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朱元璋說了9個字助其建立大明,被賜免死鐵券,兒子依舊慘死

元朝末年,朱元璋跟隨郭子興參加起義軍,足智多謀而又唯人善用,朱元璋很快便打出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不過,那時的朱元璋,看似兵多將廣,但若一旦開始一意孤行的單幹,開始大張旗鼓的攻城略地和兼併諸雄,那麼,迎接朱元璋的,想必便不是大明王朝了。

跟朱元璋說了9個字助其建立大明,被賜免死鐵券,兒子依舊慘死

龍鳳四年,朱元璋率軍攻打婺源,久攻不下,麾下三軍總管、大將鄧愈告訴朱元璋,這裡有個隱士,名叫竹升,此人很有學問,堪比諸葛孔明,主公不如將他請來,以此為主公出謀劃策,並解燃眉之急。

朱元璋效仿劉備,親自登門拜見,竹升沒諸葛亮那麼矯情,朱元璋第一次登門拜見,便告訴了朱元璋立國之本的三個計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跟朱元璋說了9個字助其建立大明,被賜免死鐵券,兒子依舊慘死

簡短的九個字,卻成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有力保障。

朱元璋向來信服這些有學問的人,竹升的9字真言,也讓朱元璋在發展初期,養精蓄銳越發強大。

那麼,什麼是高築牆呢?高築牆並非是建立高高的城牆,那樣龜縮在城牆裡,便真的成了甕中之鱉了。

高築牆的意思,就是將周邊的敵對威脅,減小到最少,當時的朱元璋,雖擁有十萬兵力,但佔有的地盤很小,而且是四面都是漏洞,東面和南面是元軍,東南面是張士誠,西面是徐壽輝,北面是小明王率領的紅巾軍主力。

跟朱元璋說了9個字助其建立大明,被賜免死鐵券,兒子依舊慘死

如何高築牆呢?就是讓周邊這些勢力,彼此牽制,這樣朱元璋才有更好的機會發展。

也算是天助朱元璋,小明王的紅巾軍主力正好與元軍不死不休,相互掣肘,而張士誠和徐壽輝兩人不對付,也相互掣肘,而且這二人只要不聯手,單獨一人都無法吃掉朱元璋,這樣一樣,朱元璋反落了個健康快速發展的好機會。

如此,竹升所言的高築牆,便基本成型了。

而後,朱元璋開始廣積糧,不同於其他諸雄,朱元璋深思細慮,不強徵農民的糧食,而是實行軍隊屯田,並興修水利。水利一事,可以說是利軍隊也利民,農民糧食得到豐收,即便徵糧,怨言也會小。

同時,為節約糧食,朱元璋還嚴禁釀酒,一旦發現,直接殺無赦。

在各種廣積糧的有利政策下,幾年的時間,軍隊種的糧食可自給自足,農民也無需再交軍糧,如此一來,朱元璋後勤得到保障的同時,也贏得了民心。

跟朱元璋說了9個字助其建立大明,被賜免死鐵券,兒子依舊慘死

廣積糧也完成了,剩下的,就是緩稱王了。

其實緩稱王這三字很好理解,一般在群雄割據的時代,誰先稱王,誰就容易成為眾矢之的,容易被群起而攻之。當然,更重要的是,既然是打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起義,自然要以恢復中華為己任,要贏民心,也要贏口碑,所以前期,朱元璋一直自稱吳公,直至兼併陳友諒之後,才改稱吳王。

竹升的9字真言,幫了朱元璋很大的忙,可以說完全是朱元璋當初的立國之本,助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當然,大明王朝的建立,絕非一人之功,劉伯溫、徐達、常遇春、李善長等人,都功不可沒,建國之初朱元璋大封有功之臣,便可見一斑。

作為謀士,朱元璋對竹升信賴有加,但正所謂伴君如伴虎,竹升知道朱元璋喜歡猜忌,所以在那些有功之臣還在深陷在榮華富貴的夢中,他卻選擇了隱退。

跟朱元璋說了9個字助其建立大明,被賜免死鐵券,兒子依舊慘死

一把鼻涕辛酸淚,竹升賣慘也是一把好手,朱元璋念竹升年事已高,便準了竹升的告老還鄉,並賜了竹升免死金牌,恩,確切的說是竹升自己求來的,鬼知道自己隱退後,這貨是不是還想著秋後算賬呢。

免死金牌是啥,就是丹書鐵券,在唐朝,其功能是,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明朝免死金牌仿照唐朝,除了謀反之罪,一切死刑皆免。

不過,在朱元璋這裡,免死金牌沒啥鳥用,竹升隱退後,竹升的兒子朱同剛到任禮部侍郎一個月,便被牽連進郭桓一案,受誣入獄,最後,陳屍街頭。

跟朱元璋說了9個字助其建立大明,被賜免死鐵券,兒子依舊慘死

郭恆案是什麼案件?就是貪汙案,並非什麼謀反之罪,不過朱元璋最恨貪汙腐敗了,當了31年皇帝,殺了15萬貪汙官員,只怕這竹同家,有自己給的免死金牌,也照殺不誤了。即便是冤殺,但人家朱元璋心裡舒坦啊,殺一個貪官,解一下心頭之恨,即便是冤殺,那肯定也有朝著這方面發展的趨勢。

可憐竹升一把老骨頭,賣慘換來的免死金牌,卻換不回自己兒子的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