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觉一放就醒怎么办?

大姐头-嗨娘


宝宝睡觉一放就醒怎么办?

带娃最心累的就是这种时候,抱着睡的好好的,一放下,哭的惊天动地,今天上午我单手抱着二宝,左手拿着手机处理工作。放下他的时候,我半个胳膊、肩膀都不是我的了,麻了、酸、疼。好在这种情况不多,不然真的会被累断胳膊和肩膀。


关于睡觉前的哭闹

宝宝睡觉前爱哭闹很正常,妈妈们不要过于焦虑,可以给宝宝找一个睡前习惯,比如安抚奶嘴、装了奶粉(水)的奶瓶、小玩具等。临睡前可以用它们安抚宝宝,不用着急抱起来。

关于如何放下睡着的宝宝

人即使在睡眠中,知觉依然存在,宝宝也一样。而且大多数宝宝浅睡眠长,这时候容易出现激灵、摇头、蹬腿,都说明宝宝还没真正睡着。妈妈们要耐心点,放下宝宝的时候,先放下半身,然后慢慢放平头部,这样才能减少对头部的缓冲压力。放下后如果宝宝有轻微哭闹不要着急抱起来,可以轻拍后背安抚。

其实,一个被摇晃着、拍着睡习惯了的宝宝,很难适应自己睡。家长在平时要逐步培养宝宝自主睡眠的好习惯。

国家级育婴师 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 致力孕期、产后、0~3岁宝宝护理知识分享 (已开通维权骑士)

IF枕边育儿


很多妈妈都反映,在怀里好不容易把宝宝哄睡了,但是一往床上放就像是碰到了火药似的,张开手臂嗷嗷大哭,无论妈妈多动作轻盈都不管用,这宝宝睡着了还不让人安生,真是折腾人!

今天呢,就来给各位妈妈支点招应对这个大问题:

1.姿势要正确

其实新生宝宝普遍会有一种反射,当他感觉有下落感的时候,尤其是头部,他就会双臂向前伸展、哭闹。所以当你把他放到床上的时候要先放下半身,最后再放头,如果宝宝还是在动,要让他侧躺,轻拍他的背部。

2.

选对时机很重要

宝宝在睡后10分钟之后才会进入深睡眠,所以一定不要在10分钟之内放下他,这时候他最易惊醒。有些妈妈也说“抱了很久才放下,也容易醒”,那很可能处于轻睡眠到深睡眠的过渡期哦。

3.要保持床上温度、气味适宜

宝宝忽然从妈妈的怀里到床上,妈妈的怀里暖和和的,床上可能比较凉,而且床上也没有妈妈的气味,宝宝一时不适应就会醒来。所以宝宝一直待在空调屋里是最好的,温度适宜。

此外,妈妈也可以先把自己的睡衣放在床上,这样就有妈妈的气味存在,但要6个月之内的宝宝妈妈要注意把衣物拿过来,以免造成意外。

4.把床垫出30°左右的坡度

宝宝容易醒的一个常见原因还包括肠胃不适,比如胀气、吐奶,这个时候平躺着会特别不舒服,也容易惊醒。妈咪可以在床垫下宝宝的头部方位放上两本书,或者把小被子摊开垫在宝宝的头部,保证宝宝的头部比腹部高就好了。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有些准妈咪也提供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雯雯妈:宝宝要安全感,抱着睡宝宝安全感十足他睡的香甜,等到他深睡后再慢慢的放下来,带孩子很不容易的。

@彤彤妈:我宝宝睡觉如果容易醒,我就用被子把手裹住,这样她手不会乱抓到脸就不会那么容易醒,因为宝宝的手她不知道自己抓哪里,有时根本就没醒只是伸懒腰而已,手就抓到脸就把自己抓醒了。

关山老师,一名儿科大夫。解决孕期,育儿,亲子类教育问题!


乐群妈妈


睡着的baby一被放下就大哭惊醒,其实是很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 缺乏安全感——放手犹如“高空下坠”

婴儿一离开父母的怀抱就会惊醒,妈妈们第一时间都会说“哎哟,这孩子真是太娇了”。这的确跟婴儿的依恋及安全感有关,不过,这不能完全怪baby。你想想,宝宝在出生前就被温暖的羊水包围了10个月,在狭窄的子宫里呆着、挤着,特别有安全感,这种感觉或许就是人类安全感的始源。以至于当宝宝来到一个特别空旷的地方,没有任何东西挤压着的时候,小心肝就会特没有安全感。这也是新生儿一出生就需要用毛巾包裹着,以免受到惊吓的缘故。

所以,当小婴儿好不容易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睡着,被你悄悄松开怀抱放下床(尽管你的动作已经很轻柔),感觉就会像从高处跌落,抓不到任何物体,也看不见任何东西,心慌、害怕的感觉对于几个月的宝宝来说,犹如巨大而无尽的深渊啊!

那么,肯定会家长说那就多抱一下孩子吧。不过,抱得太多也不行,会使baby对大人的怀抱产生过度的依赖。怎么办?可以让baby睡在比较小的空间里,比如摇篮、婴儿车,也可以在小床周围布置上床围、幔帐、靠垫等物。还应该注意一下睡眠环境,比如让宝宝睡固定的床、使用固定的寝具、听固定的音乐等。

2 缺钙、缺“闹”,同样睡不安

Baby睡觉惊醒,除了心里缺点安全感,身体里还可能缺点钙。

缺钙,会引起大脑及植物性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宝宝处于精神亢奋状态,烦躁不安、难以入睡,或者睡不安稳、容易惊醒。同时,缺钙也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汗腺分泌增多,睡觉时不断出汗,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

除了缺钙,缺乏维生素D或维生素B1也会引起宝宝睡眠不安稳。这两种元素都是影响钙质吸收的关键因素。维生素D和维生素B与母婴饮食过于精细、量少有关。建议可以从奶蛋肉等补钙,同时要多晒太阳。有时候容易惊吓是缺锌的表现,也可以适当补些锌。

再啰嗦一下,婴儿睡觉容易惊醒还有一个环境原因:过分安静。

一些家庭非常担心宝宝的睡眠被打扰,在宝宝睡觉的时候不敢发出任何声响,甚至相互交流都要打手势和传纸条。这样就造成宝宝在睡觉时非常敏感,一有响声就醒。这样做有点得不偿失了。

如此看来,让婴儿期的小baby安心睡觉真不是一件易事。要爱、要钙、还要点“闹”,可能还需要其他小心思,例如安抚奶嘴、妈妈的衣服包裹宝宝等。


莆田微讯


您好,对于这个问题很常见啊,因为孩子没有完全熟睡,这时你将宝宝放下,他立即感觉到睡眠环境的改变,就会醒来。

孩子们就喜欢被人抱着,被人摇晃着感觉,因为这感觉像在子宫里面一样,孩子会特别舒服,而你把他放下时,第一不动了,第二有种从上空往下坠落的感觉,从舒服变为不舒服,当然就会醒来啦。

在这种情况时,家长会很辛苦,一直得抱着孩子入睡,那怎么解决呢?根源是不要抱着孩子入睡,而是让孩子自己入睡。

有些家长说,孩子根本不可能自己入睡,一到睡觉点就闹,那是因为你让孩子睡晚了。不是困极了才能入睡,而是孩子有困意的时候,就得准备睡觉了。

比如孩子开始揉眼睛,比如刚玩的好好的,突然不玩了,这就提示孩子困了,这时就要准备让孩子入睡了,如果孩子已经困极了,反而会特别烦躁,睡不着了。

发现孩子困意后,就把孩子放到自己的小床上,如果孩子小于3月龄,可以使用襁褓把孩子包裹上,让孩子感觉和子宫内的紧缩感差不多,如果能睡着是最好的,如果睡不着,可以让孩子侧躺着,这样孩子会更有安全感,也会入睡的更快点。但是要注意一点,等孩子睡着了,把孩子改为仰卧的位置,这样更加安全。

如果现在已经养成了抱着摇晃着入睡的习惯,那建议逐渐改成让孩子独立入睡,如果不忍心改的话,那就在放孩子时,一点点的放,先放下脚,然后再放下臀部,再放下背部,最后放头部,不要一下子全都放下可能会好一些。


儿科医生孔令凯


婴儿睡眠是困扰新手父母的最大问题,想必每个父母都有艰难的哄睡史。关键还是要了解婴幼儿睡眠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宝宝睡觉一放就醒,得看宝宝多大。一般来说,落地醒问题在头三个月的新生儿期非常普遍。婴儿睡眠周期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新生儿的睡眠特点是入睡后,有长达20分钟的浅睡眠,在此期间宝宝易醒,抱睡着以后放下,环境温度改变了,体位改变了,被压紧的双手被放开了等等睡眠环境的变化造成落地醒问题。应对的策略是:

抱睡着20分钟左右再放下, 进入深睡眠的婴儿不容易醒。放下的姿势也很重要,尽量握紧宝宝的双臂,慢慢放,头先下,再慢慢到身体。

直接在床上哄睡,一开始就把婴儿放在床上,通过拍拍、唱歌、按摩等方式养成良好的入睡方式,避免依赖抱睡。

给新生儿裹襁褓。裹襁褓可以模拟婴儿在妈妈肚子里的状态,增加安全感。襁褓会把宝宝的双手裹紧,避免原始的惊跳反射弄醒宝宝。

让宝宝睡婴儿床。婴儿床的密闭空间,可以给予宝宝近似于子宫的安全感。

如果宝宝已经3个月以上,还出现落地醒问题,那要考虑是否已经形成抱睡习惯。戒抱睡的措施:

留意睡眠信号,找到易睡窗口。宝宝在有困意时会发出睡眠信号,比如揉眼睛、打哈欠,两眼无神等等,观察到睡眠信号后,就要安排入睡,以免逗玩到过困,过度兴奋,反而不容易入睡。

建立睡眠程序。小宝宝无法理解大人的指令,他是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判断下一步该干什么了。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睡眠程序来告诉宝宝我们该睡觉了。拉窗帘、喝奶、唱歌、拍拍、讲故事、穿睡袋等等都可以作为睡眠程序的某一环节。比如拉窗帘、放床上、拍拍、唱歌就是一个睡眠程序,宝宝更容易睡着。

借助安抚奶嘴、安抚巾等物品安抚情绪。宝宝从习惯抱睡到在床上自主入睡,是一个很大的跨度。情绪平静是一个难点,借助安抚奶嘴、安抚巾等物品更容易使宝宝平静下来,平静,才是入睡的关键。

戒抱睡的第一步,是勇敢的放下,放下,放下。相信宝宝,不要被宝宝的哭声吓到,哭得厉害,及时安抚,继续放下。


悦儿妈的育儿生活


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医生金丽敏: 高质量的睡眠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宝宝睡得香,白天的情绪才会好,玩得开心,吃得满意,生活有规律,家长少担心。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到了这一点。于是问题来了,到底宝宝一天需要睡多少个小时呢?为什么我的宝宝白天不睡觉,夜间频繁醒?哄睡困难?一放下就醒?总是需要奶睡?怎样才能断夜奶?宝妈已经好久没有睡过整觉了,该这么办?……首选我们来了解一下宝宝们的理想睡眠情况,美国儿科学会(AAP)和美国睡眠学会(AASM)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的推荐睡眠时长:◦0-3个月的小婴儿:16-18小时/天

◦4-12个月的婴儿:12-16小时/天

◦1-2岁的儿童:11-14小时/天

◦3-5岁的儿童:10-13小时/天

◦6-12岁的儿童:9-12小时/天

◦13-18岁的青少年:8-10小时/天可见随着月龄/年龄的增长所需睡眠时间是在缩短的。孩子们有更多的觉醒时间与外界交流,学习新技能。当然有些宝宝始终达不到上述睡眠时间,要知道每个宝宝都是不一样的。“ 门诊咨询我见过3个月的宝宝一天只睡11-12个小时,家长们试了各种方法,效果都不好,反而激惹了宝宝的抵制情绪。

这种情况我们首选要分析宝宝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比如肠绞痛等疾病情况,干扰了睡眠;家中的环境是否适于睡眠,比如是不是太吵、太干、太热、是不是有大孩子干扰?……如果排除了种种因素,孩子本身食欲也正常,情绪也不错,生长曲线,各项发育指标都正常,那就无需担心。

那是不是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任由宝宝自己发展呢?当然不是,我们要在尊重孩子自身规律和需求的同时,积极的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也就是睡眠训练的意义所在。

影响睡眠的因素 在介绍睡眠训练前,我们来了解一下影响睡眠的因素:

1.时机不对:您可能没能早期发现孩子的困倦信号,导致宝宝过于疲惫,直接在哄睡时崩溃大哭。针对这种情况,争取早一些发现孩子的疲惫信号,基本6月龄内的小婴儿白天每2-3个小时就需要小睡一下,可能30-60分钟不等。6个月到12个月的婴儿白天一般睡两小觉。1岁以上的宝宝只需要白天一个午觉即可,但有些1岁以上宝宝过于疲倦会在下午有个黄昏觉或午觉醒得过晚,这可能会影响夜间睡眠,最好在夜间入睡前4小时叫醒。比如夜间8点入睡,那么下午4点以后就不要再睡啦。

2.哄睡方式不对:自我安抚入睡对于宝宝来说是一个必须掌握的技能。做为家长我们要给宝宝机会去学习这一重要技能。所以在喂饱了孩子以后,在他昏昏欲睡但还没有完全睡着时,就要把他放到小床上,包裹好,开始睡眠训练。如果您每次都是用奶去安抚入睡,或抱睡、摇晃、走动着入睡,那么当他夜间醒过来的时候,还会寻找一样的哄睡方式,这样孩子和家长都将很疲劳。

3.频繁干预:要知道小婴儿的睡眠周期是很短的,基本每60-90分钟就有一次深浅睡眠的循环,那么进入浅睡眠他就会开始不踏实、扭动、甚至发出声音,往往家长们害怕孩子醒过来,就会开始干预,甚至于抱起或哺乳,这样也会导致孩子失去自我安抚接觉的能力。包括与大人同睡大床,其实就是一种不恰当的干预,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学习自己入睡,而且也不安全。

4.疾病因素:比如肠绞痛、出牙、感冒、湿疹等不舒服因素,包括外出旅行,都可能干扰孩子的睡眠,但这只是一过性的,家长要争取把孩子拉回到原有的规律上来。

5.环境:千万不要过热、包裹过多、过于干燥等。

我们多么想拥有一个吃饱了、放下就可以自然入睡、一夜可以连睡6-8小时的天使宝宝。那么号召家人一起来执行睡眠训练吧。要知道这件事件您想一个人独自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定要全家一起努力,达成共识,才能成功。

进入睡眠程序 睡眠训练的关键在于建立睡眠规律,这从宝宝生后4-6周就可以适当引导,3-4个月正式开始,因为这个时期大部分宝宝的哺乳规律基本稳定,吃饱这个需求基本满足,很多婴儿到3个月时可以夜间连续睡上6-8个小时。具体步骤如下:

◦尽量早期发现宝宝的疲劳信号,如揉眼、抓耳朵等,那么以后争取在那之前半小时-1小时,开始进入睡眠程序,争取夜间7-8点入睡。

◦睡眠程序包括:洗澡、抚触、换睡衣、喂奶、换尿布、讲故事、听音乐、将宝宝放到小床上说晚安,告诉宝宝该睡觉啦。整个过程要宁静,避免过度兴奋。

◦宝宝被放下后可不会那么老实入睡。您可以选择婴儿包巾或睡袋,包裹方式见下方图示,注意包裹手臂,但腿还是自如屈曲的,可以增加安全感。注意包巾的厚度,切勿让孩子过热。很多家长会担心这不利于孩子的运动发育,这完全不用担心,白天有大把的觉醒时间可以运动,现在是睡眠时间就应该安静休息,这也是孩子应该感知到的规律

特别提示:美国儿科协会建议婴儿特别是半岁以内的小婴儿都采取仰面睡姿,头可以左、右偏。不主张趴睡、侧睡,研究表明后两种睡姿会增加婴儿猝死的风险。也建议孩子睡在自己的婴儿硬床上,床上不放任何柔软蓬松的物体,包括枕头、玩偶等,以防窒息。如果小婴儿需要寻求安抚,可选用安抚奶嘴,一般在4-6周后他们基本适应了乳头,就可以开始使用安抚奶嘴了,甚至有研究表明,安抚奶嘴的使用可以降低婴儿猝死的风险。很多家长担心安抚奶嘴会影响孩子的口腔发育,但只要在1.5-2岁戒断奶嘴就无需担忧。

3种方法帮助宝宝建立睡眠规律 完成以上步骤后,宝宝们还是无法入睡怎么办?您可以考虑以下三种方案:

1.哭声免疫法(cry it out, CIO, or Unmodified extinction):

1985年由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儿童睡眠障碍专家Richard Ferber提出了哭声免疫法,核心就是避免不必要的干预,让孩子学习自己入睡。如果有必要就让孩子哭出来,当然这并不是简单粗暴的不理孩子。这一观点受到很多人的质疑,担心会影响孩子的情感认知发育。实际上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要知道宝宝在白天有充分的机会感知您的爱,而晚上他们要学会重要的入睡技能。

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1、在宝宝昏昏欲睡但还没有睡着的时候,把他放在小床上。

2、和宝宝说晚安后关灯离开房间。

3、如果这时他开始哭泣,您在屋外开始计时1-2分钟后,回到屋内确认。但不要开灯,也不要将他抱起,轻轻的拍他的肩头,温柔的和他说话,鼓励他入睡,然后再次离开。

4、这次在屋外计时4分钟,如果他还在哭泣,回屋再次确认安抚,但不抱起,平静的安抚,传递睡觉的意图后离开。

5、依次类推6分钟、8分钟、10分钟,以后一直维持10分钟的间隔,直到入睡。次日可以从4分钟的再次确认时间开始,并逐渐延长。

6、夜间如果孩子再次觉醒,先不要着急做出反应,先等一分钟,确认孩子是真的醒了,再进行安抚。因为孩子的睡眠周期短,睡眠中会有各种声响和扭动,他们也在学习接觉。

2.改良版的哭声免疫法(Fading or Graduated extinction):

很多家长觉得哭声免疫法太过于难熬,于是有了改良版的哭声免疫法。区别在于:把宝宝放下后,关灯,并轻轻安抚宝宝,家长不马上离开房间,而是坐在宝宝床边发出哄睡的“嘘嘘嘘嘘”的声音,让他习惯这种声音,也可以轻轻拍肩膀,但不抱起,直至入睡。实行数日后,尝试逐渐拉开您和宝宝的距离,比如坐在门边,但同时可以有安抚声,让他感知您的存在,直至入睡。最终您仅仅是坐在屋里,甚至于屋外,不发出安抚声,他也自然入睡。

3.无哭声睡眠训练 (No cry method):

还有一些家长实在不忍心看着孩子哭泣,于是方法进一步改良,有了无哭声训练法。区别在于当孩子哭泣时,积极给予回应,抱起安抚,当情绪平复后,昏昏欲睡时,再次放在床上。关键在于在宝宝昏昏欲睡但还没有睡着的时候,再次把他放在小床上,哭泣时抱起安抚,周而复始。有一妈妈对3个月的宝宝采用这一睡眠训练,第一晚抱起126次,第二晚30次,第三-四晚4次,一周后宝宝被放下后自然入睡。

睡眠规律的建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一般需要3天到2周才有成果。在开始睡眠训练之前,您一定要了解自己宝宝的情况,要知道每个宝宝都会有自己的特质,充分争取全家人的支持,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训练方式。

祝愿天使宝宝们睡好每一天,健康成长。


和睦家医疗


宝宝睡觉一放就醒,这里面一个是生理原因,一个是人为因素。

宝宝出生头三个月里,由于还需要适应外界这个新鲜的世界,本来在子宫里是充盈的,动的地方也不算太大,突然世界就广阔了,他开始无所适从,没有安全感。

就像大人换个地方睡觉,也很容易睡不着一样,何况是婴儿,面对的又是全新的世界。

这个阶段可以适当把宝宝用襁褓或者抱被裹挟起来,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生活环境。

还有一种办法,在床上时,周围都放上被子之类的,形成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使宝宝感觉还是在那个熟悉的“蜗居”里。

还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就是爸爸的胸怀了。

我记得我儿子大概在1个多月时开始,也是很容易惊醒。经常会哭闹,每晚我都困的要疯掉,正好是春节时分,宝爸放假在家,他喜欢看片子,就把宝宝放在自己的胸前,他躺在沙发上看片子。儿子还真就睡得比较香了。

这个阶段宝妈产后身体虚弱,晚上又睡眠不足,宝爸能多承担一些的需要多承担一些。

辛苦的主要就是这几个月,全家可以一起加油。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就是宝妈抱多了,自家宝贝怎么看都看不够,然后就华丽丽滴越抱越上瘾。不过我也不喜欢有一种育儿说,就是不抱,任由孩子哭,哭累了,就自己睡了。虽然不了解婴儿幼小的心灵里会埋下什么种子,但是我还是愿意更多的接纳和理解孩子的高需求,何况这基本上是每个婴儿必经的经历。


我倾向于可以把孩子放在自己身边,紧紧地挨着妈妈,孩子闻着妈妈的气味,轻轻的抚摸,轻轻的拍,让孩子感知到你的爱,而不是漫无边际的无所适从。

在这个过程中,宝宝哭闹可以搂得更紧些,宝宝会感知到妈妈的存在,会慢慢睡着的。


另外,头三个月的宝宝会伴有胀气,肠绞痛等一系列肠胃问题,很多宝宝憋得满脸通红,身体各种不舒服,自然会哭闹,而妈妈的臂弯,使他的身体还是呈现蜷缩状,类似子宫内的姿势,会比较舒服。

对付胀气,主要是需要宝宝吃过奶后拍嗝,肠绞痛太厉害医生会建议服用西甲硅油,消除宝宝肠内胀气,改善肠绞痛。只有让宝宝舒服了,他才不会动不动的就惊醒哭闹。

还有一点是宝宝一般在20分钟之内属于浅睡眠,宝妈在抱着哄宝宝睡觉时至少需要20分钟再轻轻放下,会更好。

主要就是头三个月,过了三个月宝宝的情况就会好很多。


我是jason妈咪有办法,喜诗词,爱旅游,做灵魂有香气妈咪。 原创不易,码字不易,如果方便请关注我,会把自己的育儿心得都分享给大家。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络删除


jason妈咪有办法


要解决问题先得找准原由哈,宝宝睡觉一放就醒主要有两个原因,而且大多是这两个原因相互叠加并不断重复导致的。

第一个原因是抱多了。宝宝入睡需要把大脑的工作调整到“睡眠模式”,开始时候不容易调整好,所以会有闹觉等表现;被妈妈和亲人抱在怀里,感觉到温暖、安全、舒适,比席梦思更席梦思,谁都愿意图舒服小宝宝也不例外,自然喜欢抱着睡。

第二个原因是放早了。睡眠并非只有醒或睡这么简单,具体还包括瞌睡、浅睡、深睡、梦睡,其中除了深睡状态非常稳定不怕干扰之外,其它睡眠状态都会后多或少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扰,比如宝宝正在浅睡时被放下,即便你小心翼翼不出声响,宝宝的运动觉、位置觉、触觉等等受到刺激,马上就会“拉响警报”进入唤醒状态,睡眠必然受到干扰。

即使换作大人,刚刚入睡就被惊醒也会感到不舒服甚至烦躁、愤怒,是不是?所以还没等到宝宝进入深睡就放下,很容易遭致强烈地抗议。 问题的关键在于,最开始妈妈爸爸会特别喜欢抱着宝宝睡,初为人母的温馨感受是相当惬意的,然而等你觉得抱不动了、不想抱了,宝宝却已经喜欢上了,所以不能怪罪他们。



现在想要改变抱睡,最忌讳的就是“屡放屡抱”屡败屡战,开始的时候要忍一忍坚持到宝宝深睡了再放下;然后在入睡半小时之前的一小时多做些运动游戏,并直接让宝宝躺在小床上进行哄睡即可。

把简单的事情做复杂了,会人为制造麻烦;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方式解决,很多时候反倒容易了。


冯国强老师谈新早教


我宝宝现在六个月,前一段时间也是一放下就醒,白天完全要抱着睡。之后经过学习研究 发现这跟宝宝的前庭觉有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现在都可以放下了!

前庭觉是很重要的感觉之一,是掌握身体的运动与平衡的感觉。

前庭觉是由内耳中的半规管及耳石器官将动作转为电讯号,通过神经突触(前庭神经)传入脑干中的前庭神经元,前庭神经元再将有关平衡与运动的讯息分别传送至眼睛、脊髓及小脑,通过改变头及身体姿势维持平衡。

前庭觉对运动发展,平衡感及肢体动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前庭器官司管接收着面部正前方视、听、嗅、味、触等信息,并将信息加工,过滤后传入大脑,前庭是大脑功能的门槛。

前庭系统中的网状组织对保持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至关重要。所以,前庭觉受损会同时影响情绪,认知及语言功能,会出现注意力涣散,学习障碍等等。

怎样做可以弥补受损的前庭功能呢?怎样才能使前庭觉良好发展呢?

锻炼前庭功能的办法多种多样,但道理其实都非常简单,即补充前庭刺激。所以无论是育儿方法或者亲子游戏,只要贯穿涉及身体上下左右移动及旋转的安排都有助于前庭功能锻炼,比如摇篮,转椅,秋千,蹦蹦床,旋转木马,甚至包括家长自己设计的游戏。你可以开动脑筋,设计属于你和孩子自己的游戏,在安全和愉悦的氛围中锻炼孩子的前庭功能。

以上介绍作者是卓正医疗儿科的袁泉医生。


婳子hz


小孩子刚出生是没有什么习惯的,主要就是睡觉,吃奶。因为这个时候宝宝身体长得很快,所以吃的多,长得快。但是做大人的关心孩子,一听孩子有点动静就赶紧抱起来哄孩子,而且习惯性的抱起来摇晃一下。孩子是比较敏感的或者说没有安全感,大人抱着的时候就习惯大人身上的味道和体温,就会有依赖性。一周多孩子就会习惯被抱着摇晃着入睡,所以主要还是大人的问题。

孩子睡着的时候尽量不要去动他,就算抱着睡也千万不要摇晃,要让孩子慢慢习惯安静。不然就很难放下来。

另外就是孩子一定要下来睡,对孩子的骨骼和身体发育也比较好,最好不要侧身睡不然脸型会有变化。如果孩子放下来就醒,那么就坐在旁边拍拍他让他慢慢的放松,如果哭闹的很厉害就弄一点奶吃,然后放着睡。我家孩子那时候也是这样的,后来长大了慢慢的就好了。

孩子是比较脆弱的,做父母的应该多陪着孩子,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都健康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