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孩子犯错,会让孩子一错再错吗?你怎么看?

R


孩子就像一张空白纸,他的成长需要家长,老师,社会的填充,他们不知道什么行为是对什么做法是错误的。所以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他们自己找或是直接告诉他们错在哪里,对于爱哭鼻子的孩子,我们可以等他们哭够了闹够了,心情平静下来再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一定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了可以适当奖励,错了就得承认或是接受惩罚。现在的孩子都是一大家子捧在手心,隔代教育更是一个很大问题,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错误,不可心软。



氧气柠檬CC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没有人不犯错,孩子犯错有几种情况,针对不同情况应该不同对待。

1,明知故犯,犯错还不认错,并且狡辩,这样孩子往往是个性强的聪明孩子,形成原因是,家长以前迁就太多,处理孩子犯错问题的时候不能刨根问底让孩子心服口服,所以孩子每次狡辩都是不了了之,自然就会形成屡次犯错。

这样的孩子家长以后处理孩子犯错的时候必须把问题剖析清楚,才能逐渐杜绝孩子再犯错。

2,孩子偷着犯错,也就是背着家长犯错,这样的孩子认错态度好,家长及时告诫就可以,告诫几次孩子就能改错?

3,孩子没有是非观,这样的孩子往往生活在溺爱或是唠叨的家庭,溺爱孩子的家长会认为孩子长大就好了,所以不去纠正孩子的问题,这就是将来的问题孩子。唠叨的家庭就是没有惩戒,犯什么错都是讲道理,因为没有惩戒所以孩子没有执行力,散漫,拖沓,磨蹭是这样孩子的常态。

我的经验是: 先约定什么事情,具体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就是规矩,然后再约定如何赏,如何惩罚,先约法三章写下来,做好了表扬,做不好先告诫,然后再告诫,告诫还做不到及时惩戒,也就是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自然就去自控了。

做好了及时表扬,越表扬越积极,越快乐,成绩自然不会差。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前提是必须及时告诫及时惩戒。

如果没有及时制止孩子错误,那么孩子的错误会一直犯,家长总是唠叨又不起作用,总被批评的孩子是不可能积极向上的,更谈不上快乐。


田树立新本源教育


无论我们接受不接受,人是一定会犯错的。犯错并不是可怕的事情,人的成长、智慧往往来自我们曾经犯过的错误。笑傲江湖里风清扬创造的独孤九剑,全是来自于败招。当我们内心无法接受自己的错误时,就会变得胆小怕事,自卑敏感,越怕犯错越不敢行动。当我们不接受自己的错误,也难以接受别人的意见。

对于孩子,内心更加敏感脆弱,如果父母不接受孩子犯错,孩子会更害怕犯错,内心容易紧张、焦虑,严重的还会导致孩子会变得爱撒谎,用谎言去掩盖自己的错误。年龄越大,父母和孩子的冲突矛盾就会越多。

父母接受孩子犯错,并不等于纵容孩子犯错。我的孩子曾经非常胆小、自卑,我经常会告诉她:没关系,勇敢去做,就算没有做好,失败了,大不了咱们再来一次。我还会经常告诉她:犯错没关系,每个人都会犯错,爸爸妈妈也会犯错,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还不承认,更可怕的是总在重复犯同样的错。

我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几乎所有孩子犯过的错误,她统统犯过。我通常在她第一次犯的时候不会处罚她,会和她认真沟通,让她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还会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并让她自己复述一遍。接下来,我会在一段时间里监控孩子的行为,及时提醒纠正。偶尔有犯同样的错误,而且是很严重的错误,我会狠狠教训她,甚至处罚她,让她印象深刻,刻骨铭心。

十几年来,看到她一点一点成长、改变,越来越自信阳光,勇敢开朗,善良热情,独立坚强,我非常开心。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感到痛苦,先不要急于改变孩子,反思一下自己的方法。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父母必学


孩子犯错,分两个方面,如果是小毛病,那就说一下,告诉他这样不好,下次要注意啦,如果是大毛病,例如偷拿别人的东西,或者是底线的问题,一定要深谈,还要有一定的 惩罚,不能一味的忍让,将来孩子大了管不了就晚了。我感觉各方面给孩子一定的挫折感,才能成长。温暖和严教并用。


秋风205291057


接受孩子犯错,不是让他一直犯错,而是要指出他犯错的地方,给他纠正过来!其实孩子许多犯错的地方是家长的不对,我们家长没有教育好!我们家长以身作则是好的!孩子不会是坏的习惯!


我就是我58957


孩子犯错无论大小,一定要及吋纠正,了解他犯错的缘由,不能纵容 !平吋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建立好形象。


风景如画6601


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并有一定惩罚。再犯只要不是相同的问题就行。


帅不过三秒wlf


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避免以后不再犯错


蒙琪恩gg


不会,要让孩子有犯错的机会,将来在他人生的道路上才能少犯错,父母的引导很重要,孩子犯了错,别急着去指着,命令。而是理解他犯错的出发点,再分析他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指出问题,未来改之。


土申妈妈妈


接受孩子犯错,并不意味着孩子会一错再错,人无完人,谁不会犯错,孩子犯错时,教师要视情况评价,切不可一概而论,一味批评,这样会对教育起着阻碍作用,何不言传身教,引领孩子朝着愉快健康的方向发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