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张五哥说十三爷忠厚不能做太子,康熙帝听了为什么高兴?

老人头侃史


《雍正王朝》的背景,取自康熙晚年九子夺嫡阶段,众阿哥为争夺储君之位明争暗斗、互相攻击,朝廷大臣为着自身的利益各自选边站队,相聚形成朋党。

康熙有心整顿吏治,但皇子们的争斗导致朝廷局势错综复杂,各个利益团体盘根错节,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比如追缴国库欠款,跟随康熙南征北战数十年的老臣魏东亭,被逼上吊自尽;皇十子当街卖家当、鞭打朝廷命官,完全不顾皇家颜面。众多大臣和皇子贝勒牵涉其中,使得最后追缴欠款的任务只能是无果而终。

8岁继位的康熙,一生经历诸多腥风血雨的宫廷斗争,对身边的任何事情都心怀三分戒备。尤其是在避暑山庄期间,半夜闻听太子调兵的消息,心里当真感到十分震惊。

作为皇帝,康熙随即当机立断,囚禁了涉嫌兵变的太子和老十三。对于主张赐死太子的大阿哥,康熙更是痛恨他连起码的兄弟手足之情都不顾,不仅囚禁了他,并且在天寒地冻的夜里连个火盆都不肯给他送。


作为父亲,康熙十分担心自己的晚年,会受到来自于儿子的伤害。见多了宫廷政治的尔虞我诈,康熙偶尔也会像普通的老父亲一样,渴望家庭温馨、父子亲情。

于是,当见到为顾忌父亲性命,而冒死替别人顶罪的张五哥时,康熙便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身上的那份孝心。等到刑部以钱买命的冤案了结,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康熙将张五哥留在了身边做贴身侍卫。

这次热河之行,康熙无意间发现太子与郑春华的乱伦私情,心中对这个儿子十分失望。兵变风波时,康熙又亲眼目睹大阿哥的冷血无情,当下觉得又气又恨。

唯有老十三顾念与太子的手足之情、君臣之义,做事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光凭天地良心,至始至终不失“侠王”本色。

为保太子,十三阿哥不惜触怒康熙,说出了“无情最是帝王家”的急话。康熙虽然也将他关了起来,但内心却十分欣慰,毕竟在这么一大帮儿子中间,还是看到了一个有情有义的。

由己及他,康熙又将视野放在了身边的“孝子”张五哥身上。当康熙随意问及张五哥,自己的这些个皇子哪个最好的时候,张五哥毫不犹豫得回答:“十三爷最好”。

对于这个回答,康熙并不感到意外。张五哥代人替死,是十三阿哥挺身而出揭发刑部冤案,从法场上将一只脚踏已经进鬼门关的张五哥救了下来。有此救命之恩,张五哥出于感激之情帮十三阿哥说些好话,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当康熙第二句问到十三阿哥是不是最应该当太子时,张五哥却说出“十三爷他人太直,不会转弯,又容易轻信别人,所以他人虽好,却当不好太子”的一番话,大大超出了康熙的意料。

然而,回过头细细想来,张五哥所说的话,又句句都是真话、句句都是实话。

这就让康熙十分感动了!

康熙高兴之余,当即表示要赏张五哥。而张五哥呢?抓住机会开口求的“天大的心愿”,竟然还是恳求皇上放了十三爷!

这下康熙就更别提有多高兴了!

眼前是淳朴善良、充满孝心的张五哥,另一头是为人心怀坦荡、行侠仗义的亲儿子。在这充满算计的皇宫、朝廷,竟然还有如此真情实意的事情,怎能不让时常处在戒备和怀疑中的康熙,心中平添一丝轻快和宽慰。

于是,康熙干脆赏了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派他亲自到理藩院,把救命恩人十三爷给接了出来。


竹山清溪涧


因为十三爷胤祥是张五哥的救命恩人,他本以为张五哥会为了感谢十三爷的救命之恩,而在自己面前推荐他做太子,没想到张五哥纯朴善良,跟皇帝说的自己弄实话,十三爷被称为“侠王”,人很好,但未必能做一个好太子。



皇帝听完非常惊讶,于是就问张五哥要一个什么恩典,张五哥不要金银财富,不要高官厚禄,他只希望皇上能够释放十三爷,皇帝惊讶于他的品格,于是赏给了他一个天大的恩典――释放胤祥,皇上为何这么痛快呢?

第一,人人想要做太子。

既然人人想做太子,一定会抓住一切机会,向皇帝推举,皇帝为此事头疼不已,而张五哥不但没有推举十三爷,还说他不适合做太子,实在是一股清流。



第二,胤祥没有大罪过。

胤祥就是在太子被废的时候,太子被人诬陷起兵造反,胤祥慷慨激昂的说了几句肺腑之言话,原本没有什么罪过,就是康熙爷在气头上,被太子气的够呛,而胤祥又和太子在一起,胤祥还天不怕地不怕的维护太子,所以才被圈禁起来。



如果不是张五哥心地善良,性格纯朴,说了一句大实话,胤祥也不会被这么快放出来。


上山吧厨神


帝王心术不可猜!这一点我们得结合康熙与弘历在射猎场的对话才能明白!当时,八阿哥故意玩噱头,只抓活物不射杀,既显自己本事高强又显自己仁德。但是弘历却称其为作秀!当时,康熙就很好奇,想听听理由。弘历却说,康熙一生射杀野物几百只,但却不影响他成为仁主!因为康熙如果没有射杀野兽的本领也就没法平三藩收台湾,文治武功赫赫。有时候,作为明主,应该刚柔并济,该杀则杀,该柔则柔,不能一味的一条路走到黑!

十三爷忠厚刚烈,对康熙来说,是一个好孩子。对张五哥来说,十三爷是个好人。当一名父亲听到别人夸他的儿子忠厚老实的时候自然很开心!这是康熙高兴的理由!

至于张五哥说十三爷不适合做太子也是因为这个想法跟康熙一样!康熙也觉得十三爷刚而不柔于国无利!张五哥无心之说,却让康熙有知己之感!这是康熙高兴的第二个理由!


优己


首先,我们先看以下十三爷的履历: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1月16日——1730年6月18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卒于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清圣祖康熙帝十三子,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自幼跟随胤禛(即雍正帝),曾出任军职,掌管驻京禁军,为他其后的政绩打下好基础。

雍正元年被封为怡亲王,因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是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胤祥死后,上谥号为“贤”,雍正帝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下旨将其名中的“允”字改回“胤”字,成为雍正朝唯一位最终得以在名字中保留“胤”字的皇帝兄弟。

俗话说,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十三阿哥胤祥,性情爽朗,为人耿直,有侠客风范,往往这样的人,嫉恶如仇。

而太子储君,乃是国家未来的命脉,要求很高,古时对太子要求:躬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长辈,奉承祖宗庙,子万姓,师受六经。最重要的是政治才能。

十三爷的性格注定与太子的标准相差甚远。

知子莫若父,当张五哥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后,这与康熙对十三阿哥的评价相吻合,张五哥也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为了邀宠故意奉承皇帝。所以康熙帝听了,不但没生气,反而很高兴。


扯淡直通车


答:真话,康熙帝听到了真话!

作为一代帝王,整天在深宫大院很难听到真话,看到真情。

四阿哥胤禛曾经向自己的父皇康熙帝表示过想当一个孤臣,那么在太子失德的这个节骨眼上,康熙对未来的皇储问题已经有了打算。

那康熙帝心目中的皇储到底是谁,那就是皇四阿哥胤禛,此时的四阿哥胤禛又要做孤臣,正合父皇康熙帝的心意。

为此;圈禁了十三阿哥胤祥,因为他与四阿哥胤禛走的太近了,要成全四阿哥这个未来的孤家寡人的孤臣,康熙帝暂时把十三阿哥圈禁。

下面有康熙帝与张五哥在散步的时候对话,康熙帝听到了真话:
康熙帝问张五哥:朕那么多皇子中间你认为谁最好?

张五哥答到:十三爷最好了!

张五哥接着说道,因为十三爷为人心怀坦荡,忠厚讲真话!
张五哥亦步亦趋的说着:
人好不一定最应该做太子,张五哥这真是讲了心里话。
这也是张五哥说的!
张五哥对皇上是绝对忠诚的。
张五哥没有想到,康熙帝就要真话
借此,张五哥他向康熙帝求情了!
康熙帝感觉到张五哥的幼稚与真情,更感到今天听到的不易。
张五哥干了一件大事,胆大包天!
康熙帝心痛儿子,借张五哥的话,又送张五哥一个好大的人情。
这真是一个天大的面子,小小的张五哥哪里懂得帝王心术。
这真是让张五哥措手不及。
张五哥激动了!康熙帝竟然答应了

这就是帝王心术,就是康熙帝高兴以后做了让你想不到的事情,让你惊讶之余还有惊魂未定。

老皇帝的心不是哪一个人能猜得出来的!
(以上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留言必回复!


日尧居k古史


因为康熙感觉遇到到了一个知音,一位能客观评价十三皇子的人,要知道康熙囚禁十三爷是有苦衷的,当时康熙已经知道有人模仿太子笔迹调兵谋反,事发突然只能让和太子在一起的老十三被锅,理由是带兵谋反的凌普曾是十三爷的部下,结果十三爷不服反说凌普还是皇阿玛的臣子,让康熙有些下不了台,强行让侍卫带走十三爷!


十三爷虽被囚禁但有图里深和隆科多的照顾,日子过的十分舒坦,居然还能入洞房过蜜月!而康熙也十分惦记十三阿哥,正想找个理由把十三阿哥放出来,碰巧张五哥说出十三阿哥的好,说到康熙的心窝里了,于是就赏了张五哥一个愿望,而张五哥也深记十三阿哥的恩情,于是想康熙请求放了十三爷,康熙其实早就知道张五哥心里的想法,于是恩准张五哥的请求,赏给张五哥一个天大的愿望——放了十三阿哥胤祥!

这就是康熙的帝王心术,其实康熙早就想放了十三阿哥,但没有太好的理由,但康熙知道胤祥是张五哥的救命恩人,而张五哥会为了感激十三爷的救命之恩,肯定会恳求康熙饶过十三阿哥的,只不过张五哥向康熙说真话的过程中,不禁意间透露出选择太子的标准:十三爷为人太直,又不会转弯,又容易轻信别人,所以他人虽好,却当不好太子!而这就话反过来意思就是:人直,会变通,意志坚强不轻信别人!


那老辣的康熙心里一想:皇子中“人直”的有四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会变通”的有四阿哥,八阿哥,老十四阿哥,“坚强意志不轻信别人”的有四阿哥,这不就是说四阿哥胤禛就是太子人选吗?最后在想想看康熙对张廷玉说过:“我给你们找了一位坚刚不可夺其志的主子”,说的也就是四阿哥胤禛!


很可能是康熙从张五哥的对话中找到选择太子的标准和人选了,所以连说三个好!赏给张五哥一个天大的愿望放了十三阿哥胤祥。

张五哥对十三爷不能当太子的看法,这算不算是选太子的民意呢?这可比八爷党身边的那个道士提出的“八大王,八王大”高明多了!


看历史说古今


一是张五哥说十三爷忠厚,嫉恶如仇。这与康熙对胤祥评价一致,“十三阿哥,吾家拼命十三郎”。十三爷人品没问题,就是以前怀疑胤祥帮助二阿哥调兵事也冰释了。

二是张五哥说十三爷太忠厚,眼里揉不得沙子。康熙认为九子夺嫡中没有十三爷,或说十三爷充其量也是个影子,没有野心,权欲不强。康熙帝心理少了一个需要考虑权衡的因素。

三是张五哥说十三爷忠厚任侠,康熙帝考虑可以培养十三爷为一个贤王,辅佐下一任皇帝,不至使下任皇帝过于孤立无助。

四是张五哥好评十三爷,康熙帝心中认为十三爷带过兵,有一定韬略,就是被圈禁,还是有一批忠实军官跟随,以后对于皇权更替时稳定朝局有重大作用。

普普通通一段对话,康熙心里转了这么多小九九,张五哥是不清楚了,也不需要清楚,朕就取敢说实话这一条,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当场就赏了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亲拿玉佩放出十三爷)。

后来事也证明了康熙的谋划时正确的,只能说康熙的帝王心术真是炉火纯青了。


倔强的砖头123


这段对话在剧中康熙皇帝自己就有解读,他当场狠狠的表扬了张五哥。他讲因为张五哥与皇帝说了实话、说了真心话,不说假话。但在现实中,这一点太难了!实话实说的背后也都是心机。

没有哪一个皇帝,不想把国家治理好。但这件事很难。因为作为领导人,每天都要听到来自下属的报告。但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有水分,就需要辨别能力了。毕竟除了开国皇帝,除了那些经过激烈竞争才继位的皇子,锦衣玉食能力平庸的皇帝太多了。每个人都愿意听好话、吉祥话、奉承话,对于负面的,哪怕是很温和的语言,大多人从内心还是拒绝的。特别是还有一些阿谀奉承的小人们,一味唱赞歌,混淆视听。君主们渐渐迷失了自我,觉得那些讲真话的臣下是骇人听闻、小题大做。



还有一些伟大的帝王,在位久了,面对自己的成绩,也会飘飘然了。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睁眼看世界,活在自高自大自我正确的逻辑中。恰恰这个阶段是昏庸的开始,也是一个王朝走向没落的伏笔。

伴君如伴虎,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如张五哥、图里琛对康熙、雍正都是忠心耿耿的,但两人也各有处事的技巧。张五哥说真话,也是一种表演。图里琛装傻,也是一种策略。图里琛意外了解了八阿哥诱供肖国兴的事情,让肖供出来太子。回来如实向康熙汇报,老皇帝说“其心可诛”。明明是说老八,但图里琛接话说去杀了肖国兴……


几苇渡




因为张五哥这个人,是被康熙爷从冤狱囚犯被调到御前听用。原因很简单,张五哥没有任何背景和后台,底子“干净”,而且张五哥又是底层朴素的农民出生,没有腹黑的政治心机。

当康熙爷问起十三阿哥如何时,他不需要考虑很多,只要把自己心中所想的说出来就行,而且这种人说的话一定是真话,康熙爷最想听到的就是真话。

他说,十三阿哥是不适合做太子,因为他心太直,不转弯,太轻信别人,这要是以后当了皇帝,很容易犯大错的,康熙爷听出了他说的意思,心直,会转弯,不轻信人,那就是四阿哥了。

最后还卖给张五哥一个天大人情,让他把十三阿哥从理藩院接出来。


希望我的回答能解决你的问题,,,头条号(内涵小站)


对视影音


因为十三爷侠肝义胆,义薄云天,嫉恶如仇是个大大的好人。但是他这种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耿直,缺乏作皇帝所需的隐忍、狠毒以及腹黑,所以当不了好皇帝。

张五哥的命是十三爷救的,妹妹又跟他有一腿——以康熙的精明与耳目,别以为这事能瞒得了他——绝大多数人都会趁机进几句好话,以期自己的人能登上皇位,自己好跟着飞黄腾达。但张五哥没有,说明他:

一,有眼光,大事不糊涂。

二,有大局观,不以私情坏国家大事。

三,有什么说什么,对康熙忠诚。

所以,康熙非常高兴,感觉自己没挑错人。他破格提拔张五哥为御前侍卫,其实是为雍正登基埋下一颗棋子——那时他已经看不上太子的烂泥扶不上墙,跟八爷的阴险歹毒。康熙驾崩那晚,如果不是张五哥拿出金牌令箭,赦出十三爷,让他去丰台杀了程文运夺得兵权,包围畅春园;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康熙一看这小伙要忠有忠,要谋要谋,可以重点培养,连金牌令箭这样的大事都托付给他了。

张五哥其实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十三爷死了之后,放着连总督、巡抚都要巴结的御前侍卫不作,非要给十三爷守灵去。一方面因为感情,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雍正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整顿旗务,几乎得罪了全天下的官僚。甚至引发了他们,结党上书与调兵逼宫两个大动作。而张五哥是雍正即位的大功臣,又是雍正铁杆十三爷的心腹大舅子。雍正活着还有人护着他,等雍正死了,肯定要有不少人整张五哥泄愤了。

现在十三爷死了,雍正眼看不行了,抓紧找个机会,远离政治漩涡,独善其身。

有眼光有魄力,非大智大勇不能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