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 5 年生存期,3 位抗癌斗士现身说法

2018年已到年末,这一年您过得怎么样呢?

我们找到了三位抗癌斗士,他们用自己多年的康复经验告诉大家,抗癌其实没那么难。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患友举步维艰,身心疲惫呢?读完文章您就能找到答案,或许还能收获意外的小幸运。

跨过 5 年生存期,3 位抗癌斗士现身说法


人物简介:吴光华,65岁,食道癌康复7年

2010年8月,我的老伴儿因两次中风离开了人世,那几个月我每天都很痛苦,想跟她走。第二年1月8日,我吃饭噎食,疼痛难耐,到医院一查,不幸被确诊为食道癌。

医生给我做了食道癌根治手术,食道切掉了10厘米。为了把胃部上提与食道缝合,医生在我的胸腔至后背切了一个四五十厘米的刀口,又敲断我一根肋骨,留下数十个针眼。

刚刚失去亲人不到半年,一连串的“厄运”又降临到我的头上,使人感到疲惫、痛苦和失望。

现在,我问我自己,医生是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了,难道我的生命还要在这样的身心折磨里延续下去吗?

我不甘心这样生活下去,病魔可以夺走我的健康,给我带来痛苦,也给我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但是它无法阻挡住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手术基本康复后,我通过病房的患友介绍找到了当地的肿瘤康复协会,协会组织的抗癌、养生保健的讲座,我一场都没落下。

协会里还经常组织一日游活动,每次外出我都会帮患友照相留念,我时常想,我们是上天特别关照的人,一定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天。

由于我拍照技术获得了患友们的赞赏,协会每次的讲座、舞台演出、团体个人留影都由我来拍照,留住大家的风采。

和患友们相处、交流,我常忘记自己还是一位肿瘤患者,我非常感恩自己遇到了他们。

在我60岁的时候,我与协会里的几位患友参加了老年自行车俱乐部,从武汉出发,经过了18个城市,游览了无数美景。

每当我回忆当时的盛况,我都无比自豪和兴奋,感谢协会里的患友鼓励,如果不是他们,恐怕我不会参加。

我常把这个经历讲给新来的患友听,鼓励他们,他们都无比羡慕、向往,而我,因为和患友一道行动,也感到了集体的温暖、互相关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这一切的一切,都发生在我7年的康复历程中。

希望所有的患友不要惧怕,生活很美好,不要因为一点小插曲就封闭自己,加油!

人物简介:张方修,53岁,胃腺癌肿瘤侵及浅肌层康复10年

我是一个没有胃的肿瘤患者。

2008年11月底,我被确诊为部分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因为未按照医嘱服药,导致溃疡面已由胃角侵蚀到了胃体,部分组织已出现癌变,活检结果为:低分化胃腺癌。

第二天我进行了手术,由于溃疡面过大,医生进行了全胃切除根治术。手术做得很成功,病理报告上结论为中低分化胃腺癌,手术两端及所切除的淋巴中均没有发现癌细胞。

四周后我开始化疗,每次化疗我的白细胞急剧下降,最低时到达2600,靠自身的体能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将白细胞升起来。下次化疗前必须打一种升白细胞的针剂后,将白细胞升到4000以上才能继续化疗。

化疗期间,只要能挪步,我都在家人或陪护人员的搀扶下,在病区的走廊上吃力地走一走,进行体能锻炼。我忘不了住院时一位患友的话“活动、活动,活着就要动”。

2009年12月4日,我正式出院。出院后,我就在家里练习走路,从这个房间走到那个房间,走完一圈就在本子上划一笔,从每天300步到500步逐渐增加到1000步、2000步。

和多数肿瘤患友一样,经历了手术及化疗后,我的身体出现了一些后遗症,由于全胃切除,从2010年开始我就不断出现胆汁反流的情况。

胆汁反流没有任何预兆,突然一下子冲到喉咙里,又苦又辣,还伴随着一股腥味。

在病房认识的患友得知我的情况后,多次上门问候我,还教我缓解胆汁反流引起的不适。反流冲到口腔里立即漱口,休息时把枕头垫高,每天少吃多餐或晚餐少吃...这些实用的建议都是他们教我的,我很感激。

我还有一个后遗症是皮肤痒,往往是睡着了痒醒了,全身上下都是抓痒留下的指痕,刚开始我自己到处打听止痒药,但仍不见效果。

有一次,杨大姐(我的患友之一)看到我手臂上的抓痕问我是怎么回事,我跟她说了情况,她建议我中药调理解决,我尝试着,虽然煎药麻烦了点,但是有效果,自己的睡眠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到今年是我抗癌的第10年,这些年我逐渐认识到,一个肿瘤患者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除了自己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更需要患友的陪伴,有一位知你懂你感受的朋友是多么重要,他们能给予最实用的建议,还能与你携手与病魔抗争。

衷心希望所有的患友都能连接在一起,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足以抵抗病魔,只有携手共进,我们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人物简介:王建文,59岁,肝癌康复5年

2013年3月27日晚,我发高烧到39℃,并伴有右上腹疼痛不止,第二天就住进了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限于医院当时的设备条件,虽然经过了血液检验和各种检查,仍原因不明,发烧持续了二十多天未见好转。

眼看越来越严重了,就转院到协和医院。医生经过CT磁共振检查,发现右肝有7厘米×7厘米大小的肿块,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诊断书上的两个可怕的黑字,仿佛是天上掉下的陨石击中了我,我一下子掉进了万丈深渊。

协和医院介入科的冯教授为我制定了缜密的治疗方案,但在我接受第一次化疗时,我呕吐了十三个小时,半个月都没有吃东西,完全靠营养输液维持生命。我开始怀疑治疗的意义在哪里?

同年9月份,医生评估我的化疗疗效,发现病灶比原来缩小了一点,医生和家人鼓励我继续进行化疗。后来,经过五次介入化疗,病灶已基本消失。

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等身体状况改善后,我到中山公园参加了抗癌健身气功的锻炼,并加入了当地的肿瘤康复协会,结识了很多患友。平时我会邀请他们来家坐坐,他们就教我如何锻炼身体,如何合理膳食,以及科学抗癌防癌的知识。

印象最深刻的是罗大哥,在我刚刚加入协会,还没有向大家敞开心扉的时候,他赠我二十四字口诀,“坚强乐观、广交朋友、生活充实、注意营养、适当运动、定期复查”,我渐渐领悟到,我之所以能重生,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许许多多的人热情关爱、无私奉献。

协会里有一个艺术团,成员全是患友,大家用歌声、笑声感染彼此,有时还会组织各种慰问演出活动;每年协会也会组织一两次春游、秋游活动,大家沿路说说笑笑,彼此拍照留念,都很开心、很快乐。

我是一位坎坎坷坷走过5年的肿瘤患者,这一路我十分感恩,感谢医生和家人的精心治疗、照料,更感谢患友们的热心关爱。

现在科技发达,平时除了在协会里见面,我们更多是在微信上交流,大家相互传阅自己在网上查阅疾病康复知识,也会把自己最近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还会把公益组织展开的健康知识讲座、文娱活动通知发到微信上,结识更多朋友,交流康复心得体会,这些都让我获益良多。

我的抗癌经历虽然漫长,但多姿多彩。

如果说我有什么秘诀,那就是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康复组织,我认为这是实现康复梦的必备条件,这也会让患友们的康复路走得更顺畅。

三位患友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

幸运的是,他们遇见了同病症的患友,获得了更多的力量与信心;

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