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cn
日本的真龍標本
龍確實是有的。
日本的大阪市浪速區瑞龍寺這還保留著一具真龍的標本。
這條龍的體型較小,只有長約1公尺左右,頭上有短角,嘴邊有長鬚,眼部凸起,四肢可能因退化原因,比較粗短,爪子形似鳥爪,為三趾,脊背彎曲似蛇形,全身附有鱗片,但是因為經過防腐,全身被刷滿金漆,製成了標本,已經看不出原來的皮膚顏色了。
根據瑞龍寺的寺志記載,這具標本來自於中國,大約在明治11年,也就是公元1878年,清光緒四年被福建沿海一帶漁民捕獲。當時福建一帶捕魚為生的漁民在自己的捕魚網中發現了這尾蛟龍,據說這尾蛟龍剛被捕獲的時候還活著,出水後不久就因為窒息而亡。
漁民本想將這具龍屍丟進大海,但是船主貪其珍貴。於是將龍的全身抹上鹽粒後偷偷的運回了漁村。
回到漁村後不久,船主運回龍屍的消息就不脛而走,當地無數的人過來參觀龍屍。
因為天氣溼熱的緣故,龍的身體上雖然抹了鹽粒,但是還是在迅速的腐壞變臭。地方官員在知道這個消息後,非常希望將這尾龍屍作為祥瑞敬獻到京城,於是逼迫這個私藏龍屍的船主交出龍屍。
船主當然不甘心到手的鴨子就又飛了,於是一邊謊稱屍體高度腐爛已經被燒掉了,又別私下聯繫一個了往來福建和日本的走私商人,最終以高價將其販賣到日本。
日本的真龍標本
這位收購龍屍的商人將蛟龍的屍體運到日本後,很快以高價轉賣給當時日本最著名的收藏家富商萬代藤兵衛作為收藏。放在藤兵衛看到蛟龍屍體後喜出望外,一直將龍屍偷偷藏在家中。
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他又將此龍曰贈送給大阪的瑞龍寺保存,據說,一同贈送還有他收藏多年的一些日本傳說中人魚以及河童的屍體標本,瑞龍寺收到此龍後,一面表示感謝,一面請人用金粉刷遍龍神,供奉起來。
到了昭和五十年,萬代藤兵衛的兒子又重新制作了承載蛟龍的升龍箱,供奉至今。
這段歷史就記錄在瑞龍寺展出的蛟龍標本邊的黃綾上供人觀瞻。
如果上面這段說明不足以說服你,那我們也可以從國內的一些記載來看,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山海經》對龍的記載。雖然自司馬遷起,《山海經》就一直被當作巫術以及志怪荒誕神話故事合集來看,但近代以來,通過《山海經》的解讀和考古的發現,專家門普遍認為,《山海經》是一本記載上古時期歷史、地理和民俗文化的百科全書。
《山海經》非常古老,全書一共三萬多字,記錄的內容全是“南山經之首曰䧿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之類的,全篇缺少形容詞和多餘的贅語。比如《山海經》在描述鸚鵡時,說它“像貓頭鷹,有人的舌頭,能說話”。又比如《山海經》中“六足、四翼、蛇身”的肥遺,可能其實就是蜻蜓。
仔細研究可以發現,《山海經》常以常見動物描述未知動物。比如“鴟目蛇尾”、“人面魚身”、“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又比如全書隨處可見的“鳥身而龍首”、“龍身而鳥首”、“龍身而人面”、“龍首之山”和“龍首之神”。
這樣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龍和蛇豬馬牛羊狗一樣,在作者所在的年代應該是一種很常見並且非常具有辨識度的動物。
十年前某網友拍到的疑似龍的圖片
先秦古籍《左傳》和晉代作品《拾遺記》中都記錄一個養龍的故事,記錄了上古一個以養龍為職業的家族。舜帝執政的時候,長江下游的南潯國捕獲了2條龍,作為貢品送給舜帝。舜帝特意建造了“豢龍之宮”,蓄積雨水來飼養龍,這條龍一直到夏朝時期仍然存在。
據說百家姓中“董姓”的先祖就是“豢龍氏”,因董姓祖先擅長飼養龍,被舜帝賜姓為董。此外,《史記》和《竹書紀年》也都記錄了“孔甲好龍”的故事。
龍的傳說
在夏朝晚期,夏王孔甲在黃河、漢水之中,捕獲了2條龍,任命堯帝的後裔劉累負責飼養,封他的家族為“御龍氏”。後來有條龍死了,劉累將龍肉烹飪給孔甲享用。誰知孔甲上癮了,不斷要求劉累獻上龍肉,劉累只能逃到了魯國,改姓範。到商朝時,“御龍氏”被商王改封為“豕韋氏”。
恐龍化石
但是,近代有些專家和學者通過對古籍和出土文物的研究得出結論,龍是黃帝創立華夏部落時,才拼湊而成的圖騰。其實這種說法,早就被考古學打破了。考古學家在河南濮陽古墓發現的蚌殼龍,距今已經有6500年左右,龍的形象已經與現代傳說中的龍形象類似。
濮陽西水坡出土的蚌殼龍、虎圖墓葬蚌殼龍
1996年,貴州省安順市也出土了幾件恐龍化石,距今約有2億年。令人吃驚的是,其中有一條與神話中的龍極其相似,而且長著兩根“龍角”,生物學家將其命名為“新中國龍”。
新中國龍
或許你覺得恐龍和中國龍不是一個物種,那麼接下來講述的一個關於一頭跨越了幾個朝代龍的故事。在不同朝代,反覆提到同一件事情的續集,古人總不可能來回穿編故事騙後人吧!
據《遼史.太祖本紀》記載公元920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內蒙古境內,發現天空中有一條十幾丈的黑龍。當時的人迷信巫蠱之術,所以遼太祖認為是有人要用巫蠱之術謀害於他,於是拉弓將黑龍射成重傷。
黑龍逃出1千5百里後,降落在吉林省黃龍府,落地後縮小為2尺。遼太祖命人截掉龍角和龍舌,將黑龍屍骨收藏在遼國府庫。後來遼國被金國所滅,南宋禮部尚書洪皓出使金國的時候看到了這具保存下來的龍屍體。
於是,這個故事的續集出現在了南宋禮部尚書洪皓《松漠紀聞》中,他在書中這樣記載“龍尾、龍身猶在,龍角不知所蹤”。然而這個故事並沒有完結,之後元好問也在《續夷堅志》中提到,直到公元1214年初,金國遷都開封時,這件黑龍屍骨仍然在寶物清單之中。
至於最後這具屍骨流落何方卻再也沒有典籍能看出端倪了!
山海經解密
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古代對龍的描述。首先是能飛,能噴火,常在雨天出沒。
首先是可以飛,若滿足龍那種體型,卻沒有翅膀能飛的條件。可以將其想象為一個充了氣的肉球,裡面含有大量氣體。已知的氣體能讓物體飄起來的就是氫氣和氨氣。若龍體內含有大量的氫氣和氨氣,本身物質又不是太重的話應該能飛起來。
噴火的話就比較好解釋了,氫氣本身就是一個易燃氣體。若將氣體噴出去的一瞬間,體內產生高溫將之點燃也不是不可能。別懷疑氣甲蟲就能噴出很溫度將近100度的高溫。
為什麼說龍城出現在雨天或者江河之中?因為已經說過,氫氣是一個易燃且不穩定的氣體。所以說利用水來降低自身的溫度,要不然一小心把自己炸死了多憋屈。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黃帝征戰的時候征服了其他部落,而把所有部落的圖騰拿來結合成一個那便是龍。這樣說我們是龍的傳人也不為過。
陌清塵whj
真有龍,龍是能量流,遠古的修行人,修行高深處,能量流在人體場中運行,衝開天竅,由於沒有塵世的物體可以形容,修行人用龍來表示直上雲霄。東方西方都有修行高深之人,西方醫學標誌是兩條龍在人體場衝騰向上,象徵著能量流,清除人體場疾病衰老。
龍在中華文化的地位就不用多說了,已經超出醫學範疇。中華第一龍是最近出土的七千年前太陽人,刻畫能量流衝頂。
色身,是盤根錯節因緣,在輪迴中產生,不必糾結其中,貪著其事。修行,施展能量流,強攻玄頂,不用考慮使用何種武器,何種戰法,"是法平等"。攻堅途中,無需畏懼險阻,只要盡力,力盡之時,自會有菩薩相助。
潛龍在淵終有醒,
靈蛇蜷伏啟無聲。
一飛沖天天地動,
萬象更新喜樂生。
能量加持
龍,這個詞主體會有三種解釋,一種是恐龍,那自然是地球上真實存在過的遠古生物;第二種是西方歐洲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會飛會噴火的神物;第三種就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裡的神物。還有古代美洲、南亞等地也會有類似的傳說就不一一提了。而這個問題想必指的就是第三種吧!
如果是問“現實中真的有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龍這種生物存在嗎?”這樣的問題,那麼嚴謹、科學的回答會是“沒有!”
我們來看神話傳說中對於龍的描繪,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在宋人羅願為爾雅所作的補充《爾雅翼》中,這樣解釋龍的九個外形特徵:“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當然,還會有其它的解釋或局部不一的相似,但是總體意思還是差不多。這些外形特徵也隨著時間的發展,不斷地進行修飾與變化。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國人對於龍的觀念,從最早的原始圖騰崇拜,開始向神異力量祈禱(呼風降雨)、帝王君權象徵等等方向發展。所以,這些動物外形特徵的綜合,更多是對於外形的考慮——讓龍顯得更加威嚴、華貴!讓人心生敬畏!
但是,恰恰是這些外形特徵的過度雜合,讓這種形象之下的“龍”變得不可能在現實中存在。因為從生物學上來看,任何特別的外形,都會與這個生物獨特的進食習慣及生存環境息息相關。但龍的大多數外形特徵就會在這兩方面形成太多的衝突與矛盾,這是其一;
再者,作為一種神物,龍最早被賦予了呼風喚雨的職能。但科學已經完全證明,風雨雷電都有各自生成產生的原因,與任何生物無關。而且也不可能會任何象龍這樣的生物能夠擁有哪怕只是一點點的改變及控制這些能力的科學依據。這是其二;
回到最後,中國神話裡的龍,其身形不具備任何可以飛行的可能條件,完全就是神話體系裡的騰雲駕霧,無非是遠古人類對於天空雲彩變幻時的各種合理想像而已。
當然,如果你要把“龍”理解為一種文化象徵以及圖騰形象的話,這個問題就可以改為回答為“有”了!因為我們中國人就是龍的傳人,龍這種形象與內涵是真實存在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的!
剛剛講過
當然有龍,如果沒有,那我們如何稱為龍子龍孫呢?所以反對有龍者就是否定自己的祖宗,就是出賣自己的祖宗。根據傳說中華始祖伏羲女媧就是雷神的兒女。雷為震,震為龍,所以雷神就是無上神龍,就是說話如同打雷的耶和華上帝,就是住在雷音寺裡的如來佛。在小乘佛經裡世尊釋迦牟尼佛被稱為神和無上大龍,所以可以合稱為無上神龍。羲從羊,伏羲就是《聖經》裡的聖子羔羊,也稱萬王之王,道家稱玉清真王,也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居玉樞府統御雷部,佛家稱之為普賢菩薩,也稱金龍或祖龍,也稱南極長生大帝,在《西遊記》中稱地仙之祖鎮元子,一切眾生之靈都歸玉清真王管轄。我們人的靈都是小龍,從肉體上而言都是伏羲和女媧的後代,從靈魂上而言都是雷神上帝的兒女,所以我們稱為龍子龍孫。
中華文化大秘密
沒龍就不會在十二生肖裡編排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