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隔代教育有什么看法?

岁月无痕182542709


隔代教育是指父母没有时间自己带孩子,而把孩子交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隔代教育的老年人帮孩子解除了后顾之忧,隔代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有好处也有坏处.

1.老人容易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孩子养成自私的性格,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老年人在照顾孩子方面有经验,老人退休后也有时间照顾孩子,老人也比较有经验,在照顾孩子方面比年轻的父母更有经验.

3.老人带孩子可以帮年轻的父母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把精力全部放在工作上,这也是许多隔代带孩子的主要原因.

4.老人带孩子可以增进祖孙的感情,但是对于孩子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隔阂.

4.老人带出来的孩子与父母带出来的孩子相比,缺乏社交技能,没有独立性也没有自信心,孩子也缺乏天真活泼的个性.

5.我们倡导父母自己带孩子,如果做不到可以做到父母为主,老人带为辅,,父母要对老人充分理解,不能在带孩子方式上与老人产生矛盾,要理解老人带孩子的辛苦,在观念上要和老人达成一致,教老人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

朋友关注我,每天给大家分享.


侯妈家庭教育


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1.祖辈家长有爱心,对孙辈十分喜欢,愿意与孩子在一起生活。老人自身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与孩子玩,加之血缘关系,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容易与孩子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为教育孩子创造良好的感情基础。

2.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孩子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等?他们知道得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祖辈们在心态上比工作紧张、压力繁重的年轻父母要平静得多,他们有充裕的时间、精力和足够的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孙辈。丰富的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可以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不足。

3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他们普遍认为孩子应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不必强求一定要这样做或那样做,因此,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孩子自由成长。

4孩子由祖辈教养,年轻父母得以解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力于事业和工作。孩子由祖辈带大,饮食起居得到细心照料,身体素质和安全保障方面也要强于其他孩子。

5隔代教育对祖父母们自身也有利,隔代教育不仅可以缓解老年人的孤寂,使其从孙辈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看到自己生命的延续,而且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也大有裨益,这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然,由于祖辈在生理和心理上必然带有老年人的特点,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法等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是有差别的,所以,隔代教育对孩子个性的发展也难免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隔代教育的不足及其引发的问题

据大家谈专题组与成长网对隔代教育家庭进行的调查看,人们普遍认为隔代教育有以下不足:

1.孩子长期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由于祖辈慈爱有加,即使教育也不像父辈那样严厉,加上孩子同谁接触多就亲谁的心理特点,对爷爷奶奶等长期带他的祖辈依赖性越强,对“冷淡”他们的父母就越发冷淡,不利于亲子教育,亲情“缩水”,有碍孩子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2.人到老年格外疼爱孩子,而且多数老人常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内疚,因此有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加上面对的是第三代独生子女,老人心理上会有一些顾忌,怕出差错,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们总让孩子处于一种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事事依着孩子,处处围着孩子。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常会因以上心理因素得到无原则地满足。如:餐桌上的“专利菜”,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当非分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就通过撒泼、发脾气等要挟祖辈,老人怕孩子哭坏,就百般哄劝,妥协投降,孩子发现这样可以得到满足,久而久之便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养成了自私、任性的不良个性。

3.过分保护遏制了孩子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得更加娇气。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和责任感。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祖辈习惯于包揽孩子生活上的一切事情。当孩子乱扔玩具时,他们会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整理;当孩子蹒跚着上下楼梯时,他们担心孩子摔倒,会抱着孩子上下楼梯;当孩子自己吃饭时,他们又担心孩子弄得一塌糊涂、饭菜凉了、吃不饱等,就一口一口地喂。以上种种做法,使得孩子的手脚得不到充分的运动,大脑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增强了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孩子一旦遇到困难和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往往没有信心去解决问题,反而产生愤怒、不满的不良情绪。

4.与父辈相比,祖辈的思想相对保守,观念相对滞后,加之交往范围有限,信息的来源受到一定的限制,接受新生事物较慢,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如对孩子的拆卸行为、尝试行为等一切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因为在他们看来,一辆完好的玩具车是不可以被拆卸的,并且把孩子的这种拆卸行为当作一种破坏的不良行为,这恰恰扼杀了孩子探究事物特点和规律的好奇心,阻止了孩子创新思维的发展。

5.父母在教孩子知识、满足孩子要求时,往往考虑这样做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是否有益,能否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虽然祖辈当然也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他们更多的是注重教孩子书本知识,如认字、数数等,不太注意在活动中随机地培养孩子爱劳动、谦让照顾别人、坚持性等优良个性品质。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还小不用做成人做的活儿,不用受不该受的累,当孩子有了最初的劳动欲望(如扫地、剥豆、抹桌子等)时,他们怕累着孩子而加以阻止。无意之中打击了孩子的劳动热情,扼杀了孩子的劳动意识,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劳动兴趣就不愿意动手了。另外,我们经常看见,当自己孩子与同伴交往出现纠纷时,多数祖辈总是从自己孩子的“利益”出发,怕自己孩子吃亏,便想方设法为自己孩子讨回“公道”,这种“不吃亏”的教育,潜移默化地促使孩子滋长骄横霸道的不良习性。

应对策略

家庭教育本来就是一门学问,面对隔代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味采取指责或回避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面对隔代教育现状我们应与时俱进,弥补其不足的一面,发挥其有利的一面,让隔代教育成为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

(一)加强亲情教育

1.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缺少亲子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人们常说缺少父亲的照料会使子女产生自卑和不安全感;没有母亲的关心会使孩子缺乏幸福感和亲切感,缺少父母中的任何一方都会使孩子在前途的选择、人际关系的沟通上产生障碍。所以抚养孩子是为人父母的义务与责任,年轻父母不管多么忙,都应该抽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别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老人。

2.祖辈的隔代教育不能取代父母的亲子教育,颠倒了主次关系,变成“先儿孙之忧而忧,后儿孙之乐而乐。”甚至形成 “祖父是佣人,父亲是主人,母亲是客人,孙儿是先人。”的老少错位,这样的家庭教育肯定要出纰漏。父母要主动加强亲情教育,经常带孩子出外远足、野餐、游泳、滑冰等,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加深与孩子的感情交流,使孩子自觉地听从父母的意见。家长每天需要尽可能保证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比如一天至少保证1个小时亲子交流沟通时间;经常关心孩子的身体、学习;经常和孩子亲昵、拥抱、爱抚等等。



(二)相互协作定好位

1.几乎所有年轻父母与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矛盾。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跟家庭教育环境密切相关。在讨论教育孩子对策时,要统一口径,而不能互相拆台。祖辈和父辈是两代人,除了在年龄上有较大的差异外,在思维方法、生活经历、个人爱好、社会条件以及所受到的教育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在教育孩子方面持有不同的意见是正常的。因此,父母要正视老人溺爱孩子的“必然性”,要肯定老人的慈爱之心,尊重老人的劳动成果,对老人哺育之情心存感激,在向老人陈述正确教育孩子的观点和溺爱孩子的危害性时要有耐心,要在不伤老人感情的基础上说服老人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2.父母是孩子法定的监护人,负有直接的抚养与教育责任。家长对孩子的合理要求要坚持下去,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习惯要坚决纠正,不能妥协。但切忌打骂孩子,缺乏耐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的能力和劳动习惯。

3.老人也要给自己定好位,既不越位,也不做摆设,应做好亲子之爱的润滑剂。要做到既喜欢孩子,又不溺爱孩子,注意用知识和经验教育孩子时,不把旧习惯、坏德行传给孩子。


南方俏


基于中国现阶段或者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国情来说,隔代教育不可避免。虽然不可避免但是我觉得如果父母能多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的话,也会把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我们从结婚开始一直跟公婆住一起的,只不过楼上楼下的住会有自己的私密空间,但是仍然不会完全避免小矛盾什么的,有了孩子之后更为明显!在生完孩子之后我认真的跟两位老人谈了一次,希望能尽量避免以后在孩子教育方面产生矛盾,也许是这次交谈的作用吧,两位老人做的应该说还是不错的,起码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尽管心里有万分的不愿意万分的心疼不舍却没有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没有出现一个打一个护的场面,而是事后给我们提意见,说孩子还小打的重了之类的等等。


没有束缚的灵魂121588486


不赞同隔代教育,哪怕难一些,辛苦一些,都要放在自己身材养,即使上班辛苦,下班后还可以跟孩子互动。隔代教育的家庭孩子出现各种问题的几率要比亲自带高很多,同样,带出来的优秀青年数量也比较少。一、老人一般较年轻人有更多的耐心和容忍度,所以更能包庇容忍一些劣性习惯;二、老年人的育子观念停留在老一辈人的经验中,并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科学教养;三、精力有限,孩子好动好奇心强,难免会跑来跑去或者需要一直抱着,所以老人体力上不一定能支撑,最后累坏了老人;四、大多隔代教育的孩子基本跟留守儿童差不多,从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来说,不利于成长。

最后,其实父亲带出来的孩子要比妈妈带的孩子聪明。所以,各位爸爸们,加油吧!


七色花158981615


我觉得隔代教育有隔代教育的好处,当然也有隔代教育的弊端。对于隔代教育,我们不能像避之如蛇蝎,同样的也不能完全依靠隔代教育。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很多家庭,父母都是需要上班的,是无法完全由父母来进行对孩子的教育和养育的。或多或少的,都会依赖老人,既然老人和孩子有了接触,就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着隔代教育的问题,因为老人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其实可能老人身上有一些优秀的品质,是父母所具备的,这样也会对孩子造成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但是,如果父母把孩子完全交给老人,自己并不承担只做父母的责任,这很有可能就造成了钱了,还是被溺爱娇惯,进而造成孩子心理和行为偏差等等。



十八线mama


我觉得不是那种留守儿童的模式的隔代教育都挺好的,因为有了老人的帮忙和照顾,孩子的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提升,所以我觉得没什么不好的。

我们家就是白天爷爷奶奶带着,晚上我自己带,现在上学了,爷爷奶奶接送和做饭,这解决了我不能上班的问题,我已经很满足了。

老人放弃自己的晚年生活,付出那么多,我们要看到老人的付出和努力,不要老是打着隔代教育这个毛病那个弊端的来打击老人带孩子的积极性,我还特别的要感谢爷爷奶奶呢。


糯米麻麻Coco


这个永远是个过不去的坎,除非你有讲道理的婆婆或者妈,不然他们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就像你看了几本教育书,也觉得自己是对的一样,其实老人的看法也有对的,也有错的,我们也一样,书上说的一定对吗?我们需要好好的和老人沟通,如果不行那就做你自己,实在不行就分开住,自己带,再不行,那就受着吧,如果不想整天吵架,那就唯有忍耐!没有更好的方法!


都是我乌云


隔代教育越来越盛行,也越来越受到很多父母亲的重视和反思,有一部分原因是年轻父母们的生活压力造成的,不得已而为之;还有一部分则是出于对年迈父母的依赖,说白了,就是懒,自己觉得带孩子太累太麻烦,就干脆假手他人。

隔代教育被妖魔化,也被过度放大,事实上也从侧面反映了年轻父母亲们对于育儿更加重视。其实,隔代教育并非是父母亲完全甩手不管不顾,而是两代父母亲共同努力,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指引方向。


小王子爱上狐狸


隔代教育出现在中国是不可避免的,首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治疗的完善,老年人越来越长寿,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祖辈越来越多,其次是社会竞争激烈孩子的父辈只能为子女今后读书、房子、婚嫁等而在外忙碌挣钱使得父辈没有精力和时间来带养、教育子女所以许多老人承担起对孙辈的带养和教育,老人对孩子过于溺爱会使孩子刁蛮任性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以自我为中心,日后难以于人相处,所以我个人觉得孩子还是要自己带,哪怕累点也不可以交给老人,而且老人也应该有她们自己的老年生活。



岁月无痕182542709


在我看来,只要不是那种孩子离开爸爸妈妈很久很久,或者爸爸妈妈要隔一两年才能见到孩子的隔代教育,我觉得都没有问题。毕竟老人帮忙带孩子解决了爸爸妈妈安心上班的问题,对其生活起居产生了很大的便利性。


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主要还是靠父母下班或双休日之余,通过高质量的陪伴来获得的;而且,老一辈身上有其值得称颂和学习的优良传统。

因此我觉得,只要跟父母沟通好,两相充分配合好,隔代教育也可以进行得非常和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