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约旦河的水资源之争,以色列用一条水渠抽走了约旦河1

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它是地区和平与合作的催化剂,亦是地区冲突的导火索。尤其对于普遍缺水的中东国家来说,水的重要性更是不亚于石油。其中流经黎巴嫩、叙利亚、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约旦河就曾是各方势力激烈争夺的目标。

约旦河有三个源头,分别是发源于黎巴嫩南部的哈斯巴尼河(年径流量1.38亿立方米),发源于戈兰高地的巴尼亚斯河(年径流量1.21亿立方米),以及以色列北部边境区的达恩河。其中达恩河虽然只有二十多公里,但其年径流量却是三者中最大的,达到了2.45亿立方米。上述三条河流在胡拉盆地汇合后,向南流入以色列境内的太巴列湖。在太巴列湖以南十公里,有一条十分重要的支流汇入了约旦河,它就是约旦和叙利亚的天然国界线,年径流量达到5亿立方米的耶尔穆克河。此后约旦河继续南流,直至进入海拔低于海平面430多米的死海。

图说约旦河的水资源之争,以色列用一条水渠抽走了约旦河1/3水量

虽然约旦河的长度不足三百公里,年径流量也仅为尼罗河的1.7%,幼发拉底河的4.6%,但其对以色列和约旦这些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却如同生命般珍贵。其中以色列约六成的土地被沙漠覆盖,大部分地区亦被炎热干燥的气候所困扰。所以为了农业生产,为了维持生存,几乎没有地表水的以色列只得将国家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了水量不是很大的约旦河。1953年,以色列精心筹划的国家引水渠工程进入开工建设阶段,以色列的国家引水渠工程俗称北水南调,其是要将汇入太巴列湖的约旦河水引向比较缺水的特拉维夫和内格夫沙漠地区。至1964年投入使用,该工程共耗时11年,累计投入资金达1.47亿美元。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包括露天水渠和输水管道在内,以色列国家引水渠的总长度已经达到三百多公里。除此之外,国家引水渠还在沿途不断吸纳地表水和地下淡水资源,而且与周边各个主要城镇的供水管网相连,这使得以色列借助北水南调工程在全国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水利系统。

图说约旦河的水资源之争,以色列用一条水渠抽走了约旦河1/3水量

国家引水渠可谓以色列的生命管道。借助这条生命管道,比较干旱的以色列中南部在河水的滋润和节水灌溉技术的辅助之下焕发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据统计,在1969年的时候,内格夫地区的耕地面积为410万杜纳姆,比1948年多210万杜纳姆(1杜纳姆为0.1公顷)。而粮食产量则比1948年增长了3.6倍,蔬菜增长了2.7倍,柑橘增长3.7倍,肉食增长12.7倍。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色列农产品的出口已超过进口,以色列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以色列用一条水渠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注入了澎湃动力,但这却加深了其与约旦河沿岸国家的芥蒂和矛盾。因为国家引水渠每年4亿至5亿立方米的取水量差不多已相当于太巴列湖以上河段的全部年径流量。而且相较于约旦河14亿至18亿立方米的年径流总量而言,以色列只用一条水渠就抽走了1/3的约旦河水,这对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来说是绝对不愿看到的。所以叙利亚等国一方面制定约旦河改造计划,另一方面则资助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约旦河改造计划可谓釜底抽薪之计,其打算将约旦河上游的哈斯巴尼河、巴尼亚斯河进行引流改道,这样,以色列耗费巨资打造的国家引水渠工程就会面临无水可引的局面。面对危局,以色列并没有反思,也没有选择协商,而是选择以武力的方式解决。1965年6月5日凌晨,为了阻止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武装力量的支持和彻底控制约旦河水源,以色列以先发制人的战略挑起与了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国的战争。结果失去制空权的阿拉伯国家以惨败收场,包括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在内的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以色列占领。

图说约旦河的水资源之争,以色列用一条水渠抽走了约旦河1/3水量

战后,以色列控制了约旦河的大部分水源,在约旦河水资源分配问题上亦占据了主动权。但是随着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多以及用水量的持续扩大,以色列的水资源危机仍然是十分严峻的。而且中东国家数十年来持续的过量取水,使得约旦河下游几近枯竭,亦使得缺少水量注入的死海面临着萎缩消失的危局。所以为了彻底解决水资源危机,流域内国家相互摒弃成见,在可接受范围内做出妥协以实现合作开发才是长久之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