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约:主动监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

艾滋病(AIDS)

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主动监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为了进一步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全面落实《河南省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营造全民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号召全社会积极投身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群策群力,遏制艾滋病的流行。

健康有约:主动监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

临床表现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健康有约:主动监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

疫情现状

自 1985 年我国报道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持续上升。2017 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AIDS)134512 例,截至 2017 年底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AIDS)758610 例,报告死亡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AIDS)239289 例。全省累计发现并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AIDS)病例80492 例,累计死亡 25383 例;存活HIV/AIDS病例55109 例,居于云南、广西、四川之后,全国第四位。2017 年新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AIDS)病例 5521 例。

健康有约:主动监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健康有约:主动监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

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淋巴结直径在1厘米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体重下降在3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

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搐、偏瘫、痴呆等。

5.皮肤和黏膜损害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溃烂。

6.肿瘤

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济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健康有约:主动监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

传播途径

1.性传播

即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发生性关系。

2.血液传播

如输入带有艾滋病毒的血液、血液制品或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具及其他能刺伤皮肤的用具。

3.母婴传播

艾滋病患者在怀孕、分娩、哺乳时可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像同室工作、学习、生活、共同进餐、蚊子叮咬、与艾滋病患者拥抱、握手等,这些行为均不会感染艾滋病。

健康有约:主动监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

如何避免感染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多个性伴侣。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健康有约》栏目主旨:

紧扣卫计发展脉搏,展示卫生发展前沿资讯;

普及百姓健康常识,提高全民健康生活理念;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供专业权威舆论支持;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助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监制 |柳伟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