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都靠廣告活著,拒絕廣告的維基百科只能“乞討”為生?

近日,維基百科向美國用戶發送給了一則“有點尷尬”的公開信,請求美國用戶捐助“一杯咖啡的錢(3美元)”,以保持維基百科在未來幾年的獨立蓬勃發展。信中稱,“維基百科是一個學習的地方,而不是一個投放廣告的地方。今天我們謙卑地要求你保護維基百科的獨立性。如果每個人都捐贈3美元,我們可以讓維基百科在未來幾年保持蓬勃發展。我們所需要的就是一杯咖啡的錢。謝謝。”

互聯網都靠廣告活著,拒絕廣告的維基百科只能“乞討”為生?

維基百科這封尷尬又不失自傲的公開信,反映了一個困擾互聯網業界已久的問題——廣告幾乎成為了互聯網企業賴以生存的主要來源,離開了廣告,無論你流量再大都難以變現,難以體面地活下去,連維基百科這樣全球流量前五的頭部企業都只能靠“乞討”捐贈為生。

細數當前世界流量規模排名前十的互聯網企業,Google排名第一,YouTube排名第二,Facebook排名第三,百度排名第四,第五名就是文章的主角維基百科,緊隨其後的則分別是雅虎、騰訊、阿里巴巴、亞馬遜。這些企業都是靠什麼收入活著的呢?我們來看一下。

先看谷歌(或者說Alphabet更準確),2017年營收達1109億美元,而其中來自廣告的收入就將近1000億美元,佔比超過90%。雖然谷歌在人們心目中是一家業務領域非常寬廣的公司,比如android操作系統、雲計算、智能硬件等等,還有很多極具潛力的黑科技,比如自動駕駛、光纖、熱氣球通信、衛星通信等等,但谷歌的經濟來源主要還是依靠廣告,可以說,谷歌的全部夢想都是靠廣告來支撐著的。為了賺取更多的廣告收入,谷歌也是費勁心思,採取了新的目標定位和監測工具、利用機器學習優化廣告活動等一系列舉措來提高用戶的搜索廣告效率。可以預料,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谷歌還是靠廣告活著。

再來看YouTube,前不久YouTube官方宣佈全球月活用戶數超過18億,牢牢佔據著全球最大視頻平臺的地位,據分析師預測,YouTube2018年的廣告營收將達到150億美元。由於廣告收入在營收中的佔比過高,加上外部監管風險加大,最近YouTube啟動了“付費粉絲俱樂部”計劃,擁有超過10萬粉絲的視頻上傳者可以啟動付費的粉絲俱樂部,YouTube將會從每月5美元的會員費中提成1.5美元。

互聯網都靠廣告活著,拒絕廣告的維基百科只能“乞討”為生?

Facebook呢?Facebook近些年來和Google一同聯手幾乎壟斷超過90%的全球網絡廣告的市場,Facebook的收入構成主要分為兩部分,廣告收入以及其他收入。2017年公司廣告收入為399.4億美元,佔到其總收入的98.25%!可以說Facebook完全就是一個賴以廣告生存的企業。不過,今年“數據洩露門”的爆發,許多的廣告商拋棄了Facebook,預計其2018年的廣告收入將受到嚴重影響。

再來看國內流量大戶——百度,2017年度總營收為848億人民幣,其中廣告收入及增速情況都相當不錯,不難預計,隨著中國市場將進一步增長,百度在搜索廣告業務上逐步拉近與谷歌的距離。

維基百科先跳過不談,現在來雅虎,由於雅虎在2016年被美國電信巨頭Verizon以48億美元實現收購,後面再沒公佈財務報告,從它以獨立公司身份發佈的最後一份季報來看,雅虎也是嚴重依靠廣告費存活著,從價值千億的巨頭淪落至48億美元被收購,這也為全球“嚴重依賴廣告收入維持生計”的公司敲響了警鐘。

騰訊,作為國內另一個流量大戶,騰訊的收入結構相對比較均衡,其2017年全年營收2378億元,其中廣告收入為404億元,佔比不到20%。但從今年的情況看來,由於遊戲業務的突然“崩塌”,騰訊的廣告收入隱隱成為最大的支柱業務,以第二季度的數據為例,騰訊第二季度總營收737億元,其中廣告收入為282億元,佔收入的比例已經高達38%。從當前騰訊的佈局和發展趨勢看,廣告業務毫無疑問將成為騰訊近幾年的支柱收入。

阿里巴巴,雖然阿里巴巴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更多是電商巨頭或者是雲計算巨頭的形象,但阿里巴巴的主要收入來源同樣是廣告,據調研機構預測,2018年阿里巴巴的網絡廣告收入將超過1300億元人民幣,將首次超過全國電視廣告的收入。

亞馬遜,由於業務重心主要在電商和雲計算上,其廣告業務相對弱勢很多,2017年,亞馬遜的廣告營收為46.53億美元,佔總營收(1179億美元)的比例不到4%。但是,近兩年,亞馬遜的廣告業務發展非常迅猛,成為增速最快的業務部門,如今年以來廣告收入連續兩個季度增速超過100%。

互聯網都靠廣告活著,拒絕廣告的維基百科只能“乞討”為生?

最後,回到維基百科上,為了堅持其獨立性和知識的自由,這麼多年來它一直沒有開放廣告、也不接受政府資助,完全靠用戶捐款為生,但是作為全球流量排名第五的網站,其日均獨立訪問人數高達4.69億,要運營維護這麼一個巨無霸網站,其成本開銷是非常巨大的,所以這才有了前文中那封有點尷尬的“乞討捐款”公開信,這也折射出一個問題——今天的互聯網確實看上去生機勃勃,但除了廣告,它們還能賴以什麼生存?還能以什麼方式能夠保證那些優質的內容網站能夠體面地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