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高考狀元李泰伯,被美國學校拒絕,現在他過得怎麼樣?

乖乖我滴親孃舅


現在很多高考狀元,都會選擇出國留學,但是在八年前,有一位北京高考狀元,卻被11所美國名校拒絕,那他現在到底過得怎麼樣?

這位高考狀元叫李泰伯,當年他參加高考,總成績703分。

隨後他申請了哈佛、耶魯在內的11所美國大學,但全部都被拒絕了。

那時候人們都嘲諷李泰伯,是應試教育的失敗產物,認為他是書呆子,只會死讀書。

李泰伯曾站出來解釋,他申請時間有限,加上都申請了全額獎學金,所以被拒絕很正常。

那現如今的他,過得怎麼樣呢?

8年前媒體的嘲諷,並沒有讓李泰伯一蹶不振。

被11所名校拒絕後,他在清華學習一年,大二到香港大學學習,隨後就轉到麻省理工讀書。

就在去年,李泰伯在微博上,曬出約翰霍普金斯的錄取通知書,他想用計算機做工具,為醫療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前不久,李泰伯更是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方法論》發表文章。

金子總會發光的,被名校拒絕不代表失敗,希望李泰伯能夠繼續前進,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找靚機科普君


他叫李泰伯,八年前參加高考,高考總分為七百零三分,他在2010年成為北京市的高考理科狀元。

藉著高考金榜題名的“東風”, 李泰伯趁機想出國深造,於是,他向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美國11所名校提出就學申請,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由於當年的美國大學和我國國內大學錄取機制格格不入,他先後被美國的這些名校一一拒絕。

自從他屢次吃了閉門羹之後,很多人漸漸開始懷疑:李泰伯會不會只是應試教育的“不合格產品”?很多人都認為——像李泰伯這種高考狀元,會不會充其量只是高分低能的“書呆子”,中看不中用罷了?

李泰伯真的是傳說中高分低能的書呆子嗎?他除了應試能力強,還有哪些獨特的魅力呢?

如果你認為李泰伯只是個會刷題的應試狀元,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李泰伯不僅智商不錯,而且他的情商也極高,同時琴棋書畫樣樣皆通。在男生眼中,他是無人能敵的超級學霸;在女生眼中,他是人見人愛的蓋世男神;在老師眼中,他是品學兼優的“左膀右臂”;在校友眼中,他是叱吒風雲的傳奇人物。

只要是金子,在沒有出現意外的情況下,總會有發光的那一刻。被美國諸多名校拒絕後,李泰伯並沒有氣餒,他先後拒絕了清華、北大伸過來的“橄欖枝”,毅然決然進入香港大學潛心深造;大二那年,他轉學至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進行本碩連讀;之後,他又轉學至英國的牛津大學電子工程(生物工程)攻讀碩士學位;就在去年,他以自己的真才實學擠入美國排名第一的醫學院——約翰普金斯醫學院,在這所逼格相當高的醫學院攻讀醫學與工程的雙料博士學位。

據悉,李泰伯現在正咬緊牙關研究神經工程,他在未來的幾年時間裡將全力研究用計算機破解人類基因攜帶信息的相關知識,力求從源頭上解決人類的遺傳疾病問題,爭取把一些當前無法治療的人類遺傳疾病扼殺在萌芽狀態。

可以說,李泰伯選擇的註定是一條需要披荊斬棘,排除萬難的坎坷之路。當然,如果他在這條路上成功了,便很有可能對整個人類社會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落葉歸根,真心希望李泰伯同學在功成名就的時候像錢學森那樣回來為國效力,為中華之崛起用出他的“洪荒之力”。


微雨潤苗


曾經的李泰伯“一敗成名”,申請國外11所高校全部被拒,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作為國內應試教育的“失敗品”。各大媒體口中應試教育的“失敗品”,在他的中學老師和校長的評價中,被稱為“德、才、貌集於一身的領袖級人才”。


對於為什麼會被拒,李泰伯並沒有跟外人說出太多的原因。只是說了自己在申請的時候沒有準備好,沒有突出自己的優勢所在,從而被拒。李泰伯絕對不是應試教育的“失敗品”,在生活中的李泰伯興趣廣泛,喜歡畫畫,彈鋼琴,喜歡莫扎特,偶爾還會譜譜曲,是一個極具浪漫的學霸。這樣的一個優秀的學霸,在同齡女生眼中更是男神般的存在!

申請被拒後,李泰伯又拒絕了清華北大的橄欖枝,選擇了港大。在清華大學代培一年後,大二去到港大進行學習,後來覺得自己的專業不適合自己,之後去了英國劍橋大學,在那裡拿到了本科和碩士的學位。在去年的時候,李泰伯通過微博發出了關於他在霍普金斯大學的消息,他現在正在霍普金斯大學攻讀醫學博士。


種種事蹟表明,李泰伯真的不是應試教育的“失敗品”,而是一個非常有想法,而且很執著的人,最後還是投身於自己最感興趣的專業——醫學。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優秀的人怎麼樣都不會被埋沒。李泰伯用另一種方式,實現了自己最初的夢想。

希望李泰伯學成後,能夠回來祖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中國的醫學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中國的民眾謀福。


大三老學長


當年的高考狀元李泰伯,被美國學校拒絕,現在的他還是在美國讀書。一步步走到約翰霍普斯金醫學阮,成了一名穿白大褂的學生。他的時間是以分秒來計算的,學霸依然是學霸,憑著一股不服輸的拼勁與闖勁,他找到了研究的方向。

一、當時被美國11所高校拒絕的李泰伯。


2010年,李泰伯作為北京市的高考狀元,申請了美國的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大學等11所大學,這些大學都為排名前20的綜合性大學,被拒絕。這也不是什麼孬事兒。

從19世紀以來,長見識,尤其是學習工程、科學的學子們,留學成為另一種選擇。李泰伯也不例外。他的申請材料有2240分的SAT成績。(美國標準化成績,滿分2400),還有幾近完好的平時成績,及課外活動資歷。用導師的話說,他是“德、才、貌三者於一身的領袖級人才”。

二、一路奮進,輾轉清華、港大、麻省理工、劍橋等大學的李泰伯。

他在清華讀了一年,第二年申請MIT失敗,到港大進行聯合培養,大二結束成功轉MIT。

第三年在麻省理工學院就讀,學的是電子工程和計算機雙學位。後來與英國劍橋大學交換學習後,又回到麻省理工。


在本科畢業後又讀了碩士。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以滿分的績點(GPA)畢業的。

三、找到拐點,找到方向依然不斷在求索前進的李泰伯。

在去年,他又到約翰霍普金斯攻讀MD/PHD醫學和哲學雙博士學位。霍普金斯的醫學博士項目培育了很多美國醫學領域的領頭人。而考取這個雙學位是很難的,一年只招收120人,中國每年也就一到二個。

正如李泰伯自己所說,剛開始對醫學領域不太瞭解,但是憑著高中對生物的喜愛和紮實的功底,在本科學習時做過計算機與生物的交叉研究。發現了基因的關係網絡,通過對基因功能的探究會發現很多病症的機理,從而更有效的服務於患者。這一次研究,讓李泰伯決定踏入醫學領域。


經過努力,李泰伯終於考上了霍普金斯醫學院。在這個學院裡,他和他的同學們日程被排得滿滿,不是以小時計算,而是以分秒進行計算。上課、實習、討論、講座,和病人交流,各樣研討會,每週一次的考試……

越優秀的人越努力,越努力的人越幸運。很多優秀的人才都留在了國外,他是否也將會學成後留在國外,這也許是國人最為關心的。

曾有記者就問到李泰伯這個問題。李泰伯說很有可能回國,國家目前的形勢很好,有利於發展,但現在的任務還是要努力學習,好好研究。

著眼未來,立足當下,目前作為醫學院的學生,李泰伯依然在學習、求索的路上。願他一路不再有荊棘,剩下的都是好風景,能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有所建樹。如果某一天,疾病能從源頭上解決,那真的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西方諺語說過,上帝給你揹負沉重的十字架,是因為你揹負的起!優秀的人不會因一時的被放棄就會放棄自己,只會越來越上進,李泰伯無疑是優秀的,不到八年時間,不僅有美國、還有英國等各大高校學習過,現在雙博士的衝刺,同樣也在世界的頂端,學無國界,我們相信,他就是一錠金子,在哪兒都會發光。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看了部分的評論,真的感覺相當一部分的言論很變質。第一,為什麼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高考狀元,要強調是祖國的培養?這是他家人以及個人的時間,金錢,精力與智慧的付出得到的應有成績。與其關注一個狀元,不如關注下有多少學生佔用了優質的教育資源,但不認真學習浪費資源的。第二,回不回國難道不是自己的事情麼?人首先應該把自己的生活過好,謀求一個有尊嚴的,自己認可的生活,其次才是關注小集體,大集體。他沒有做任何損害集體和國家利益的事情,因此,回不回國是他個人的選擇。無關道德,無關品質。第三,說要報效祖國的人,請問你,你的觀點中,國是怎麼定義的?是地理層面,還是經濟層面?還是其他層面?科學本無國度,在哪個國家做研究,並不影響科學本身。如果認為科學一定是要服務於某個國家政權,或者促進某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那不是科學家的本職工作,那是政治家該考慮的。一個國家對知識產權的尊重,科研的公平性,給科研工作者的待遇,如果切實為科研工作者考慮,做得很到位的話,自然就會吸引自己國家的科學家回國,甚至外國科學家移民過來


手機用戶59597474906


有關此類問題,回答的較多,都能從中說明其中的某一方面,或星星點點,但作為對此瞭解甚少的我,也只能從中瞭解那麼一二,根本不清楚其現狀,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所以在此也不敢亂作評論,更不可發表什麼,不然,也是對他人,對觀眾,都是極不負責任的一種的表現。

再次說聲對不起。


圖手畫圓


稱得上美國名校的有長春藤八所外加斯坦福,MIT, 杜克,加州理工等十幾個私立大學。它的每年在中國招收本科生平均不會超過五個,請大家注意是本科。

它們招生標準絕不只是可以量化的學習考試成績,這點即使美國很多州前幾名高中GPA最好的亞裔學生也不見得被以上學校錄取。

話說回來,到的研究生院,申請碩士博士的人已變成老中老印及國際學生佔主導,量化的本科成績成為主要指標,所以即使最好的以上大學申請博士也比本科申請容易太多了。

另外,在美國嚴格意義上的alta mata (拉丁文校友之意)是指本科畢業於某校。


zhou110035


千方百計展轉迂迴,費盡洪荒之力,到了大不列顛島,始至美國。看來美國的空氣的確是甜蜜的,美國的月亮比其他地方更大點,也更清亮。那裡的環境更適合中國培養出來的學霸成長。只不過他去學習和研究的是神經系統學有關的東西。如果他研究的是中國目前最需要的超級芯片的如何生成和製成的當然是最好了。真的是有點可惜,因為那是中國目前最急需解決的難題。因為好鋼就該用在刀刃上嘛。當然,學成之後他能否歸國,卻很難預料!畢竟這是他的自由,不必免強!因為現在中國出國學的人數已經是多如牛毛,有錢無錢的、有能力或者沒有能力的都往外跑!正因為出去的人太多,所以在國人的眼裡,回與不回都無所謂!


長留玉君


我不止一次說過,高考不僅是對課本知識的考察,也反映了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而高考狀元,他的自主學習能力一定是比常人更強的。

而且美國的學校就真的適合我國的學生嗎?真的未必,很多上過國外大學的學生,會肆意宣傳國外的大學多麼好,這種表現無非是自我安慰,自我欺騙似的表明自己沒有浪費錢,殊不知,很多學生連英語都沒學明白,更別說專業知識了。所以很多學生出國留學只是為了鍍金,甚至不惜用高價換學歷,要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的留學生回國工作呢?如果國外真的向他說的那麼好,為什麼不努力留在國外呢?要是說他們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我真的要打個問號。

所以與其把把注意力放在高考狀元被美國高校拒絕,還不如學習一下狀元的學習方法,畢竟並不是有太多家庭有能力把自己的孩子在中學階段就送到國外的。

過好自己的生活,比什麼都強。


東西閣


眾多狀元和高分低能兒,幾十年了,出不了一個諾貝爾獎,,教育違背了初心。。慚愧嗎?臉皮厚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