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烏克蘭第二次顏色革命始末

前言:近日烏克蘭與俄羅斯在刻赤海峽衝突,烏克蘭隨後宣佈部分地區進入“戰時狀態”,俄外長今日表示拒絕其他國家斡旋,讓烏克蘭又一次進入輿論焦點。筆者作為2013年11月烏克蘭第二次“顏色革命”親歷的新聞工作者,本文將結合烏克蘭國內13年以後社會變化及國際社會公開資料進行闡釋(13年之前以後再寫),筆者將分幾篇文章詳細解析烏克蘭與俄羅斯是如何“分道揚鑣”的,請大家持續關注!

探秘!烏克蘭第二次顏色革命始末

烏克蘭第二次“顏色革命”的起點

21世紀以來,“顏色革命”這種街頭政治運動席捲了多個國家,03年格魯吉亞,04年烏克蘭,10年突尼斯,13年烏克蘭(部分媒體習慣稱14年)。“顏色革命”在相鄰地區擁有巨大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一個國家的淪陷迅速導致鄰近周邊多個國家的秩序瓦解,形成地區性的制度坍塌。所以這種效果是某西方大國和地緣勢力擴展的戰略手段。

烏克蘭第二次“顏色革命”起因其實早在2010年親俄勢力代表亞努科維奇上臺之前就埋下,親西方的尤先科在下臺前數年向歐盟靠攏多年。亞努科維奇本人來自頓涅茨克(今烏克蘭東部獨立地區),上臺以後一邊恢復和發展與俄羅斯的關係,一邊與歐盟繼續談判,並已經草簽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聯繫國協議。本想玩一手“左右逢源”,臨近歐盟“東部夥伴關係”峰會(戲稱北約東擴峰會),俄羅斯大筆一揮向烏克蘭貸款150億美元還下調了天然氣價格,並迅速撥30億美元現金,要求就是烏克蘭別正式籤聯繫國協議。歐盟此時“金豬四國”債務危機爆發,自身難保,必然給不出烏克蘭想要的,亞努科維奇果斷選擇了俄羅斯貸款,13年11月21日宣佈暫停簽署歐盟聯繫國協定。

隨後烏克蘭“反對派”(幾大在野黨)抓住時機,迅速組織街頭抗議,最初街頭抗議以烏克蘭親西方學者專家、公知、大學生為主,親西方媒體大肆炒作,規模一般,僅限於街頭遊行示威。11月28日歐盟“東部夥伴”峰會上亞努科維奇繼續保持親俄態度,並表態完全倒向俄羅斯。烏克蘭親西方媒體立刻抓住機會大肆炒作,歐美西方力量開始迅速介入並直接部署,街頭示威開始有組織,有規模,有旗號。

烏克蘭國內開始迅速流傳“亞努科維奇收受俄羅斯賄賂”、“亞努科維奇為普京的特工”等等流言四起,烏克蘭“反對派”提出口號要求籤訂歐盟條約。事件開始發酵,但到13年年底較大型示威遊行限於週末,“烏公知”、學生開始疲憊,學校開始不允許教師與學生翹班、翹課參加抗議。亞努科維奇政府開始“秘密”逮捕領頭人,抗議示威有所限制。但隨著歐美力量進一步的介入,大批“專業抗議人士”在基輔市中心廣場搭起臨時住所、建起灶臺,任何人都可以免費吃喝,此時中心廣場抗議人群分為:領導者、組織者、流浪漢和部分民眾。

2014年1月,國際輿論開始帶節奏,烏克蘭親西方媒體瘋狂炒作,自媒體幾乎24小時實況轉播。加之烏克蘭國內之前腐敗深入骨髓,民眾任何一件小事都會面對各種的“吃拿卡要”,烏克蘭國內反對亞努科維奇政府的聲音越來越大。烏克蘭“三駕馬車”“拳王”、“政治精英”等開始發力要求放人並且對話政府,2014年1月31日亞努科維奇政府迫於壓力釋放了此前逮捕的領頭人,還同意與反對派對話。“三駕馬車”開始動搖是否對話,歐美勢力堅決不同意對話解決,並煽動抗議者拒絕對話,要求重新大選。“三駕馬車”領袖地位受到嚴重威脅,遂妥協不再對話。

2月14日,亞努科維奇政府開始部署金雕特種部隊準備清場,次日特種部隊抵達廣場對廣場進行封鎖直至17日晚間。期間“反對派”一邊運送大量汽油、弓弩等冷兵器進入封鎖區域內,一邊安排老弱病殘給特種部隊“送餐”做心理動員,一邊大量自媒體呼籲自己人不打自己人。

14日封鎖後,每天晚上均有莫名槍聲,反對派指責政府,政府說不關我的事兒,17日晚間,清場活動還未開始,“反對派”爆出清場開始和一名大學生被冷槍打死,情況開始失控。“反對派”開始組織攻擊封鎖的特種部隊,事件開始蔓延,整個夜晚基輔市中心區域燒砸搶,政府命令市中心地鐵公交全部停運,而特種部隊和警察得到的命令是不可以動手和維持秩序。但被打是不可能不還手的,只是軍警領導得不到命令也不作為,爆發了烏克蘭獨立以來最大規模流血衝突,幾十人死亡,是烏克蘭。18日凌晨開始至早上8點,基輔市三個機場起飛197架私人飛機,飛往歐洲。18日中午,清場命令才姍姍來遲,基輔市民開始部分恐慌,搶油搶糧,超市貨架被買空,2-3天后供給得到保障。

亞努科維奇在期間毫無作為,在歐盟和美國的政治壓力下,2月21日,亞努科維奇總統再次妥協,與反對派“三駕馬車”簽署和解協議,還同意提前舉行總統大選,迴歸04年的議會-總統制,總統權力被進一步限制,議會和總理的權利大增。

22日,反對派“三駕馬車”之一祖國黨領導人圖爾奇諾夫接替“因病”辭職的雷巴克議長,立刻高票接觸亞努科維奇總統職務,提前總統大選回覆2004年憲法和釋放前“美女”總理、前祖國黨領袖季莫申科。

前“美女”總理季莫申科、民主鬥士,從哈爾科夫療養院被釋放後,2小時內就座私人飛機抵達“前線”,發表慷慨激昂、聲淚俱下的演說,口號是“烏克蘭一天不民主、一天不消除腐敗、就不撤離現場”。反對派“三駕馬車”承諾的撤離現場瞬間不算數了,而亞努科維奇卻跑到烏克蘭東部城市哈爾科夫“避難”。

23日,烏克蘭議會決定新議長圖爾奇諾夫代履總統職務,反對派宣佈佔領總統府。同期亞努科維奇行蹤詭異,下落不明。。。。

下面簡單羅列下歐美如何介入

2013年11月亞努科維奇政府突然反悔,歐盟十分沮喪,惱羞成怒。

隨後,歐盟開始不遺餘力、不折手段的進行干涉,一邊給亞努科維奇施加壓力,一邊支持烏克蘭反政府勢力的行動。歐美高官更是不斷前往烏克蘭給反對派“背書”,時任德國外長吉多·韋斯特韋勒和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凱瑟琳·阿什頓等多次在基輔示威遊行中亮相。默克爾甚至公開會見烏克蘭反對派領袖,其寓意不言而喻。

美國作為操盤手,更是大顯身手,美國政府和大量NGO迅速介入,並提供資金支持,美國助理國務卿紐蘭在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陪同下去抗議集會現場分發食品,CNN更是派遣了十餘個攝製組(一個攝製組一般3-5人)分赴烏克蘭各地。

由此以歐美為幕後,烏克蘭反對派衝鋒陷陣的第二次“顏色革命”,歐美贏得“首戰”。

(明天第二章再寫反對派“三駕馬車”分賬不均,俄如何火速回收克里米亞半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