我並不是真正的自我,這對於一個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你不知道真正的自己的存在,就會活在情緒的困擾和自我設限中,以為這就是生活的常態。

當我們知道真正的自己是充滿智慧、力量和愛的,只不過被各種情緒和固有的思維模式淹沒和掩蓋時,就會想方設法把原本的自己釋放出來。

第二,要去修煉“正念”。

很多時候當頭腦裡產生一個念頭的時候,你甚至意識不到,但它對你的行為和情緒有很大影響。

當自己有一個念頭或反應的時候,能不能停下來一秒鐘,去反思一下: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有沒有更深的原因在裡面?

這種詢問自己的方式,是一個特別有用的方法,可以讓自己從一些不好的情緒和狀態中解脫出來。

我以前開車有很嚴重的路怒症。雖然我平時很少發火,但是在開車的時候,經常會去罵人。老婆批評過我很多次,但我就是控制不了。

後來,當出現這種狀況的時候,我就有意識讓自己的心停下來,去觀察這種情緒,去了解我內心的一些假設(比如,這個人是個壞人,故意和我作對!)。因為你去觀察的話,就不會跟情緒融為一體,不會被它所控制。所以,內心就可以很快平靜下來。

第三,要敞開自己的心靈。

大多數人的心靈都是自我封閉的,基本不對別人開放,尤其是對於陌生人。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狀態,我們大多數時間都在保護自己,害怕受到別人的傷害。

但是如果心靈不開放,活著的樂趣也就沒有了。生命最有意義的東西,基本上都跟心靈有關。比如你看一個電影,或者看一本書,聽一首歌,你的內心可能會被觸動、被感動,這些都是跟心靈有關的東西。

要敞開自己的心靈,需要一定的勇氣。可以慢慢去嘗試,去突破,一開始可以在小範圍內敞開,得到越來越好的反饋之後,再逐步去擴大範圍。

第四,要用心靈跟他人的心靈交流連接

一個老師跟我說過一句話,他說大腦主要作用是做divide(區分),而心靈的主要作用是聯合和彙總,我覺得非常有道理。

大腦大多數情況下看到的東西是,每個人跟我們有哪些不一樣,會關注他的想法、穿著、地位等等,而當我們打開心靈去看的話,會發現所有人都是一樣的,我們想要的東西、擔心的事情都是一樣的。

divide是現代科學的基礎,因為divide以後,我們才能瞭解不同部件之間的關係,發現定律和規律。瞭解了這些定律以後,才可以創造新的東西出來。

但是divide也帶來了很多副作用。

整個社會的文化就是把東西拆分開來,人也變得越來越個體化,每個人都是為自己個人打拼。在這種狀態下,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強烈的孤獨感。這是西方社會100年前發生的事情,現在也在中國發生了。

要消除這種孤獨感,就需要找到真正的自我,打開我們的心靈,用心靈跟他人的心靈交流連接。

商業奇才邵亦波:比缺錢更可怕的,是你找不到真實的自己

小結

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覺得,頭腦就是一個人的全部。判斷一個人靠譜不靠譜、有沒有用,應該不應該跟他多說話,都是用我們的頭腦在判斷。

但實際上,頭腦只不過是我們的一部分。除了頭腦之外,我們還有別的智慧來源。

其實,比頭腦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心靈。我希望大家能夠讓頭腦多休息一下,少做一些判斷,多用心靈去體會,找到自己真實的自我。當大家開始這個探索時,會在生活和工作中做一些不同的選擇,而且即使做同樣的事,出發點也會有變化,會把頭腦發揮得更好,平時的精神狀態更會改觀。

人類可能沒有想清楚:除了物質生活的安全和舒適,我們到底要什麼東西。工業革命,信息世界,現代科技的發展在加速,人類改變外在環境和內心體驗的本事越來越大了。

單單智能手機就已重塑了我們所有人每天的每一分鐘。這樣的重塑有沒有讓我們的生活更快樂和充實?我們的本事越大,就需要更多的智慧。人類可能越來越孤獨,無聊,猜疑,煩惱,抑鬱,也可以有更多的心靈連接,更多的愛,更多的好奇,更多的信任。選擇,從每個人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