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殺開國功臣也沒有杯酒釋兵權,唐朝為何成無情帝王家的例外?你怎麼看?

須臾lighting




答:相對來說,唐朝對功臣比較寬容。

不過,這種寬容是在不觸及李唐皇家統治地位基礎上的,否則,同樣殺無赦。

比如,劉文靜、杜伏威、羅藝、闞稜、侯君集、張亮、李君羨等等,或造反有跡,或謀反無形,馬上身首異處,沒有商量餘地。

就連李世民最為倚重的愛將尉遲敬德在酒後說了幾句居功自傲的話,李世民當即援引韓信、彭越被戮之例來警告他,嚇得尉遲敬德寒毛倒豎,滿腹烈酒化成冷汗湧出,頓首求饒,告老辭官。

唐朝對功臣寬容,有時候,其實是一種姑息、縱容。

舉兩例。

比如劉弘基,此人倚仗功高,在貞觀年間多次貪汙被彈劾,但李世民都沒有治罪。

還有侯君集,非常腐敗,家裡的金銀珠寶、各種奇珍不計奇數,《隋唐嘉話》記,他因為謀反被誅後,李世民派人抄家“得二美人,容色絕代”,李世民很驚訝,問她們是如何保養的,她們回答說:“自爾已來,常食人乳而不飯。”由此可知侯平日奢靡到了何種程度。

其實,象劉弘基、侯君集這種腐敗,在唐朝開國功臣中是很普遍的。

對比一下以誅殺功臣而“惡名昭著”的朱元璋,朱元璋除了不許旁人染指朱家統治地位,對貪汙腐敗行為也是零容忍。

也舉幾個例說明一下。

明朝地方錢糧官員常常隨身帶著蓋好印的空白公文紙到戶部報賬,與戶部官員相勾結,利用這些蓋過官印的空白文冊填上虛假支出數據,侵吞錢糧,中飽私囊。

朱元璋知道後,下令一查到底,處死各地主印的錢糧官員高達上千人,眉頭皺都不皺一下。

戶部侍郎郭桓與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官吏李彧、趙全德等狼狽為奸,貪汙了官糧700餘萬石,並侵吞了大量國庫物資,摺合糧食達2400萬石。該案數額巨大,涉案人員多,包括六部全部十二位左右侍郎和和眾多地方官。

朱元璋義不容情,下令將主犯統統處死,涉案的數萬人全部下獄。

刑部尚書開濟接受死囚家人賄賂,主使郎中仇衍設法為之開脫。朱元璋查知此事,下令將開濟、仇衍處死。

永嘉侯朱亮祖出鎮廣東,和地方土豪相勾結,作威作福。朱元璋召其進京,將其直接鞭死。

就連親女婿歐陽倫,因為走私茶鹽鐵等物資,朱元璋也一視同仁,下令斬首。

平陽守禦千戶彭友文、謝成私扣士兵糧餉,朱元璋知道此事,心如刀絞,先處斬了謝成,給被扣糧餉士兵每人發一支長槍,讓他們親手去捅死彭友文。

江蘇常熟縣縣吏顧英平日作威作福,農民陳壽六不堪其害,率領自己的弟弟和外甥把他綁起來,送到京城告御狀。

朱元璋出身自貧農,深味農民的苦,站在陳壽六一邊,申張正義,懲治了顧英,嘉獎了陳壽六20錠銀鈔,賜他們三人各兩件衣服,還免除了陳壽六三年的雜泛差役。

……

通過比較,有時候,真覺得李唐的寬容只是愛護一小撮功勳貴族階層利益的“小愛”,朱明的嚴酷才是愛護廣大勞苦大眾利益的“大愛”。


覃仕勇說史


唐朝是“無情帝王家”的例外?請問,這句話從何而來啊?要是唐朝都可以算是例外的,那麼滿人入關就成了百姓福祉。

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唐朝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無情帝王家”,李淵跟他那幾個兒子乾的那些事,你翻翻歷史書就知道。只不過歷史是勝利者改寫的,李家幹掉了楊家,就必須將楊家說成是“以無德讓有德”,而李家則是“以有道伐無道”。

再者,誰說李淵不殺開國功臣,最早隨他打天下反隋興唐的劉文靜,不就是被他所殺。至於為什麼殺劉文靜,其目的不外語是警告李世民,你的好友劉文靜都被我殺了,你小子想要造次,劉文靜就是你的下場。

比起李淵,李世民做的就更絕情了,玄武門之變,太子儲君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不正是李世民所殺嗎?而李世民軟禁父親李淵,霸佔弟弟的妻子,這還不算“無情帝王家”嗎?

再者李世民所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的侯君集、張亮是不是功臣呢?

唐朝後世幾任君王,哪一個手裡不沾血,李隆基相比前幾位,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請問,這也的唐朝還是不是“無情帝王家”的例外呢?因此,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

最後說點話外提:現在有許多“唐粉”、“明粉”、“皇漢粉”拼命往臉上貼金,好似哪些年代的粑粑都是香的,恨不得趕緊回到古代去大快朵頤,吃個痛快,好證明自己的漢人血統有多純正。殊不知,數次民族大遷移和數千年的戰爭,早就使得血統論成了一句空談,至於是什麼血統很重要嗎?天天冒雨頂風的搬磚、送快遞、送快餐、發小廣告......就算給你個黃金血統又有何用?好好賺錢吧,別一門心思整這些沒用的玩意兒。


大獅


有關這個問題,我看到有槓精在提殺劉文靜、侯君集的事兒,這一點我覺得實在是吹毛求疵。因為每朝每代開國,肯定會殺一些大臣,相比於明朝那樣把開國功臣宰的幾乎一個不剩、清朝連多爾袞的墳差點都給刨了的行為,唐朝已經算是很夠意思了

說完了這點以外,再來談兩點我個人的看法——唐朝之所以殺功臣殺的極少,主要有兩個原因——領導人個人能力,以及時代背景。

先說領導人的個人能力。李世民的能力和胸懷就不用多說了,畢竟能被稱為天可汗的天子,不是誰都能比的。而李淵作為最地道的公子哥,西魏八柱國的後人,在隋朝也是一等一的貴族,他有那個胸懷,也有那個手腕把握好度,不至於動下面人手的程度。唯一玩脫了手的一次,就是太子和李世民之間的火併。

再說時代背景。我剛剛提到了一個詞——西魏八柱國,與它伴行的還有另一個詞:關隴貴族集團。是的,李淵的家族出自關隴貴族集團,這是一個從西魏開始,延續了近百年的貴族集團,包括隋朝皇室在內,都屬於這個集團。大家以前都是在一個鍋裡面攪馬勺的,相互之間肯定要客氣點。

而隋唐之前是什麼時代?魏晉南北朝。這個時代是非常講究門閥的,也是非常看重家族勢力的。著名的西魏八柱國,就是指的西魏時期八個大的軍事貴族。而南方的五個朝代就更是如此,王敦都快把刀架在皇帝脖子上了,皇帝也沒敢動他。

說到底,還是那個時代,君權尚且沒有到能夠壓倒一切的地步。



青言論史


這是個歷史上很大路的問題,但是回答起來卻非常不容易。因為用一個固定的框框去套各種階段,很明顯是行不通的。當然了,既然這麼問了,筆者就來說說唐朝這個事吧。

唐朝初年一直在戰亂之中,他離不開這些功臣

唐朝建立之後,實際上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在戰亂之中。除了內地平叛之外,外族的襲擾也非常多,李家王朝離不開這些功臣。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幾乎年年都在打仗。

貞觀四年,李世民命令李靖滅亡了東突厥。

貞觀八年李靖,侯君集、王道宗出兵抵禦吐谷渾,殺了吐谷渾的國王,又另立了一個。

貞觀十三年出兵伐高昌,設立了安西都護府。

貞觀十九年又出兵伐高句麗,雖然沒有成功,但是也是一場軍事行動,也是在這一年,滅了薛延陀。

貞觀二十年,唐朝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單于都護府。

……。

建國之後,一直南征北戰,所有的功臣都有用武之地,君臣都沒時間對掐,那有時間互相算計。

唐太宗和他爹父子倆執政時間較長

唐高祖李淵在位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二人加起來都有三十二年的時間。三十二年的時間,足以把一大幫功臣能量耗盡。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唐初的軍事制度了

中國的封建歷史,其實就是一個不斷集權的歷史,唐朝也不例外。大業初定之後,李家父子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加強中央集權。

在集中中央權力的同時,沿用隋朝的府兵制,也是原因之一。

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基礎上,是兵農合一的制度。衛士二十一歲入軍,六十歲免役。徵點標準是“財均者取強,力均者取富,財力又均,先取多丁”。府兵農忙時生產,農閒時操練。其經常性任務是輪流到京城宿衛(稱為“番上”),或到邊境和內地的要地戍守,戰時則應徵作戰。

軍府最多時有六百三十四個,約百分之四十分佈在京師所在的關中,以便中央政府手握重兵,控制四方。府兵必須憑尚書省兵部的兵符才能調撥。戰時由皇帝命將率軍出征,

戰爭結束,將領回朝,士卒歸府,將無常兵,難以干預國政。

最後一點,唐太宗強大的人格魅力

這一點確實不可否認,唐太宗的確極具人格魅力。

可能是因為他的皇位得的有問題,因此他一輩子都在努力證明自己是個好皇帝,他在很多細節上都非常注意。一輩子都努力控制自己的私慾,非常難得。

另外,他個人也非常愛才,惜才,會用才,手下人才濟濟。房玄齡、杜如晦等都是早期就跟隨李世民的,並且堅定不移的跟隨,參與了玄武門之變,而長孫無忌雖然是在朝為官,但是也依然支持李世民,更不要說後來投靠的秦瓊和程咬金,

魏徵曾是李建成的謀臣,二人的君臣關係也成就了一段佳話。

因此,李世明個人的原因也是有一些的!



劉欣


因為唐朝的奪嫡之爭掩蓋了無數功臣被殺的現象。

第一批是大唐定鼎時期,許多反對派作為大隋,李密,竇建德等人的支持者被幹掉了。當然這些人多數不算大唐的功臣。

第二批是玄武門之變,劉文靜因為支持李世民被殺,然後李世民政變,殺了一大批李建成的支持者。

第三批是李承乾謀反案。侯君集等被殺。

第四批是高宗時的房遺愛謀反案。李世民的兒子吳王恪都被殺了。

第五批是武則天封后前後,長孫無忌等人被殺。

至此,關隴貴族對權力的壟斷徹底被打破,這算不算殺功臣?如果還不滿意,還有更以後的李敬業集團揚州起兵,還有武則天的稱帝之路,還有神龍政變後的五王……等等,哪一次政變不是用功臣的血堆出來的?唯一的疑問就是這些皇權之路上的墊腳石算不算開國功臣而已。


pegasus1


那是你不瞭解,只看到了被美化的東西。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鄖國公張亮是怎麼死的?因為他收養了五百個義子,李世民說,“他養那麼多幹兒子幹嘛?肯定是要造反”,於是把他殺了。

“亮有義兒五百,畜養此輩,將何為也?正欲反耳。”命百僚議其獄,多言亮當誅,唯將作少匠李道裕言亮反形未具,明其無罪。太宗既盛怒,竟斬於市,籍沒其家。《舊唐書 張亮傳》

英國公李績,就是徐茂公,貞觀二十三年,李績是同中書門下三品,也就是宰相,李世民快起來,跟李治說,“你對李績沒有恩情,現在我把他貶了,如果他馬上出去任職,我死後你就把他召回來,如果敢停留,馬上殺了他”。只是李績這人賊精,知道李世民的小心思。

是歲,冊拜尚書左僕射。上謂太子曰:“李世績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於後用為僕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五月,戊午,以同中書門下三品李世績為疊州都督;世績受詔,不至家而去。《資治通鑑》

對於皇帝來說,殺幾個功臣,那都不是事,談不上殺不殺功臣,功臣和反賊,通常只有一念之差,


南朝四百八十寺


唐朝也有過殺功臣的事例,只是不多罷了,功臣們大都安享晚年。

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還是李家的出身。

李家出身自關隴貴族,歷來從這個家族走出來的名人高官不計其數,他們有氣度,有名望。

其次我們看,不論劉邦還是朱元璋,開國之後都大殺功臣,是因為他們出身低,朱元璋是個農民,劉邦是個村長。

他們身邊相當大一批人都是落魄時一起混的弟兄。徐達、湯和是朱元璋一個村的,樊噲是劉邦村裡賣肉的屠夫。

大家都知道彼此的底細,誰也不比誰高貴,正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劉邦和朱元璋是大哥,帶著大家幹,服從他也就罷了,那麼大哥的兒子呢?

要知道這些從底層打天下混起來的將軍們,他們調兵是不需要虎符這種東西的,誰沒有一幫過命的弟兄?

出於顧慮,那麼這倆不得不舉起屠刀,把有威脅、有聲望的將軍們、大臣們都幹掉,以圖高枕無憂。

唐就不一樣了,李淵出身本來就高,他起事之前,還是唐國公,是太原一地的長官。

長官們帶著大家幹,勝利果實自然就是長官的,他們喝點湯就行了。

他們想造反,也沒有誰能在名望上壓過李家一頭,那麼自然名不正言不順,也不會有多少人追隨,這樣一來,他們自己就不太可能鬧事。

侯君集倒是搞過事,但也不是為他自己,他扯的也是太子李承乾的旗。這是人家李家的內鬥,談不上以臣壓主。

李家可以牢牢掌控這些臣子,既如此,那麼大開殺戒也就沒有必要了。


浮沉於史


因為戰爭的延續。

如漢,明,貓等王朝,對於開國功臣的血腥迫害的根源是在於穩定。在實現了大一統後,開國將領就成了國家長治久安的不穩定因素:他們手握兵權,深孚眾望。王朝很可能因他們而亡於割據。宋太祖雖沒有迫害功臣,卻用杯酒釋兵權的方式化解了這種危機。

而唐在建國後,把用兵方向轉向了高句麗,東北,西北的少數民族地區。狡兔未死,走狗自然不能烹,而且之後還出了薛仁貴那樣的名將。而後來,在安史之亂後,戰爭停止的李唐王室沒有意識到平叛功臣以節度使身份手握重兵的危害,延續了祖宗嘉獎功臣的作風,而當功臣後代的忠誠度變質,藩鎮割據最終導致了李唐的滅亡。

此外,還有原因是李唐王室有胡人血統,這與北方的遊牧民族對待功臣態度有關。而且李唐王室出身關隴貴族,如同隋,宋,都是軍事貴族掌權,他們對待功臣的態度相對溫和,相比於劉邦,朱元璋這樣的“鳳凰男”,貴族掌權後的素質確實比底層人民高一些。


愛馱貓的馬


無情便是帝王家,這句話是在鞭撻封建社會帝王之家為了皇位,兄弟相殘,父子反目,誅殺功臣等等,這些殘忍血腥,這些例子比比皆是,就拿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爭奪皇位,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軟禁高祖李淵,逼他老子退位,就這樣踏著自己兄弟的屍體登上皇位,你說這樣的皇家還有親情嗎?無情便是帝王家這句話放到帝王之家一點不為過。


風雨同舟129273794


唐王朝李世民弒兄逼父,殺弟誅侄慘無人道,人神難恕,法紀難饒,他開創了一個強者為尊的時代,創造了篡改歷史的先潮,他開創了貼門神,興盛了佛教,卻藏不住他心中的恐懼和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