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平凡的世界》,路遥为何会42岁就英年早逝?

惊龙轩


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生于陕西榆林清涧县一个贫寒农家,7岁时过继给延川县的伯父。路遥少年时期曾在延川县中学学习,这段经历对其影响极大,其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中男主角都有在县中学习的经历,他们身上都有路遥本人的影子。

路遥(左)和朋友在延川黄河畔合影

延川县中学毕业后,恰逢文革期间,路遥没有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只好回乡务农。期间,路遥当过乡村教师,还在县革委报道组干过通讯员。1973年,路遥被保送到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文艺》编辑部工作,此间开始了文学创作。1980年,路遥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成电影,轰动全国;1988年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城乡的巨大变迁,这部小说1991年荣获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病去世,年仅42岁。

路遥之所以英年早逝,是因为肝硬化腹水。路遥家族有肝病史,据知情人透露,其母亲、兄弟姐妹都有乙型肝炎,农村医疗条件差,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母婴传播造成。路遥兄弟姐妹中已有多人患肝硬化腹水去世,病情和症状与路遥一模一样,可见这种病的危害性之大。


民国年间那些事


准确的说路遥是在写完《平凡的世界》四年半后才去世的,在路遥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路遥说他是在1988年5月25日写完《平凡的世界》的,而路遥去世是在1992年11月17日。

关于路遥为何会英年早逝,说法很多。有很多人认为路遥是累死的,也有人说路遥是穷死的,但贾平凹认为路遥不是累死的,也不是穷死的,而是死于遗传基因,因为路遥家族先后有八人患上肝硬化。这是导致路遥死亡的原因之一,但只是一个导火索,很多人都患有肝炎,也有很多人通过合理的治疗恢复了肝脏功能,至少不至于恶化。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肝病也是如此。路遥的肝病治疗是治疗过,但养是空白。路遥在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时身体已经垮掉,连基本的呼吸都困难。路遥没有选择西安的大医院,而是选择榆林的中医。当时的榆林地委书记霍世仁和行署专员李焕政亲自出面为路遥联系了著名老中医张鹏举老先生。在张老先生的调理下,路遥的身体渐渐复原。不过,按当时的情况,路遥应该休息至少一年。可是路遥为了完成最后的一部《平凡的世界》创作,他选择了继续写作。虽然他住在榆林宾馆,生活条件和伙食都不错,但对身体的透支无疑加重了路遥的病情,为路遥的去世早早的埋下了伏笔。

此外,路遥有很多不良生活习惯。

第一、忧思过度

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小说的构架、人物、情节,甚至标点符号都耗费了路遥的心血和智慧,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一点也不为过。如此以来,忧思过度是必然的,而忧思过度则易致肝胆郁滞,致使肝硬化肿大,肝脏水,使病情加重。

第二、黑白颠倒

路遥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路遥一般是凌晨两点到三点入睡,有时也会到凌晨四点五点。午饭前起床,早晨才算开始。这种黑白颠倒的生活习惯,极易导致内分泌紊乱,致使肝胆,脾肾的功能失衡。这对肝病患者来说,是大忌。

第三、伙食差,缺乏营养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是在铜川陈家山煤矿完成的,陈家山煤矿地处深山,一旦遇到下雪天气,交通就会中断,蔬菜、鸡蛋无法运达,就连豆腐也没有。路遥一般中午馒头、稀饭、咸菜,晚上有时吃面条,有时和中午一样,夜宵往往就是两个冷馒头。这样的伙食对于一个患有肝病的人,实在是太差了,肝病病人饮食是要清淡,但也得有营养。

第四、抽烟无度

路遥在创作时,一天要抽两包烟,几乎是一根接一根的抽,用路遥的话来说:“只抽到口腔舌头发苦发麻,根本感觉不来烟味如何。”肝病患者大量吸烟,可加重肝内微循环障碍,并使肝脏供血供氧不足,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使病情恶化。

路遥英年早逝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有三点:一、路遥天生携带肝病基因;二、路遥的忘我创作态度,致使路遥长期忽视肝病,缺乏合理的治疗和休养,为路遥早逝埋下伏笔;三、路遥有很多不良习惯,再加上伙食较差,加速了病情的恶化。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萤囊夜读


路遥42岁英年早逝,直接原因是肝硬化(腹水)医冶无效,究其根源,是对生命运行规律的无知或漠视,不良习惯日积月累,最终导致了一代文坛巨星过早陨落。令多少喜爱他的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

世间万物的运行背后,有其客观规律一直在起作用,人的生老病死背后起作用的是生命运行规律。


我们多数人都经历过,对荒山荒坡的过度开垦,对森林树木的过度砍伐,带来了的是水土流失,山洪暴发,山体滑坡。这是自然界对人类不遵循自然规律的惩罚。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老祖宗从千百年来的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生命运行规律。《黄帝内经》更是对人体运行规律明确化具体化:夜晚是专属于人体自身修复的黄金时段,排出毒素,修复受损的机体。


网上说:21点到23点人体免疫系统(淋巴)休息与滤毒的时间。23点到1点是人体胆经排毒时间。1点到3点是人体肝脏排毒时间。3点到5点是肺排毒时间。半夜到4点还是骨髓造血时间。


而且这一切修复都是需要在熟睡的情况下进行。


没有遵循生命的运行规律,不良的作息习惯,过度透支身体,埋下了祸根。


荆棘鸟是用生命在歌唱,路遥是用生命在书写《平凡的世界》。


他写作《平凡的世界》用了六年时间,在准备阶段,不顾身体的疲累,不仅读了1975年到1985年近十年的报刊,几十部名著,记了几十万的笔记。


为了真实的体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态,还亲自住到煤矿,与工人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走乡村进街市,奔波劳碌,了解人们的真实生活。

在开始写作的时候,更是在山里一个简隔的房子里,生活物资匮乏,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写作,常常写到夜里两三点,甚至凌晨四点。


在本该让身体修复的时间段里,殚精竭虑的写作,错过了让身体修复的时机,埋下了祸根。

日复一日,两年下来,身体状况极差,写作后期,眼睛一边流泪一边写,肝开窍于目,这是肝功能出现了问题的警告。


当《平凡的世界》完稿时,这位当时还不到40岁的汉子,身体消瘦憔悴,那时身体就已经出了大问题,以至于才42岁,就英年早逝……


他用生命写作,写出了《平凡的世界》这样的鸿篇巨著,非常令人敬佩!但是他不按人体运行规律作息,经常熬夜的不良习惯不值得提倡!

熬夜就是熬命,就是慢性自杀!


良好的习惯有益终生!生命是脆弱的,敬畏生命,遵循人体运行规律作息,珍爱生命,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活的健康长久而精彩!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有书共读


长期生话拮据负担大,二任女人没留住抑郁,写作大量抽烟,写《平凡世界》时闷在屋里,吃咸菜啃干馍喝开水、半夜苦思冥想在屋外。

一直处于贫困交加生活状态,连上北京领奖钱也是借了。

更重要穷亲戚特别多,现任妻子在调往西安电影制片厂时,在他病床前签的离婚书。

他为什么找了二任城市女人都没留住,为什么不找个同出生的农家女,陪伴自已生活到老呢。

他也知道要生活需要面包的,光有抱负理想不能当饭吃。

长期劳疾成病而英逝了。



太阳出来暖洋洋张爱琴


我记得我看《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是我高考后的那个暑假,由于不知道干什么,然后我哥就推荐我看一下它,于是就去书店买了一套回来。


刚开始看了第一部,可能是那因为那时候对文学还不是很好感,也可能是刚开始路遥写得实在是太平凡了,以至于看完第一部的时候,我有点不想看下去了!可是,那时候买这一套价格还是不便宜的,心有不甘,然后又是我哥首先推荐给我的,于是硬着头皮继续看,越往后看,越是喜欢,越往后看,越爱不释手……看完了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它带我进去了文学的殿堂的,从那时候开始,我对文学始终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无法割舍。

路遥写作的年代很辛苦,很不容易,作品也很符合当时的那个年代,可以说是映射了当代社会的写照,同样身为农村的孩子,虽然我们90后没有经历过七八十年代的苦难,但我家也并不富裕,也经历了很多苦难,也许这就是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的不容易吧!


在看第三部的后半部分,我真的是流着泪看完的,可能是作品的故事勾起了我小时候经历的那些不容易的事吧,触景生情,不知不觉,眼眶自己就湿润了,但是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自己和孙少平的在校生涯来看,自己还是比较庆幸的,但是自己没有好好的把握学习的机会。后来,终于尝到了恶果,高考的结果出来了,自己的成绩真的是一塌糊涂,连个本科线都不到,那时候挺心酸的,挺对不住家人和朋友的期望的,转身又想想,为什么之前不早点看这本书,如果早点看,也许自己就不会那么懒了,也就不会想现在一样看得那么差了。

可人生没有如果,我还是得接受现实,家人建议复读,起初我是反对的,但后来想想,再给自己一个机会,再给家人一次期望,于是鼓足勇气,再次经历高三高强度的生涯,每到自己累了的时候,我就把《平凡的世界》翻翻看看,于是想想孙少平为梦想的执着,我相信我也可以的,于是又埋头看书去了!就这样,反反复复,又是一年高考,这一次,成绩依旧不是很好,也就进了一个二本高校,也许,一个二本学校相对于985/211高校来说,那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对我来说,我自认为这个成绩我还是比较满意的,这是再用一年血与汗换来的,我真的也可以做到,那时,真的太感谢路遥了,真的,高四的一年要是没有《平凡的世界》一路陪伴,我恐怕很难坚持下去!



在大学的图书馆里,无意间接触更多的有关路遥的作品,其中,《早晨从中午开始》,可以说是路遥的自传,里面关于他写作的生涯,写作当中消耗的不光是体力,更是心力,而后者者更难以让人坚持。

路遥那时创作时间主要是在晚上,每当困了的时候,就点香烟和冲咖啡提神,然后再继续伏案,大多数晚上都是写作至天明,然后才带着一身疲惫入睡。早餐不吃,中午醒来,吃点馒头咸菜,又开始新的一天阅读和写作,多数日子一天只吃中午这一餐。繁重的写作和凌乱的生活作息严重的摧毁着他的健康,致使写作期间多次难以继续进行下去。他曾产生过中途放弃的念头,但路遥就是路遥,他不会向命运屈服,忍着身上的伤,以生命为赌注,继续伏案写作……就这样,第一部写完,身体实在透支,他他不在乎;第二部写完,大病一场,险些死去,但他还不死心,继续伏案;终于,第三部写完了,而此刻的他,双手成了“鸡爪子”,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连他自己都快认不得自己了,这就是路遥,这也是路遥眼中的路遥,也是我们的路遥,要不是有这一份坚持与不懈,用生命写作,我们也看不到《平凡的世界》的问世。

而《早晨从中午开始》是他躺到了医院的病床上创作随笔,记录了自己写作生涯的点点滴滴,也通过这种方式,祭奠自己写作的生涯,然而,天妒英才,路遥的生命也在这一年加上了一个句号,令人实在令人惋惜。

自己个人的太多情感放在了《平凡的世界》上了,对,就是放在了这开水泡馒头里诞生的作品里,以至于现在,每当有空的时候,我总会从书架上拿下《平凡的世界》,回忆一下,复习一下,在我眼中,《平凡的世界》一开始是一故事,后来成了一种现象,到现在是一种情怀!

我读的不只是故事,是一段回忆,更是一辈子!


轻松e客


路遥42岁英年早逝有劳累的原因,但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遗传,他的母亲有肝病,路遥(王卫国)1992年11月17日去世;王卫军,1996年去世;王天乐,2007年4月去世;王天笑,2016年8月6日晚8点58分,在清涧老家逝世,享年47岁。弟兄四个均四十多岁早逝,都是肝硬化。


行云087


路遥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作家,他的英年早逝,不但是作家群体的重大损失,也让世间少了一位为生民立命,为底层代言的清流。

路遥有些短暂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不幸,从小就因家庭穷困,被过继了出去,家庭的温暖,路遥只能从继父继母那里间接获得。这实在是一个孩子的悲哀。后来的婚姻变故,更让路遥的苦痛在挣扎中延续,直到他生命的结束。

悲惨的人生经历,让路遥的生活变得边缘。在他留之于世的几张照片中,蓬乱的头发,缭绕的香烟,憔悴的面容,都幻化出难言的苍凉。这样的人生,也让路遥的作品中始终萦绕着挥之不去的忧郁,贯穿着至死不休的勇气,承载着对人类人性的悲悯,或许正是因此,路遥的作品才变得如此厚重,如此久远。

路遥的英年早逝,不少人将其归因于对身体健康的极端不爱护,比如熬夜写作,比如烟无节制,比如吃的没有营养等等。但还是路遥挚友贾平凹的分析更为准确,路遥真正是死于遗传性疾病。其实,他一出生,命运就已经被天注定。苍天不仁。

淘尽黄沙始见金。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路遥离开若干年以后的今天,这个以生命写作的作家又被很多人提起,《平凡的世界》电视剧又在播出,他的作品在新的时代又迸发出夺目的光彩。这是对作家最好的怀念。

路遥的声音发自八百里秦川,热辣浑厚的歌声响彻长空,这是生命之歌,这是灵魂之舞!路遥不向困苦低头的精神,仍在为一切向上向善的人们进行着心灵摆渡,也必将在神州大地引起长久共鸣。

路遥已去,路遥不死!


风雨寒江




《平凡的世界》,我认为是我读过的近现代中国最好的一部小说,我读了四五遍吧,其他一些高深的作品,不知为何我最多看了一遍。一些有文化的人肯定会讽刺我的看法,认为我高看了路遥,高看了这部小说。他们认为路遥的这部作品太浅显,没有文化内涵,认为文学价值不高。但我恰恰认为,以上的不但不是缺点反而是优点。

各位看君,谁见过那部世界名著,是晦涩难懂的,我倒是认为,那些晦涩难懂的永远成不了经典。其实,时间会检验一部作品的真正价值,一时的褒奖和贬低都不会影响,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路遥的这部《平凡的世界》,可以说老少皆宜,从出版到现在每年还非常畅销,我不知道,这是否代表着什么?

同时,大家看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除红楼诗词多之外,那部不是平头老百姓都能看懂,就是红楼老百姓也一样能看懂。所以,我不太清楚,为何一些人总不认同路遥先生,总说路遥作品浅显。

至于路遥的死,确实与长期高强度,不规律的写作有关,这恰恰也证明路遥写作的伟大。


冰河文体


早先我已经在头条上发表过一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写《平凡的世界》的路遥42岁就英年早逝”的文章。

今天偶然看到悟空问答上有这个问题,看到已经有朋友写了很好的回答。

其实就事实来说,已经非常全面了,也没有什么好补充的。

但是,又忍不住想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跟朋友们一起分享,于是就想从另一个方向来解读路遥英年早逝的原因。


就我的认识,路遥的早逝其实是有其客观的原因,也有他主观的原因。

客观原因是他的贫困与家族遗传病史,而主观原因是他的自我追求与自我实现与现实没法很好的统一。其实就是简称自虐。

而主观原因是占多半的。正是因为他的自虐,才导致了他身体出现了大的问题,从而引起了遗传病的发作。

如果路遥对自己好一些,不去追求更高的成就,不要去想更高的位置,那么他一定不会这么早就走了。

路遥在写作上是一个对自己有严格要求的人,也可以说是很苛刻的。

同时路遥也是一个有政治野心的人,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政治上的认可。

可是对于路遥这样单纯人来说,一没背景,二没手段,要实现一切的愿望,除了写作,也只剩下写作。

他必须要写出更好的作品,才能证明自己的才能。

才能让他这个贫农的孩子出人头地。

于是他便从《人生》获得极大成功后,又开始了他《平凡的世界》的写作,也同时注定了是一个悲惨的写作历程。

最悲剧的是他选择了写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的长篇小说,这对于他的本身来说,就是对他生命的不负责。

他完全可以讨巧,去写那些简单的,更容易出成绩的作品。

但是他没有,他真诚的,认真的,严肃的写出了《平凡的世界》。

其实就读者来说,就我个人而言,如果路遥只有《人生》,我也会很喜欢他的。

如果没有《平凡的世界》,那么他一定会比42岁要长寿许多,因为他当时已经是全国的知名作家,站在《人生》的巅峰上,他怎么混都不会太差。

如果他还会运作,那么现在至少不会比贾平凹差。

所以路遥的早逝,就是因为他太过于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了。

或许当他写完《平凡的世界之后》,他就明白了自己拿命换来的,对于他本身来说也许不值得的,也许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但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却是莫大的礼物。

但我还是想对路遥说:其实一时的成败不重要,活得比对手长,那才是最大的胜利。


早晨从下午开始


读中学时就酷爱路遥的小说,脑海中的路遥总是一副穷困潦倒的模样,不停喷吐的烟雾弥漫着简陋和杂乱的房间。也就是在这样的想象中,接受了路遥就是“穷死的、累死的”这个流传甚广的说法。

走出校园后,我开始有了一些疑惑:路遥应该是写《人生》时就获得了很大成功,后来的《平凡的世界》更是达到了一个创作的高峰,说他誉满文坛一点也不为过。照理说是可以凭此成果改变生活状态的,甚至享受到比普通人更为优越的生活,怎么会落得穷死、累死的地步呢?

直到看到路遥躺在病床上写作的自传体小说《早晨从中午开始》,我才明白了这个为写作而生、为写作而死的作家是一种怎么样的生活状态。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是午饭过后到凌晨2,3点,有时要延伸到4,5点才入睡。一天两包烟,几杯浓咖啡,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从1982年到1983年间,路遥“平静而紧张地”开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准备工作。他将自己从名目繁多的社会活动中抽身出来,远离喧嚣的采访,逃避热心读者的追踪,文学活动不再见到他的身影。身体力行。他在山上放过羊,在田野里过过夜。在铜川矿务局鸭口煤矿体验生活时,作为挂职的铜川矿务局宣传部副部长,路遥没有在吃住方面提任何要求,而是一来到矿上,就要求下矿井。

为了创作素材,也为了最真实的创作状态,路遥挑战着体力和心力的极限。晨昏颠倒和长期极度疲惫的生活状态严重透支了他的身体。疾病不期而至。

在写《平凡的世界》过程中,路遥几度累得吐血,医院已经明确告诉他停止写作是延续生命的唯一办法。但是路遥最终还是没有放弃,他是用生命在做赌注。写《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时,他经常是一边流泪,一边写作,眼睛三天两头出毛病。过度的劳累和营养的匮乏,使他几乎无力坐起,只能半躺在桌面上,斜着身子勉强用笔写。

双手成了“鸡爪子”,两鬓斑白,满脸皱纹,全身无力,路遥用生命换来了《平凡的世界》这部巨作。

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