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有80後白髮幹部,咱河南有80歲鄉鎮領路人!

云南有80后白发干部,咱河南有80岁乡镇领路人!

巍巍太行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向前

太行山長,巍巍八百里;太行山高,險峰聳雲霄;太行山更靚,古都重鎮依山而據,如貝殼項鍊般南北串聯,形成一條閃耀3000多年的文化走廊。

就在這條文化走廊的河南部分,如今,有兩個鄉鎮——輝縣市冀屯鎮與衛輝市唐莊鎮——“握手”,簽字結成了友好鄉鎮。對此,《河南日報》還特意刊發了報道。

這兩個鄉鎮有什麼故事?她們的“握手”為什麼值得“拍照留念”?

兩個鄉鎮

作為我國最基層的行政機構,鄉鎮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全國有四萬多個。

河南省的輝縣冀屯鎮和衛輝唐莊鎮,是四萬多箇中的兩個,但她們又不是普通的兩個。

云南有80后白发干部,咱河南有80岁乡镇领路人!

冀屯鎮黨委書記趙化錄

先說冀屯鎮。她位於輝縣市區西南部20公里處,北依太行,南臨衛水,是全國重點鎮、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河南省百強鄉鎮、河南省園林城鎮、河南省文明村鎮、河南省鄉村振興示範鎮。

一個鎮發展的好,說明她有一個好的帶頭人和領導班子。冀屯鎮自不例外,鎮黨委書記是趙化錄,不久前,新鄉市委作出在全市開展向趙化錄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11月19日,《河南日報》曾重磅推出《紮根太行一崖柏》,報道冀屯鎮黨委書記趙化錄紮根基層21年的故事。

再說唐莊鎮。她位於太行山東麓,衛輝市西南部,鎮東臨衛輝市區,西接新鄉市郊,是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全國重點鎮、全國文明村鎮,並被列入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和河南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

云南有80后白发干部,咱河南有80岁乡镇领路人!

唐莊鎮黨委書記吳金印

而唐莊鎮的黨委書記更了不得,名叫吳金印。自1987年擔任唐莊鎮黨委書記以來,吳金印幾十年來如一日,帶領黨員群眾閘河造地、開山修路,將昔日一窮二白的唐莊鎮打造成了工業、農業和第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新城鎮,多次受到黨和國家表彰,被譽為鄉鎮黨委書記榜樣。

近日,黨中央公示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擬表彰對象名單,就包括吳金印。

同時,這兩個鄉鎮又都是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出彩典範,它們在鄉村振興方面探索出了有益的經驗,不僅有利於自身發展,還在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方面為河南全省開拓出了新思路。

一次“握手”

“簡歷”看完,你自然已經明白了這兩個鄉鎮的不一般,她們都是河南的甚至是全國的“明星鄉鎮”。

除此外,她們還有這更多的相似點:同處於新鄉市,同在太行山麓,同樣有一位堅守20年以上的鎮黨委書記,同樣曾經貧窮,同樣翻身走上富裕路......

現在,身為先進典型鄉鎮的她們,沒有“止步於眼前的生活”,而是“向著詩和遠方”出發,於11月26日舉行友好鄉鎮簽約儀式,結為了友好鄉鎮。

高質量發展是一場關係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沒有堅強有力的黨建作保證是很難實現的。黨的十九大提出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為全面從嚴治黨確立了新標杆。

吳金印說,冀屯鎮的黨建工作和食用菌產業全省聞名,值得唐莊鎮深入學習,以後將經常到冀屯鎮參觀學習,從而讓冀屯鎮的好經驗在唐莊鎮生根、開花、結果。

趙化錄說,我們和唐莊鎮結對共建,共謀黨的建設,共話鄉村振興,這對冀屯鎮不僅是一次學習的機會,更是一個發展的機遇。冀屯鎮和唐莊鎮攜手攻堅,一定可以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

各自謙虛話語裡,散發的是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其實,作為新鄉先進群體的代表,兩位新老典型神交已久,此次兩鎮締結友好鄉鎮,旨在推動兩鎮互相學習、互相借鑑、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共創輝煌。

幾條經驗

自今而後,冀屯鎮和唐莊鎮要友好攜手,共闖發展路。對身居“事外”的其他鄉鎮來說,不要只顧看他人的“姻親”熱鬧,致使和人家的差距越來越大。

善於借鑑謀發展,啟迪找到“自家路”,這才是大多數鄉鎮要緊做的。

唐莊鎮的鉅變,在於吳金印敢幹願幹又能因時而變。

吳金印任鎮黨委書記後,“西抓石頭東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糧,鄉鎮企業挑大樑,沿著國道做文章”,唐莊一天比一天強。後來隨著環保深入人心,唐莊轉型發展,瞄準農產品深加工、商品包裝、石灰岩資源深加工等科技含量高的產業。

“不能光守著自己的老攤子,站在家門口兩眼還要盯著全國、全世界,要借別人先進的腦子。”於是,今年76歲的吳金印仍每天奮戰在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一線。

冀屯鎮的發展經驗也很多。趙化錄就任鎮黨委書記後,調研摸底,下功夫推廣食用菌種植,使農民們都有致富路。如今,這裡食用菌種植規模全國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產業化程度最先進。

對引進的企業,趙化錄“官位”不高,但能說到做到,“答應企業的事一定辦到,不能讓客商笑著來、罵著留、哭著走,政府更得講誠信。”於是一大批企業聚集了過來。

而這裡的黨建工作更特色,趙化錄總結了一整套“選、育、管、獎”的幹部管理機制,一批懂黨建、素質高、業務精、能獨當一面的複合型村支書脫穎而出。

先進群體

在平原上長大的人們初次進入太行山,無不為其大開大闔氣象所震動。生活在太行山腳下的兒女們,無不具有戰天鬥地大智慧。

太行山麓的冀屯鎮和唐莊鎮結對子,也是小天地裡的大智慧——她們發展的已經很好了,可她們期望相互學習,讓未來更美好。

善於向優秀典型學習,是中國大地上新鄉這片土地的一個特質。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新鄉相繼湧現出了一大批在全國叫得響的先進人物:縣一級的鄭永和,鄉鎮一級的吳金印,村一級的史來賀、裴春亮、張榮鎖、耿瑞先、史世領、範海濤,村民小組一級的劉志華……全國先進典型10多個、省級先進典型100多個、市縣級先進典型1000多個,呈現出老典型經久不衰、新典型層出不窮的生動局面,形成了以老帶新、典型輩出、群星燦爛的獨特“新鄉現象”。

云南有80后白发干部,咱河南有80岁乡镇领路人!

細究這一先進群體,不僅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而且他們中的每一個人心中都牢記自己是共產黨員。

堅守黨的觀念和黨員意識,正是“新鄉先進群體”得以“傳代”的紅色基因,也是冀屯鎮和唐莊鎮的內在動力。

7月4日,省委書記王國生在新鄉調研時指出,新鄉先進群體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是幹出來的,不是包裝出來的。黨員幹部既幹事又幹淨,基層黨組織有威信,群眾才有信心跟黨走。

他強調,中原更加出彩,尤其需要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營造學先進、趕先進、爭當出彩河南人的濃厚氛圍,共同推進中原更加出彩的宏偉事業。

太行山奇雄,太行崖柏香,包括吳金印和趙化錄在內的新鄉先進群體,如崖柏一樣,芬芳四方。

·“80後”白髮幹部:基層幹部都比較苦 沒顧上染髮

不久前,朋友圈被一張“80後”官員的照片刷屏!

云南有80后白发干部,咱河南有80岁乡镇领路人!

在雲南省楚雄州委組織部發布的幹部任前公示照片裡,一位“80”後官員,因長得“太不80後”,引發網友的質疑和熱議。

11月17日,雲南省楚雄州政府新聞辦發佈通告,稱經過核查,確定公示中的照片為李忠凱本人,出生年月為“1980年8月”。

被問及自己的工作是否辛苦時,李忠凱本人這樣回應:“全國基層幹部都比較苦,工作都差不多。”

官方回應:照片確係本人 是80後

雲南省楚雄州政府新聞辦16日發佈通告,回應關於楚雄州州管幹部任前公示李忠凱照片與年齡差距較大的問題。經過核查,確定公示中的照片為李忠凱本人,出生年月為“1980年8月”。

通告稱,巜中共楚雄州委組織部州管幹部任前公示公告》楚組幹任公示[2018]第6號發佈後,部分網友認為李忠凱同志照片和年齡差距較大,置疑其年齡不真實。對此,楚雄州高度重視,迅速組織核查。

李忠凱的出生年月在全國幹部檔案專項審核中已作過核實,在提拔前再次作過審核確認。為慎重起見,楚雄州委組織部又迅速進行了深入的核查。

經再次複核李忠凱同志的幹部檔案和其戶籍資料,確定公示中的照片為李忠凱本人,出生年月為“1980年8月”,現任楚雄州大姚縣灣碧傣族傈僳族鄉黨委書記,該鄉位於金沙江干熱河谷傣族和直過民族傈僳族聚集區,是楚雄彝族自治州深度貧困鄉鎮之一,該同志於2012年7月以來一直在該鄉工作,於 2018年10月被中共楚雄州委評為“楚雄州擔當作為的優秀基層幹部”。

為什麼差距很大?基層幹部比較苦

照片和年齡長相為什麼差距很大?大姚縣委組織部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李忠凱參加工作後,2007年才考上公務員,那時人還很年輕。

後來在鄉鎮做了很多副職,在人大工作,再加上工作的鄉鎮條件很艱苦,涉及到移民搬遷等工作,是任務最重的一個鄉鎮。

“工作幾年後,他就大變樣了,人的長相就判若兩人。”

這名工作人員介紹,李忠凱參加工作後,從村幹部到鄉鎮幹部,一直在基層工作,現在工作的大姚縣灣碧鄉是楚雄州最偏遠的鄉鎮之一,條件很艱苦。

大姚縣公安局微信公眾號“大姚警方”裡,有一則關於李忠凱的報道:

云南有80后白发干部,咱河南有80岁乡镇领路人!

這篇名為《進村入戶送溫暖 精準扶貧暖民心》的文章提到,2017年5月24日,大姚縣灣碧傣族傈僳族鄉黨委書記李忠凱,帶領灣碧派出所所長劉開國和派出所民警到幫扶對象家中進行走訪,為貧困戶送去溫暖。

到今年9月13日,大姚縣委宣傳部微信公眾號“DYTV看大姚”也刊發報道《灣碧鄉:寬肩膀 硬肩膀 鐵肩膀 有韌勁 實現全鄉如期脫貧摘帽》,在報道照片裡,李忠凱的頭髮還是烏黑。

云南有80后白发干部,咱河南有80岁乡镇领路人!

今年10月26日,當地《楚雄日報》也對這名年輕的“老幹部”進行報道:

云南有80后白发干部,咱河南有80岁乡镇领路人!

文章稱:在任期間,他將全鄉貧困程度最為嚴重的5戶群眾分配給自己掛包,並在2014年至2017年間,幫助灣碧鄉共993戶3941人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該報道還表明:為拉動當地經濟增長,李忠凱在當地做起了長時間的調研實踐工作,並結合灣碧豐裕的光熱資源、獨特的“梯次”海拔高差以及立體氣候,提出了產業富民“32字經”——

山上核桃、山下花椒,林中牛羊、江中水產,江岸熱果、江上旅遊,甘蔗紅糖、特色冬棗。

本人回應:全國基層幹部都比較苦 工作都差不多

對於這張照片的走紅,李忠凱本人表示,之前也有白頭髮,只不過染黑了。“那次會議時間緊張,沒顧上染髮,挺對不起大家。”李忠凱笑著說。

“我們離縣城相對較遠,原來基礎設施環境就差一些,但現在這些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我也是基層幹部中的一個,全國基層幹部都比較苦,工作都差不多。”當被問到自己的工作是否辛苦時,他這樣說。

李忠凱說:“要了解脫貧這一塊的工作,肯定是要走訪的,縣裡要求鄉鎮黨委書記要走遍全鄉所有的貧困村。”

“目前,脫貧攻堅工作正在有效的落實中。群眾在脫貧這一塊參與度也比較高,比較支持。”他表示,基層幹部工作能得到群眾的支持,是最值得珍惜也是最令人感動的事。

對此,不少網友對基層扶貧幹部的辛苦表示理解。

還有網友留言稱:“注意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綜合中國新聞網(記者 繆超)、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中國青年網、澎湃新聞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