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啟後:我們欣賞碑帖,一般並不管他的文字內容


魏啟後:我們欣賞碑帖,一般並不管他的文字內容

魏啟後先生

古帖(包括古代叢帖和鉤填墨跡)主要是魏晉二王以來的名家簡牘,原紙多有損壞的地方,文字往往短缺,後人鉤摹或者摹刻上石的時候,刪掉殘缺的文字,上下文硬性連接起來,看上去像是一件完整的東西,其實已經不可讀了。

閣帖裡這種事例很多。例如最有名的王羲之《袁生帖》:“得袁、二謝書,具為慰。袁生暫至都,已還未?此生至到之懷,吾所也。”表面上完整好看,其實它的末句顯然是文字缺漏文義不通的。

魏啟後:我們欣賞碑帖,一般並不管他的文字內容

王羲之《袁生帖》

許多名碑、撰文和書丹並不是一個人,而且多是一般的官面文章,書丹的人只是書寫而已,根本就沒有必要把書法藝術與文字內容聯繫起來欣賞。

啟功先生有一首詩:“買櫝還珠事不同,拓碑多半為書工。滔滔駢散終何用,幾見藏家誦一通。”這種離開文字內容的欣賞是不完善的,完整的欣賞還應該是形式和內容的統一。

一件最完美的書法藝術品應該是作者的氣質、思想感情和藝術造詣、藝術技巧的高度統一。 人們對各種書體各種風格的欣賞興趣各有取捨,各有側重,這是正常的。對藝術的欣賞不必強求一致。我們常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如此。

但是也還是有一些共同規律的,一般地講,欣賞書法作品,大約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著眼。

(一)我們所說的書法是指漢字的書法,首先它必須是正確的字。它既是千變萬化的,但又必須是正確的字。我們從歷代名跡裡可以看出,同一個字,千姿百態,但都是正確的。

魏啟後:我們欣賞碑帖,一般並不管他的文字內容

魏啟後臨歐陽通帖

(二)從用筆方面欣賞。就是用筆墨寫在紙上,這些線條的運動方法和效果美不美。杜甫稱讚張旭寫字說“揮毫落紙如雲煙”。這就是說張旭筆下的線條運動像雲煙卷舒那樣舒展自然。

魏啟後:我們欣賞碑帖,一般並不管他的文字內容

魏啟後書法對聯

(三)從結體、章法方面欣賞。所謂結體、章法,就是看線條運動的痕跡、所構成的字的結構形狀和通篇結構的畫面美不美。 書法藝術中字的結構美,就是在一般實用文字結構的基礎上加以變形的美。例如唐人寫經就是唐代一般實用文字的簡單化,是點畫勻稱的結構方法。不同名家的字就有不同的變化。 書法藝術的章法美,也就是對一般實用文字簡單化整齊排列的那種章法加以變形的美。

魏啟後:我們欣賞碑帖,一般並不管他的文字內容

魏啟後 臨羲之鄉里人帖

(四)從用墨方面欣賞。老米雲“使毫行墨而已”,線的運動有輕重急徐,表現為濃淡乾溼。行墨的效果正是對用筆好壞的檢驗。

(五)對通篇神采氣韻的欣賞。所謂神采氣韻主要表現於字裡行間的節奏變化,點畫使轉的一切微妙的動作。這正是人的氣質、思想感情的表現。如同人的舉止、談笑的氣度一樣,都是一些出於自然的微妙動作。書如其人就是這樣體現出來的。這就是藝術技巧和人的氣質的高度統一。

魏啟後:我們欣賞碑帖,一般並不管他的文字內容

魏啟後《世上無難事》

以上五個方面,前四個主要表現為技巧方法,第五個則是人的內在因素透過技巧方法呈現出來的藝術效果。最完美的書法藝術作品應該是出於高尚而有素養的人,由於他長期磨鍊、學習、體會而養成的優美的、正確的書寫習慣。

在特定條件下,心靈的美在無意中流露在書法作品裡而成為書法藝術的美。這樣的作品就更加動人,這就是藝術品的魅力。我們從古代的書法藝術珍品裡尋找這樣的精華傑作,例如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東坡的《寒食帖》都是當之無愧的。

魏啟後:我們欣賞碑帖,一般並不管他的文字內容

魏啟後繪畫《蝴蝶魚》

至於那些古代的名臣賢哲,人是可敬的,他們的手跡也是可貴的,但他們沒有專門研究這項藝術,或者藝術造詣不高,我們就沒有必要勉強從藝術角度去研究他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