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在中国行得通的思维在国外根本行不通?

洛浦凌波


在中国行得通而在国外行不通的思维方式很多,限于篇幅,就略举几例,以供参考。

一:打招呼。在中国,如果你办事遇到了挫拆,在走头无路的清况下想到你的朋友,同学,或某个亲戚,某个曾经的同事或上司是实权派人物,如果这个你想到的人又在本地区工作,你去求他给你打一下招呼通融通融,一般情况下都能搞定。但怎样求他,以什么样的规则去求他,你肯定是懂的。不用我教你吧!而在国外,特别是欧美,你就自认倒霉。不要有那么多花花肠子,可能你刚开口求人,就被拒绝了。因为别人不敢用他的职业生涯来冒险,更不敢以身试法。因此,几乎一切公事,私事都按规章制度,按法律程序来办理,一切在阳光下进行,不会或很少出现潜规则。据说,总统在外交事务中收到的礼品也要上交。

二。让座位。我们的中华民族是礼义之帮。如果在公交车上,船上,或者车站,机场候车室等场所,见到老,弱,病,残,孕等旅客,一般都会主动让座。这些人也会说声谢谢后欣然接受。而在欧美,一般无人接受,还会遭人白眼。因为他们会觉得你岐视他(她),可怜他。那怕颤颤巍巍,也要独立坚特到最后。这是两种不同文化的表现,我们无法判断孰是孰非。

三:送礼金。一般的婚丧嫁娶,在我们这个讲究面子和人情的国度都是送钱送物,一般的来往,如今最少是两三百元,如果同对方是特殊人情关系或自已家人,则几千甚至上万。送礼金的多少,成了量化人情关系的一个指标。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就不存在这种送礼比赛的习俗,一般是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礼物或鲜花表示祝贺。如果是白事,主要是手捧菊花,祭奠逝者,魂归天堂。安慰生者,节哀顺便,不别悲伤。


手机用户弘毅



三儿


在中国行得通的思维方式如果照搬到个欧美一些国家去、注定是行不通的,如在中国你想办成一件事可以走捷径,去找一些相关熟人或关系人、通过行贿疏通的方法就可以顺利办成,如果你怀着这种思维方式去国外办事,那就处处碰壁了、根本行不通,严重的还有很可能触犯当地的法律,把你关起来或是对你执行经济处罚或遣送回国。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很多在中国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一旦进入了欧美国家,你马上会发现你固有的中国思维方式会水土不服了。在中国无论是在人际交往方面或办理各种事务时,直线行不通,往往采取迂回、曲线的思维方式及办法去顺利达成。而在欧美你如果还存有如此的思维方式,轻者你寸步难行,无法生活下去,重则会触犯他国的法律,被判入狱。总之,国与国之间天然存在的文化差异,决定了所在国国民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与差异。


US云在天边


各种中国式原谅思维吧。。。比如“死者为大”“来都来了”“孩子还小”“人之将死”“大过年的”“大清早的”“大晚上的”“大过节的”“差不多得了”“看xx的面子上”等等


鸿蒙馆


这里我借曾老说的例子供大家体会:

你看中国人和外国人在一家公司工作,外国人对数据总是很精准,问你今天同事来了几个,你答3,5个吧,那他就说了3个就是3个,5个就是5个,3,5个算是怎么回事?


青年时刊


没有国外生活经验,不便议论。谢谢!


张先生zjc


像在中国一旦有个麻烦事,我们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找找关系、去医院、去机关、去任何办事的地方都是想着找熟人托关系。这样的人情社会思维,在国外是不受推崇和待见的。也是不被西方国家认同的。


河床里的树


就是以德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