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中,最难打的是哪个国家?

付宇慧


秦灭六国,最难打的肯定是赵国啊,因为,长平之战前期,乃至后期,能够跟秦一争长短的国家,就是赵国。

赵国胡服骑射改革后,虽然没有秦国改革的彻底,但战斗力,也是大大加强。不像楚国,虽然富、人多,但战斗力不强,而且,长平之战开始,到楚国灭亡,楚国的国君,都是脑残之辈,不值一提,而且,关键的是,楚国没什么将才。

赵国不一样,兵强马壮,人口多,人多,就是基础啊,特别还名将如云,像赵奢、赵括父子、廉颇、李牧、乐毅、田单、乐乘、赵胜、司马尚等,战国四大名将,赵国占了两个。

赵国普通民众尚武,因此,就算长平之战,战死65万人,秦军也不好受啊,95万人,也死在赵国45万,简直就是以命换命,差一点儿成惨胜了。

历史上,一直低估了赵括的作用,其实,赵括是真男人,真大将军。如果不是他,赵国可能灭亡得更早。他和65万将士的死战和牺牲,赢来了赵国保全国家的机会。

秦国疲战,东方五国唇亡齿寒,终于出兵,赵国喘过气来了。

之后,廉颇守成、李牧进攻,又帮赵国守了几十年。

但可惜,赵孝成王的两任子孙,实在是无能透顶,乱杀将军,赵国灭亡,是命运了。

不过,在灭亡前,给秦国,带来最大的麻烦和伤亡。


董江波


秦灭六国,最难打的当然是韩国啦!不是楚国,也不是赵国,更不是燕国!

韩国正处中原腹地,人口密集,兵源多,而且铸造工艺冠绝七国,但是尽管拥有诸多条件,韩国还是很难打胜仗,但是秦国就是消灭不了他!因为韩国最难打!


韩国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防御高,城高池坚!什么虎牢关、荥阳、成皋……等历史上著名的城池都是韩国的城池,都是易守难攻之地。

但是又会有人问了,那为什么韩国会第一个灭亡呢?


其实在战略上,韩国并不是秦国的第一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最容易攻破的赵国。根据先弱后强的原则,赵国是最容易打的!但是秦国第一次伐赵只是把赵国的主力给消灭了,并没有完全灭亡赵国。

秦国攻破邯郸之后粮草不足,就退兵了,你说退兵就退兵吧,作为秦国的盟友韩国也没有做好防备,于是就被偷袭攻破了新郑,韩王也投降了。

卑鄙的秦军没有能力从正面战场上消灭韩国,竟然偷袭盟友,这证明了什么?不正是说明了韩国的强大吗?

……

好了,吹不下去了,但是最弱的国家不是韩国,因为他的防守能力真的是最强,城高池坚,只是防守山河,在德不在险,韩王都是庸俗之辈,所以守不住韩国。

最弱的应该是燕国。


梦三七夜


先看看秦始皇灭掉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按理说,最强的国家要么是第一个被灭,要么是最后一个,齐国是传统大国,曾经强大到被五国围攻,齐闵王被杀,再也不想合纵抗秦,纵横家们的话,齐国人最后是说啥又不想听了,于是坐看其它五国被灭,其它五国中,以赵国最为厉害。



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发展,十分强大,虽然长平之战,任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导致四十万赵国士兵被坑杀,但是并没有让赵国一蹶不振(换了其他国家恐怕早就完蛋了),但是赵国上下都没有因此而气馁,君臣勤政,大力发展农业,积累资本,积极结交其他国家,全国上下专心抗击秦国,在此情境之下,白起建议秦王不要攻打赵国,碍于白起的功绩,秦王虽然不满,但也没有表示异议,但还是没有忍住,仍然攻打了赵国。



赵国并没有怯战,赵军全线收缩后坚壁清野,退守都城,赵王亲自激励赵军,赵武灵王之子平原君也仗义疏财,让自己的老婆孩子亲自去前线帮忙,全国群情激愤,誓死抗击秦国,顶住了秦军的一次次冲锋,秦军伤亡惨重,士气低落,邯郸却岿然不动,然而勤王仍然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攻打赵国,赵国向周围国家求援,但是各国要么等着赵国被灭,要么就是惧怕秦国的势力不肯救援,最后孤立无援的赵国最终在六国中式微,一蹶不振,秦国从函谷关内向外看的时候,惊喜的发现,已经没有人能够抵挡秦国了。


军事一点通


我认为秦在灭六国中,最难打的还是楚国。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个人认为有一下几点:

一,楚国地域广阔,又具有长江流域,缓冲空间大,所以进攻楚国是非常漫长的过程。

二,楚国综合国力强盛,不弱于秦国。疆土辽阔,人口众多,所以在兵力上不输秦国。当时王翦用了六十万兵力才初步灭了楚,但之后秦楚对抗也没有停止,到最后楚人项羽又灭了秦国。

三,楚国大将项燕坐镇,秦王当时派给大将李信和蒙恬二十万人攻楚,但大败于楚国大将项燕,秦军几乎全军覆灭。

四,楚国倾尽国力抗击,楚国当时正处在被灭国的边缘,不想当亡国奴的楚国人团结一致,纷起反抗。加之长平之战时,秦军的残忍天下共知,放弃反抗也就意味着死亡。

五,楚国文化底蕴雄厚,就算楚国没有了实力抵抗秦国,民间依然会保持着很强的反抗情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楚国人的反抗情绪。

以上是我总结的几点,支持的朋友别忘记多多关注或点赞啊!


以史观天下


战国四大名将:李牧、廉颇、白起、王翦。秦国两个,赵国两个。不是说某个国家的不行,而是说其他国家的跟这四个比都是垃圾。

历史有一个评价:秦赵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在战国时期,能够打败秦军的只有赵国军队。历史学家对赵国的评价是:四战之国

;(后面介绍下赵国的几个名将)意思就是这个国家是全民皆兵,特能打仗。赵国历经战乱,首都几遭侵扰,四周诸国虎视眈眈。这一切迫使赵人分外的团结、耐苦、善战,也只有如此才能生存。

赵国地处太行山附近,国强兵盛,其军力为东方六国首,抵抗秦近百余年,而互有胜负。秦国要东出统一天下,首先碰到的就是赵国。赵国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军队的战斗力、生产力大增。

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倾全国力量攻打赵国。当时赵国45万军队,秦军号称20万军队,当秦国围困赵军后,秦昭襄王亲自到前线,发动将近60万军民,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投入战斗,断绝赵军的救援和粮道,赐民爵位一级。秦国对爵位相当的抠门,是靠杀敌来获得的,爵位可以用来抵罪用,相当于免死券,在长平之战,秦王上来就给爵位。最后,四十天的战斗,秦赵的伤亡比是3:2。最后,已经断粮40天的赵军,分四队突围的时候,主将赵括被射杀,赵军才投降。如果主将赵括不死,赵军或许真的就突围了。最终白起杀了40万投降的赵军,只留下了老弱200人送回赵国。

但是此时,秦军也损失惨重,国力损耗大半。秦王拒绝了白起继续进攻邯郸的建议,罢兵回国休养生息。就在此时,北面一个国家——燕国,一看赵国战败,赵国精锐丧失殆尽。就想攻打赵国,结果被赵国军队反打了一顿,赵军攻下了十几座城池。

赵兵以骁勇善战闻达于诸侯,尤其是赵武灵王改革后,赵兵单兵素质及军团作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赵兵作战不足也是很多,如:赵兵士气及作战意志的持续,更多的依靠主将的作用赵兵失败多是因主将战亡,而军乱而败。故只要赵军保持指挥官的存续,基本上赵兵很少溃败、投降,战亡也是成建制的。

赵国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国家,在战国时期,能够打败秦军的只有赵国军队。赵国的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赵国人全民尚武,而且骑射十分了得。从赵国的七子良将可以看出赵国的军力多么的强悍:

1.赵国最后的顶梁柱 武安君李牧

李牧是战国时期真正的打仗不挑剔,一辈子没打过败仗的名将。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赵王迁在奸臣郭开(换廉颇也是他)的谗言下,夺了李牧的兵权。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李牧前半生主要在北方防御匈奴,大破匈奴,灭了襜褴(chānlán),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公元前243年,燕国趁赵国长平之战失败后,入侵赵国。赵王派李牧进攻燕国,攻下燕国的武遂(现河北省徐水县西北的遂城镇)、方城(现河北省固安县南)

公元前233年,长平之战后,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李牧大败秦军,斩首五万。

2.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廉颇

这位老爷爷虽然脾气不大好,但是其军事才能极高,能够和李牧、白起、王翦并列为“战国四将”,其能力可见一斑。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这位老爷爷打仗很有特点,早年攻打齐国的时候,以勇气闻达于诸侯。他要是打能打的对手屁滚尿流,后来守卫上党以及邯郸,白起拿他也没有办法。最后被秦国神将郭开(赵国的奸臣)给谗言打败,后出逃魏国。

战绩:

公元前284年,廉颇将,攻齐昔阳,取之。

公元前279年,廉颇将,攻齐。

公元前276年,廉颇将,攻魏几,取之。

公元前275年,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又攻安阳,取之。

公元前251年,廉颇为赵将,破杀栗腹,虏卿秦。

公元前250年,廉颇围燕国都。

公元前248年,廉颇攻燕。

公元前245年,廉颇将,攻魏繁阳,取之。

长平之战后,邯郸保卫战,廉颇大破秦军。

3.马服君 破秦猛将——赵奢赵奢不是很出名,但是他有个儿子很出名——赵括;纸上谈兵的哪一位。赵奢是最早提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人。

赵奢当征收田赋的官吏,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的下人仗着平原君的势力不肯缴纳。一脸:老子特么就不交,你能把我怎地,有种来打我呀?赵奢直接发挥了:社会我赵哥,人狠话不多。直接把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事的依法给剁了。平原君一听,卧槽,要杀赵奢。赵奢说:

“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家而不遵奉公家的法令,就会使法令削弱,法令削弱了就会使国家衰弱,国家衰弱了诸侯就要出兵侵犯,诸侯出兵侵犯赵国就会灭亡,您还怎能保有这些财富呢?以您的地位和尊贵,带头率先垂范,则能奉公守法就会使国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国家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而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

平原君一听,卧槽,这么有逻辑的人好久没遇到了,立刻把赵奢推荐给了赵王。赵王让赵奢掌管全国的赋税,果然,百姓富足,国库充实

阏与破秦,当时赵王问廉颇、乐乘,可以救援阏与吗,都说不可以。问赵奢,赵奢说:“道远地险路狭,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哪个勇猛哪个得胜。”赵王便派赵奢领兵,赵奢大破秦军。

认识到自己的儿子是个满嘴跑火车的货,赵奢在临死前说过如果赵王让自己的儿子出战,绝对不可以。因为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而已,不堪大用。

阏与之战后,直到赵奢去世,秦军再也不敢进犯赵国。阏与之战,赵奢打的太他妈狠了,压根都没反应,秦军就被打全军覆没了。


嘟嘟读读


秦灭六国中,最难打的是楚国,秦国动用了六十万兵力才把楚国灭掉,而且才十多年就被楚人反杀。

在战国中后期,战国七雄的实力应该分成三个档次,第一是秦国当之无愧;第二是齐国、楚国、赵国,都曾有和秦国抗衡的实力;第三是剩下的燕国、魏国、韩国,基本是被欺负的命。


齐国最强大的时候是齐闵王时代,曾经一度和秦国东西互帝,还灭亡了一度威风的宋国,为此齐国也遭到五国联军的打击,齐国几乎亡国。重建后的齐国对合纵再也没兴趣,虽然仍然实力可观,但是统治者晏于安乐,最后居然不战而降。



赵国最强大的时候是赵惠文王时代,当时赵武灵王退居二线,主持灭亡了腹心之患中山国,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一干文武大臣也算人才济济。但赵孝成王在长平之战任用毫无经验的青年将军赵括,以致四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尽管如此秦国也消耗不少,但赵国没有了抗衡的实力。


楚国最强大的时候是楚怀王时代,当时吞并越国,几乎统一了整个长江中下游。尽管楚国在战国时期军事经常不利,但是庞大的领土和人口,让秦国啃下来非常困难。所以李信二十万秦军战败,王翦用了六十万大军才获胜。而且还有个问题,就是秦国内部楚系外戚阻挠,秦相昌平君居然反叛称楚王。这对于秦王来说,不仅要攻克外部,更要摆平内部。


林屋公子


附上一副战国地图


公元前260年,一场大战下来,赵军主力全军覆没,对于赵国来说,无疑于晴天霹雳。面对秦军的蛮横,赵国选择了抗争。太原、云中、雁门相继失陷,赵国瞬间缩小了一半,此时的赵国如此虚弱,可是以后赵军陆续打赢了邯郸保卫战、肥之战、番吾之战,苦苦支撑了数十年,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赵国无愧于战国小强的称号、秦军最难攻克的国家。


历史是后人研究的学科,我们往往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至于能不能站住脚,答案依然在于所知的历史中。

作为一个国家,军事是一个国家与他国斗争的一部分,在当时的情况下,国家斗争由军事和外交两部分组成。军事斗争现于阳,更容易被人解读发掘;外交斗争藏于阴,往往被人忽视他的作用,甚至甚于军事斗争。

我所讲的主角是齐国,可能会有人说,齐国不就是一个熊包吗?一个软柿子,没什么存在感,傻乎乎的跟秦国结盟而不帮助五国,结果到最后自作自受被秦国灭掉,怎么能算战国七雄?对,这是齐国,但这是战国最后四十余年的齐国,只对了一半,这当然也有原因,这是后话。话说战国争霸二百多年,那时候的齐国呢,恐怕这部分网友不太清楚,因为被秦灭六国的光辉遮住了,才对齐国有了管中窥豹的刻板印象。

鼎盛时期的齐国疆域


齐国自姜子牙立国八百余年,期间经历齐桓公称霸,威宣王之治,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尤其是齐威、宣王在位时,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将魏国打趴下,齐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而此时,秦国在西部也悄然崛起。

由于齐国和秦国在当时并不直接接壤,因此双方直接的军事冲突很少,但也并非没有,公元前320年,变法成功的秦国派遣军队越过韩魏两国攻打齐国,结果被齐军击败,这是商鞅变法成功后秦国第一场败仗,之后秦惠文王向齐威王称“西藩之臣”;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96年,齐国联合韩魏两国攻打秦国,最终攻破函谷关,逼迫秦国求和,由于齐国的压力,之后秦国二十余年不再东出,这也是关东国家唯一一次攻破函谷关;再往后就到了齐湣王时期,由于齐国独吞宋国,导致五国伐齐,其实这次战争燕国是主谋,但秦国才是最大的助手,秦国派遣秦军首先攻打齐国大野泽之地,齐国派遣齐军主力迎战秦军,赵燕趁机背后插刀,加上齐湣王昏招频出,导致临淄城破,与秦军对战的齐军一触自溃。之后齐国一蹶不振。
总体来说,当时的秦国在军事上并没有与齐军死磕的优势,在战国中期的半个多世纪,基本上就是外交斗争,比如张仪出使楚国献六百里商於之地欺骗楚怀王与齐国断交、秦齐互帝、秦国扣留孟尝君等。而秦楚爆发蓝田之战、秦国攻楚、齐韩魏与楚国垂沙之战、齐国灭宋,则是秦国与齐国外交斗争在军事上的延伸,可见秦国为了削弱齐国不遗余力的做了多少年的工作,如果齐国不倒,秦国不敢肆意伐韩伐魏、不会大规模南下攻破郢都,更不会与赵国决战长平。在一定程度上讲,自从五国伐齐之后,齐国倒下了,其它五国的丧钟也敲响了,就如同美苏两极格局,苏联出问题,他的红色小弟也好不了哪里去,对美国来说,他们仍然是敌人。由于五国伐齐导致齐国愤恨其它六国,尤其是赵国,齐国已经衰落了,赵国还是卯足了劲打齐国,向齐国借粮,不碰一鼻子灰才怪呢。在国仇家恨上讲,齐国不帮助其它五国是可以理解的,至于为什么没有看清秦国,大概是没想到赵军败的那么快,秦国的野心那么大吧。



20岁的大男孩


赵国,这是个送分题。

为啥?

这哥们太让我们的大秦帝国折腾了,从秦昭襄王开始到始皇帝,赵国让大秦死磕了近80年,太不让人省心了。连大秦的金牌打手,杀神白起都是因为这货间接给玩完的。还吓得一个大将樊於期(就是荆轲刺秦带的人头)投敌叛国了,最后还得玩点孙子战术才把这国搞定,你说这茬子硬不硬。

究其原因,赵国的环境造就了他,赵国地处太行山,也就今天河北,这民风彪悍,老百姓脾气大尚武,加上挨着北边游牧民族,那干仗就是平常事,邻居是个强盗,挨着强盗的不是强盗也得是悍匪啊!这不,赵武灵王这个猛人一出世,就强调真理在40米大刀范围之内。先猛揍匈奴,在狂削林胡。反正就是一阵噼里啪啦,世界就安静了。中山国你都欺负到我家花园了,得你把你房产证改我名得了。

赵武灵王这货就是为干架生的,看同志们装备太低不适合干仗,立马升级草原装备,脏们一边干仗还能策马奔腾,何乐不为呢!

周边的邻居都老实了,不算完,赵武灵王还想干秦国呢!你说这样的国家硬不硬。虽说后来因为立太子问题,导致赵武灵王提前下课,但老子英雄儿好汉,赵国直至灭国都一直是强硬态度。

在看后来秦赵的几场干仗,赵国都是死磕,死不低头,动刀子,好,战国四大菜刀,赵国就有两把。玩耍流氓?有蔺相如这有资格证的,反正就是跟你对削。虽说长平之战输了个底光,但就不服,就是干,干到死。兵没了在招,匈奴不管了,把边防军和李牧王牌打手弄过来,你说这是个什么对手。反观其余五国都是输掉了本钱就没戏了,这样的对手没事,怕就怕赵国这种死硬的顽固份子,凶狠好斗,油盐不进,致死方休。


莫非是54188


秦灭六国中最难打的国家是楚国和赵国,这两个国家可以并列。如果一定要排名次,楚国最难打,赵国其次。但是楚国和赵国在抗打击这方面有很大的区别,赵国难打是因为赵国的军事实力爆棚,拥有与秦国互殴的能力。注意我说的是互殴!而不是像其它五国一样被秦国按着打;楚国的难打不在于楚军的实力强,而是两大方面:一是楚国国土辽阔,二是楚国的政治制度



战国后期,秦国继续深化变法,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都超过了六国一大截。而反观当时的六国,原本的三大强国:魏国被秦国彻底打报废、齐国被燕国狠狠地祸害了一把、楚国直接被秦国打的迁了都城。至于燕国和韩国这两个存在感极低的国家,对秦国压根没有什么威胁。因此当时唯一还有能力跟秦国在军事上硬钢的国家,就只剩下一个赵国了。

赵国之所以还能保存实力,一方面是赵国的国内君臣一心,人才济济,像蔺相如、赵胜、赵奢、廉颇这样鼎鼎有名的人物,赵国一抓一大把,而且赵王还都重用了。另一方面,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以后,赵国的军队结构从传统的以步兵为主变为以骑兵和弓弩兵为主。并且赵国还在与匈奴、林胡、楼烦、中山等国的战争中积累了大量的战争经验,使得赵军在军事素质方面有了飞跃的发展。所以可以说,当时的赵军都是百战之师,并非是花架子。截止到长平之战之前,

赵军与秦军的交战过程中,互有胜负,并不吃亏

但是长平之战,成为秦赵两国的转折点。这一战,导致赵国的四十万精锐尽丧,失去了与秦国硬钢的实力。不过就算是如此,长平之战后的赵国,它的军事实力在六国之中还是最强大的存在。秦国灭赵之前,赵军在名将李牧的率领下,还能在番吾之战和肥之战中两次大败秦军,最后不得不使诈,用反间计先让赵王杀了李牧,才得以灭赵。



所以总的说,赵国的难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军队的战斗力爆棚,二是人才济济,哪怕是最后都快灭国了,还能给秦国做最后一击。这两方面,是赵国比其它五国都强的。但是赵国也有两方面不如楚国,一是国土纵深不够,战争潜力不如楚国,首都要是完蛋了,赵国也基本上就完蛋了;二是政治制度一般般,属于没有什么特点的集权制。反倒是楚国,靠着非常奇葩的政治制度,让秦国伤透了脑筋。

那么楚国当时到底是什么政治制度呢?说来也不稀奇,但是在战国时期,则是非常另类的存在——分封制。

楚国这个国家,他的国君不是姬姓,对周王室没有什么感情。早年楚国还很弱小,不是很起眼。后来翅膀硬了,先是灭了汉水流域的姬姓诸国,后来在楚庄王的率领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完全就是奔着灭掉周天子去的。最后因为晋国的存在,楚庄王灭掉周王朝,取代周天子的计划没有成功。于是后来的楚王就放弃了一战灭掉周朝的想法,改为向周朝学习,搞跨越式发展,先吞并小国,再将吞并的小国分封给自己人,活脱脱的变成了一个小号的周王朝

备注: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叫“国”,楚国分封的东西叫“县”。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完全就是周王朝的翻版。周天子称王,它也称王;周天子大封诸侯,它也大封县长;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君主按公侯伯子男来分级,它分封的那些县长也按公侯伯子男来分级。在楚国的国内,楚王分封的县长,就是叫某某公、某某侯。只不过其它诸侯国都不承认楚国的分封,还是以士大夫的级别对待楚王分封的那些县长。(这也是为什么诸侯国把楚国视为异类的原因之一)

靠着这套学习周王朝的分封制,楚国的领土面积在春秋战国时期,都是最大的。然而学习周王朝大搞分封制,虽然扩张的很快,但是副作用也很明显。被诸侯们吊打周天子不就是下场么?

到了春秋后期,楚国的领土看似很大、人口看似很多,但其实都不是楚王一个人的,楚王在楚国国内跟周天子混的差不多。名义上是天下之主,实际上控制力并不强。他封的那些县长就跟周王朝封的诸侯一样,不忠于楚国,甚至卖国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当年伍子胥因为老爹被杀,怒而投吴,帮着吴国打楚国时,与吴国交战的楚军就都是楚王自己的部队。其他的那些县长,除了个别出兵帮忙外,几乎都没人帮忙。就像当年周天子被被犬戎吊打,中原诸侯看热闹一样。

国家实力不统一于楚王,这是楚国分封制的一大弊端。但是分封制也有好处,就是国家恢复的也特别快。还是吴楚战争,楚国在国都被攻破之后,迅速就复国了。为什么如此迅速?因为楚王封的那些县长的实力都没有受损失,只要他们都出把力,楚国复国是分分钟的事。

备注:楚国的复国,不全靠秦国援军。事实上秦国的援军只是帮助楚王重新树立了威望,就算没有秦国援军,楚国手握重兵的县长们还是有能力驱逐吴军。毕竟吴国跟楚王相比,实力占优。但是跟整个楚国相比,实力还是处于劣势。吴想灭楚,难度极大。同理,犬戎在灭了西周后,周王朝没死,犬戎倒先被秦国给干死了。这就是仰赖了周朝诸侯们的实力。


因此这也就是解释了两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楚国跟秦国的战争,秦国是一边倒式的胜利,楚军根本毫无还手之力?因为楚国分封的诸侯和士卿们,压根就不操心楚王的事,被秦国吊打的是楚王,跟他们没关系。只要秦军不打到自己家门口,他们就不出力。

第二、为什么楚国被打的两次迁都,但每一次都僵而不死?还是因为楚王的权力不够大导致的。楚王只能调自己周边的资源,而卿族和诸侯们都不配合他。所以楚国看似被秦军打的很惨,其实诸侯们手中仍然还有很强的实力。

以上两点,就解释了楚国为什么最难灭。因为其它的国家,也包括赵国在内,都已经完成了由封建制向中央集权的转变。各国君主可以集中全国的资源与秦军一战,也就是所谓的赌国运战争。秦国面对这样的对手,只需要集中兵力,一战定乾坤就可以。比如赵国,只要首都邯郸不丢,赵国就不会不亡。但倘若邯郸沦陷了,赵国就没有统一的指挥,不可能再组织强有力的抵抗了

反观楚国,虽然楚军都是鱼腩,压根就不是秦军的对手。但是秦国想靠一战定乾坤的办法灭掉楚国?不可能!

因为秦军能蹂躏楚军,只是因为楚国的诸侯不出力罢了,真要是动了诸侯的利益,必然是死战。这也就是为什么秦始皇灭楚时,王翦坚持要求给他六十万兵,否则他就不去的原因。因为此时王翦面对的楚军,是楚国各地诸侯们自己的看家军队。这是真真正正的玩命之战,而非白起当年攻楚,形同于的秋草打兔子的战争。



所以秦灭六国,最难打的是赵国和楚国。赵国的难打,体现在赵国的军事力量强,而且赵王素有“吞秦之志”。赵国后来的灭亡,是输在了综合实力不如秦国。这就好比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军队很能打,但是国力不如协约国和同盟国。而一旦当首都被攻陷后,整个国家立刻停战抵抗。

楚国的难打,体现在楚国地域辽阔,楚王输得起。并且楚国特殊的政治制度,使得楚国并不像其它五国,一战就被秦军打的元气大伤。只要楚国王室还有人,依靠国内的那些县长,立刻就能组织二次抵抗与秦军继续死磕。这就好比当年的某中亚国家,中央政府不堪一击,但是想真的把这个国家给灭了,好难好难。


Mer86


很多人都说难度最大是楚国,其实时间最长,消耗最大,程度最惨烈的应该是赵国。

赵国自(前306年)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以来,军力大增,赵武灵王在秦国之师面前赵国屡次大败秦军。1、公元前269年,秦攻赵阏与,赵将赵奢领兵大破秦军。2、公元前269年,秦又攻赵几,赵将廉颇击败秦军。3、公元前257年,秦乘长平之战的胜利,进围赵都邯郸,赵联合魏、楚大破秦军。4、公元前241年,赵庞煖组织合纵攻秦,拔寿陵。5、公元前233年,秦攻赵,赵将李牧率师与秦军战于肥,秦军大败。6、公元前232年,秦又攻赵,赵将李牧迎战秦军,击破秦军于番吾。

关键是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大增。击败强魏,攻入楚国腹地,如入无人之境。只有对战赵国时,居然败多胜少。如果不是长平之战,赵国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换下老将廉颇,使赵国四十万大军覆没。秦统一天下肯定要增加太多的变数。

即便是大伤元气的赵国,仍然在后来的邯郸之战击败了强秦。李牧在赵国已只剩邯郸的情况下还数次击败秦军,王翦不得不再次使用反间计替换下李牧,才灭掉赵国。

从公元前269年,赵奢击败秦军开始,秦攻赵几乎就没有停止过。尤其长平之战从公元前260年到公元前258年整打了三年,几乎耗尽了秦国的国力。赵国被灭以后,秦国几乎没有再遇到太大的阻力,虽然楚国遇到一些困难,但与赵国连年的苦战相比,还是灭赵要更难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