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針刀對頸椎病有危害嗎?

小武影像


生活中,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多人患上了頸椎病。這些頸椎病患者經常會感覺到頸椎疼痛,有些病情嚴重者甚至會由於頸椎壓迫到腦神經而造成了坐骨神經痛等等。所以,治療療頸椎病迫在眉睫。那麼,如果選擇小針刀治療頸椎病的話,會不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傷害呢?

無論哪一項手術,都沒有人能說它是完全安全而且對身體無害的,小針刀亦然。但是,經過了幾十年的臨床驗證,小針刀不僅能夠在醫院合法開展,大學還開設了相關的本科課程,說明小針刀的治療在我國的政策上是被允許的。

就目前來說,還沒有發現進行小針刀進行治療存在什麼安全隱患。至於具體的治療水平,還跟具體操作醫生的實際水平有關。但通常情況下,只要醫生的操作規範,那麼手術是比較安全的。並且跟其他的治療方式相比,採用小針刀治療不僅具有創傷小的優點,還可以達到推拿、針灸都達不到的強度以及深度。此外,患者恢復速度也很快。

接下來,大家一起來看看如果採用小針刀治療的話,有哪些注意事項的。首先,大家要明確的一點是,小針刀治療是屬侵入性的治療,並且由於頸部生理位置非常重要,因為頸部有大量的血管和豐富的神經。

所以,頸部針刀操作危險性是比較大,並且病管的反應也會比較強。這就要求進行手術的醫生應該對頸部解剖以及各種刀法的實施要領十分熟悉,對病變部位、層次以及對患者病情和全身情況都應該有正確的估計。

此外,進行治療時,醫生還要密切注意病人的反應,做好意外情況的搶救準備等等。

總的來說,進行小針刀的危險並不在於術後對身體的影響,而在於主治醫生的手術水平。


廣東骨科專家團


常說的小針刀是由金屬材料做成的,在形狀上似針又似刀的一種針灸用具,應用前必須高壓滅菌、或經酒精浸泡消毒。古代的金屬針具有九種,這九種針長短大小粗細各有所不同,針對不同疾病發揮各自的優勢,針刀是在九針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形成的新的治療器械,針刀療法則是一種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臨床中應用的針刀,根據個人使用習慣及病情特點分為不同的規格,一般長度為10-15釐米左右,直徑為0.4-1.2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針身、針刀三部分。針刀寬度一般與針體直徑相等,刃口鋒利,也有的是用外科小號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針改制而成。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症,是由於頸椎椎間盤、頸椎骨關節及其相關的肌肉、韌帶、筋膜等所發生的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改變,刺激或壓迫了周圍的脊髓、神經、血管等組織,由此產生的一系列臨床症狀和體徵的結合症候群。年輕人易出現曲度變直、頸椎失穩,多表現為頸型頸椎病。老年人則頸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黃韌帶肥厚等比較嚴重,故以神經根型、椎動脈型、交感型頸椎病為常見表現且嚴重,容易復發;脊髓型頸椎病在這個年齡段並不少見。

針刀的作用機理是利用鋒利的針刀鬆解組織黏連,從而調整局部因炎症滲出等原因導致的結構紊亂,如果把頸椎比作一棵小樹,那麼頸椎周圍的軟組織就是支架,將樹幹固定在中間位置。如果一側或兩側支架不穩,則會導致小樹長歪。同理一側軟組織黏連、攣縮,或兩側軟組織力量不均衡,也會導致頸椎變形。反之如果頸椎變形,也會影響周圍組織,使結構不穩,出現一系列的疾病。小針刀通過改善局部組織黏連,疏通局部氣血,改善局部組織代謝,從而恢復頸椎的力學平衡,促進炎症的吸收。臨床中針刀治療,除了小針刀之外,常會合並其他的治療,比如整脊手法、穴位封閉等。

雖然相對於毫針針刺,針刀的創傷大,如果操作不當會造成神經、血管的損傷。但當了解針刀治療的原理、使用的工具及其他的配合手段之後,會發現針刀治療頸椎病有其獨特的優勢。所以整體而言,針刀治療頸椎病利大於弊。

本期答主:郭景陽,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臨床上,對於頸椎病疾病的治療,所存在的方式還是比較多的,可能有些人還會嘗試小針刀的治療,很多人對於小針刀這一治療方式,所具有的瞭解還是比較少的,究竟小針刀對於頸椎病的治療會有危害產生嗎?

事實上,小針刀已經經過了了幾十年的臨床驗證,而且目前在國內已經開設了相關的大學本科課程。其在國家的各個醫院可以合法進行開展,甚至還納入了醫保報銷,由此看來,小針刀的治療,在政策上是被允許的。那麼小針刀的治療效果究竟怎麼樣呢?

這主要還是要根據操作醫師的實際水平來看,只要其按方法進行規範操作,那麼一般都是較為安全的。與常見的治療方式相比,小針刀具有創傷小、而且還能達到針灸和推拿按摩達不到的深度和強度的優勢。但是相比較於手術,其又不存在有那麼大的創傷,因而患者在臨床上是恢復得比較快的。

目前小針刀治療在臨床上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了。在以前,大家往往是以中醫穴位為基礎,但是現在很多臨床上的醫生都會結合解剖和肌肉動力學等西方醫學理論,對患者進行診治,因而往往能夠取得更為良好的療效。

如果小針刀的針比較細,那麼患者此時已經不需要打麻藥了,且出血少而疼痛感又會有所減輕,因而出現有粘連和瘢痕的情況可能性並不大。但是患者如果採用較大的針刀進行治療,此時則可能會由於出血較多而造成較大的損傷,如果此時其也沒有及時進行適當的運動,則可能會出現有粘連的情況。

由此看來,小針刀治療頸椎病的方式,如果是在正規醫院按規範操作進行的話,那麼此時還是比較安全的。該項治療方式實際是屬於微創手術的範疇,其能夠解決藥物無法解決而患者具有的手術創傷太大的情況,因而是藥物療效不佳又不想進行手術的患者,值得考慮的治療方法。


【評論】如有不同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評論區留言刷屏信息較多,無法一一回復,見諒

【諮詢】如需諮詢,請點擊右上角“+關注”@骨科王健醫生,私信留言

【警惕廣告】評論區任何賣膏藥的留言都不要相信,任何說“中醫能根治”的評論也不要相信,警惕被誘導


關節重建醫生王健


頸椎病目前已經成為多見疾病,因為頸椎間盤出現退變,造成增生所引起一系列綜合徵。臨床症狀多為,頸、肩、上背、胸前區等部位出現疼痛,手臂發麻,肌肉萎縮,嚴重的出現癱瘓可能。此病發作年齡段廣,以四十歲之上人群為多,發病率高,治療久,易復發等。

在治療上根據病情,除了保守治療,手術治療,還有小針刀治療,此種方法是否於人體有所危害我們來了解一下。

小針刀治療原理: 此方法為針對病症外因--頸椎生物力學失衡的治療,據小針刀特殊結構醫治手法剝離肌肉、韌帶以及筋膜粘連,令其鬆解或減輕活動受阻。恢復頸椎部位動力平衡,減緩頸椎間盤發生退變。

小針刀風險性:治療頸椎病方法較多,小針刀會存在一定風險,如發生局部感染,神經、血管受損等,所以一般可不必非選擇小針刀治療。當然小針刀療法是否一定存在危險性,和醫生技術,病人病情也都有關係。所以就小針刀這種治療頸椎病的方式,是否於人體存在危害也不能一概而論,任何一種治療方式的風險性都是存在的,具體治療結果如何和多方面因素均相關。


光線醫生




不論什麼樣的頸椎病做推拿、拔罐、針灸、小針刀、吃藥都只是指標不治本,都是暫時的緩解。因為頸椎病是生活習慣生活出來的病,比如長時間低頭、用錯誤的枕頭或者不用枕頭、提拉重物等。頸椎病跟別的病不一樣,別的疾病大部分是通過接觸傳染、病毒細菌感染,只有頸椎病是個人自己找病得來的。關鍵在你自己能否克服日常工作及生活中不正確的姿勢和用枕習慣,這是讓人患上頸椎病的根本原因。治療頸椎病的過程就是和自己不正確的姿勢和習慣做鬥爭的過程。這是最關鍵的問題,否則就是治好了用不了多長時間頸椎病又必然會復發的。


用戶72606406697


小針刀治療理論是疏通經絡疏通攣縮分解粘連。目前小針刀對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癒率不到60%,可明顯看出小針刀的危害!

一、小針刀療法風險大。

因為扎針刀的時候,經常會扎斷一部分神經(可能是主要神經),對身體的經絡 、血管、肌肉、韌帶甚至骨膜都有一定程度的破壞,神經部分斷裂需要半年多時間才能長上,神經完全斷了就永遠好不了了。小針刀僅靠體表定位是遠遠不夠的,解剖書上面不會把所有的大點的神經的位置都標示清楚的,人還有胖瘦等個體差異的,因此扎的時候身體好的地方必然會被針刀所損傷,導致身體修復難度加大。

多數醫院的小針刀都是自制的,針尖大小,型號等國家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導致不同醫院的相同型號的針刀粗細,針尖大小很可能是不一樣的,臨床中也沒有規定什麼部位只能用什麼型號的針刀治療,導致了大夫選擇針刀大小的隨意性。並且同一個部位有的大夫扎3下,有的大夫扎5下,甚至7下,,針刀大夫的綜合能力的高與低,加上針刀型號選擇的不規範,加上一次針刀治療的刀數沒有規範,不確定性因素太多。

二、中國最好的幾家醫院都沒有所謂的小針刀療法;

三、經過小針刀治療失敗的,後期治療極難康復。

腰椎椎板間隙的內徑,各椎所測得的數值則是大不相同,窄者僅數毫米,而寬者可為窄者的數倍。一般來說,椎板間隙為橫向橢園形,其橫徑為10~20mm寬,且形狀不整。腰椎椎板間隙的形狀和大小,每個人、每個間隙都不一樣,它的個體化表現特別突出。

這就對小針刀的技術要求極為精準,即使是名醫,一天做幾十個,也會有差錯率。再著名的小針刀名醫,都可能會出現40%的錯誤率。這意味著將導致40%的操作都會傷及腰椎組織而留下後遺症!而有的小針刀後遺症多達十幾年。

實際上小針刀的損害比手術還大!因為它把周圍的正常柔韌性的軟組織給破壞了!變成了瘢痕組織!把腰椎間盤突出牢固的固化很難再用手法或機器使椎間盤位移!這樣,很多病人就失去了物理治療的機會了。

目前國內也出現了一些小針刀索賠案例,而且“小針刀是偽科學”的爭論也吵得沸沸揚揚。醫學上力挺小針刀這門醫學的也有,要求國家廢除的呼聲也不少!

但小針刀治療,還是有接近60%的治癒成功率,但一旦失敗,後果極為可怕嚴重!所以,通過小針刀治癒的,可以說是幸運兒,沒有治癒的,可以說是雪上加霜!


骨科經脈呂家傳


(原創回答)作為一個操作過小針刀的人,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是否有害,要看從業者的操作水平,就如喝水無害,喝過多也會水中毒,喝太少可能也會患結石等。從幾個層面來說目前小針刀現狀:

1.政策:小針刀已經過了幾十年的臨床驗證,目前在國內已開設大學本科課程。在國家各個醫院可以合法開展,納入醫保報銷,也就是政策上是允許的。

2.療效:視操作醫師水平。只要按操作規範,一般都是安全的。有創傷小、達到針灸和推拿按摩達不到的深度、強度之優勢。但又沒手術那麼大的創傷,因此恢復較快。

3.發展:目前的小針刀治療已發展到新階段了。以前有的只以中醫穴位為基礎,現在很多醫生結合解剖、肌肉動力學等西方醫學理論,取得了更好的療效。

4.粘連:如果針比較細,已經不需要打麻藥,出血少,疼痛感減輕,因此粘連瘢痕出現可能性不大。有的患者如果採用較大針刀,可能出血較多,損傷較大,且不及時適當運動,可能會出現粘連。但只要是及時輔以運動,還是很少出現粘連的。但是,對比於手術,創傷確實已顯輕微了。

所以,總的來說在正規醫院按規範操作是比較安全的。如果醫生理論基礎紮實,那療效顯著。屬於微創手術範疇,解決藥物無法解決而手術創傷太大的問題,應該是藥物療效不佳又不想手術患者值得考慮的一種治療方法。

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你有不同的觀點,歡迎回復,向你學習爭取更大進步。那麼,你有話要說嗎?


鼻炎康復醫生


強烈建議在有資質的專業人員處作小針刀治療。

這個問題確實令人不好回答,我們都知道頸椎病主要分為幾型,我認為對於脊髓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有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合適,從這3型的頸椎病作用機制來講,小針刀沒有適應症,而且風險術大。

有一位老師回答的特別好,對小針刀的治療原理做出瞭解釋: 小針刀針對病症外因--頸椎生物力學失衡的治療,據小針刀特殊結構醫治手法剝離肌肉、韌帶以及筋膜粘連,令其鬆解或減輕活動受阻。恢復頸椎部位動力平衡,減緩頸椎間盤發生退變。也就是說,對頸椎病肌筋膜炎、頸肩肌勞損等軟組織型頸椎不適,經專業人士予以針刀鬆解、剝離中有效果的。

但是很多醫生並非專業人士,解剖層次不清,隨意進針,那樣就真的危險了。作者曾經遇到過有人用針刀在膕窩(膝關節後方)處小針刀治療導致巨大血腫。還見過有的醫生為了追求治療效果,同一處多次針刀治療前局部使用大劑量激素,說是消炎針。


骨科許醫生


頸椎病醫學報告


一、頸椎病概念:

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第二屆全國頸椎病專題座談會(1992年,青島)明確了頸椎病定義:即頸椎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病理改變累及其周圍組織結構(神經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等), 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 由於現代從事低頭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電腦、空調的廣泛使用,人們屈頸和遭受風寒溼的機會不斷增加,造成頸椎病的患病率不斷上升,且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比如頸椎退行性改變。。

頸椎退行性變是指頸椎結構的衰變及機能的衰退。隨著年齡增長以及與之相關的使用過度、修復能力降低是引起頸椎退變的主要原因。頸椎退變本身不是疾病,有時甚至是機體對於環境的適應性改變;頸椎退變不可避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生命過程,然而某些情況下會成為頸椎病等退行性疾病的發病基礎,是造成頸脊髓、神經根等重要結構損害的主要原因。正確認識頸椎退變、減緩退變進程以及避免其發展為疾病是十分重要的。

1、病因

常見病因

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病,以中老年人好發,尤其以長期從事低頭伏案工作的人員為多發。有人做過統計:50歲人群中約有25%的人已發生或正在發生頸椎病,60歲時發病率有50%,而70歲時竟達100%。近年來,頸椎病的發病大有年輕化之勢,表現以頸部疼痛及上肢疼痛麻木為多。此外,還可以出現頭痛、頭暈、眼花、耳鳴等。頸部疼痛往往表現為頸背部疼痛、痠痛不適,或有背部沉重感,可向頭後部放射。疼痛往往在陰天加劇,受涼易誘發,常因睡眠用枕不當而加重,經熱敷及按摩推拿後好轉。

年齡增長以及與之相關的使用過度、修復能力降低是引起頸椎退變的主要原因。

隨著年齡增長,機體的自我修復能力逐漸降低,組織勞損所累積的結構變化不能被及時修復,出現結構衰變,功能隨之受損;有時機體會以改變結構的方式進行修復,以實現功能代償,然而,這種代償能力是有限的,與之相應的結構改變也並不總是適度和有利的,失代償或者代償過度均會造成功能障礙。這種頸椎結構的衰變及功能的衰退被稱為頸椎退行性改變。

人類的頸椎由7節椎體以及之間的小關節、椎間盤、縱向連接的韌帶(從前至後依次為前縱韌帶、後縱韌帶、黃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頸段的棘上韌帶又稱為項韌帶)、椎旁的肌肉、筋膜等軟組織構成。其中第1、2節頸椎分別稱為寰椎、樞椎,其形態特點、連接結構以及功能與其他5節不同,稱為上頸椎。與之對應,第3~7節稱為下頸椎。由於上頸椎容納脊髓的空間——椎管相對寬大,加之第1、2頸椎間沒有椎間盤結構,所以脊髓等重要結構較少在此受到壓迫,發病率遠低於下頸椎。在上頸椎水平,造成脊髓損害的原因也與下頸椎不同,主要是由頸1、2節之間的不穩定或脫位引起,退變造成的局部韌帶(寰椎橫韌帶為主)鬆弛是其重要原因。此外,顱、頸交界區易發生先天畸形,這使局部應力增加,退變加速,增加了進展為疾病的風險。下頸椎最早發生退變的結構是椎間盤,椎間關節、韌帶等結構繼之發生退變,當這些退變造成頸脊髓、神經、血管等重要結構損害並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時,即從單純的頸椎退變進展為疾病。下面著重講述頸椎的主要結構及其相應的退行性改變的特點,儘管也介紹這些退變與疾病的內在聯繫,但並不意味著退變必然會引起疾病。

罕見病因

有些表現症狀上類似“頸椎病”的頸椎疾患實際上可能是頸椎轉移性腫瘤,所以需要警惕警惕頑固的頸椎痛。頸椎轉移性腫瘤多發於中老年人,其主要表現與頸椎病的表現十分相似,易與之混淆,要引起足夠重視,不能麻痺大意。對40歲以上者(無論有無頸椎病),頸椎X線片顯示骨質增生不足為奇,不能單純憑X線片就草率地做出“頸椎病”的診斷。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要切記這一點。頸椎的CT片和磁共振則可以更清楚地反映骨頭破壞以及腫瘤的情況。此外,化驗檢查也可發現,頸椎腫瘤患者多有不同程度貧血、血沉增快等表現。頸部腫瘤絕大多數是轉移性的,原發性惡性腫瘤極少見。轉移到頸椎的惡性腫瘤與原發性癌的性質、發病部位、生長速度及其併發症有關。只有50%的患者能找到原發性癌腫的部位,如肺癌、肝癌等。許多患者以轉移癌的表現為開始,部分患者根據轉移癌的病理檢查才能尋找到原發性癌的存在。因此,“頸椎病”患者進行正規方法治療後沒有效果甚至症狀加重時,就要拓寬思路,尋找病因,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造成不良後果。

2、主要頸椎退行性疾病分類

根據人體受累組織和結構的不同,頸椎病分為:頸型(又稱軟組織型)、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動脈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壓迫型)。如果兩種以上類型同時存在,稱為“混合型”。

一.頸型頸椎病:頸型頸椎病是在頸部肌肉、韌帶、關節囊急、慢性損傷,椎間盤退化變性,椎體不穩,小關節錯位等的基礎上,機體受風寒侵襲、感冒、疲勞、睡眠姿勢不當或枕高不適宜,使頸椎過伸或過屈,頸項部某些肌肉、韌帶、神經受到牽張或壓迫所致。多在夜間或晨起時發病,有自然緩解和反覆發作的傾向。30~40歲女性多見。

二.神經根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於椎間盤退變、突出、節段性不穩定、骨質增生或骨贅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內或椎間孔處刺激和壓迫頸神經根所致。在各型中發病率最高,約佔60~70%,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類型。多為單側、單根發病,但是也有雙側、多根發病者。多見於30~50歲者,一般起病緩慢,但是也有急性發病者。男性多於女性1倍。

三.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的發病率佔頸椎病的12~20%,由於可造成肢體癱瘓,因而致殘率高。通常起病緩慢,以40~60歲的中年人為多。合併發育性頸椎管狹窄時,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比無椎管狹窄者小。多數患者無頸部外傷史。

四.交感型頸椎病:由於椎間盤退變和節段性不穩定等因素,從而對頸椎周圍的交感神經末梢造成刺激,產生交感


歲月靜好Ann


小針刀作為中醫的一種特色療法,我們必須對它有更多的瞭解,它是一種盲態象,就是看不見的一種微創手術。所以我們比如說在膝關節、股骨頭、肩周炎這樣的一些部位來做,相對會比較安全,因為這個地方神經血管會比較少,但是在頸椎這裡,因為有大量的神經血管,所以它有一定的風險,如果不是有十分的經驗和把握,我們不提倡廣泛的去用小針刀,如果要用,也是必須表淺的一些痛點,起到一個止痛、鬆解的作用就行,一定不能太深入去做深部的小針刀治療。

這樣的報道也曾經有過的,用小針刀治療頸椎病以後導致癱瘓,有這樣的報道的,所以大家在這塊,不像我們以前在肩周炎,肩這裡基本上沒有什麼神經的,在其他病,提倡做小針刀,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我在這裡不能這麼說,它必須有針對性的,有豐富經驗的醫生來做這個,才必須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