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拜公孙贺为丞相,他为何极力推辞?公孙贺最终的结局如何?

文史砖家


汉武帝是一位雄猜阴刻的皇帝,在他手底下做官的风险性极大,一着不慎就掉脑袋的比比皆是,即使侥幸得以善终者,在任时若非忍辱偷生,便是死后遭受污名,很少有名实俱保者。正因为如此,很多官员都将升迁视若危途,尤其是害怕做丞相,一旦“不幸”被授予这项职务,便仿佛进入“鬼门关”一般。比如,汉武帝第11任丞相公孙贺,便是典型例子。



太初二年(前103年)正月,丞相石庆薨逝,武帝为填补空缺,便准备让太仆公孙贺接任。公孙贺在武帝被立为太子时便服侍他,如今已有47年时间,并曾多次出征匈奴,立下过赫赫战功。不仅如此,公孙贺还奉命迎娶皇后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孺为妻,跟武帝还结成亲戚关系。如今由他出任丞相,实在是一件光耀门楣的天大喜事。


丞相作为百官之首,地位最尊崇,对于臣子们的诱惑力极大。然而当时帝国正值多事之秋,汉武帝又雄猜阴刻,对丞相的要求及监督非常严格,动不动就要斥责他们无能,甚至会因为小事迫使他们自杀,其危险系数可想而知(“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自公孙弘后,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三人比坐事死。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谴。”见《汉书·卷六十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有鉴于此,在接到皇帝的任命后,公孙贺第一时间感到的不是欣喜,而是万分的恐惧,所以连连向武帝表示推辞,不肯接受丞相的金印紫绶。不仅如此,公孙贺还哭着说:“微臣本来只是僻处西陲、见识浅薄的人,仅仅依靠着会骑马射箭,由此才小有功绩并当上了官,但以微臣的能力,实在不配做丞相。”


一开始,武帝以为公孙贺在跟那帮文官学“三让”(大臣就封前需要辞让三次,以示谦虚)的戏码,但最后却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时,心中就老大不高兴,尤其是看到侍从们也跟着掉眼泪,便更是气愤不已。只见武帝霍然起身,对着公孙贺说道:“既然太仆不想做丞相,那就给朕滚出朝堂吧!”说完,拂袖而去。



公孙贺见皇帝动怒,知道如果自己再不识抬举,恐怕会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所以赶紧跪下叩头谢罪,答应出任丞相。事后,同僚们询问公孙贺为何不愿做丞相,后者忧心忡忡地说道:“主上以察察为明,眼里容不得沙子,而我的才能又不足以承担丞相重任,并担心因此而遭到重责,所以才屡次推辞。可如今我已答应出任丞相,那么以后的处境就危险了。”


初,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顿首涕泣,曰:“臣本边鄙,以鞍马骑射为官,材诚不任宰相。”上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起,上乃起云,贺不得已拜。出,左右问其故,贺曰:“主上贤明,臣不足以称,恐负重责,从是殆矣。”引文同上。



果不其然,公孙贺虽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在丞相位子上坐了11年时间,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过武帝的诛杀。原来,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是皇后卫子夫的外甥,经常依仗着自己是外戚的缘故骄纵不法,曾利用自己身居太仆的要职,擅自挪用北军军饷1900万钱,并因此而入狱。正是由于此事,揭开公孙家覆亡的序幕。


公孙敬声入狱后,公孙贺便请求抓捕盖世大盗朱安世,想以此来替儿子赎罪,并得到皇帝的首肯。然而朱安世虽然被捉拿归案,但为了报复公孙贺,便在供词中诬陷公孙敬声跟阳石公主私*通,并且在暗中诅咒皇帝早死。此时,武帝年纪老迈、身体多病,非常忌讳“死”字,如今听闻有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所以便命人穷究此事,并将公孙贺也抓入大牢审讯。



正所谓“三木之下,何求不得”。负责审案的廷尉揣测圣意行事,对公孙贺父子严刑拷打,要求他们务必承认相关罪状,最终竟屈打成招。皇帝看到廷尉呈递上来的“供词”后勃然大怒,立时下令在狱中赐死公孙贺父子,随即又诛灭其三族,时在征和二年(前92年)春正月。


(朱)安世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引文同上。



文史砖家


公孙贺,字子叔,他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他因在对匈奴作战中取得军功而被封侯,同时他的夫人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孺。因此公孙贺家族和卫氏家族还是有很亲近的关系的。


那汉武帝曾要拜公孙贺为丞相,公孙贺为什么却推辞呢?公孙贺的最终结局又是什么呢?

公孙贺之所以推辞做丞相,主要原因是公孙贺有自知之明,他害怕自己不能胜任丞相之位,同时汉武帝也一个非常会用权术的皇帝,他担心如果有疏漏就会受到重罚,更严重的是有可能会惹祸上身,所以他会推辞相位。

公孙贺在汉武帝继位后,就受到汉武帝的重视,后汉武帝对卫子夫非常恩宠,同时对卫家也大力提拔,因为公孙贺和卫家都得到汉武帝的重视,所以公孙贺娶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孺为妻。后来公孙贺凭借他自己的军功得以封侯。

而当时之前的丞相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诸人,除公孙弘是在丞相之位上去世的,其他几个的结局和处境都不是太好。


李蔡他不仅是丞相,也有很高的战功,同时他的政绩也很不错,受到当时的认可,但是后来他因为私自占汉景帝陵园旁的一块空地而获罪,李蔡不愿受审而自杀。

庄青翟也是丞相,但他和汉武帝时的酷吏权臣张汤不和而相互攻击,在张汤死后,庄青翟受到牵连而死。

赵周也被任命为丞相,但后来赵周被告他明知列侯所献的黄金不足却不上报,因此赵周被打入大狱,赵周最终也自杀而死。

石庆也被拜为丞相,他为人谨慎,同时石庆的家风也非常严谨,但石庆还是多次受到汉武帝的斥责,并且石庆去世后,石家之人却有很多人犯法而被处罚。

所以汉武帝时不论是自身原因、还是皇帝权术的原因,在那时做丞相是非常危险的,汉武帝一朝这几个个丞相和后来的丞相,得到善终的比例还是很小的。


这个现象公孙贺是深知的,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当石庆去世后,汉武帝本想任公孙贺为丞相,而公孙贺却极力推辞。

然而由于公孙贺不肯接受相位,汉武帝非常的生气,公孙贺担心会受到处罚,最终公孙贺还是不得已接受了丞相之位。

公孙贺和卫君孺有一个儿子名为公孙敬声,后来公孙敬声因为他的母亲是卫子夫的姐姐,所以他行事飞扬跋扈而不顾法纪,后终因罪被打入大牢,而当时汉武帝要抓的朱世安还没有抓到,公孙贺就希望抓住朱世安来赎公孙敬声的罪。

朱世安被抓后,却诬告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用巫蛊诅咒天子,汉武帝本来心里就对巫蛊非常的厌恶,最终公孙贺被抓到,而后死于狱中。


本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在卫青去世后,就失去了强大的外家之力,不过开始的时候还好,卫子夫虽然年老色衰,但因为卫子夫处事公正、在后宫也有很好的威望,因此也得到了汉武帝的礼遇和尊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则汉武帝身边又有了李夫人、勾弋夫人,二则卫青去世已经多年,他的威望和地位也慢慢的消退,因此当时卫子夫和刘据的处理越来越困难。

直到公孙贺家族的失势,从此朝堂之上卫子夫和刘据在无外家之力的援助,后再汉武帝晚年发生巫蛊事件,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也因巫蛊事件皆自杀而亡。事后汉武帝虽然后悔,但事情已经不可挽回也无可奈何。


中孚鉴


公孙贺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之所以能被提拔,全靠其时任大将军的舅子卫青扶助。

公元前119年漠南战役,卫青为此战做了充分准备,志在必胜,此时的先锋是老将李广,接敌之前,卫青临阵换将,私下改换公孙贺为先锋,把李广调到右路军,李广不熟悉道路,迷路耽误了战斗,事后卫青派人责问李广,李广无法忍受刀笔小吏的质询,拔剑自杀,错失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封侯的机会。

而公孙贺此战被卫青列为军功,奏报朝廷被封侯,此后公孙贺屡次跟随卫青出征,卫青性格谨慎,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必胜,公孙贺也屡屡因军功被提拔封赏。

武帝的性格是公正、残酷、客观,他观察到公孙贺多年来一路被提拔,却没有为国家独挡一面的机会,此次宰相空缺,有意试探一下公孙贺的真实才能,毕竟国家每年花费大批俸禄养着这些高官,公孙贺知道自己多年来一路仰仗卫青得到提拔,自己并无过人才能,因此极力推辞,而武帝愈加要试探他,因此来了个赶鸭子上架,逼其上任。武帝知道自己欣赏的爱将李广就是被此人抢夺了封侯的机会,而卫青、公孙贺的后代们是一群碌碌无为、空耗国家俸禄的蛀虫,武帝有意通过公孙贺的执政过失清除这些国家负担,果然后来通过巫蛊事件及其儿子胡作非为事件对其家族灭门,后来卫青家族也被灭门。

通过以上分析,武帝心底里对李广还是偏爱的,但封侯需要李广自己去获得军功,后来李广的孙子李陵也一度获得武帝的欣赏。卫青一生谨慎,却在李广身上埋下祸根。


泉声



昨事今史


怕重步几位前丞相后辙不得善终故一直不愿为相,结果还是难逃家破人亡惨死狱中全族被灭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