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平东越余善之战(2)东越旧事和兵发零陵

三、东越旧事

那么先来简单可靠这个东越王余善的来历和这个东越的来历:

汉武帝平东越余善之战(2)东越旧事和兵发零陵

依据《史记》《汉书》的资料,我们简单回顾下。

在今天福建和浙江两省的主要地区分布着两个大的越人部落:一个是闽越王无诸的部落,另外是越人的东海王摇的部落。史载他们都是越王勾践的后人,姓驺氏。秦并天下,将其地归为闽中郡。郡治大体在今天的福州地区。而后,天下大乱,无诸、摇率越归鄱阳令吴芮,一同组成抗秦的大军。由于项羽没封这二位为王,所以他们就倒向了刘邦阵营了。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这个东冶是福州的另一个名字。。《后汉书·郑弘传》载:“旧交趾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旧交趾”即现在越南束埔寨一带。可见,从那时起福建与东南亚各国海路通畅,贸易频繁,自然带来大量财富,这对于这位闽越王无诸可是相当的照顾。当然,这也有实在是鞭长莫及的原因在里面。但是给你一个聚宝盆的地方,这当然是件好事。所以后来这支还有跟随大汉的政治力量,不能不说这次分封是有功劳的。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再次评估高帝时越人之功,认为闽君摇功多,百姓又多乐意依附于他,乃立摇为东海王。于是,汉王朝在瓯地建立了一个“东瓯国”(地域相当于今温州市和丽水、台州地区的范围),驺摇世称东瓯王。貌似有分化瓦解之意。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因为吴王刘濞的儿子子驹齐国之乱战败亡走闽越,怨东瓯杀其父,常劝闽越击东瓯,于是闽越国发兵攻打东瓯国。汉武帝派中大夫庄助从会稽发兵,浮海救援东瓯国。汉兵还未到达,闽越王便已闻讯撤逃。东瓯王望(驺摇的子孙)因担心闽越兵再度围攻,请求汉武帝同意,率领族属吏卒四万多人北上,被安置在江淮流域的庐江郡(今安徽舒城一带)居住。可以想象,汉武帝完全可以从这批人那里了解详细的当地地理条件。如果以打回老家去来这里征兵,恐怕也不是难事。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闽粤进攻南粤,南粤遵守天子的约束,不敢擅自发兵,而把情况上报给汉朝廷。武帝派大行王恢从豫章出发,大司农韩安国从会稽出发。汉朝军队还没越山岭,闽粤国内部迫于汉帝国压力,闽越王郢的弟弟余善就发动政变杀了闽越王郢,将其人头献给汉军。汉朝自然罢兵,然后汉庭立无诸孙繇君丑为越繇王,奉闽越祖先祭祀。

但是呢,余善因为杀郢而在闽粤国中很有威信,百姓多依附于他,他就暗中自立为王,繇王丑控制不了局势。汉武帝听说此事,觉得不值得因为余善而再度发兵,就说:“余善首先带头杀郢,使军队免于战斗厮杀之劳。”于是立余善为东越王,与繇王丑并立而处。不值得兴兵其实是借口,关键是那会窦太后那老太太还活着,汉武帝做不了主。而休养生息依然是坚持的国策,对外用兵一般是不允许的。

这就又出来一个东越王了。从后来的情况看,这位余善大王把前面完全空出来的东瓯王的旧地应该是占领了,否则,不会有后面的那种军事安排。

当然,余善叛汉的同时,他的那位兄弟繇王丑应该是站在汉朝这边的。

到此,无诸的闽越国已经再分裂为王郢,王丑,王余善三位了。

到元鼎五年时,前112年,南粤反叛汉朝,余善上书武帝,请求允许他带领八千士兵随楼船将军杨仆攻打南粤相吕嘉等。东越军队到达揭阳后,就以海上风浪大为由,停止前进,首鼠两端,持观望态度,暗中派人与南越联系。等到汉朝军队在这年冬攻破番禺城之后,事情自然败露,楼船将军杨仆就上书汉武帝,表示愿意率军讨伐东越。这才有了楼船将军杨仆平定东越之战。这都是在元鼎六年冬之前的事情。一定要注意这个季节:冬。历史固然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记录人类的活动,但是时间又是人类活动的条件,因此这些记录的时间节点其实背后都是人类特定的某些活动,比如我们说春种秋收,就是这个意思。

四、兵发零陵

只是汉武帝认为士卒很劳累,没有立刻答应杨仆的请求,命令罢兵,诸校屯豫章、梅领待命。看到后面的介绍,大家自然知道汉武帝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了。暂且按下不表。

中尉王温舒驻梅岭。位于江西省大余县与广东省南雄市交界处,距大余县城10公里,距南雄市区20公里。从汉至唐,梅岭只有岭之称,而无关之名。宋嘉佑年间建关楼后,南雄历代州、县均有修葺关楼,使梅岭关楼保存至今。梅关古道从梅岭向南北两边蜿蜒而下,北接江西章水,南连广东浈水,像一条纽带,把长江和珠江连接起来。此处附近今天是韶赣高速通过。此战后面王温叔没有参与的记录,而这梅岭又是比较熟悉的地方,我们这里就一笔带过了。需要补充的是,由于元鼎五年秋季,汉武帝部署五路大军南下南越,没有看到王温舒有什么动作,估计他是第二梯队,负责接应楼船将军的。此人来,而卫威路博德应该是被接班回京,另有任用了。

当时还有一支军队是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军、下濑将军所率领。当初在平定南粤的时候,朝廷命令故歸義粵侯二人為戈船、下瀨將軍,出零陵,或下離水,或抵蒼梧;使馳義侯因巴蜀罪人,發夜郎兵,下牂柯江:咸會番禺。但是二人所率领的军队还没有到达战场,战事就结束了。所以,我们姑且可以认为,他们可能还是暂时在零陵、漓水、苍梧这几个地方待命。当然我想夜郎的那批军队估计就不会去了。从文字记载看,这个归义侯严的军队大约是驻扎在零陵地区。而漓水和苍梧是他的两个可能的方向选择。因为他本就是越人,弃暗投明归顺了朝廷,自然熟悉当地的情况。之所以称之为戈船将军,其实还是有道理的,并非是乱起名字,估计应该是一支水军,南方人,习惯水战,这是正常的安排。宋人《史记裴駰集解》注解戈船的意思是:“越人於水中負人船,又有蛟龍之害,故置戈於船下,因以為名也。”大意是把戈这种武器放到船的下面。颜师古注引臣瓒曰:“《伍子胥书》有‘戈船’,以载干戈,因谓之戈船也。”无论是哪种解释,但这肯定是武装船只了。所以后来他就奉命直接去了浙江绍兴附近。

零陵,即今天湖南省永州市辖零陵区。古为泉陵,新中国成立后,设立零陵专署。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地区建立地级永州市和永州市零陵区。西汉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置泉陵侯国(治今永州市零陵区)。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析长沙国,始置零陵郡,隶荆州。可见,皇族很重视这个地方,当然也可以视作是汉王朝正式开发建设此处,毕竟来了位皇族在这里,不开发是不可能的。漓水,就是漓江,漓江曾是岭南与中原交往的水上重要通道,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文化的交流起过重要作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 ,秦监史禄在今兴安县境凿灵渠,沟通长江与珠江两水系。苍梧,苍梧县位梧州市北部,东毗广东省肇庆市,南接万秀区和长洲区,西连藤县,北通贺州市,县城距梧州市区53公里。

而从现在地图看,他应该是走漓江,顺江而下,过桂江,入西江,汇珠江,进大海,折而返东北福建沿海,杀奔浙江。

漓江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华江乡(四百里越城岭山脉的最高峰)猫儿山东北面海拔1732米(黄海基面)的老山界南侧。四周群山环抱,竹海茫茫,漓江主源乌龟江和砂木江在山脚下高寨村区域的十里峡谷(猫儿山十里峡谷)相会,在南流中西接龙塘江,东纳黑洞江,三江汇合后称六峒河,往南流至司门前与黄柏江、川江汇合称大溶江,至溶江镇附近与灵河汇合,始称漓江。漓江经灵川县过桂林市在平乐县平乐镇北与恭城河汇合,漓江段全长164公里。平乐镇以下称桂江。河流继续南流至梧州汇入西江。

这就看出,这支军队南来之时走的是湘江了。湘江,其源头有4种说法:其中之一是传统的正源(俗称东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白石乡的石梯,河源为海洋河,北流至兴安县分水塘与灵渠汇合称湘江。

从顾祖禹关于广东的地理位置的优势说法是:“出湟溪以问南郡”。此处的湟溪,即湟溪关,秦置,位于湘粤交界处的古湟水驿道上,在今湖南省兰山县南和广东省广东连县西北。(另外的解释:湟溪关在阳山“县西北一百一十里涟溪口”,即今同冠口、同冠峡一带,完全符合《史记·集解》推论,即“湟溪关在桂阳县南界与南越国北界的湟水(今连江)上”。进而论之,湟溪关之名,当取自湟水之“湟”与涟溪之“溪”。http://cul.sohu.com/20130516/n376163495.shtml《秦阳山、湟溪二关考辩》作者:黄远奇)换言之,这也是从广东去湖南的要道。南郡在今天湖北襄阳、荆州地区,正是在汉江流域。我想,如果这位归义侯严如果带领的是水军,那么他应该是从汉水过洞庭湖,溯湘江而上到今天的漓江地区,然后再按照上面说的走。据韩茂莉在《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中提到唐前,北方人去岭南那都是走这条湘江的路线。宋带开始转入赣江水系,因为宋都开封,大多走汴河南下长江然后溯江而上到九江,入鄱阳湖,再顺赣江往南了。这条从湖南到桂阳的道路称之为湘桂道,是水路为主的,据韩茂莉提到范成大当年去广西做官上任,走的就是这条线。(资料,来自于韩茂莉在《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他走湘江水系,与上面杨仆的赣江水系,其实是两条战线,虽然最后都是汇合到了广州。很明显,此时,汉帝国对收复岭南地区的军事战略方针其实已经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了。当初唐蒙的思路就是从夜郎地区,即贵州地区东下广东的。现在,朝廷已经将夜郎地区作为辅助线路了,而在湘江水系和赣江水系则分别安排了两路人马。这说明,朝廷此时已经是以这两条水系的路线作为南征南越的进军线路了。而其中的原因,我想恐怕还是和平定淮南王和衡山王二位谋反有关系。特别是衡山王的封地直接威胁到南郡的。唐蒙的夜郎路线当然是以南方有淮南国为前提的。两个水系齐头并进,这是符合汉代时期用兵的策略的。从北方与匈奴战事来看,大多都是双头领的思路,同时是两路军队出兵。也只有财大气粗的汉帝国才敢保持两条战线作战。因此,在南方的战事上,朝廷也是选择两个主力部队和两个主攻方向。另外,我们需要补充的是,这么多年,朝廷肯定对南方的地理、气候、水文等情况应该做了不小的摸底。更何况还有秦代的老底子做基础。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这次大的军事行动,我们也必须理解为是对这两条大河流域的开发。军事行动对于所经地区的经济意义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两路进兵在在这里的安排有其特殊性,就是万一杨仆在余干失利,那么零陵地区的汉军还可以接着出征。因此,零陵驻军对于余干汉军来说是战略纵深。而湘江水域是汉军熟悉的地方,是东越不熟悉的地方,东越的军队纵然在杨仆那里得手也不敢继续冒险深入到今天的湖南地区来找死。这就是汉王朝的战略纵深的好处,而居住在海边的东越,是不会有什么战略纵深的。

而这,就将军队从广东拉入今天的江西了。

汉武帝平东越余善之战(2)东越旧事和兵发零陵

漓江

汉武帝平东越余善之战(2)东越旧事和兵发零陵

桂江

汉武帝平东越余善之战(2)东越旧事和兵发零陵

这两幅图连接起来就比较清晰看到归义侯严的行军路线了.

汉武帝平东越余善之战(2)东越旧事和兵发零陵

中国漓水地图集上的漓水和桂水

汉武帝平东越余善之战(2)东越旧事和兵发零陵

(这是今天江西的全省卫星图,特别是基本涵盖了浙江,遗憾的是不能将广东五岭地区也切进来。上述两个卫星图是为了让大家先有个基本的概念。)

汉武帝平东越余善之战(2)东越旧事和兵发零陵

(这是江西的核心地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