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的所作所为表明他就是一个标准的大汉奸,是不是?为什么现在还有人追捧?

蜉蝣之梦0113


关于这个问题是没办法评判的,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历史都是后来者书写的,

1,必须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意志,否则没有办法存续的。

2,后续的历史编辑,由于一些事件的发生不像现代消息传递的快捷性,甚至几十年,上百年都传不到一百公里。因此,只能靠编写历史的人靠事件的结果杜撰。

3,以前居住都有种族性,而刑罚有连坐与诛九族,一锅端的情况下,事件也不可能有真实的记载,也只能靠写历史的人杜撰。

二,时代变化

1,曾经的中原文化以汉字文化为正统,一切其它文化都叫蛮夷,相对于汉字文化圈,抵抗其它蛮夷的自然是民族英雄。

2,对于现代的中国,将所有民族融合在一起,重新定义为中华民族,这是个大家庭,文化上肯定不能拿以前的事情说事儿。比如满族人。

三,当前教育的问题

出现教材上民族英雄的去痕化,实际上是教育部那些专家的问题,对中华圈内文化的一种洗劫。

大明帝国的瓦解并不是一个袁崇焕所能决定的,也不是几十万满族人所能打倒的,而是历史的必然。

一方面,从秦帝国,不论是正统的中原王朝,还是偏隅的少数民族政权,执政时间鲜有超过300年的,这是宿命。尽管大明帝国实行两京制,但时限已经到了,不会存在南明的持续延续。

一方面,大明帝国的统治结构出现问题,从根基上无法延续帝国的命运。实际上,促成明皇死亡的并不是满族人,而是以李自成为先导的农民起义军。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李自成的失败和明帝国的灭亡有直接关系。一个政权的瓦解,无非动了两大群体的奶酪,一个是人民大众的生命权,一个是利益团体的利益。明帝国的瓦解是动了利益团体的利益,而李自成则是无法融合利益团体,由于没有具体的承诺,当山海关一战后,所有的利益团体抛弃了李自成,也是李自成迅速瓦解的根源。其实满族人一开始仅仅是想偏安一隅的,只是在追击李自成时,发现了这其中的奥妙。后来利用了这一奥妙,不然仅凭一个几十万人的少数民族是不可能统治上亿人口的汉族。


春风花雨


其实,袁崇焕这个历史人物,在现在看来,确实有不少疑点。他再度被起用,坐镇辽东全局后,先是私斩大将毛文龙,致使明朝在满清后方的干扰力量尽失;再而又多次与满清通书信,却有通敌之嫌疑。

而且,当初胯下海口说五年平辽,结果辽事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再度被清军杀抵北京城下。在公在私,袁崇焕的死虽算不得咎由自取,至少要不算冤。

而事实上,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后,京师百姓不仅是拍手叫好这么简单,甚至还要生吃其肉!从这个细节大家大致可以知道,袁崇焕的死,至少在当时的百姓看来那也是罪有应得的。

至于,所谓的“崇祯中了满清的反间计,杀了袁崇焕,自毁长城”这类言论。其实,更像是清朝自己刻意添加上去的,对袁崇焕的诸多褒奖,基本上也都是清朝时期的论调。其目的,显然就是为了抹黑明朝君臣,像汉人昭示明朝的灭亡是咎由自取,非满清之过错。

在个人看来,出来混的迟早得还!袁崇焕的结局并非因为通敌,其实更像是被黑锅。当年自以为崇祯年幼可欺,居然敢向皇帝开出空头支票,夸下海口的说“五年平辽”。

要明白的是,这点所产生的后果,可是十分可怕的。在明朝那时的政治环境下,再结合崇祯的尿性,等袁崇焕所承诺的“五年大限”一到,辽事未平,那他横竖都得一死!结果是五年期限还没到,辽东不但平不了,还被八旗破天荒的攻到北京城下,而且在关内一路烧杀抢掠。

这别说是皇帝要生气了,就是京城地区的百姓也彻底生气了!

这些八旗军在京城郊外及周边的县可没少干坏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身为蓟辽总督的袁崇焕,没能有效御敌,自己本来也难辞其咎。而广大饱受八旗侵害的百姓,是没办法找八旗军报仇,也不可能找那些稳坐京师的达官贵人算账,更不可能责怪皇上。于是,大家就把恶气都出到了袁崇焕的身上了。


但是,如果我们仅从这些就断定袁崇焕就是汉奸,这也是不客观的。毕竟袁崇焕至死还在为自己的朝廷,为自己的国家效力,并没有真的对不起自己身后的朝廷和国家!


这些历史要读


袁崇焕并非大汉奸。

但他是个干了蠢事的好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他一到东北,即刻矫诏诱杀了毛文龙。毛文龙是什么人?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官至左都督平辽总兵官。当时可以东北军政一把手。斩杀后的结果呢?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这些猛将先后降清,也成为满清入关的得力干将,因此和吴三桂一样被清庭封为异姓王。

可知道,自刘邦以杀白马盟誓以来,“非刘姓不得封王”。封异姓王是每个朝廷之大忌,不到万不得已或功高无法再赏时才有可能被封王,由此可见这几个人对满清入关所起到的作用,更何况这三个本是敌方判变过来的,而且对满人来说是妥妥的异姓异族王。

由此可见,原本想整顿东北军政的袁崇焕,原本或许可以其他方法完成目标的他,采用的却是最低端的一种——诱其入席,举杯杀之。几千年历史以来,这种无罪而显戮封疆大吏的事情极为罕见,即使是秦桧和赵构要诛杀岳飞还得编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这种形为,直接毛文龙手下诸将叛变。

因此袁崇焕的初心或许是好的,毛文龙也有该杀之罪,但他采取的方式却是把大明推向深渊的极大推手。


崔文澜


问这个问题的人就是个大汉奸,无耻之徒还装的很认真很有学问的样子,目的就是摧毁中国人的信仰,在中国人中造成认知混乱,分裂中国人,从中渔利,不知道是美国还是日本派的间谍,祸害中国,其心可诛!


A寂寞我独行


因为金庸祖上是满族人,所以把袁崇焕写的很好,但小说是小说,不是历史。军令状五年还辽,狡诏杀死牵制皇太极后方部落的一品大元毛文龙,背后射英雄满贵,任意一条,可以判死罪了。毛文龙不死,皇太极不敢轻易长驱直入北京城,要担心后方的,文龙一死,皇太极简直高兴坏了。而且历史上,袁没有打过一次胜仗,仅有的几次胜利都是靠的满贵。


用户3028791254062


大家不要被误导,提问题的人是满清余孽,袁督师怎么可能是汉奸,清太祖努尔哈赤可是死在袁督师炮下的。

至于八旗怎么会打倒京城脚下,有以下原因:第一,满清当时处于上升趋势,明朝内部多如牛毛的各路反王,掏空了大明王朝的身体。

第二,崇祯是个性急的帝王,袁崇焕刚开始也并非说五年,而是皇帝不满意,为了慰上意,硬着头皮担身价性命说五年,实为忠君爱国。

第三,毛文龙也是非杀不可,大家不能结果为导向,毛文龙虽然有牵制作用,但是占据皮岛杀人掠货,不服管束,杀了利大于弊。

第四,袁督师负责的是关,宁,锦防线,而多尔衮恰恰打不开这道防线,八旗是绕道内蒙由喜峰口进去京畿的,和袁督师有什么责任,袁督师马不停蹄由山海关赶来解围,明朝步兵追不上八旗骑兵,也是没法,袁督师解围京城没过有功。

第五,住在城外的百姓收到劫掠,最主要京城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庄园别墅都在城外,全部受到满清劫掠破坏,他们一窝蜂找崇祯,把气撒在袁督师身上,崇祯也是耳根软,杀了袁,冷了祖大寿的心,也为祖大寿降清埋下伏笔。(袁被抓祖大寿就要率兵降清,是袁督师写了亲笔信召回了祖大寿)。

第六,如果,当然历史不能如果,崇祯继续信任袁督师,历史能不能重写,袁督师继续在关宁锦,防线就不会有后来大败就不会千仓百孔。当洪承畴围控住高迎祥,李自成创军时,崇祯不急调洪承畴增援边关,放掉闯贼,大明的国运会不会延长!


Fortune1734


崇祯元年七月,袁崇焕向皇帝许诺"五年复辽"。以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其策略是,在西面与蒙古款议。宁锦以守为正,战为奇,款为旁。从元年七月到十一月,军饷七十万不到,还有米,马料。十二月,裁军至十一万一千四百人。士兵月饷一两四,总共省了约一百二十万。从史载的多个角度推断,这是正确的。但是,国家财政实际收入是二百万。五年,守得起吗?袁崇焕没有任何主动进攻后金的军事计划,但"战为奇"是指等待机会。杀毛文龙是"守为正"准备工作的一部分,是其在安排好关锦宁人事与军事布置后,必然要做的事情。但皇太极包围北京,使袁崇焕的计划,看上去失败了。蓟镇境内一败涂地。北京城下,增援的宣大兵与辽兵,一触即溃。结果,兵部尚书王洽下狱病死,刚上任的蓟辽总督刘策大辟,袁崇焕处磔刑。实际上,袁崇焕可能忽视了士兵的训练。史书上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记载。其他十分完美,无可指责。


yhz529


原来所谓论证论据,无非还是那个项陈腔烂调,让我们一一破解,以令满遗清醒,先解"卖粮资寇":元年九月,林丹汗战败西迁,威胁下降,朵颜与后金武力的依赖减弱,利益关系悄然变化。

同月,崇祯采纳了袁崇焕与王象乾(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共同制定的“抚西(蒙古)拒东(女真)”战略。派员招抚蒙古,喀喇沁接受封赏,在明金之间首鼠两端。

 袁崇焕开高台堡市米招抚蒙古。建议大家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看“市米”。

任何一个国家和组织,都是从自己的利益需要出发确定对外关系。朵颜希望在明金之间左右逢源,谋求自身最大利益是很自然的。当时蒙古最需要的就是与明朝开通互市,这样做可以拉拢蒙古,也能易取决少的蒙古战马,更可以屏障长城以北,蓟州等地域;明朝需要拉拢蒙古,防止蒙古倒向后金。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开高台堡市米是正确的。

 史学界公认的喀喇沁真正降清,实际上是崇祯八年的事情,直到这一年,喀喇沁才接受后金定的旗分,分为喀喇沁左翼和喀喇沁右翼。

第一任喀喇沁左翼的旗主,就是袁崇焕资敌问题中的主角“束不的部”的酋长。也就是崇祯二年正月,喀喇沁部分部落因为饥荒抢劫明朝边镇,二月,崇祯遣人责问,喀喇沁申诉无粮过冬实为无奈。三月,喀喇沁请求袁崇焕卖米给他们渡过饥荒,崇祯听闻了喀喇沁买米其实是为后金代购的传言,因此下旨袁崇焕停止开市。袁崇焕上奏说明原委,崇祯回复只允许计口卖粮。

再解"遣散援兵","纵敌长驱"

在己巳之变初期,在极短的时间里,明朝上下达成一致,要在蓟州进行会战,不让清军越蓟州一步。梳理清蓟州会战来龙去脉,袁崇焕的部署计划就明了了。

1、为何要在蓟州进行会战?

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后金大兵从蓟镇中协破关而入,明军猝不及防,整个中协部队损失惨重,沿线边口陷落,巡抚驻防的遵化、总兵驻防的三屯营都陷落。

蓟州是后金军西行路上的一座大城,兵部在获悉前线失败后,就紧急部署蓟州防御,不使匹马西进。

袁崇焕的援兵在中途得知各城陷落,也自然向蓟州行军,截住后金军。

朝廷和袁督师的眼睛都放在了蓟州,作为京东的屏障,必须在此会战,予以重创,而不使骚扰京师。

可以说:蓟州会战是符合朝廷上下政治与舆论,且符合前线实际情况的。

2、明中央对会战的准备

在基本定了蓟州会战后。崇祯首先定下将犒赏银五万两运往蓟州,每个士兵五钱,也可见朝廷计划在蓟州集结十万野战部队。

兵部下了调兵令,“关兵著袁崇焕督发前来;尤世威、翟从义合兵策应,协力堵御,无令越蓟西一步,即为上功;保定、宣大已调各兵星速赴援;山西、山东、河南各调五千;延绥三千”。各地大兵向蓟州集结。

关宁骑兵

户部也在征集大车,准备输送粮饷到蓟州。

工部也在征集大车,向前线运输火药、甲胄、装备。

关宁军的援兵在控制了蓟东通道后,迅速开拔向蓟州集结。

可以说:为了蓟州会战,上下都在动员,准备十万大兵与后金决战。

3、袁崇焕的会战部署

袁崇焕的作战方法基本是守定而后战,绝不浪战。这符合古典兵法也符合实际情况。

所以在部署上会偏向防御,而不是进攻,自然要保障两翼。

他的关宁步兵负责保障蓟东各城,防止后金军驰突,保障援兵可以顺利到达蓟州。

其他的各镇援兵战斗力差,难堪大用,但蓟西诸城需要防御,防止后金军西逸,同时保障兵、粮通道。

蓟州会战兵力部署

显然这是一个防御的阵势,以蓟州核心核心据点吸引后金军,掩护关宁大兵与各镇援兵集结,在兵力集结完善后,再发动总攻击。

并不存在要迎合后金军啥的。只是皇太极也是优秀的将才,而且明军西线并没有达成防御,最具战斗力的宣大万余骑兵,在行军中就被八旗偏师击溃了。直接解除侧翼威胁,自然直接到京师城下了。

总结:

理解了蓟州会战,自然就明白个中原委。这个史料比较零碎,需要考证。考证完写道这里就清晰明了了。

军事形势与朝廷上下认识一致,自然要达成蓟州会战,各方也在准备,前线最高负责人袁崇焕做了守定而后战的部署。但被皇太极潜师而进,会战流产。但不能说明袁崇焕勾结后金。

最后谈"擅斩大帅"

不忙,如果袁崇焕真像毛文龙八年不复一城,不杀一将,那他抵死有余,让我们看看他的合同期内有没干实事再评吧:袁崇焕从崇祯元年八月二次上任,至崇祯二年十二月初一下狱,任期只有一年零五个月。时间较短,但他却围绕复辽大业,完成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包括:    1)再度收复锦州、杏山、右屯等200里辽土,重新构筑400里辽左防线。    

2)出兵广宁,并修筑广宁城,但因故未完成。    3)买马6万,编练关宁骑兵。    

4)构建关宁东江东西并进复辽南的计划。         5)袁崇煥第一年便听取徐光启之议从葡萄牙再次购买大批红衣大炮,在澳門招聘三百多名外籍教官,于北平城内训练出一营既精洋炮射术,又熟炼铸造大炮的官兵,后开付登莱孙元化部,组建最早的中国车炮(装甲)部队。可惜其领军将领孙有德、耿仲明,恰是一心叛国占朝鲜为王的毛文龙手下,走私犯、海盗杀捣毁登莱火器基地,擅杀?

可惜其领军将领孙有德、耿仲明,恰恰就是一心叛国占朝鲜为王的毛文龙手下,正是这批走私犯、海盗,把登莱明朝火器基地彻底催毁,带携先进技术降清,被满清称作“天佑军”!    

毛文龙到底有没有牵制作用?天启早年有一点,成绩也不是太好,否则也不会被赶到岛上。但不管怎么说,多多少少是有一点。    

那么自天启六年初宁远之战,天启七年宁锦之战,崇祯元年锦州之战。这几场涉及明朝辽东战区生死存亡的大战,毛文龙均坐视明金交战,纵使明帝以封候爵相诱出兵捣虚也不为所动。    到了崇祯年间,毛文龙的牵制作用到底在哪里?    如果到了崇祯年间,毛文龙没有任何牵制的想法和打算,只想着霸占东江,割据皮岛,私通后金,那么这样的砍了完全是为国除害。    

如果到了崇祯年间,毛文龙仍有抗金作用,即便是有种种不法,也不应该杀。那么袁崇焕纵有尚方宝剑,也算滥杀。    

那么,问题就很简单了,袁崇焕到底是不是误国,毁了所谓海外长城,取决于毛文龙是不是有牵制作用。    

这个牵制作用,可以用毛文龙仍有抗金决心想法来代表,也可以用毛文龙有抗金的实际行动来代表。    

所以,袁崇焕到底误不误国,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回答起来就是这样的简单。只需举个例子就行。举一例证明毛文龙有抗金的想法,或是举一例证明毛文龙有抗金的行动。    

只要拿出这样一个例子,就等于坐实了袁崇焕的误国之罪

如果拿不出来,整个崇祯上台期间,那么毛文龙到底在干什么?

致于有些人莽议广宁之战,袁不救觉华岛,则是不顾历史之例,当时袁崇焕带数千人独守关外,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天气寒冷致海水结冰,守住己是奇迹,更加上他当时只是一个区区五品官,根本无话事权,其文官身份甚至不及一武夫,要他率几千兵守住城池再救岛上粮草,野战于城外,基本就证明袁黑是战术白痴,历史盲!

最后说说满桂,传北京城下满桂被袁追射有袁崇焕的箭羽,袁黑说是崇焕借战杀害下属,先不论满桂是否当时不直接隶属其下,满桂从其防御阵地溃败逃跑,作为总督行使战场纪律,约束逃兵是每朝每国都一贯纪律-----战场纪律。况袁崇焕战后还向崇祯恳求满桂败兵入城休整而被怀疑有不臣之心,事实并不是他自己带兵入城,身为总督的他不懂吗?肯定不是,而是要让满桂迅速回復战斗力,好迎接新一轮决战,这当然也不是受凌迟的理由!







傲视群雄NO1


袁崇焕是大汉奸,真的开玩笑😂😂😂

不过个人认为他做的错事跟汉奸没太大差别,而当汉奸自己可以拿好处而他却被磔了三千多刀,真的愚蠢至极!

首先他许下五年来辽,崇祯信以为真加征了辽三饷外,还将大明三分之二财政收入用于辽东;及后西北天灾人祸相继发生,试问没有他的妄言朝廷又怎会拿不出银両去赈灾而令大明两面受敌而亡?

其次他自知犯下欺君死罪,为了讨好建奴议和而经蒙古转售粮食给建奴,另方面又杀掉皇太极和自己的眼中钉毛文龙;众所周知北方每次大饥荒都有很多人员和牲畜死亡,建奴逃过一劫是谁的功劳?毛文龙死后皮岛完全失去作战能力,加上之后大明唯一优势的红夷大炮生产技术白白送与建奴,又是谁的功劳?

袁崇焕这种自私自利、拥兵自重的小人比历史中很多汉奸更可怕,杀伤力更大!相信自金庸过世后也没几个人会对他歌功颂德,还历史一个正确的判断!


FattyRabbit


既然赐予尚方宝剑,就有权杀了毛文龙,要考究的只是是否应该赐予尚方宝剑的问题。至于不懂政治,就是不懂揣摩皇帝心思而已,是一天到晚揣摩皇帝心思重要,还是守护大明江山重要?如果追究答应五年平辽没有实现是欺君之罪,为何不追究满朝文武不敢承担重任之罪?!公道自在人心,以官场的厚黑政治思维去评价一名全身心放在如何保家卫国的将领,根本不公道。在皇权至上,官官相卫的社会,敢于承担如此重任,本身就是找死,普通人都明白,不做就永远没错,做多自然容易出错。何况,伴君如伴虎,如果要安安稳稳,远离皇帝就最安全不是吗?如此,就最懂政治了~然而,国家的安危谁去承担呢?!很悲哀,现在很多深谙厚黑学的人,纷纷出来推翻人民心中的民族英雄,其实,这些都是拥有高等教育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