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赋闲在家到执掌中国乒协,这些因素决定了刘国梁的命运

从2017年6月被撤国乒总教练,到今年9月底回归担任乒协委员会筹备工作小组组长,再到今天正式当选新一届乒协主席,刘国梁这500多天,其实是两种机构改革思路之间的博弈与制衡。

第一种思路,是打破总教练负责制,避免一言堂,此前羽球李永波、体操黄玉斌这些执掌国字号20多年的金牌教练都未能幸免。羽球体操近期成绩不佳,刘胖也有自己的痛点——女队主教练孔令辉赌博欠巨债被曝光之后不到一个月,刘国梁就从总教练位置上离任,并非偶然。即便他并不知情,很可能也背负上了“管理责任”而遭连坐。

从赋闲在家到执掌中国乒协,这些因素决定了刘国梁的命运

第二种思路,则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姚明担任篮协主席如此,孙继海、邵佳一这些国足功臣进入国奥教练组亦如此。以刘国梁这样的能力和履历,让他远离球场一线赋闲,不但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也和“专业人做专业事”的主旨相悖。

从赋闲在家到执掌中国乒协,这些因素决定了刘国梁的命运

在刘国梁这一年半的历程中,先占据上风的是第一种思路,原本他完全可能像李和黄那样就此淡出。但是,国乒的出色成绩、刘胖专业而又亲民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加上马龙率中国男单退赛的爆炸性事件,获得了舆论近乎一边倒的支持,事情开始起了变化。

退赛在当时是一招无奈的险招,虽然是帮刘国梁声援,但也可能遭来处罚打压,反增更多麻烦。幸运的是,民心在这一事件中得到了充分重视,国乒队员没有受到重罚,有关部门对于如何使用刘国梁的意见,也逐渐转向了第二种思路。直到如今,终于有了刘国梁执掌中国乒协这样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从赋闲在家到执掌中国乒协,这些因素决定了刘国梁的命运

回过头看这两种思路,思路上看各有利弊、侧重,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对错之分,只是在具体操作上,第一种思路在刘国梁这儿执行得简单粗暴了点。而从刘国梁当选乒协主席后提出的两大举措——运动员和教练员双向选择,成立运动员委员会、让运动员有更多的发言权来看,体现的其实恰是第一种思路。


从赋闲在家到执掌中国乒协,这些因素决定了刘国梁的命运

以下是他的原话摘引:

“打破原有的执教和受教模式,在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最终根据双方的个性特点和意愿,实现优化组合,以强化、激活球队的工作,最终完成奥运任务。”

成立运动员委员会,是一种大胆而有益的尝试。这个设想我几年前就考虑过,现在时机比较成熟。运动员自身的感受很重要,无论在国家队还是俱乐部。以前协会和中心会告诉运动员多一些,现在让他们自主,可以更多听取他们的声音。成立了自己的组织,运动员们在联赛、国家队和未来的商业开发中,他们合理的要求我们都会为他们服务。

现在国乒其实仍然不再设置总教练和主教练岗位,但因为刘国梁出任乒协主席,人们就可以放一万颗心。而且,如今“运动协会实体化”是一个趋势,在大幅度的机构精简之后,中国乒协得到的赋权和自由度,会比过去更高。刘国梁的辉煌履历和与时俱进的聪明脑袋,大有用武之地。

从赋闲在家到执掌中国乒协,这些因素决定了刘国梁的命运

还记得他这一年半赋闲期间,我看了他直播解说的比赛,他经常好像在看录像在复盘一样,对选手发挥和比赛进程未卜先知,了如指掌——这是何等的忘我投入和专业积累,才能达到的效果?!一如今天当选后在接受采访时,他对日本、德国与国乒的交手战绩如数家珍。

刘国梁说,“中国乒乓球队从来都不害怕危机,更不畏惧挑战。东京奥运哪怕虎狼环伺、困难重重,国乒照样能虎口拔牙。”


从赋闲在家到执掌中国乒协,这些因素决定了刘国梁的命运

这话从他口中说出来,我不能不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