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諸葛亮派的是魏延,能否守住街亭?

文史采薇


答案是守不住。

先看看戰前形勢。諸葛亮派趙雲、鄧芝出斜谷,做出大舉北伐的架勢,吸引魏軍主力;自己帶大軍出祁山,以偷襲的方式取得隴西三郡。諸葛亮意圖在隴西長期經營,打破三國格局。

對魏國來說,需要立即派一支部隊增援隴西,趕走諸葛亮。時間拖延久了,隴西就真成了西蜀的。這個時候,張郃率五萬精兵前來。

街亭的地形,並不易守

街亭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北40公里的隴城鎮,寬約6公里、長達十幾公里,是一片開闊地帶。此地為西北地區“五路總口”,西北是山地、東南是秦嶺,是關隴大地之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諸葛亮要馬謖守住,不讓魏兵過去,就完成了目標。曹軍不僅要通過,還要向西增援。在街亭背後,蜀將王平、李勝、張休、黃襲等人在前方等著,只要張郃通過,他們將與馬謖一起夾擊張郃!

從這個角度說,蜀兵更從容、可以逸待勞!在馬謖看來,只要在街亭路兩邊的山上紮營,曹軍通過時射箭就行。

馬謖的失誤:水 !

馬謖在山上高臥,他在等張郃通過或者攻山,山路狹窄,只要魏軍敢衝,肯定被射成刺蝟。因此,部下慫恿張郃攻山,他拒絕了。

張郃查看了馬謖所處的環境,陰險地笑了:山上竟然沒有水源!馬謖是湖北人,當地是水的世界,然而北方的山上沒有水。於是張郃既不通過街亭道,也不攻山,他駐紮南山下,切斷了山上的水源。

等待張郃攻山的馬謖,不得不下山求戰,目的是能喝上水。山路狹窄,一次性能衝下來的太少,盡被魏軍消滅,馬謖軍瓦解!

諸葛亮的“當道下寨”沒有用

後世認為,如果馬謖按諸葛亮的安排“當道下寨”,就能守住街亭。實際上,街亭穀道寬闊平坦,有五六公里寬,根本擋不住。張郃也不是過不去,而是擔心前面的伏兵。如果馬謖軍當道下寨,不僅守不住六公里長的戰線,還得在同一地理環境下與魏軍決戰。如果兩邊山頭被魏兵攻佔,魏兵自山上俯衝,蜀兵更糟。

令人納悶的是,在馬謖土崩瓦解之時,後方的王平、李勝、張休、黃襲等人沒有參戰,坐視馬謖被張郃吃掉。張郃帶了五萬精兵,可能他們即便參戰,也打不勝。街亭戰後,李勝、張休與馬謖一起被斬,黃襲被奪兵權。

千年以後,毛主席點評此戰說:“亮宜自臨陣!”只有諸葛亮親自參戰,才能調動各位將軍的兵馬,全力抵禦張郃。當時的情形,即便馬謖與友軍配合,也擋不住張郃的精兵。歸根結底,馬謖的兵馬太少了!即便換成魏延或者張飛,可能會多守幾天,但要以兩萬蜀軍步兵,想要在寬闊平坦的路面上,打敗張郃的五萬精兵,根本不可能!


九州歷史


諸葛亮不會派魏延,因為諸葛亮就是和李鴻章一樣,寧願用淮軍自己人丁汝昌,也不會用外面的人,而魏延不是諸葛亮的嫡系,諸葛亮只會拿魏延上最危險的前線做炮灰。

有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傳說,但其實諸葛亮並沒有殺了他,他是在監牢裡面病死的。為什麼諸葛亮要重用馬謖呢,據說是馬謖這個人人長得漂亮,一表人才,口才很好,是一個年輕才俊。諸葛亮非常喜歡這個人。馬謖經常和諸葛亮促膝長談,夜深了也捨不得走,兩個人私交很好,沒有父子之名,卻有父子之義。馬謖對諸葛亮恭敬有加,言聽計從,諸葛亮也把他看成是自己人,打算重點培養。劉備認為馬謖這個人不可靠,有點浮誇,但是諸葛亮卻不以為然。如果馬謖不是丟了街亭被下獄,前途無可限量,很可能就是未來朝廷裡面的大司馬,甚至做諸葛亮的接班人。總之,馬謖是諸葛亮的"自己人",嫡系。丁汝昌也是因為被李鴻章認定為"自己人",才被委派為北洋艦隊的總司令。丁汝昌什麼本事都沒有,根本沒有接觸過現代海軍,居然被任命到如此重要的崗位,靠的就是私交。李鴻章的家人回憶,丁汝昌曾經親自跑腿,替李鴻章大人到街上採購傢俱。李鴻章把北洋艦隊看成是自己的私產,當然要派對自己言聽計從的"自己人"丁汝昌去管理私產。

魏延那是什麼人,才很高但脾氣也很大,對諸葛亮大大咧咧,不是那種遇見上司就磕頭的人,諸葛亮打心眼裡就不喜歡這個人,嫌他刺多,又怎麼會委派他去守街亭立功呢?


懷疑探索者


街亭之戰一直是個謎,有人認為街亭好守,只要馬謖遵照諸葛亮吩咐,肯定能守住。有人認為街亭難守,雖然街亭是個險關,但是還達不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程度,因此,換誰守都一樣。那麼街亭到底好守還是難守?如果諸葛亮派的是魏延,能守住街亭嗎?我覺得暫時能。為什麼呢?

首先應該明白一點,守街亭只是諸葛亮北上伐魏大計的一部分,因此,如果只看街亭,容易陷入誤區。那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何在呢?兵力又有多少呢?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準備最充分,其戰略目的是為了奪取隴右,斷了雍、涼二州之間的聯繫,最低目標是奪取涼州。因此,諸葛亮事先進行了詳細安排,具體步驟是派趙雲、鄧芝佯攻箕谷,自己親率主力圍祁山,攻取隴西及隴右地區,然後派先鋒軍前去據守街亭,堵住魏軍救援,等待蜀軍主力到達。如果目標實現,那麼至少南安郡、天水郡、隴西郡以及整個隴上地區都將被蜀軍所得。那麼諸葛亮此次出兵攜帶多少兵力?對重中之重的街亭之守是如何安排了呢?

蜀中兵力總共只有十萬兩千人,所以諸葛亮攜帶兵力最多隻有8萬左右,這其中還要分1萬給趙雲和鄧芝去佯攻箕谷,再留1萬人運糧,所以諸葛亮出祁山的主力有6萬人左右。考慮到街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馬謖帶的兵力為2萬人左右。所以,諸葛亮才那麼放心讓馬謖去守街亭,為什麼這樣講呢?

(蜀國)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出自《蜀記》

街亭這個地方是關中上隴的必經之路,而街亭口有南山,山高路險,易於防守。最關鍵的是街亭口築有城池,所以防守街亭不會特別的難。一般防守要道,要麼守城池,要麼守高山。例如諸葛亮在滷城附近就是依山建營,防守司馬懿的進攻。而郝昭則是守陳倉關城池據守諸葛亮進攻。所以,守街亭要麼上山,要麼守街口的城池。那麼守街亭怎麼守最有利呢?

街亭以泉水著名,所以水源在山下,這就是重點,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一定要馬謖在山下紮營的原因。在山下紮營,據守城池,一來可以以少拒多,二來有軍糧和水源,容易長時間堅守。但是馬謖腦袋進了水,不聽諸葛亮安排和王平勸阻,上山紮營,結果被張郃斷了水源,隨之守街亭失敗。

謖違亮節度,舉措煩擾,舍水上山,不下據城。張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士卒離散。

那麼如果諸葛亮派魏延前去,能守住街亭嗎?暫時能。為什麼?

魏延頗懂用兵之道,曾經擔任漢中太守,負責防守漢中十多年而無所失。其次,魏延勇猛,善養士卒,士兵們在魏延的統領下都願意死戰。因此,如果讓魏延執掌兩萬名蜀兵,在山下紮營或者據守城池,張郃一時半會是攻不下來的。為什麼呢?

張郃用兵謹慎,曾經在馬謖戰敗後追擊蜀軍,當時王平率領一千餘名蜀軍雷響戰鼓,做進攻狀,張郃怕有埋伏,於是停止了追擊。

由此可見,張郃也並不是說難以對付。那麼為什麼又說魏延只能暫時守住呢?

還是那句話,街亭之守只是整場北伐戰役的一部分,魏延只有兩萬人(張郃所帶兵力為5萬),如果魏國後援到達,兵力達到十萬人,而街亭又不是天險,所以被攻克是遲早的事情。這時決定街亭成敗的關鍵就是看魏國和蜀國誰的主力援軍先到,諸葛亮會率主力來到嗎?不會,為什麼呢?

一直以來,人們都有一個誤判,認為諸葛亮進攻隴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相應,關中鎮響。其實事實情況沒有這麼嚴重,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南天郡、天水郡郡守逃跑,安定郡有騷動,其中最嚴重的是南安郡郡民,不但自己投降,還幫助蜀軍攻打天水郡。那麼諸葛亮進軍很順利嗎?說起來很可笑,諸葛亮自己也陷入了泥沼。

當時時任涼州刺史的徐邈果斷的領兵平叛,他派遣參軍及金城太守出兵攻擊南安亂民及蜀兵,成功的擊潰了敵軍。

值諸葛亮出祁山,隴右三郡反,邈輒遣參軍及金城太守等擊南安賊,破之。

隴西郡太守遊楚據守城池,誓死不降,他做了最壞的打算。遊楚對郡民說:蜀軍已經進入涼州,其他諸郡都已投降,我是本郡太守,應該誓死守衛此郡。你們也可以拿著我的人頭去投靠蜀軍。郡民為之感動,紛紛表示願意同仇敵愾。

於是遊楚命令關閉城門,嚴陣以待。後蜀軍及南安郡叛民果然來攻隴西郡,遊楚站在城頭對他們說:

如果你們能阻斷隴西,使魏國援軍一個月內不能到達,那麼我們不用攻打自然投降。如果你們做不到,就不要徒勞無功的攻取本郡城池了。然後遊楚派參軍馬顒擂鼓出兵,蜀兵竟然退卻了。

這就是隴右三郡皆叛的真相,聽著挺熱鬧,其實諸葛亮很糟心。隴西在祁山以西,正在蜀軍歸路之上,攻取不下來就是個禍害

。涼州太守徐邈的進攻和隴西太守遊楚的堅守使蜀軍陷入平定隴右的戰事中,無法前去支援街亭,這樣的話,街亭遲早要失守。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如果諸葛亮派魏延去守街亭,魏延能暫時守住,因為魏延比馬謖更善於用兵。但是街亭的成功守住靠的不是守將魏延,而是看諸葛亮或者曹魏誰的主力先來救援,而諸葛亮攻取隴西、天水等郡並不成功,無法組織力量前來增援街亭,所以即使派魏延來守,沒有主力的及時增援,街亭遲早要丟。馬謖失街亭,馬謖有錯,諸葛亮沒有能平定隴右,難道自己沒有錯嗎?為什麼馬謖獨自背鍋?沒道理呀!

諸葛亮為什麼帶了那麼多人連隴西郡都攻陷不了,天水郡也沒有攻取下來?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關注本號,瞭解真相!


每日趣評


從兵力條件上看,兩萬五千兵,對抗的是二十萬大軍,也可能是諸葛亮的情報糸統出了問題,弄成了十萬大軍。兵力太懸殊,據險守尚有些緊張,何況在無險可守的情況下。憑魏延之勇之謀,遠不是司馬懿對手,他只能守一時,給諸葛亮換取調兵遣將的時間,想完全守住街亭是不可能的。


星下靜思


我個人覺得,街亭難守,無論是馬謖還是魏延,都不可能守住。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將街亭之失基本推到了馬謖頭上,並且一再指出,街亭之失,是第一次北伐失敗的主要原因。

但是,真實的歷史並非如此。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最初確實進展比較順利,取得了一定成績。然而,這種勝利是由於曹魏準備不足,待對方援軍趕來後,蜀軍根本不足以與之進行長期對抗。據《三國志》記載:

“建興六年(228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

張郃為曹魏名將,文武雙全,是少數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曹操生前便對其極為倚重。此次奉命率軍直撲街亭,可謂志在必得。反觀蜀軍陣營,除了領兵在外的趙雲,已著實難以找到能同張郃一較高低之人。而魏延同張郃也是差了一大截,何況其他人呢?

除了武將,蜀軍的兵力也同曹魏相差懸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號稱興兵三十萬,可當時蜀國所有的軍隊加起來,也不出十萬。而在北方過程中,還要分兵戍守,能派往街亭的兵力非常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想把諸葛亮親自送到街亭,照樣會被張郃給一併收拾了。

另外,街亭失守的同時,號稱常勝將軍的趙雲同樣也被魏軍擊敗。可以說,在曹魏援軍趕到之後,整個蜀軍都處於潰敗狀態,這種敗局,並非一兩個將領便能扭轉的。兩軍對壘,雖然將帥起著重要作用,可並非總能創造出以少勝多的奇蹟。


碣石樵子



歷史上的街亭之戰,魏國方主帥是張郃。張郃作為曹魏五子良將中碩果僅存者,當時已有四十餘年的從軍歷史,經驗豐富。同時魏軍的兵力應該也遠遠凌駕在蜀軍之上(估計是五萬對1.5萬左右)。但是,諸葛亮並不要求街亭蜀軍殲滅或者擊潰張郃,而只要他們守住街亭要地,使魏軍不能輕易突入隴右地區。這個任務,也只有馬謖這書呆子才會搞砸,換成其他有較多實際軍事經驗的將領,很可能是能完成的。而魏延作為蜀漢當時數一數二的良將,就更有把握了。

具體分析敵我情況如下:

首先,魏軍主將張郃雖然戰功赫赫,但其對蜀軍的戰績並不出眾,尤其不善於進攻。張郃投降曹操後,先後與蜀軍交戰多次,先在巴西被張飛打得全軍覆沒,又在漢中被黃忠砍掉了主帥夏侯淵的腦袋。諸葛亮北伐後,張郃在231年進攻王平鎮守的南圍不能得手,最後追擊諸葛亮時被射死。可以說,張郃對蜀漢唯一的勝仗就是在自絕後路的馬謖身上取得的。就在這次街亭之戰中,張郃擊潰馬謖主力後,馬謖的副將王平帶領本部千餘人保持隊形鳴鼓揚旗,就嚇得張郃不敢緊逼,最終王平不但全師返回,還蒐羅了不少馬謖的潰兵。我們可以假設下,如果讓王平來擔任街亭主將(雖然從人事角度這不可能),大約張郃都佔不到什麼便宜。

其次,魏延本人也是當時的名將,實力未必在張郃之下。魏延資歷比張郃小十多年,但同時也就年輕十多年,更有衝勁。張郃曾被張飛殺得大敗,而魏延則被劉備提拔用來頂替張飛守漢中。在此後的戰爭中,魏延曾於230年與吳懿率軍北伐,大破魏國名將郭淮(這也是唯一一次不由諸葛亮親自率領的北伐),又在231年與吳班、高翔等殺得司馬懿大敗。魏延和王平都是從底層升上來的軍頭,彼此應該有共同語言。20年後王平用魏延的法子守衛漢中,讓曹魏大軍鎩羽而歸。所以,如果是魏延和王平配合,守住街亭希望很大。

其三,當時蜀軍經過諸葛亮訓練,以陣法和裝備論,戰鬥力超過魏軍。除了第一次北伐因為馬謖舍水上山造成的全線潰敗外,在諸葛亮時代其餘的五次北伐,蜀軍正面對魏軍八次獲勝而無一敗。尤其231年第五次北伐,諸葛亮派魏延、吳班、高翔正面擊潰了司馬懿的主力。234年第六次北伐時,諸葛亮派遣先頭部隊渡過武功水安營,司馬懿派上萬騎兵圍攻,諸葛亮的援軍一作出渡河態勢,司馬懿就立刻退走了。由此可見,蜀軍安營紮寨後,是完全可以抵抗魏軍衝擊的。

綜上,張郃本人並非不可戰勝的神將,魏延具備和他掰腕子的實力,蜀軍素質又不在魏軍之下。那麼,憑藉街亭地區的營寨堅守,應該不是難以完成的任務。

當然,前提有一個:魏延遵循諸葛亮的安排。

實際上馬謖如果能聽諸葛亮的安排,也能守住街亭。他自己違亮節度,舍水上山,才給了張郃一擊必殺的機會。

若是魏延到了街亭,桀驁不馴的脾氣發作,忽然熱血上來,秉著“十萬兵來則吞之”的氣概,要和張郃大打對攻,那勝敗可就難說了。

(歡迎關注巴山夜雨涮鍋,更多三國精彩內容共享)


巴山夜雨涮鍋


只能說是守住幾率增大。

我們來看看街亭,街亭小鎮千古不變,它本身並不在要道上,從街亭向東不到三公里,就是險要的"五路總口"。這是一條東北-西南走向,長約7,8公里,寬約1.5公里的穀道,南北方向是險峻的山峰,東西走向的清水河在這裡拐了個彎,基本流向沿著谷地東南邊緣遊走,西岸高於東岸。五,六條大道從東岸下游經過橋樑,凌亂的匯聚在清水河西北方的谷地中,真正的總口,是沒有的。谷地西北側,是險峻的山地當地人稱為龍山。谷地東南,是無法逾越的秦嶺支脈。從天水往長安方向,必須通過這個谷地,沒有其他道路可走。

這裡是咽喉要道,兵家必爭之地,掌握此處即掌握了進軍中原得命脈。守住此處,唯一良策,諸葛亮說過,司馬懿同樣說過,五路總口下寨,堅守城池,穩紮營壘,基本能夠守住,馬謖,紙上談兵,沒有作戰經驗,照搬兵書,選擇一座孤山下寨,被圍,斷水道而大亂,必然失敗。

再說說魏延此人,有勇有謀,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魏延也曾北伐中獻奇謀,子午谷出兵,奇襲長安,雖然諸葛亮一生謹慎,不予採納,但是這也可以體現魏延的謀略。勇謀兼備,鎮守街亭,必能採用最佳策略,堅守城池,穩紮營壘,這時候大概率能夠抵擋,除非魏國兵力太過強大。

凡事沒有絕對,如果魏延鎮守,贏得概率很大很大。


指尖的力量


如果諸葛亮派魏延去守街亭,能否受得住,這好有一比,你讓一個比較優秀的高三畢業生去做一道很常規的初中中考題。答案當然是手到擒來,甚至他能夠給出好幾種解題的方式。有種大炮轟蚊子—大材小用之感。


故而魏延憑藉魏延的軍師才能必須能守得住!

為什麼這麼說?且諸葛亮為什麼不讓魏延守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魏延:有勇有謀,性格孤傲

魏延出身貧寒,卻能夠在亂世中,屢立奇功,得到劉備的賞識。升至牙門將軍。牙門將軍這個職務可不是誰都能當的,當年趙雲就曾擔任這個職務。可見魏延的確是有勇有謀!

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三國志·蜀書·魏延傳》

劉備取得益州之後,就動身前往成都,漢中就需要一位得力的干將來守衛漢中。漢中為成都的北門戶,地理位置相當重要。關羽守了荊州,大夥兒都以為是張飛。但誰都沒想到讓魏延擔任漢中的將軍和太守。眾將皆驚。

劉備為解開大家疑團,就問魏延,漢中你想怎麼守?魏延自信地回答:

“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三國志·蜀書·魏延傳》)

這句話是說,如果魏國舉重兵攻打漢中,我會死守關隘;如果偏師來攻,我會積極整軍,攻下他們。

事實證明,魏延的確守得很好。出色的完成任務。

到了涼州刺史任上,更是連破魏將費曜和雍州刺史郭淮。非常厲害。被諸葛亮加封為徵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

故而魏延的謀略不在話下。守住街亭更是小菜一碟。

那麼為什麼不讓魏延守呢?

蜀漢後期人才凋零

因為在蜀漢到了後期,五虎大將就剩趙雲能夠上場了。而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的軍師策略中,第一要派一支有影響力的部隊騷擾祁山。在當時的蜀漢,除了趙雲就是魏延。那就讓趙雲去吧。

再者需要有一支急行軍部隊打下天水和安定。沒有趙雲,只能讓魏延上。讓馬謖去?那不是拿幾十萬大軍開玩笑嘛?事實又一次證明,魏延是良將,出色的完成了佈置的任務。

街亭重要,但是易守難攻,並不是一個特別難的任務,就讓馬謖和王平去吧,王平輔助馬謖。應該沒啥問題。

但事情總是很意外,馬謖傲慢無知,不懂軍事作戰。又不聽王平意見,最終被張郃殺得落花流水,還丟了街亭,直接造成了第一次北伐失敗。

可以這麼說,廖化和王平都能把街亭守個滴水不漏。


文說到了,魏延守漢中,曹操來攻打都無所畏懼,更何況你張郃了!

故而,讓魏延守街亭一點兒問題沒有,但是是不可能的。因為諸葛亮有有更重要的軍師作戰任務派給他。選擇了馬謖這個紙上談兵的年輕人,最終造成北伐失敗。真是令人扼腕!

如果覺得在下嘮叨的不錯,就點關注哈,有不同想法也可評論。


小王看三國


那還用說,不但能守住街亭,還可能打敗張郃,吞併魏軍!


第一,魏延有奇謀。

兵法雲,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兵者詭道也,出奇才能制勝!魏延就是這樣一位善奇謀的將軍。“子午道奇謀”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如果魏延去守街亭,必定奇謀百出,讓張郃防不勝防。

第二,魏延實戰經驗豐富。

三國志記載,魏延“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打仗這種事,經驗太重要了,馬謖輸就輸在沒經驗上了。魏延久經戰爭,可定不會做出放棄水源,棄城上山的愚蠢決定。肯定是穩紮穩打,先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出奇兵發動突然襲擊,以奇致勝。就像當年張飛在巴西打敗張郃一樣。

第三,街亭不算難守。

從地形看,街亭是典型的山谷地形,兩山夾一口,只要按照諸葛亮的部署,當道紮營,謹守營寨,張郃就插翅也難飛過去。更何況街亭還有城池可以堅守,三國志張郃傳記載,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說明街亭是有城池可以堅守的。而三國時期,攻城是很難很難的。

從兵力對比看,張郃有兵5萬人,蜀漢軍隊守街亭的保守估計是1萬人,或者更多一點。

孫子兵法曰,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張郃在兵力上是蜀軍的5倍,佔有絕對優勢,但是別忘了,守城戰,守城的一方可以利用有利的防禦工事極大的削減地方的兵力優勢。在隨後的第二次北伐中,諸葛亮10萬大軍20天都攻不下小小的陳倉城,守城的不過1000餘人。

所以說,街亭的地形十分利於防守,一個正常的將軍,正常發揮,就能圓滿完成防守任務。何況是魏延。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起,魏延被劉備任命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時的豪言壯語。

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

曹操尚且不懼,張郃何足道哉!


上將噯福斯


《三國志》載: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蜀將馬謖與魏將張卻戰於街亭。



街亭,山高谷深,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它所處位置是一個河谷開闊,四通八達,南北山勢險要,進可攻退可守。控制了街亭,即掌握了戰爭主動權。若街亭有失,蜀軍糧道斷絕,不戰自潰。街亭的得失關係著戰略全局,街亭重要性可見一斑。



張頜,曹魏名將,智勇雙全,從“河北四庭柱”到“五子良將”,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於利用地形著稱。歷史上的張郃是一個讓諸葛亮忌憚三分的柱國大將。《三國志》:“郃識變量,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魏延,蜀漢名將,有勇有謀,曾鎮守漢中約十年,成為獨擋一方的大將。後又多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更加之魏延“子午谷奇謀”,說明魏延在軍事方面擁有讓人驚歎的才華。

回到街亭之戰,如若諸葛亮派魏延去守街亭,照樣守不住,原因有三:

①街亭的重要性對於交戰雙虧都心知肚。蜀軍雖先至,然魏軍騎兵居多,速度奇快,當道下匝時間性不夠,更沒有時間去建堅固的城廓。縱然魏延有守漢中的經驗,可漢中城池堅固,堅不可摧。反觀街亭,無險可據,僅有的要塞年久失修。

②兵力的不足,蜀軍在街亭大約有一萬人,而魏軍兵力達到了五萬。

③張郃乃魏之名將,有膽有識,深知街亭重要性,急行軍從關中趕赴隴右,克服重重困難,搶在蜀軍之前佔領了隴坻險要,保證了增援大軍進入隴右。



綜上所述,即使諸葛亮派魏延去守街亭,照樣守不住,從魏軍搶佔到隴坻那一刻起,就決定了街亭之戰的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