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咖啡萬億級市場 我竟然被新茶飲大佬們嗤之以鼻

談及咖啡萬億級市場 我竟然被新茶飲大佬們嗤之以鼻

文|吳明

“如果沒有喜茶、奈雪,這個市場我不會投。”在此前的一次圈內會議上,朱擁華如是說。朱勇華是龍珠資本創始合夥人。他的言論折射了行業現狀:新茶飲的風潮之下,咖啡與茶飲向來井水不犯河水,但在近幾年的變革和融合中,爭鬥欲演欲烈。

談及咖啡萬億級市場 我竟然被新茶飲大佬們嗤之以鼻

新茶飲的場景化消費越來越明顯

咖啡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長

據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統計顯示,中國的咖啡消費正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一線城市甚至能達到30%左右,高於全球水平的2%。

目前,中國平均每人咖啡消費小於5杯/年,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可達到是20杯/年。而北美和歐洲國家的人均咖啡消費大約是400杯/年,日本的人均咖啡消費大約是360杯/年。

談及咖啡萬億級市場 我竟然被新茶飲大佬們嗤之以鼻

現磨咖啡機是一個已經在歐美和日本市場得到驗證的成熟商業式。在成熟市場,平均每40人左右擁有一臺咖啡機,而在中國,大約每四千多人才擁有一臺咖啡機。

諮詢公司英敏特預測,中國成為最有潛力的咖啡市場。咖啡店市場的銷售額將以5.7%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增長,2020年預計將達3000億,2025年則有望突破1萬億。

目前,星巴克在中國擁有門店數最多,門店數量達到3100家以上。2018財年第一財季數據顯示:星巴克在中國淨利潤增長達到30%,同店銷售增長率為6%,這遠高於美國本土同店銷售額2%的增長幅度。

儘管星巴克佔領第一的市場份額為51%。而中國咖啡飲品市場的CR5(五個企業集中率,行業集中度指數的一種算法)為79.6%。這個數字意味著,中國咖啡行業集中度非常高。

截至目前,共有80家咖啡企業獲得投資。並且,他們還集中在兩個細分領域。這80家企業中,連鎖咖啡店38家,佔比48%;自助咖啡機項目28家,佔比35%。其餘項目總共佔比17%,分別為移動咖啡車、咖啡外賣、咖啡機研發商、咖啡供應鏈等。

透過這些數據,可以發現投資機構更偏好自助咖啡機和連鎖店模式,兩類企業佔獲投企業總數約83%。

以自助咖啡為例。從去年年初起,在自助設備+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自助現磨咖啡機開始獲得資本關注,獲投品牌包括咖啡零點吧、萊杯咖啡、友飲、友咖等。

這些品牌採用成本較高的大型設備提供自助現磨咖啡,主攻高校、交通樞紐、寫字樓一樓大廳等高人流、開放場景。

值得注意的是,28家自助咖啡機項目中有5家是明確針對辦公室場景投放的。比如,區別於其他品牌,自助咖啡機小咖就從辦公室等封閉、半封閉場景切入,並憑藉機器成本低、產品裡採用液態奶等優勢,獲數千萬元 A 輪融資。

其次是連鎖咖啡。比如,咖啡外送品牌連咖啡獲得1.58億元B+輪融資,瑞幸咖啡號稱攜10億資本入場,這些都是我們所熟知的案例。

但同為連鎖的歐美系咖啡店品牌,包括太平洋咖啡和Costa咖啡,在中國內地耕耘多年也仍然無法與星巴克分庭抗禮。而臺系和韓系咖啡店品牌甚至在陸續關閉旗下門店。

可以說,第二品牌的市場份額和利潤大約有機會做到第一品牌的一半,價值是第一品牌的四分之一

和新茶飲不在一個體量級

雖然中國咖啡市場增長數據喜人,但並非藍海。

幾個月前,與江浙一帶的新茶飲大佬交談中,談及咖啡與新茶飲的增量對比,他們嗤之以鼻。

“咖啡和新茶飲不在一個體量級”。在此前的一次新飲品對接會上,一名新茶飲CEO直接對筆者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他稱,目前中國咖啡消費市場有兩大瓶頸:一是價格太貴。平均一杯咖啡30塊,和其他飲品比,價格偏高;歐美髮達國家,一杯星巴克佔月收入的千分之一,而中國卻佔月收入的百分之一;高價阻礙了高頻消費。

二是購買不方便。真正健康的咖啡是現磨的,但是現磨咖啡店並不像國外那樣隨處可見。臺灣2350萬人口擁有City Cafe超過5000家,北京2900萬人口,僅有星巴克不到300家,專業咖啡店平均購買距離為步行30分鐘。不方便阻礙了高頻消費。

總體來說,中國咖啡市場的發展沒有文化漫長鋪墊,咖啡還是一種舶來品(不像茶飲,是跟文化相綁定),對於民眾的消費習慣來說,沒有那麼強的銜接性;

但另一方面,整個國內社會消費增長,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的發展,讓人們在消費品上的投入增多,讓社會信息傳播和產品獲取方式發生很大改變。

這意味著,現在的咖啡項目是要同時做存量和增量消費者,存量是讓已有的愛好成為日常,增量是讓沒有的愛好成為習慣。


成為資本競相追逐的風口

據測算,到2025年,中國消費人口為為2.29億,從數據上看,有效消費人口數量的增長並不會直接推動咖啡市場呈現爆發式長。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白領消費群體年人均咖啡消費已經達到了100-150杯,可以推斷,目前中國一線咖啡主力消費市場正趨飽和。


談及咖啡萬億級市場 我竟然被新茶飲大佬們嗤之以鼻

而反觀新茶飲市場,產品的升級以及資金的湧入正成為主流。

先是餐企組團入局,火鍋店、甜品鋪、快餐店都“支攤兒”賣起了茶飲。緊接著,咖啡大佬們也開始入局。不久前,星巴克在我國市場投放了兩款即飲產品——瓶裝紅茶星冰樂與瓶裝抹茶星冰樂,衝破以往即飲產品只有咖啡的慣例,並率先在天貓超市上線。兩款飲料充分考慮了中國人的口味。今年7月底,太平洋咖啡也在全國300多家門店全線上新了茶飲品牌——太茶。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稱,儘管在新茶飲已經如火如荼的2018年,太平洋咖啡推出太茶並不被業內認為是最好時機。但反觀新茶飲市場,產品的升級以及資金的湧入正成為主流。

伴隨著消費升級,茶飲這個細分領域內催生出一個新的消費口,喜茶、因味茶、奈雪的茶紛紛獲得過億融資。中國茶飲行業能否出現下一個星巴克也成為業界熱議的話題。

談及咖啡萬億級市場 我竟然被新茶飲大佬們嗤之以鼻

尤其是喜茶、奈雪の茶獲億元級別融資,到長達3個小時的網紅茶排隊現象,這波叫做“新式茶”的飲品,在行業內搶足了風頭。

如今,在各大購物中心開出的新式茶飲店中,他們成了消費主力。而且,到新式茶飲店打卡,在社交網絡上曬照片成了這一群體的生活常態,並觸發了新茶飲的又一輪傳播。

一位業內人士稱,新茶飲的出現,說明茶飲行業已經擺脫了傳統茶文化的束縛,進入到現代、時尚、流行的消費模型通道。這是很多年之後,茶飲消費再一次進入到大眾消費品的競爭行列,被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接受。

近年來,一批新式茶飲品牌迅速崛起,將中國茶與奶茶進行有機結合,俘獲了大批消費者,也成為資本競相追逐的新消費風口。

目前,中國整體的茶葉市場在 3000 億人民幣,新茶飲市場容量在千億人民幣左右。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不僅是傳統茶企欲分羹新茶飲市場,就連傳統的奶茶店也紛紛升級變身,向新茶飲時代進軍。未來5-10年,顯然要超出咖啡市場預估的萬億級市場規模。

如今,新茶飲只是一個概念,與最原始的奶茶店相比,已到了3.0版本。它採用更健康、更新鮮的原料,將新鮮水果、鮮奶等產品,通過更先進的設備調製出一杯更有趣的飲品。在對茶葉的使用上,新茶飲採用的是原葉茶萃取手段,讓品飲者喝出了茶葉的真滋味。更為重要的是,新茶飲的定位也符合90後年輕群體對茶飲產品的需求——方便獲得、健康無添加、樂於分享。

業內人士表示,新茶飲通過產品品類定位,品牌塑造升級改造茶飲市場,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然而,隨著消費升級的變化,新茶飲在品質提升的同時,物料成本也略有提高;同時,時下流行的場景化消費也讓新茶飲的總體運營成本提升。

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小編允許不得轉載。若需轉載和合作請在後臺回覆虎投財經或留言與小編取得聯繫。轉載時請寫明出處,署名原作者,否則我們將追究相關責任。望支持原創,謝謝。

談及咖啡萬億級市場 我竟然被新茶飲大佬們嗤之以鼻

立足中部、面向全國

聚焦創業新領域,發現中國快公司

專注報道高成長的中國創業公司和優秀創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