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到底可不可取?

静静地等待花开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年轻的父母由于工作忙或者在外地上班,让老人帮带孩子,可以帮助年轻人分担生活的压力,隔代教育有好处也有坏处,那么隔代教育到底可不可取呢?

1.老人比父母更加溺爱孩子,老人爱孩子可能没有原则,让孩子养成自私和娇惯的性格,年轻父母能学习到新的育儿观念,对待孩子的教育更加科学.

2.老年人由于有过养育孩子的经验,养孩子方面比父母更擅长,而且老人带孩子更有时间,也更有耐心,这是老人带孩子的好处,但是老年人由于年纪大了,看管孩子有一定的危险性,孩子喜欢跑,老人反应慢,体力差.

3.老人带孩子可以让年轻人把精力放在工作和事业上,可以更好地发展.

4.老人带孩子可以增进祖孙的感情,但是对于孩子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隔阂,让父母觉得和孩子之间不亲.

4.老人思想保守,孩子的事情都帮孩子包办了,让孩子产生依赖性,与其他的孩子相比缺乏自信心,也没有其他孩子活泼,没有独立性.

5.建议以父母孩子为主,以老人带孩子为辅,年轻人对老人要理解,在育儿理念上与老人达成一致,让老人以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

父母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给你们分享.


侯妈家庭教育


隔代教育到底可不可取?

在这个问题上,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形势看,隔代教育是有点疑准,爷爷奶奶蒂孩子,教育孩子是不如父母适合,必竟对老人来说是一件麻烦事,要爷爷奶奶格外操心受麻烦,况且爷爷奶奶有时侯束呼管教,优期是麻烦了,不爱给孩子辐导教学,有时候为溺爱孩子而娇惯于孩子,放任自由,对教育好孩子也有影响因素,应当取消隔代教育。

可又从家庭的现实情况来看,隔代教育当时还取不掉,孩子的父母正值是工作干事的年代,爷爷奶奶毕竟属于二线,有一定时间,这个僵局当前无法转变调整,其实质是逼迫所行,不是爷爷奶奶爱管教孙子,也不是父母不爱管教自已的孩子。

所以说,按理说应该取消隔代者育,按实际存在的现实条件讲,当时仍取不掉,要转变这种局面,仍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文笔缘


有一位奶奶,她非常与时俱进,自己开了头条号,努力学习育儿知识,并将生活中的感悟写下来,时不时的在网上和其他的妈妈们讨论育儿疑惑,所以,她的儿媳很幸运有这样一位婆婆,很放心的将孩子交给奶奶带,自己则毫无牵挂的去上班了。

如果自己的孩子有这样一位奶奶,妈妈们会让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吗?

有一位小女孩,从小就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属于那种能干型的女人,虽然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家里里里外外是一把好手,小女孩也特别的喜欢奶奶,奶奶把她照顾得很好,而且教她读书写字,甚至做人的道理。于是,小女孩与奶奶的关系特别的好。

可是,很不幸的是,当小女孩刚刚上大学的时候,她的奶奶去世了。

小女孩很伤心,因为她最亲爱的奶奶离开她了。从此,她的性格特别孤僻,很少与外界沟通,虽然女孩的妈妈一直对她很好,可是在女孩眼里,奶奶才是最重要的人,她根本不和妈妈沟通任何事。以前奶奶在的时候,什么都和奶奶说,现在奶奶去世了,那就只有憋在心里了。

所以,奶奶即使再有文化,再怎么与时俱进,也换不回妈妈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在育儿道路上,亲子关系好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爸爸妈妈们需要重视,这比学习成绩重要很多倍。

所以,我觉得隔代教育不那么可取,奶奶可以负责孩子的生活,但教育和陪伴还是爸爸妈妈来做比较好。



度仔妈咪


对于隔代教育,我们的态度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支持或者反对,毕竟不是我们反对隔代教育,隔代教育这个现象就不会存在了。很多时候是我们明明知道隔代教育不一定好,我们也想把孩子放在身边带,但是我们没有选择。



我觉得以下几个关键词,才是我们对待隔代教育正确的态度。


第一,是感恩。

这是我认为我们对于隔代教育,最该持有的心态。


我们都知道,为什么会有隔代教育出现?


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由于工作或者地域等关系,无法亲自照顾孩子,以至于照顾孩子这个重任,就落在了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老人身上,所谓言传身教,有隔代照顾、隔代抚养,就必然会产生隔代教育。


因此,我们不应该一说起隔代教育,就觉得应该支持或者反对,还是首先应该感恩。感谢长辈们愿意在应该享受的时间,放弃自己安乐的生活,来替我们照顾孩子。


另一方面,如果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隔代教育,很多小事引起的纠纷,都可以迎刃而解。



第二,是放权。

老人因为学历、见识等原因,在孩子的教育甚至是抚育上,都会与我们有不一致的观点,他们可能更加习惯于老一套的做法,习惯于认为“你就是这样被我养大的,不也活的挺好吗?”。耐着性子跟他们讨论,到底谁的育儿方式正确,也往往都会白费力气。


这种时候,不如就试着,给他们放权。在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上,就听由他们的做法来吧。虽然,可能这些做法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与我们所理解的科学育儿法都不太一样,但毕竟家庭的关系和谐也是影响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既然是小事,偶尔听从一下老人的做法也未尝不可,也能给他们带娃的过程中带来一些安慰和信心。



第三,是原则。

之前提到的“放权”,更多的是一些小事,但是在一些原则性、方向性的大事上,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理念。


这个大事和小事怎么区分呢?或许每个家庭都会有各自的标准。以我自己举个例子,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我读和老人读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我会更加注意孩子的反应,让孩子也参与到这个阅读的过程中,而老人有的时候可能只是想着把绘本读完,如果孩子没有特别不满的情绪,我就会任由老人以他们的方式去和孩子交流;如果孩子抵抗情绪较为明显,我才会出面制止。


这是我理解的“放权”和“原则”的关系,可能不一定准确,但在育儿和隔代教育的过程中,确实需要这样张弛有度的把握。



第四,是沟通。

在隔代教育中,无论老人做的对或不对,都应该及时地把我们自己心里的想法告诉他们,与他们保持沟通。不过,哪怕他们做得不对,沟通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态度,避免正面冲突。


比如,可以等事情过去之后,或者等孩子不在现场的时候,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大家心平气和地好好讨论一下这件事,比如跟他们说说,你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做法又是什么样子的?可以讨论一下到底哪种方法更适合孩子?


或者,也可以在平时看到一些科学的育儿、教育方法时,转发给老人看看,与老人一起交流,这样的方式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孩子。


个人觉得隔代教育最大的矛盾,就是老人觉得,我们不过是学了一点知识,就硬要套在孩子身上,“照书养”;而我们觉得,明明有更好的方法,而老人们偏要用老一套、已经过时的、甚至是错误方法。

一来二去,互相看不顺眼,又憋在心里不说,才使矛盾更加突出。


因而,沟通才是化解这个矛盾的最有效的方式。毕竟大家都是为了孩子,只要好好说,老人也不会不听。



最后我想说,别让“隔代教育”凉了三代人的心,毕竟父母才是孩子最亲的人,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地多陪陪孩子。或许,在孩子的心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懂得再多、教得再好,也不如爸爸妈妈的一次陪伴…


怕只怕,明明孩子想要的这么少,你却还是给不了;明明老人付出的这么多,你却还是不满意。


疯狂的小羽


个人认为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育儿专家郭昕老师说,“你不用为把孩子送到祖父母那里感到愧疚,孩子正在与不同成年地交往中成长着、快乐着甚至学习着。”

关于隔代教育,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经历过或多或少的愉快的不愉快的或者现在的困惑阶段。

简单来说,隔代教养的优点在于可以减轻年轻父母们的压力,增加孩子与老人的互动,有的隔代老人也具有学识和经验,这样对孩子的养育也有帮助,而且有些护理观念或者生活经验也有借鉴意义。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对孩子的溺爱,这在隔代教育上是很多年轻父母反对的一点。有的隔代长辈的育儿方法在年轻父母看来不科学,在一些方面过于节省,这让他们不放心把孩子交过去,而且隔代长辈不能进行早教培养,也容易混淆孩子对大人教养方式的看法。

其实不管是亲身父母还是隔代养育,宗旨和目标都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也是出于爱心。所以在犹豫对隔代教育的取舍和教养观念冲突的时候,重要的是解决办法。

以下分享几个小点:

1)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

年轻父母主动改变想法和观点,对老人应该有个包容心态,先做出改变更容易带动老人改变。在遇到孩子养育问题上,对老人不认可的地方,把“我不要”改成“我想要”,明确具体地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要抓大放小,不要一次性说出所有的不满。给出具体做法指导、避免指责,原则问题上又能占主动权和和善而坚定,基本上能减少很多矛盾。

2)开家庭会议

正面管教有个“家庭会议”的工具卡,其指导理念是尊重彼此,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可以自由表达观点,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不点评的讨论,针对问题而不是个人进行方案的确定。重要的一点是有具体的流程可参考,第一项是致谢,先对家庭成员的每个人发出感谢,看到彼此的付出和需要,这就铺垫了会议的良好气氛。爱是最好的教养,如果是为了孩子好,那么就应该选择为孩子好的方式解决问题。

3)先处理情绪再关注解决问题

有时候在产生困惑和育儿冲突时,可能每个人都在情绪上,就没能更多心思关注问题。而有时候很多父母开始觉察和反思,真的是老人带孩子有问题吗?还是只是被情绪牵着走了?

希望我们可以先处理情绪再关注解决问题,每个家庭都有适合孩子成长的和乐环境。


虫妈育儿经


说真的,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是双职工,家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其实已经是特别幸福的事情了,我们家在我们夫妻上班时间就是老人带孩子的。别的不说,至少我是百分之百的放心,孩子肯定不会被虐待,也不会饿着冷着。但是,让老人帮忙带孩子不是说父母就不用尽自己的责任了,就是因为要上班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少,我们就更要珍惜休息的时间,陪孩子互动交流,陪孩子游玩,建立亲密的亲子依恋关系。其实孩子很容易接受一个人,做父母只要每天有一个小时的高质量陪伴,孩子的各项规则就能被建立的很好。当然,也要与家里的老人多多交流,把各种先进的理念带给他们。



baby的童年足迹


我觉得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情下,隔代教育是可取的。现在许多八年后90后爸妈,育儿经验都不是很丰富,而老人刚好有经验,可以弥补这一点的不足。



其次,爸爸妈妈大多比较忙于工作,然后也想有自己的生活,这样可以借取老人的时间来看孩子,然后再充实自己。

三是我们可以更好地和老人互动,带着老人一起学习科学育儿知识,传播自己的育儿方法,当好他们的顾问。



最后的最后老人带娃可以缓解我们的一些压力。所以如果我觉得条件不是那么充足的话,隔代教育还是可取的。这是我的观点。


小奇奇妈妈


跟林怡交谈,不论什么时候都能给人十分轻松的感觉。她语速不快,却直接切入主题。“我的宝宝2岁半之前就让奶奶、姥姥带了,我觉得老人带孩子更放松,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在谈到隔代教育时,林怡如是说。

我们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这一点上,老人就做得比较智慧,他们不会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也不强迫孩子学习。对此林怡说了自己的观点:“孩子学多少东西不重要,心理是否健康才是重要的。因为成功不取决于早期学了多少东西,而是取决于孩子的综合能力,如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父母倘若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反而不是好事,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接收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刻意让孩子学习,只会带给孩子不愉快的体验,进而压制孩子的学习欲。”

老人对孙辈的心理期望不一样,特别是婆媳之间比较容易出现育儿冲突,因为婆媳之间的心理距离远。如果家庭内部的矛盾处理不好,再加上孩子敏感的话,孩子就会很在意,他就会成为协调家庭关系的小角色,这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比如,孩子去了幼儿园之后,没有兴趣和其他小朋友玩,因为他关注的是家庭关系。

“此时,妈妈要明白,育儿冲突不可避免时,要把握‘两害相权取其轻’,也就是采取对孩子影响最小的方式解决矛盾。”林怡说。在孩子面前,妈妈要起到示范作用,用感恩的心去与婆婆相处,同时,婆婆也应以相应的情绪回报孩子的妈妈。要知道,这一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孩子看在眼里,将来也会照着学。

无论孩子与老人在一起,还是与父母在一起,他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爱。当孩子可以明确判断如何与家长互动的时候,说明他已经是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了。

《时尚育儿》杂志,为孕、0~3岁家庭提供权威育儿、生活消费指南,点击右上角关注。

时尚育儿圈子


我个人认为隔代教育是不应该被提倡的,如果没有特殊的需求,隔代教育是不可取的。

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的父母照顾我们已经辛苦大半辈子了,我们自己的孩子应该由我们自己来抚养,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老人带孩子大多会溺爱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容易导致孩子形成依赖思想,所以隔代教育是不可取的。


成长中的妈妈


我觉得隔代教育不管可不可取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利有弊,隔代教育亦是如此。隔代教育中可取得地方,比如说,老人照顾孩子的精心,细心和耐心,有足够的可以自由自配的时间,老人带孩子也算是比较有经验,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这些都是我们年轻父母缺少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