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怎樣補?

蘭蘭5699


大家好,我是中醫推拿保健師巧玲,很高興繼續今天的分享,主題:脾虛怎麼補?從三個方面和大家分享:

首先,脾虛可以先考慮食補。益有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比如:粳米。燦米。鍋巴。熟藕。栗子。山藥。扁豆。牛肉。雞肉。



其次,忌食性涼,易損傷脾氣的食物: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萵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也包括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如鴨肉,豬肉,甲魚肉。牛奶,芝麻等。



最後,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經常保持好的心情,不要焦躁不安,不要大發脾氣,學會平和的對待事物,選擇適當運動來調理脾胃,是非常良好的方法,但是不可以太過激烈的運動最好選擇有氧是身體慢慢的進行舒展,有益於脾胃的健康。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如果你想在生活中對自己有一個更好的瞭解和認識,你可以評論區留言給我你的問題,感謝信任,再見。


中醫推拿保健師娟娟


人體的脾胃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發現脾胃虛弱就會對健康的影響非常大,主要會出現營養不良、氣血不足等情況。那麼出現脾虛的時候會有哪些症狀呢?我們應該如何調理脾虛?患有脾虛的人哪些食物是不能吃的呢?調理脾胃都有哪些忌諱呢?


脾虛的症狀


症狀一:舌苔有變化

脾的外在表現就是我們自己的舌頭的變化。一般我們康的舌頭表面都應該是紅色的,並且還是看上去很潤澤的舌頭。舌面有一層舌苔,輕薄且非常乾淨。

當舌頭邊緣已經出現明顯的齒痕,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溼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當舌質呈現是赤紅色並且是無苔的,那就是說明體內已經熱可以傷及陰的程度了。與此同時,脾溼的人經常性會感覺自己的口內粘膩,並且面色也會發黃。

症狀二:食慾下降

在中醫理論中,當溼氣進入體內後最容易傷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體內的各種食物和液體,把這些物質轉化為能夠被人體利用的營養物質,為人體新陳代謝提供新的能量。所以大多數人在夏季溼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慾和消化功能下降。但是也是有一部分的人也的食慾是不受脾虛的影響,假如您經常有比較強的飢餓感,可是在自己吃了食物之後卻也會出現飽脹的感覺,其實這也是胃強脾弱的表現之一。

症狀三:早起不適

清晨起床,如果感覺胸悶氣短、頭暈腦漲時,說明我們的脾胃功能較為虛弱。中醫認為,脾氣一虛,肺氣先絕。也就是說脾與肺的功能是相互影響的。脾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氣短,動則氣促等肺氣虛的表現。

症狀四:溼氣重

溼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嚴重時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身體肥胖的人,90%都是體質虛弱者。體虛是身體脾胃功能減弱衰退導致的。體虛會導致新陳代謝減慢,機體活力減弱,從而消耗營養的能力減低,營養不能消耗掉於是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

症狀五:如廁宿便異常

如果出現宿便形狀軟爛、黏膩即為脾溼的症狀,說明消化功能出現異常現象。

中醫脾胃虛弱主要分三型

脾胃氣虛者多氣短乏力、頭暈、胃脹、胃痛、呃逆、食少、飯後脹滿、大便溏瀉、面色萎黃,可服用參苓白朮散和香砂養胃丸。

脾陽虛主要表現為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膩就會腹痛、腹瀉,大便稀,可用附子理中丸。

胃陰虛主要表現在虛火上炎,口乾、容易飢餓、胃酸、隱痛不適、口舌生瘡等,可服用參梅養胃顆粒。

這些健脾食物可以多吃


小米:喝小米粥是我們祖輩幾千年來一直沿用的食療健脾的老方法。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的人最好經常喝些小米粥。在粥里加些蓮子,大棗,效果更佳。

薏米:薏米具有健脾祛溼的功效,但最適合夏季食用。因為夏季雨水多,暑溼重,容易困脾,食慾不振,薏仁正好“對症下藥”。薏米性涼,可以加幾片生薑。但秋冬食用不易過多,特別老人孩子不宜多食。

山藥:山藥是健脾益腎極好的食物。從現代營養學分析,山藥富含澱粉酶,可促進消化,因此無論老人、孩子都非常適合。山藥的做法可以煮粥,也可燉各種肉類,還可燉菜、炒菜,方法多多。但如果作為健脾之用,不要燉食或煮食時間過長,澱粉酶容易破壞,降低其食療效果。

香菇:香菇也是健脾益氣的很好食物,可炒菜、做湯,包餃子等。平時消化不良的人經常吃香菇,慢慢即可增強脾胃的消化功能。

胡蘿蔔:胡蘿蔔也是中醫非常推薦的健脾食物。從現代營養學來講,胡蘿蔔富含胡蘿蔔素,可修復受損的腸胃粘膜,進而增強和改善消化功能。特別是一些經常脾虛腹瀉的,胡蘿蔔是個很好的選擇。除了炒菜,經常做些胡蘿蔔粥也不錯,特別適合孩子和老年人。如果經常消化不良,積食,可常做些蘿蔔湯,消食化積很好。

花生:花生的健脾效果也很好,最好是餐後吃,嚼得碎一些,量也不要太大,這樣不至於堅硬劃傷脾胃。另外可以和豆漿一起打,既增加了豆漿的口感和香氣,還可起到很好的健脾作用,而且吸收好,不會增加脾胃負擔。

脾虛的人不能吃什麼?


脾胃不好的人不宜多吃酸味食物,因為酸入肝,會使肝氣更盛,而肝木又是克脾土的,這樣就會使弱者愈弱。所以平時有消化不良、大便溏稀、說話聲音低微等脾虛症狀的人要少食。如果患有胃潰瘍、胃酸過多,也不宜吃,否則可能會使症狀加重。

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芹菜、筧萊、茭白、葛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批把、梨、枸杞、甜菜、西瓜、綠豆腐、肢麥等。

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有鴨肉、豬甲魚肉、牡蠣肉、牛奶、芝麻、蚌肉、田螺等。

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有養山檀、蘿蔔、香菜等。

養脾最忌諱的5件事兒

一忌養脾無常。即養脾不單單只是秋冬的事情,而是應該像吃飯喝水一樣每天都去做。

二忌冷。要養脾,就不能喝太多的飲料,特別是冰飲料,不管是涼的飲料還是瓜果,都不能吃,過涼傷脾。

三忌甜。我們提倡甜健脾,但過甜則傷脾,甜要有個度。

四忌多。吃太撐了容易傷脾胃,所以吃任何東西都應該七八分飽。

五忌憂思過度。思傷脾,長期鬱悶、思慮過度等,直接損傷脾氣,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影響氣血的生化。


新派中醫吳義春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生活當中,你也許經常發現:有人偶爾會出現水腫,有人平時痰很多,有人老是愛腹瀉,有人舌苔很厚膩;這些情況看似毫無關聯,但是中醫認為它們和“脾虛”,體內溼氣偏重大有關係!

中醫學認為,脾具有運化水溼的作用。所謂運化水溼,是指脾在調節人體內部水液代謝、維持水液代謝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脾可以將全身各組織器官利用後多餘的水液,及時地輸送到相應的器官(如肺、腎、膀胱、皮膚等),變成汗和尿液被排出體外。因此,在水液代謝的全部過程中,脾都發揮著重要的樞紐作用,促進著水液的環流和排洩。人的消化,也要依靠脾氣的作用,若脾氣健運,則飲食水谷的消化、吸收,精微物質的運輸佈散等功能才能旺盛,水液輸布、排洩才能正常,體內的水液才能保持著相對的平衡狀態。反之,若脾失健運、脾氣虛弱,不但會出現腹脹,便溏,倦怠等消化失常症狀,而且還會引起水液代謝失常,進而產生多種水溼停滯的病變,如浮腫,多痰,腹瀉等。

中醫認為脾虛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以脾氣虛、脾陽虛更為常見,多有腹脹、痞滿、消瘦、肢乏、洩瀉(或大便先硬後溏,亦有表現為脾虛便秘者)、食減、水腫等症。下面介紹幾種常見脾虛病症的治療方法:

1.脾虛洩瀉

證候: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覆,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脾虛洩瀉由脾虛失運,溼注腸道所致。治則:健脾滲溼止瀉。主方:參苓白朮散加減。

2.脾虛多涎

證候:神疲,面色萎黃,涎多清稀。《證治準繩·幼科》:“小兒多涎,由脾氣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治則:補益脾氣攝津。主方:五味異功散加減。

3.脾虛如球

證候: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虛起如球,無赤痛,喜按。因脾虛挾溼或氣血不足,虛火壅於氣分所致。治則:補脾益氣為主,輔以祛邪之藥。主方:補中益氣湯加減。

4.脾虛水腫

證候: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悶,食納減少,面色不華,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緩。脾虛水腫由脾虛水停,泛溢肌膚所致。治則:溫脾利水消腫。主方:實脾飲加減。

5.脾虛嘔吐

證候: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脾虛嘔吐為脾臟虛弱,胃氣上逆所致。治則:健脾和胃止嘔。主方: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6.脾虛帶下

證候:帶下綿綿,量多色淡黃或色白如涕唾,無臭,並且面色淡黃,精神疲倦,不思飲食,腰痠腹墜,或下肢浮腫、便溏等。脾主運化水溼,脾虛則運化無能,聚溼下注,傷及任、帶二脈而致。治則:健脾益氣,昇陽除溼。主方:完帶湯,水煎服

7.脾虛經閉

證候:經閉,常兼見飲食不振,痞滿,大便不實等症。多因脾胃虛弱,健運失職,復為飲食所傷,飲食日見減少,導致生化之源不足,無血下達衝任胞宮而致經閉。治則:補脾胃、養氣血。主方:八珍湯加減。

8.脾虛生熱

證候:面色萎黃,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舌淡苔黃膩,脈細數無力,煩渴不能多飲,皮屑增多,言語無力,小便短赤,耳鳴遺精。因脾虛所至內溼停滯,久而生熱,無養氣血,水溼不化,陰虛陽盛。治則:健脾益氣、養氣血為主,輔以清虛熱,滋腎陰。主方:人參健脾丸和知柏地黃丸加減。

9.脾虛出血

證候:便血紫黯,甚則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氣短聲低,面白無華,頭暈,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脾虛出血乃脾氣虛弱,血失統攝為罹。治則:健脾益氣攝血。主方:生脈飲合參附湯加減。

10.脾虛生風

證候: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氣微主證。脾虛引動內風,多由吐瀉或藥、食損脾所致。《張氏醫通·諸風門》:“若體倦神昏不語,脈遲緩,四肢欠溫者,脾虛生風也。”治則:補脾熄風。主方:六君子湯加蠍尾、炮姜、肉桂。

脾虛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

1.宜食食物

具有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秈米、鍋巴(焦鍋)、薏米、熟藕、粟子、山藥、扁豆、豇豆、牛肉、雞肉、兔肉、牛肚、豬肚、桂魚、葡萄、紅棗、胡蘿蔔、馬鈴薯、香菇等。

2.忌食食物

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莧菜、茭白、萵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莜麥等;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如鴨肉、豬肉、甲魚肉、牡蠣肉、牛奶、芝麻等;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如蕎麥、山楂、蘿蔔、香菜等。



百科名醫


脾胃是納運食物、化生氣血關鍵臟腑,脾虛會引起不少疾病,那脾虛要如何調理呢?

脾虛的調理方法如下:

多食用牛肉

可加強人體熱量,牛肉裡有豐富蛋白質,可起到補腎陽虛,脾氣虛作用。多食用牛肉人體會更有力氣,令脾胃感到熱乎,不易受涼。

薏苡仁

薏苡仁微寒,起到利水滲溼、止瀉功效。對拉肚子、食慾差等脾虛表現均可適用。

大米

多食用大米,對脾胃、肌肉保健均有益處。可醫治、改善由於脾虛所造成的消瘦、洩瀉、下痢等。

做法:大米五十克,葡萄乾十克,放適量水把大米煮九分熟,加葡萄乾,一起煮爛食用。

小麥

小麥屬於性涼的五穀類,可起到健心護腎、去熱止渴作用。可用於口乾、心煩不寧、食慾差等情況。

黃金粥

小米、南瓜、大棗一起用來煮粥。

做法:小米用水泡半小時,南瓜切塊,棗洗乾淨,大火先將小米煮開,再加入南瓜同時攪拌,等南瓜煮八分熟後,放大棗,變小火直到煮熟。

栗子山藥粥

準備一些板栗、山藥、大米、枸杞、大棗。

做法:山藥把皮去掉切小塊,板栗煮熟去皮,棗、枸杞、大米洗乾淨,鍋內放適量水,放山藥、大米煮至七分熟,加入熟板栗、枸杞、棗煮熟。棗可補脾胃、益氣血,早有記載大棗適宜脾虛、胃弱、氣血不足等人群常服用。


養娃視頻


脾,被中醫稱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我們所攝入的食水都要通過脾這個轉碼器運化成身體所需要的水谷精微,來滋養機體各臟腑,維持各臟腑的日常功能與物質代謝。如果脾胃虛弱,那就如中醫中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東垣所言,內傷脾胃,百病叢生。

脾虛有啥症狀呢?

首先要說明脾虛一般指的是脾氣虛。所謂脾氣虛,就是脾胃動力不足。

脾虛可常見以下症狀。

1.脾虛嘔吐
證候: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脾虛嘔吐為脾臟虛弱,胃氣上逆所致。
2.脾虛洩瀉
證候: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覆,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脾虛洩瀉由脾虛失運,溼注腸道所致。
3.脾虛水腫
證候: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悶,食納減少,面色不華,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緩。脾虛水腫由脾虛水停,泛溢肌膚所致。
4.脾虛出血
證候:便血紫黯,甚則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氣短聲低,面白無華,頭暈,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脾虛出血乃脾氣虛弱,血失統攝為罹。
5.脾虛帶下
證候:帶下綿綿,量多色淡黃或色白如涕唾,無臭,並且面色淡黃,精神疲倦,不思飲食,腰痠腹墜,或下肢浮腫、便溏等。脾主運化水溼,脾虛則運化無能,聚溼下注,傷及任、帶二脈而致。
6.脾虛經閉
證候:經閉,常兼見飲食不振,痞滿,大便不實等症。多因脾胃虛弱,健運失職,復為飲食所傷,飲食日見減少,導致生化之源不足,無血下達衝任胞宮而致經閉。
形成這些症狀已經是脾虛較重的階段。需要針對病情進行治療。

脾虛初期可以使用山藥、栗子等補益脾氣的藥食同源之品。當然,首要條件是對所食食物不過敏。


大醫惠眾


中醫認為,脾虛是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臟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症。主要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型。

1.脾氣虛

腹脹納少,食後脹甚,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舌苔淡白。

2.脾陽虛
大便溏稀,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節按,形寒氣怯,四肢不溫,面目無華或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氣下陷
在脾氣虛見症基礎上,有氣陷臨床表現,如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
4.脾不統血

在脾氣虛見症基礎上,有慢性出血臨床表現,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見脾氣虛弱的一些症狀。

脾虛該怎麼調理?

1、保證心情愉悅

一個好的心情能夠提高身體的消化能力和增強胃口。

2、科學飲食

脾虛最忌生冷。脾虛的人最忌諱的是寒涼生冷的食物,味厚滋膩、利氣消積的食物要避免,如香菜、蘿蔔、豬肉、鴨肉等。

3、注意保暖

脾胃虛弱的人平時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容易手腳冰涼的人群,可多喝薑茶。

4、適當運動鍛鍊

像慢跑、散步、爬山、氣功等運動方式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提高身體的消化能力和營養的攝取能力,還能促進體內的身體代謝,排除身體毒素。

5、腹部按摩

每天睡前可用雙手按摩腹部,有助於脾胃的順利運行,也是一種非常好的保健方法。

補脾食物推薦

穀類食物:粳米、糯米、秈米、薏米

蔬果類食物:熟藕、粟子、山藥、扁豆、豇豆、葡萄、紅棗、胡蘿蔔、馬鈴薯、香菇

肉類食物:雞肉、狗肉、兔肉、牛肚、豬肚、桂魚、泥鰍



脾虛怎麼補?這個問題有點大,為什麼呢?虛分氣血陰陽,並不是簡單用脾虛二字的。

大眾問題應該從生活中入手,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說的脾虛,通常指脾氣虛、脾陽虛,氣虛與陽虛是疾病同一個方向發展的不同層次,通俗講就是“病的輕與重”。

首先:脾虛症狀

病苦洩注,腹滿氣逆,霍亂嘔吐,黃疸,心煩不得眠,腸鳴。--《備急千金要方》

譯:如果有人頻繁拉水樣便,腹部脹滿,嘔吐,腸鳴,喝點涼水就想小便,有時候會併發黃疸跟心煩失眠,這些症狀叫脾虛。

並有少氣不足以吸、四肢萎軟無力為脾氣虛

兼有飲食不消化,有時候會肚子痛,怕冷等為脾陽虛

其次:檢查:舌頭

左邊正常舌,右邊齒痕舌,一般脾虛的人齒痕舌很明顯。
脈象:右手關上重按無力遲緩為脾虛

鑑別診斷:

1.與胃虛相鑑別:胃中經常感覺空空,肚子餓卻不想吃飯的為胃虛。

2.與五更瀉相鑑別:顧名思義五更瀉主要發生在五更,以腎陽虛為主引起的。

這兩個鑑別只作為引子,其他鑑別略。

證型診斷:

以上脾虛症狀+檢查+鑑別診斷,可明確診斷為脾氣虛或脾陽虛。

張仲景:“若下之,必胸下結硬。”所以脾虛的人禁用攻下。

內經:“虛者補之。”所以虛的病要用補的方法。

脾氣虛:四君子湯或丸,腹脹+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丸。

脾陽虛:理中湯或丸,腹痛寒者加肉桂,熱加白芍、黃芩。

補充:如果是中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或丸,如果引起失眠,用瀉陰火昇陽湯。

謝謝。


用戶78614107964




大內聖手


中醫脾虛有分4種:脾氣虛證,脾陽虛證,脾虛氣陷證,脾不統血證。這4種症候,均以脾氣虛為病理基礎,換句話說,脾氣虛是引起脾一系列病變的根本原因。

脾氣虛證

脾氣虛,一般表現為運化無力,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溼功能失調。臨床多表現為食少腹脹,大便溏薄,肢體睏倦,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面色萎黃等。

脾陽虛證

脾陽虛證簡單的說就是:脾氣虛+脾陽虛證。本證有脾氣虛的臨床表現,外加一派虛寒症候,如畏寒肢冷,面色少華,肢體浮腫,腹痛喜溫喜按,大便希溏,甚至大便中經常有不消化的食物。這類人群往往舌苔淡胖或有齒痕。

脾虛氣陷證

脾虛氣陷證是指脾氣虛弱,中氣下陷,引起的內臟下垂症候。如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等。輕微的病人可能體現為面部肌肉下垂,乳房下垂等。

脾不統血證

脾不統血證是指,脾虛之後,不能統攝血液,臨床以各種慢性出血為主要表現。如月經過多,崩漏,紫斑等。



如何補脾?

食療:

小米:健脾和胃,養血安神,補益虛損。對於體弱多病,脾胃虛弱病人可以長期服用。

山藥:益氣養陰,脾肺腎三髒同補,固精止帶。用於脾虛食少,腎虛遺精,肺虛咳喘。中國古代醫家認為:久服山藥可以益氣力,長肌肉,聰耳目。

南瓜:健脾和胃,排毒養顏,強身健體。

大棗:補益脾胃,養血安神。

將以上食物進行煲粥,作為日常食療,可以益氣健脾,用於治療脾胃氣虛引起的病症,如果伴有腹脹加入陳皮10克。


穴位按摩:

每天摩腹,按摩脊柱2分鐘。掐揉足三里,點按中脘,氣海,關元,三陰交各36下。伴有水腫加陰陵泉;伴有臟器下垂可加灸百會;伴有月經過多,淋漓不盡可加灸隱白。


每天聊點育兒經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如果我們想要充沛的氣血,首要任務是將脾胃調養好。

我們之中有人吃一點東西就感覺飽脹,難以消化;有一些人吃得下,吃得也多,卻不能很好的吸收,腹洩或便秘,或不生精微而生痰涎,或不長氣血而長贅肉,諸多問題,皆因脾胃功能失調所至,所以補益脾胃是改善體質的前提和關鍵。如果脾胃連五穀蔬菜都難以消化,那麼藥物就更難於被吸收了。

一些人因某些功能失調會就抓藥吃。比如;腎虛的會吃補腎的藥,卻不知補腎藥多味厚而難於消化,通常腎沒補上,卻成了脾胃的負擔(就是很多人說的,問題沒治好,把胃給吃壞了。)補藥停滯不消而成為了毒素,所謂的虛不受補,反受其害。還有人心火、肝火旺,常年服用寒涼之藥用以清熱解毒。怎知寒涼之藥最傷脾胃。

給您推薦一款適合大部分人的健脾補氣血的藥膳;

《神農本草經》將“山藥、薏米、芡實”尊為上品。將這三種藥材熬成粥,就做成了一碗健脾補氣血最快的藥粥。對於脾胃虛弱的人,山藥薏米芡實粥最健脾補氣血。

山藥,性甘平,氣陰兩補,補氣而不淤滯上火,補陰而不助溼滋膩,為培補中氣最平和之品,《本草綱目》雲其:“益腎氣、健脾胃、止洩痢、化痰涎、潤皮毛”。山藥是能補肺、補腎、兼補脾胃......在滋補藥中誠為上品,特性平和,適宜常服。現在要屬河南省沁陽市所產的品質最好。藥店裡有炒山藥和生山藥兩種,建議用乾燥後的生山藥較好。

薏米,如果您體內有溼氣,如積液、水腫、溼疹等問題都與體內濁水有關,薏米就是您的好幫手。“薏米最善利水,不至耗損真陰之氣,凡溼盛於下身者,最宜用之。”薏米性微涼,脾胃過於虛寒,四肢怕冷較重的人,還是不太適合的。李時珍說孕婦忌服,可能也是怕利水太過,把羊水也利幹了。薏米最主要的功效在於健脾袪溼,健脾可以補肺,袪溼可以化痰。

芡實,如果您有“脫症”或“漏症”,芡實可以把您“托住”,讓您的氣血不致白白的流失,有人長期腹瀉,下利清谷;有人遺精滑脫,其勢難禁;有人夜尿頻多,無法安睡,這些情況都可以服用芡實。芡實不但能止精,也能生精,去脾胃中的溼氣,生腎中的真水。所以芡實是健脾補腎的絕佳首選。

如果體內濁氣太多的人,喝完此粥可能會出現飽脹感;若肝火太旺的人,會出現胸悶不適;若瘀血阻滯的人,則有可能會疼痛加劇,若津枯血燥、風寒實喘、小便短赤、熱結便秘者會出現不適。選擇時請各位分清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