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二战,长于冷战的美国航母界“三朝元老”——中途岛级航母


中途岛级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隶下的一型航空母舰,是美国第一艘具有装甲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也是美国第一艘最大宽度按能通过巴拿马运河要求而设计的战舰。

中途岛级航空母舰是一种全新和更大的航母,修正了其前型埃塞克斯级航母的问题,有更大的舰体和更低的干舷,装备更强的火力。

中途岛级航空母舰首舰“中途岛”号于1943年10月27日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开工,1945年3月20日下水,1945年9月10日服役,原计划建造六艘,实际共建造服役了三艘。

中途岛级航空母舰曾是美国海军航母中的“三朝元老”,由于服役时二战已结束,因此也常常称其为美国二战后的第一代常规动力航母。

“中途岛”级航母建造于二战,服役于战后。尽管没有参加二战的作战活动,但却作为主力参加了朝鲜战争、中东危机以及海湾战争。

中途岛级“中途岛”号在47年的使用期间,曾3次赴越南作战,作战飞机起飞12000多架次,击落越南战争中的头3架和最后一架米格机。

在海湾战争中,它的飞机共起飞3000多架次,共有20多万名美国海军官兵为其效力,是美国海军历史上服役时间最长的航空母舰之一。

中途岛级“珊瑚海”号在43年的海上生涯中,共进行过20多次海外部署,足迹遍及三洋,五海。

截止1981年12月24日,“珊瑚海”号起降飞机整整30万架次,位居当时在役航母之首,其曾先后搭载过第2、15、14和13舰载机航空联队,在美航母中最先配备F-18战斗机。

由于舰上面积有限和缺乏反潜指挥控制中心等原因,它一直未能搭载F-14战斗机和S-3反潜机,战斗力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珊瑚海”号曾4次获得美国海军单位集体嘉奖,6次获得弗拉特利海军上将纪念奖等。在战后数十年冷战与热战相交替的时期,“珊瑚海”号为美国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4年3月1日至1956年4月6日的“罗斯福”号,1955年9月1日至1957年9月30日的“中途岛”号各自进行了方案大体相同称为“SCB-110”的第一次改装,相当于埃塞克斯级的“SCD-27C/SCB-125”方案。

改装包括在左舷侧以偏离船纵向轴线8°的角度安装了一个147米长的斜角甲板用于飞机着舰,采用全封闭舰艏以增加适航性,使用三座C-11新型蒸汽弹射器以取代二战时期的液压弹射系统,更换了阻拦装置,并改进舰上多项电子设施,减少了舰炮的数量,增加了排水量。

1957年4月16日至1960年1月25日,“珊瑚海”号进行了“SCB-110A”改装方案,“珊瑚海”号在改装后成为该级航母中性能最好的一艘。

SCB-110A比SCB-110方案更复杂,并适合于所有该级舰的改装,在SCB-110方案的基础上,将升降机的位置移至舰岛右舷侧,以提高飞行甲板的利用率;改建岛式上层建筑,增设管状单杆桅,换装新的雷达设备;进一步拆除127毫米单管火炮。

1966年至1970年,“中途岛”号后来又按照“SCB-101”方案进行了适合于所有该级舰的第二次改装,改装后其性能超过了改装后的“珊瑚海”号。

SCB-101方案包括扩建飞行甲板、增大斜角飞行甲板的倾角、更换并重置飞机升降台及更新舰上的弹射器及降落设备,以供起降新式飞机,然而出于对费用的考虑,只有“中途岛”号进行了这种改装,此外该级航母的每艘还进行了不止一次的大修或升级。

“中途岛”号就是美国海军第一艘改装斜角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被用来实验此类甲板的作业模式与工作效率,这项测试从1952年起展开,被证实非常成功的,因此斜角飞行甲板便成为日后美国海军所有航母必备的设计。

20世纪70年代,面对陆续出现的更新一代舰载机,中途岛级逐渐开始无法使用,这包括F-14A“雄猫”重型舰载战斗机、S-3“维京人”反潜机等。

但由于其仍能使用A-6攻击机“入侵者”和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F/A-18“大黄蜂”,所以该级舰还没有立刻被退役。

标准排水量52500吨/51700吨,满载排水量65200吨;舰长306.6米/298.4米,宽44.2米,吃水10.5米;12台锅炉,4台威斯汀豪斯蒸汽轮机;最高航速33节。

75架舰载机,包括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空中早期预警机,SH-3“海王”直升机,SH-60“海鹰”直升机。

2座8联装“海麻雀”舰空导弹发射装置;2座“密集阵”近战火炮武器系统; 以上数据均为改装后。

中途岛级航母甲板的演变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