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梟雄,以色列空軍鍛造“中東長臂”

在中東國家中,面積不大的以色列被公認為該地區的軍事強國。有著“中東長臂”之稱的空軍在幾次中東戰爭中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戰績。

由於特殊的地緣環境,戰爭失利對於以色列來說可能意味著亡國。從這個意義上講,以色列空軍飛行員身上承擔的不僅僅是戰鬥,還有國家的生存。

嚴酷訓練鑄就“國家至寶”

眾所周知,成立於1947年的以色列空軍是全世界作戰能力最強,最神秘的空中力量之一,也是二次大戰後實戰經驗最為豐富的一支空中力量,至今仍隨時保持備戰狀態。無論在戰機的數量、質量上還是在人員訓練素質上都不遜於任何一個歐洲大國,在中東地區更是首屈一指,有著“中東長臂”的綽號。

歷史上以色列空軍之所以取得令人矚目的戰績,造就了很多王牌飛行員,這與以色列空軍嚴格的訓練之道是分不開的。

堅持精選嚴訓以色列對飛行員的訓練非常嚴格,歷任空軍司令都“專心致志地抓飛行員的質量”。以色列空軍在招收飛行員上與其他軍兵種相比具有優先權,在全國所有的18歲人力資源中,空軍每年都是先從中挑選最好的加入空軍,而選飛工作則在新兵入伍前一年就開始了,除嚴格的體檢外,還使用“飛行員基本技能評估系統”檢測預選對象的反應、記憶、協調和遇到緊急情況時的應變能力等綜合情況,以此確定他是否具備飛行員的基本素質。

在以色列空軍在飛行訓練中十分強調質量,從上到下確立了“質量勝過數量”的指導思想。其訓練任務就是造就一流的戰鬥機飛行員。以色列空軍制定有嚴格的飛行員選拔標準,這一標準在中東地區是最嚴格的,初選合格後,飛行學員要在初教機上進行15個架次的檢驗性飛行,通過之後再進入航校進行20個月的學習,接受預科訓練、初級飛行訓練、基本飛行訓練和高級飛行訓練等4個階段的培訓,每個階段的淘汰率分別為10%、40%、7%、3%左右。最終,只有10%的飛行學員到最後畢業時能成為一名戰鬥機飛行員。相比之下,而美國空軍航校的淘汰率約25%,法國和埃及也只有50%。對於以色列飛行員的質量,美軍曾評論稱:“他們就像美國的航天員,選拔標準之嚴令人難以置信。”

中東梟雄,以色列空軍鍛造“中東長臂”

為使飛行員打好牢固的技術基礎,以色列空軍十分重視保證足夠的飛行訓練時間,飛行員每年飛行時間比絕大多數國家空軍的飛行時間都要多,每年每人平均飛行250個小時以上,飛行員到35歲時通常飛到4000個小時。

訓練中,以空軍提倡飛行員充分發揮自主性和創造性,使用條令尚未規定的新型戰術動作完成任務。訓練結束後,還會組織訓練情況交流會,鼓勵參訓人員暢所欲言,他們提出的不少戰鬥方案都在戰爭中被採用。以空軍訓練局還專門設置了“新訓法、新戰法研究處”,專門負責蒐集、整理、研究、論證新戰法新訓法的工作。

同周圍的阿拉伯國家相比,以色列戰機的數量並不佔優,但以空軍認為,空中力量的強弱更多地是由戰機出動率決定的。平時,以空軍戰機的良好率達到99%以上,相比之下,美國空軍一般只有80%左右。在第三次和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空軍作戰飛機的出動率達到96%,而埃及空軍僅為50%。根據媒體報道,以空軍每架飛機的平均出動率和每個飛行員的平均飛行時間都排名世界第一。

這樣的數據背後,是以空軍地勤人員過硬的維修技能和極高的工作效率。通過對返航飛機進行快速加油、補充彈藥和設備檢修維護,以軍將戰機再次飛行的準備時間壓縮到近乎極致,從而增強了以空軍的作戰效能。

在合同作戰演習中,以空軍飛機的日出動強度平均達到4-5次,戰時更高達8-10次。而這樣的表現,是在極低的人機比基礎上實現的。有數據顯示,以空軍的人機比約為25∶1,即每架飛機平均需要約25名空地勤人員,這個數據大致只相當於美國戰術空軍的二分之一,法國的四分之一,英國的六分之一。

中東梟雄,以色列空軍鍛造“中東長臂”

注重戰訓合一以色列空軍強調,空軍的戰術訓練和演習應在大致符合實戰的條件下,針對具體情況組織實施。

以色列空軍作訓部下設作戰局和訓練局,作戰、訓練統歸一個系統管理,以利於將作戰與訓練融為一體。

以色列空軍注重從實戰出發組織模擬實戰訓練,在內格夫沙漠和海上建有模擬實戰環境的大型訓練靶場。根據訓練科目,靶場設置不同的防空模擬配系,模擬敵人的地空導彈、防空雷達和電子對抗手段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實彈轟炸訓練。

通過作戰環境模擬,力求將飛行人員置於逼真的實戰條件下進行訓練。為提高飛行員的戰術技術水平,以色列空軍還十分注意研究敵方作戰飛機性能,制定相應的作戰對策,提高飛行員取勝的信心。

以色列採用不同手段獲得了多種敵方先進的作戰飛機。他們一方面瞭解這些飛機的性能特點,一方面作為目標機開展對抗空戰訓練。飛行訓練後,要對訓練情況進行討論,其中提出的不少戰鬥方案在戰爭中被採用。以色列空軍在平時嚴格訓練的基礎上,特別重視針對不同時期所要執行的作戰任務進行長期的臨戰訓練。

中東梟雄,以色列空軍鍛造“中東長臂”

強調英勇頑強以色列空軍認為,現代空戰,不僅比武器裝備和戰術技術水平,而且也比鬥志,如果飛行員沒有英勇頑強、視死如歸的戰鬥精神,即使有良好的戰術技術水平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發揮。訓練任務不僅是培養飛行員,最重要的是訓練空戰中的勇士,培養飛行員所具備的重要品質:誠實、可靠的夥伴關係和相互支持。

在進入航校學習前,以色列空軍的飛行學員都要宣讀誓言以表示對國家的忠誠。以色列飛行員深知,自己空戰的成敗對戰爭結局將產生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以色列空軍要求飛行員在戰鬥中不僅要有嫻熟的飛行技術,而且要英勇頑強。

抓好後備役訓練後備役人員是以色列空軍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訓練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空軍戰鬥力的發揮。後備役飛行員訓練時,要求每月飛行30小時,但許多人都超過這個數字。

大多數後備役飛行員在發出緊急徵召令之後24小時內就能擔負戰鬥值班。當飛行員中隊改裝新機種時,後備役飛行員需要同現役飛行員一道進行改裝訓練。一名後備役飛行員如不能同他所在中隊一起改裝新式飛機便被派往另一箇中隊,用他熟悉的飛機進行訓練,不適應飛行的可能被分配到參謀機構或為後備維修人員擔任聯絡工作。

後備役維修技師通常每年應召服役2次,每次15天。以色列空軍的研究報告表明,這樣做是非常必要的,應召的後備役維修技師開始用2~3天時間進行恢復技術訓練,然後參加機務維護小組工作。後備役技師可以參加改裝新機型,從而使他們有機會熟悉新式飛機,同時避免現役技師工作負擔過重。實際上,現役技師多半把後備役技師尊為富有經驗和知識的行家。

勾畫未來宏偉藍圖

時至今日,以色列空軍已走過了70多年的歷程。經過多年的戰爭磨鍊,以色列空軍已確定了自己的“制勝之道”,即強調積極進攻的作戰思想,通過先發制人的行動來保衛以色列的國家利益不受侵犯。“對於以色列來說,最好的防禦是在它國首都上空”,從這句以色列空軍前任司令官的“名言”中就可見一斑。目前,以色列軍隊正在計劃通過改革戰略、戰術和武器裝備,為未來戰爭做準備。

一是繼續保持高強度出動和快速反應能力,以適應局部衝突的需要。在現代戰鬥條件下,以色列空軍尤其強調高強度出動和快速反應能力,其戰機出動率可達92%~96%,再次出動準備時間僅為7分鐘左右。

二是在作戰指導思想上注重集中兵力,統一指揮,強調在戰爭中的某個局部地區或某一時刻以壓倒優勢的力量重創敵人。如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空軍在第一天的第一個攻擊波中,僅留下12架戰機作預備隊,然後“傾巢”出動攻擊敵機場。

三是重視挖掘武器裝備的特殊作用。從1982年開始,以色列空軍很重視裝備戰鬥轟炸機,以加強對敵方實施遮斷式轟炸和突圍式轟炸,包括對敵方陣地的攻擊,必要時還可執行反坦克任務。

中東梟雄,以色列空軍鍛造“中東長臂”

四是強化遠程作戰能力。在世界各國的空軍中,以色列空軍的遠程奔襲作戰能力也是眾所周知的。1976年4月,以空軍奔襲數千公里,突降烏干達首都恩德培機場,消滅了劫機者,救回以色列人質的行動令世界各國震驚。

以色列軍方人士認為以色列空軍在未來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那些與其沒有固定邊界的敵對國家。因此,正如一位以色列空軍軍官所說的:“我們通常是在後院進行訓練,現在我們要重新考慮如何進行遠距離作戰”。

另外以色列將增加大量預警機系統、偵察和通信系統,並不斷尋求從美國購買巡航導彈,而且有可能部署自己研製的巡航導彈,力求能打到上千公里以外的“敵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