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时,中亚五国明明不愿独立建国,俄罗斯为何却主动抛弃了它们?

云石君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很了很多答主都跑偏了,甚至这个问题本身都有问题。

这些答主都从经济角度分析为什么俄罗斯要主动放弃中亚五国,但是从如果经济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有一点大家应该明确,苏联建国时中亚除了布拉哈以及花刺子模这两个沙俄时代附庸国以外,中亚是属于俄罗斯领土的。

然而斯大林当政后却把中亚地区划分成五个加盟共和国,这五个加盟共和国在法理上从此变成和俄罗斯平级的行政单位,而不再是俄罗斯领土的一部分。

理解了这一点,就应该明白,苏联解体时中亚这五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想要是维持苏联这个机构而非愿意自己被俄罗斯给吞并。

如果当时中亚五国里任意一个国家宣布取消独立,愿意回归俄罗斯“大家庭”的环保,我不认为叶利钦会拒绝,然而事实中亚五国,主要是这五国的领导人并不愿意放弃自己“唯我独尊”的地位而去变成叶利钦总统的下属。

中亚五国追求的是维持一个比之前松散许多的苏联,但是俄罗斯对这个松散的苏联的义务保持不变。换言之,俄罗斯要继续对中亚五国进行援助,但是俄罗斯不能干涉中亚五国的内部事务。

俗话说得好,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本的买卖没人做;叶利钦又不是傻子,他怎么可能同意中亚五国这样的条件?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叶利钦不是导致中亚五国脱离俄罗斯的罪魁祸首,斯大林才是罪魁祸首;如果没有斯大林把中亚五国行政级别提到与俄罗斯齐平的地步,那么中亚五国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脱离俄罗斯的。


兰台


从俄罗斯方面

819事件后苏联彻底失控,叶利钦把苏共和俄共全部财产归俄罗斯政府所有,按照当时叶利钦的思路,苏联解体后,按照原则再搞新的联盟。可问题却出在了乌克兰身上,别看它现在穷的叮当响,在当时它是继承了苏联的工业基地,不愿意和其它国家共享,坚持独联体保持不变,最后只得妥协,中亚五国与俄罗斯分道扬镳。

而苏联成立之初就是一个由十五个国家共同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它的宪法规定了国家性质,注定不能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权,本身主要的能源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俄罗斯地区,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武器装备以及大部分的经济基础设施,所以它的综合实特别是武器装备方面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国家。而中药五国就不一样了,资源匮乏基础设施条件极差,当时俄罗斯带他们就像拖油瓶一样。

从中亚五国方面

当时苏联解体最初企业是俄罗斯宣布独立,但其中也离不开欧共体和北约的煽风点火,以及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积极参与,在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最终苏联这个超级大国走向了土崩瓦解。俄罗斯宣布独立是在一九九零年夏天而苏联解体是在一九九一年的冬天,其中时间差在一年半左右。有很多人认为是波罗的海三国最先宣布独立,其实这种看法不完全准确因为三国之中,宣布独立有先有后依次顺序是:立陶宛,以及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当时为了控制这种土崩瓦解形式的趋势,立陶宛最先宣布独立之后苏联立即对其进行政治封锁,最后它被迫撤消了独立法案。


品读武器装备


1.中亚五国对于俄罗斯是五个拖油瓶。中亚五国多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缺少降水,地形也非常复杂,农业发展受到限制。中亚五国在苏联时期,工业也不发达,经济较为落后。在整个苏联时期,每年中亚五国都需要苏联中亚的给予巨额的补贴。苏联之所以解体,经济发展停滞是重要原因之一。刚刚从苏联独立出来的俄罗斯,经济上也不宽裕,继承了苏联的570亿美元的外债,而当时俄罗斯的GDP总量也仅仅是5000多亿美元。这样一笔巨额外债,俄罗斯直到2017年才还完最后一笔1.252亿美元。本来就不宽裕的俄罗斯,自然不愿意再带着中亚这五个“拖油瓶”!

2.中亚五国的民族与宗教信仰也与俄罗斯不同。苏联是在继承沙皇俄国领土的基础上而成立的,一共有15个加盟共和国。苏联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可以看做是一种民族自治制度,在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就是俄罗斯人为主体;在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就是以乌克兰人为主体;在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就是以白俄罗斯人为主。同样,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都各有主体民族,其中哈萨克斯坦人、土库曼斯坦人、乌兹别克斯坦人、吉尔吉斯斯坦人属于突厥语族,塔吉克斯坦人属于波斯语族,并且都信奉伊斯兰教。而俄罗斯人属于斯拉夫民族,信奉东正教。民族与宗教不同,也是俄罗斯主动放弃中亚五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哈萨克斯坦人

3.叶利钦放弃中亚五国也有向美国表忠心的意味。叶利钦之所以能够苏联解体过程中兴风作浪以及后来在与俄罗斯国家杜马的斗争中取得上风,主要是背后有美国人的支持。苏联解体以后,叶利钦希望独立以后的俄罗斯能够融入西方社会。苏联其余9个加盟共和国都成为了独立国家,叶利钦如果留下中亚五国,在美国看来是还有恢复苏联的雄心!叶利钦为了显示向美国投诚的忠心,也就不会留下中亚五国!

叶利钦与美国第42任总统克林顿

欢迎大家讨论,苏联解体是不是俄罗斯人最大的损失?


美国观察室


首先要搞清楚,中亚五国不愿独立是想维护的苏联,并非俄罗斯。

看看当时中亚五国的总统,最反对苏联解体的土库曼总统尼亚佐夫劣迹斑斑,简直和历史昏君没有区别。他们只是想维护的自己的权利。国家搞的一团糟,不但喝国内人民的肉,还要喝苏联的血。



生前,尼亚佐夫自封“土库曼之父”,酷爱为自己立雕像。在全国范围内为自己树立了14000座雕像,其中一座位于首都市中心一座高达75米的镀金雕像。朝太阳方向缓缓旋转,在新总统上台后,宣布三个月内清除所有雕像。你就知道这些人有多不得民心了。



支持独立的大多是富裕国家,政治清明,而不支持独立的大多是贫穷的一塌糊涂,靠领救助金生存的国家。俄罗斯当时自顾不暇,还哪有能力管他们。

叶利钦当然面对的最大敌人是苏联的保守派,叶利钦要求苏联停止一切在俄罗斯的行动,面对的阻力很大。他要想使俄罗斯独立,最好的方式就是肢解苏联。苏联若不解体,俄罗斯怎么可能独立。



1991年12月7日,叶利钦前往白俄罗斯,瞒着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独自与乌克兰、白俄罗斯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了协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取而代之。

中亚五国要无条件并入俄罗斯,俄罗斯当然欢迎。但是他们想的是恢复当年的苏联,继续维护自己在国内利益。


渔耕樵读


有人说,放任中亚五国独立,那是因为当年叶利钦愚蠢。叶利钦是不是愚蠢?这个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判断这个事情。

如果中亚五国不独立,继续留给俄罗斯成立小苏联(或者叫欧亚联盟也好)。这五国2016年人口6800多万,大部分人口是穆斯林(苏联时期,伊斯兰信仰是被压制的很厉害的,尤其像哈萨克和吉尔吉斯这两个民族,由于接受伊斯兰信仰的时间很短,对伊斯兰信仰并不虔诚,中亚五国独立后,为了凸显民族性,强化了伊斯兰信仰,所以这些年宗教极端主义在强化),中亚穆斯林人口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速度接近四十年人口翻一番。俄罗斯自身人口1.42亿,近年接近负增长(其中俄罗斯族占比81%,穆斯林占人口比例接近10%,且穆斯林人口占比逐年增长)。那么,如果中亚五国不独立留给俄罗斯,四十年后,中亚加俄罗斯本土的穆斯林人口翻一番超过1.4亿,而俄罗斯族则不到1.3亿,你猜猜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一人一票的选举你猜会出现什么结果?😊

呵呵,叶利钦愚蠢么?正好相反,我认为叶利钦从历史的角度讲很聪明,把贫穷的人口疯狂增长的中亚包袱甩掉了,不但减少了人口已出现疯狂增长的中亚人口包袱,也减轻了俄罗斯每年大量输血给中亚的经济负担,同时又让中亚五国留在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内(比如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基地,现在仍然很便宜的租给俄罗斯,而且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还与俄罗斯建立了关税同盟)。如果当初俄罗斯更聪明一点的话,是应该让中亚四国独立,留下一个哈萨克斯坦。哈萨克地广人稀,资源富饶,1990年时,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族人口和哈萨克族人口相当(哈萨克独立二十几年来,俄罗斯族人口回流俄罗斯很严重,1988年哈萨克斯坦俄族人口占比37.5%,现在不到21%,如果不是乌克兰、中亚、波罗的海等地的俄族人口回流,俄罗斯本土的人口下降现象会更严重),而且哈萨克人对伊斯兰的信仰时间很短,哈萨克各地普遍信伊斯兰教不到三百年,不虔诚,方便同化。事实上,当年苏联时期哈萨克族已经被俄罗斯族同化得很厉害了(小学二年级开始俄语就是主课),即使现在哈萨克斯坦已经独立了二十几年,普通中年哈萨克人的俄语还比哈萨克语流利。


朝阳东风笑


苏联解体时,中亚五斯坦是十五个加盟共和国里最懵逼的,他们没想到事情发展到这样严重。

还能给苏联续命吗?或者可不可以换个名字我们大家搞个联邦制?这些心态是很正常的反映,但还不至于想去直接加入俄罗斯,所以也就不存在俄罗斯抛弃了他们,准确点说,是苏联抛弃了他们,是时代抛弃了他们。

前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的顺序,中亚五斯坦分别为倒数第一名、倒数第二名还有倒数四五六名,足证他们对苏联大家庭深切的眷恋。其中最晚的是哈萨克斯坦,他们宣布独立时间是1991年12月16日,九天之后,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苏联正式解体。要是哈萨克宣布独立的时间晚于降旗时间,哈萨克这个最大的内陆国将成为一个黑户。哈萨克选择1991年12月16日这个时间,一方面是观望形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纪念五年前的“阿拉木图事件”,这次事件也是公认的苏联解体的前奏多米诺骨牌的其中一张,事件的原因正是哈萨克族与俄罗斯族的民族矛盾,哈萨克人反对苏联上层任命一个俄罗斯人来担任哈萨克斯坦的最高国家领导人。所以,以中亚五国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实力最强的哈萨克斯坦为例,可以证明,即便还是在苏联的高压时代,他们也还是抵制俄罗斯对他们的侵蚀,更不用说苏联解体后,他们怎么会上赶着缠着俄罗斯人的大腿呢?

对体制的转变和苏联的解体,中亚各国并非没有心理准备,但他们更倾向于平稳过渡成联邦制国家,大家仍是一个大家庭,他们眷恋着曾经的那个大家庭,是因为在那个大家庭里,他们的得利最多。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这五个国家的主体民族就是他们国家的名字,民族来源、成分都比较复杂,基本属于黄白混血。在苏联时代,他们的产业单一,经济不发达,属于靠国家补血的老少边穷地区,计划经济的日子过习惯了,一说要散伙心理不犯嘀咕是假的。

苏联解体原因有很多,但之所以过程如此迅速,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居功至伟,这家伙是个急脾气,总想快刀斩乱麻,早点拿下戈尔巴乔夫,好让自己站到那个舞台最高处对俄罗斯民众,他表现出更多的是他的民族意识,想要获得基层俄罗斯民众支持,他必须与苏联时代的做法划清界限。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三个核心国家,在苏联大家庭中也是老大哥的地位,总是向外输血,叶利钦利用民众的厌倦心理,多番强调保证俄罗斯人的利益。

叶利钦的做法也获得了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舒什科维奇的支持,三家反苏急先锋在明斯克宣布成立独联体,解散苏联。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不仅是在民族成分上与俄罗斯相近,在前苏联大家庭里,也有着特殊的位置,从联合国成立以来到苏联解体,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一直就是联合国成员国,苏联有三个联合国成员名额,说起来人家哥俩比俄罗斯国际地位还高

一截

三家宣言让中亚五国措手不及,他们本来是更倾向于建立一个更紧密型的联邦制国家,但事已至此,回天乏力,中亚五国领导人在四天后的土库曼首都的会晤中,无可奈何地宣布加入三国主导的独联体。

叶利钦想快点抢班夺权并埋葬苏联本身自顾不暇是苏联迅速解体的主要原因,中亚五国的经济、民族、宗教等具体问题也是俄罗斯不愿意继续输血的因素,通过观察地图也能看得出来,只要哈萨克一独立,剩下的四个斯坦与俄罗斯的联系将全被切断,不想独立也得独立。


历来现实


苏联解体前夕,中亚对于莫斯科来说就是个沉重的包袱,中亚五国在宗教和民族上与俄罗斯格格不入,并且俄罗斯每年还得给中亚大量的补贴

中亚地区自古就是四战之地,匈奴人、突厥人、汉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相继控制过该地区。

其中突厥人对中亚的影响最大,突厥人原本是来自蒙古高原的黄种人,在征服中亚的过程中渐渐的同化了当地白种土著,形成了现在中亚的黄白混血人种。

(哈萨克斯坦排球美女——莎宾娜,在她身上兼具白种的深邃和黄种人的妩媚)

到17世纪之后,中亚民族意识兴起,相继建立了哈萨克汗国、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等民族国家。但是从18世纪开始,随着沙皇俄国的入侵,这些汗国相继覆灭。最终在19世纪末,中亚被沙俄全部兼并。

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新生的苏联根据民族分布,在中亚成立了: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5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中亚五国)

这5个国家虽然名义上都是加盟共和国,在主权上与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是相同的,但实际上还是受到俄罗斯人的紧密控制。

由于中亚地广人稀和资源丰富,这里逐渐成为了苏联的核武器试验基地和航天发射基地,也是苏联南下印度洋的桥头堡。

(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这里直到今天都是俄罗斯主要的航天发射基地)

苏联政府为了巩固在本地区的统治,一方面强力打压伊斯兰教,另一方面大量迁移俄罗斯人来此定居,以改变当地的民族结构。

苏联政府的这一系列政策确实起到了稳定局面的效果,中亚五国对于苏联的认同度是非常高的。

不过由于经济基础较差,中亚五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落后,每年都需要中央财政大量的补贴。

并且这些钱主要是俄罗斯的口袋里掏的,这让俄罗斯方面很是不满。

而到了80年代以后,苏联在跟美国的军备竞赛中国力持续下滑,各加盟共和国的日子都不好过,分离主义情绪日益蔓延。

特别是在苏联生命的最末期,主张独立最活跃的不是别人,正是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

以叶利钦为首的俄罗斯政府早已不满苏联的存在,并积极策划解体苏联。

要知道,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中第一宣布独立的是立陶宛,而第二个就是俄罗斯!

(位于土库曼斯坦境内巍峨的清真寺,中亚五国普遍信仰伊斯兰教,这与俄罗斯信奉的东正教格格不入)

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体,它宣布独立几乎就是终结了苏联的生命。

而这时的中亚五国对于国家的动荡却十分地不安,毕竟这五位爷吃低保这么多年了,要是中央政府突然没了这日子还咋过。于是中亚五国联合向中央表态愿意继续留在苏联境内。

可是,这五国对苏联政局的影响实在是有限,还不等它们反对,俄罗斯就在1990年6月12日宣布独立了。

中亚五国无奈着望着克林姆林宫飞扬的俄罗斯三色旗,带着对苏联最后的一丝忠诚,撑到1991年方才相继独立。而作为中亚地区面积最大的哈萨克斯坦更是最后一个独立的加盟共和国。

在1991年12月16日,随着哈萨克斯坦独立,苏联彻底解体。


千佛山车神


当然是因为要自救啊。

实际上作为一个典型的大陆国家,俄罗斯对开疆拓土有天然的冲动,而当初也正是靠着对外部领土的疯狂掠夺,才得以从一个蜗居莫斯科平原的弱小公国,逐步发展成世界帝国。这样一个只吞不吐的家伙是不会轻易把国土让出去的,除非,它真的穷极无策了,只有自断羽翼才能保全自身。

那么放弃中亚五国就是俄罗斯权衡利弊之后的一种自救行动。

为什么这么说?先来看一张地图:



看到没,俄罗斯面积虽大,但纬度偏高,严寒湿冷,导致其长久以来便是没有高质量文明的蛮荒之地。而文明质量不高,直接折损了俄罗斯文明的向心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俄罗斯与乌克兰、波兰等国家明明地缘关系挺亲密的,却始终不能从文明体系层面实现对它们的彻底征服和同化,反而被西方一推波助澜,就闹分裂闹得俄罗斯头痛得要死。

所以至于中亚,也是同样的道理,继续看图:


从地图可以看到,中亚跟俄罗斯东欧本部相隔更远,而且区位过于靠南,偏离了俄罗斯矩形国土的东西向地缘主轴,因此俄罗斯对中亚的地缘影响力更加有限,再加上宗教等因素,无论中亚表现得有多不想脱离俄罗斯,请相信都是貌合神离。而实际上,一直以来俄罗斯对中亚的占领,除了军事政治层面的驾驭外,也基本都靠边经济层面上的疆补贴来利诱。

那这样就很恐怖啊。

以前苏联强大有钱倒也罢了,解体后俄罗斯衰落已成大势,无论是政治军事高压还是经济援助,要保持以前的水准真的都很难了。那本来就是靠金钱维持的关系,现在如果不趁着还没闹翻赶紧好聚好散,还等着以后断绝补贴惹它们生出逆心反扑吗?!中亚这个地方也没啥非留下不可的价值,所以当然要及时止损,比日后反目成仇划算。

总之,这是俄罗斯基于自家家底和未来发展的综合考量,在无法挽回的最坏形势下,努力为保全自身利益而做出的选择。


武器跟踪狂人


自1721年,俄罗斯先后经历过两次崛起,一次是19世纪上半页时,俄罗斯帝国以欧洲宪兵的身份威震欧亚大陆,一次是20世纪40年代,即二战后,苏联成为了世界超级大国,开启了近半个世纪的与美国的世界争霸之路。

历史浮浮沉沉,到1991年,苏联被解体为15个国家,曾经依赖俄罗斯的纷纷选择了脱离它的独立之路。东欧国家暂且不论,毕竟那里靠近西欧国家,可以受更先进的文明辐射,而像中亚五国这样的内陆落后的国家,也选择了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这又是为什么?

俄罗斯经营中亚地区也有数百年之久,独立后的中亚五国要想完全和俄罗斯切割干净,摆脱俄罗斯的操控,不是简单的独立建国就能解决的事情。虽然,俄罗斯没了苏联时代的风采,但还是有那个能力将中亚五国牢牢控制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尽管,中亚五国不甘于成为俄罗斯的附庸,但面对现实,他们也不得不低头。

就拿美版的阿富汗战争来说,美国想趁机将势力深入到中亚,通过颜色革命一度笼络了乌兹别克、土库曼两国。但好久不长,在俄罗斯的深耕之下,乌、土两国又回到了俄罗斯的怀抱。

这里就有个问题,一方面俄罗斯的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另一方面有美国的强势进入,按理说,俄罗斯是无力拉回硬要靠向美国的乌、土两国的心的。也就是说,有很大部分原因,乌、土是出于自愿重新跟随俄罗斯这个旧主。而像中亚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一直以来也是俄罗斯最忠实的跟随者。

那么,为什么政治独立后的中亚五国,仍旧甘心于追随日落西山后的俄罗斯呢?云石君将做具体分析。

从地缘结构的角度看,中亚板块在前苏联的版图中,是一个比较突兀的存在。苏联——俄罗斯横贯欧亚大陆北部,整个国土在平面视角上,呈东西向的类长方形。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从地图上看,可以明显的看出,俄罗斯的领土十分完整,呈类长方形。而中亚位于俄罗斯领土南部,是凸出在类长方形之外的一大块区域。而俄罗斯要将自己的文明辐射到中亚五国,只有由俄罗斯的南面,中亚的北面进入。而中亚五国中只有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相邻,这也就意味着其它四国更难受到俄罗斯文明的辐射。

而俄罗斯的本部核心区又远在东欧,占据国土四分之三以上的亚洲地区本就属于内部偏远地带。俄罗斯的内部地缘格局,又大大的加剧了控制中亚的难度。俄罗斯本部是以东欧核心区沿西伯利亚铁路这个欧亚第一大陆桥为主轴,由西向东释放自身的缘影响力,以最大限度掌控本国的广袤区域。

但是,位于俄罗斯南边的巨大的凸起部分,中亚五国在俄罗斯地缘影响的主轴线之外,如此一来,这五国便有了极强的经济、文化的独立性。

而中亚离东欧核心区相对较近,而俄罗斯在亚洲部分的最大本部核心板块,乌拉尔工业区又靠近中亚,中亚西北部又临近伏尔加格勒(即斯大林格勒)为中心的南俄工业区。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在苏联时期,中亚被纳入到苏联版图内。

不过,俄罗斯对中亚的影响力也只是有相对优势。地缘结构上,中亚的独立属性依旧很大,分散了俄罗斯对中亚影响力的牢固性。

在苏联解体,俄罗斯的整体衰落后,中亚五国便获得了独立。

不过,中亚五国的独立并不是完全自愿,而是受到了俄罗斯一定程度的逼迫。

写到这里,不少人都会疑惑:自俄罗斯诞生开始,其对土地的热爱程度从来没有改变过,怎么会自动放弃400万平方公里的中亚地区呢?

不过,有舍才有得,事实上,这是俄罗斯最明智的选择。

在地缘结构上,中亚游离于俄罗斯整体格局之外,又不在东欧核心区范围内,呈现出俄罗斯不同的文明特质。在人种上,中亚地区土著多为泛突厥系民族;在文化上,该地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在经济上,中亚整日发展水平都较落后,经济结构也相对独立,与俄罗斯主体部分的关联度不大。

在这样的局势下,俄罗斯要维持对中亚的统治,在政治和军事上就不得不实行强力威慑政策,来压制该地区的分裂主义倾向,同时,在经济上,还要补贴民众,来缓解贫富矛盾。可是,这些都需要巨额花销,在苏联时,俄罗斯还可以不用眨眼拨出一大笔费用,然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面临了经济崩溃的边缘。如果那时,俄罗斯还要强行将中亚留下,在内部都自顾不暇的环境下,俄罗斯岂不是又要多找一些大麻烦。

苏联解体后,乌拉尔、南俄两大工业区也在深度衰退,俄罗斯的整体实力又大不如前,对中亚的地缘影响力也就逐渐变弱。而此时,中亚各民族的分裂主义倾向严重。如果在这样的局势下,俄罗斯不得不大幅增加军事开支以及经济补贴,来继续统治中亚。这对俄罗斯而言,如同泰山压顶般,重负难堪,最后,反而被中亚拖入到无尽的深渊。

几经思量之下,俄罗斯最终选择主动放手,让中亚五国走上独立之路。

如果当时俄罗斯舍掉中亚还有几分不情愿的话,那么,到了后来,受两次车臣战争的影响,俄罗斯损耗巨大。如果那时还抓着中亚不放的话,若中亚步车臣的后路的话,俄罗斯岂不是到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俄罗斯让中亚五国独立,通过自己残存的地缘影响力,来事实控制中亚,才能在中亚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中亚地区是内陆封闭之地,对于中亚五国而言,俄罗斯是与其相距最近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且有一定的交流渠道。而依附俄罗斯,中亚五国才有获得相对更好的发展机会。

而中亚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因其内部在地缘结构上四分分裂,需要依赖俄罗斯来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同时,中亚五国也面临着来自伊朗和阿富汗塔利班的外部威胁,放眼四周,只有俄罗斯才有能力保护中亚五国。

如此看来,俄罗斯让中亚五国独立,对自己而言是有利无害的。一则,中亚独立后,俄罗斯不必对他们施行经济援助,也不用为中亚的经济衰退而买单;二则,中亚独立,避免了因种族等各方面的矛盾冲突,提升了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好感度。再则,中亚独立后,俄罗斯成为了其实际操控者,五国对其依赖程度十分高。

而中亚在封闭地理环之下,跟随俄罗斯才是他们最好的出路。

而因这种基紧密的地缘关系产生的依附性,远在西半球的美国就算再强力进入中亚,最多只能拉拢他们一时,却不能成为他们最终的依附者。

不过,如今,中亚也并非只有俄罗斯可依赖,还有崛起的中国。那么,中亚会对中国做何反应?俄罗斯又会是什么态度呢?

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88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云石君


如果中亚五国如同乌克兰一样工业基础强大,经济水平高,文化信仰跟俄罗斯相同或者相近,那么俄罗斯一定会欣然笑纳;遗憾的是中亚五国都是穷矮锉,不仅不能提高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反而会成为俄罗斯的重大负担。谁愿意要负担呢?所以苏联解体时,俄罗斯强制让中亚五国独立,自生自灭去好了,休得来拖我俄罗斯的大腿!

中亚五国是指的亚洲中部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五个国家。这五个国家的总面积约为397.1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840万,信仰伊斯兰教,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属于游牧民族经济的地区!18世经至19世经中叶的150多年里,沙俄通过武力征服了这一片地区,当时并没有五国这一说法。这五个国家原本是不存在的,苏联于1925年强制按民族成份将这一地区划分成五个国家,且让五个国家均加入苏联。

尽管这里蕴含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由于工业基础薄弱,远离俄罗斯政治中心,且民族成份、宗教信仰跟俄罗斯不相同,所以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选择独善其身,抛弃了中亚五国。苏联时代,中亚五国就是典型的拖油瓶,不仅在财政上对苏联帮助不大,反而要苏联补贴这一地区。另外这里的民族成份过于复杂,还经常发生叛乱,弄得苏联在这里十分的被动。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等国都想去抱大腿,这样日子好过一些!不过俄罗斯对这些“年老色衰,且带着很多孩子寡妇”明显没有兴趣,他强制拒绝了他们加入俄罗斯的要求。最终中亚五国在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宣布独立!不过他们还是很快加入了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也算抱团取暖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