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一市曾與一省同名,原為單字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位於我國大陸南疆,與越南比鄰,是我國與東南亞國家交往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國西南地區最近的出海口,其東南鄰北部灣,是我國唯一沿海的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歷史悠久,元朝時期是我國行省制度的開端,而廣西就設省於元末,雖不如陝西、四川、江西等省份,但也是我國設省較早的地區之一。

廣西一市曾與一省同名,原為單字縣

廣西自秦時納入華夏版圖,秦始皇平嶺南後於嶺南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為秦三十六郡(實際上不止三十六郡)之三,今廣西大部分屬桂林郡、象郡。由於太過久遠,桂林郡轄縣已經不可考,但秦漢時期桂林郡治所布山縣可能就位於今貴港境內。

廣西一市曾與一省同名,原為單字縣

貴港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現為廣西十四地級市之一。貴港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位於西江中游,西江貫穿全境,使其成為西南地區出海的重要通道,也是西部地區最大的內河港口。貴港,古為貴州,舊稱貴縣,上世紀八十年代升格為縣級市時因其原稱貴縣,又為重要港口而改稱貴港,其名即體現了其悠久的歷史又反映了其現狀。

廣西一市曾與一省同名,原為單字縣

貴港歷史悠久,是廣西壯族自治州開發較早區域之一,其自秦時就為廣西重要中心,屬桂林郡,秦末漢初屬南越國,漢武帝滅南越國後屬鬱林郡,仍治布山縣(

舊時認為在桂平,新出土資料顯示其可能在貴港)。兩漢及魏晉南北朝時期,布山縣多為鬱林郡治所,南朝梁時改為南定州,隋時稱尹州。

廣西一市曾與一省同名,原為單字縣

唐初,於今貴港置鬱林縣及南尹州,貞觀年間改稱貴州,以鬱林縣為治所,此為貴港以“貴”為名之始,而現貴州省以“貴”為名則始於宋朝,貴港之“貴州”早於貴州省之“貴州”三百多年

。唐設貴州後也曾短暫改稱懷澤郡,五代南漢、兩宋及元朝時期均稱貴州,明洪武二年,降貴州為貴縣,自此以貴縣為名,明清時貴縣均屬潯州府。建國後,貴縣先後隸屬於鬱林專區、南寧專區、賓陽專區、玉林地區等,1988年貴縣撤縣設縣級貴港市,仍屬玉林地區,1994年升為地級貴港市。

廣西一市曾與一省同名,原為單字縣

貴港是一座古郡,其歷史悠久,在早期廣西曆史中佔有重要地位,是當時廣西地域中心之一,而到了清朝時期,貴港為太平天國運動的策源地之一,著名的“金田起義”就發生於此,太平天國核心人物東王楊秀清、翼王石達、北王韋昌輝均出生於此。

廣西一市曾與一省同名,原為單字縣

貴港又是一座富有魅力的新興城市。貴港現在共轄港北區、港南區、覃塘區、平南縣及桂平市(自治區直轄,貴港代管),依託西江黃金水道,成為廣西重要的新興內河港口城市,貴在有港,福在西江,因港而名,因江而興。此外,貴港又因自古遍種荷花,又有“荷城”之稱。

廣西一市曾與一省同名,原為單字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