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作家刘震云?

东瀛村村委会荣誉会长


1968年的那个夏天,河南新乡某农村,那个因家里来了客人不得已跟父亲去饭馆赊三个馒头还被厨子狠狠羞辱的男孩,不可能想到,有一天他会成为中国最顶尖的作家、一字千金的编剧、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骑士勋位、雄踞作家富豪榜最前列的名流吧。

这个人,就是后来大名垂宇宙的刘震云。如今的他,当穿着高贵的黑色华服,在高级酒店搂着冯小刚等一干共和国新贵觥筹交错把臂入林时,醉眼迷离中,不知道是否还会偶然浮现出这个50年前的旧梦?


刘震云首先是一名作家。但在我观感,和他同时崛起的中国文坛名宿,迄今还没有一个可以像刘震云这么聪明,又在软红俗世这么成功的。

他的一生,是如此多才多艺,又是如此长袖善舞,早已不是区区一个“作家”名头所能概括。论发迹履历,农、工、士、商,每一步进阶都稳扎稳打脱胎换骨;论涉足行当,文艺、编剧、教书、交际、演讲、投资,都是时代名角;讲人脉营造,纵横文坛、官场、学界、商圈,横行无碍,仿佛打通中国社会任督二脉。可谓左右逢源、八面玲珑。

尽管如此,在我看来,他最突出的才情、最主要的成就,显然还是在小说写作上。小说才是他得以如此亨通喧天的基本盘。实际上,他也是我非常赞赏的小说作家,论作品实力,当代中国能凌驾于他的,屈指可数。也正是靠着小说之具,他才得以像贾平凹、莫言、阎连科等同行一样,彻底改变了命运,从一介北方农民跻身具有国际声誉的社会名流。他的小说,是真写的好。上中学时,学校被窝里打手电筒看他的少作《新兵连》,那种对于人性的刻画和感知,惊为天人。那还是他20来岁时的牛刀小试。

后来,有孙郁先生的慧眼相看,他得以入人民大学中文系做起了堂堂教授,言谈多以知识分子自居。说老实话,他的学问真不见如何,就文化素养而言大概也就是封建社会中下等文士的水准。但是他兴趣是很广泛的,思维非常活跃,尤其是人情世故方面汲养深透,平时应该非常注意社会上的各种市井人物、官吏财主、风俗习惯以至流言碎语、姑嫂勃谿一类民间趣闻琐事,而且有加以欣赏、记录的兴致和勇气。这些,都是正经知识分子、当代正宗文士所不屑一顾的,他把这些生活经验统统放在了纸上,《一地鸡毛》《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等纷纷出炉,在前人熟视无睹的地方发现问题,用大家熟悉的东西带出不熟悉的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以这种新异在国内外赢得大名。

儿时留下的好感是一辈子都不会消失的。在我看来,他应该是中国最优秀的市井作家。这不是带有回护意味的恕辞,而是实事求是。无论头条里的你怎么骂他,“咒其速死”也好,他的一些小说都是足以传世的。

一个正常的时代,理应就是如此,让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让有抱负的人扬名天下,让有能力的人富甲一方。


因为他的发达,和冯先生等有那么点狼狈为奸,很多人看不起他,觉得他卖文取宠,卖身投靠,连带着对他的作品也肆意贬低。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这多少是网络暴力不问是非否定到底的迷乱体现。

刘震云的作品,如何评价是一回事,但是不能否认是“良知良能”的存在。这位中国最贫苦之地出身的农民之子,你可以数落他的人生丢掉了原始的本色,但绝不该乱说他作品没有良知。虽然如今作为一方名流,这些年中国社会因不公撕扯的如此剧烈,也不见他出来发声几句,像老乡阎连科那么勇敢,但他写的东西,依然是有深情骨血大书。读者没有饱经忧患的经验,或者不能借由阅读亲近这些历史,恐怕不容易懂的刘震云的诸如《故乡天下黄花》、《温故一九四二》这些作品,也无法真正了解他这么个人吧。

他写的所有东西,几乎都是乡土中国不堪回首的痛苦知觉,特别是他早年记忆的萦绕,有一股“伤心悟道”的意味在,那种对落后故乡、对底层中国人“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的悲悯、同情、申诉,是力透纸背的。这位1958年出生河南农村的作家,围绕在他自身、在那些亲人和农民乡亲面黄肌瘦头上的中心,就是一个“吃”字。他后来笔下纷纭繁复的,都是这种民族痛史的洞若观火。

他自己的人生,也是在人生的行刑场中,草草抹去双手的血迹,流离逃难出来的幸存者。在被饥饿围困的岁月中,他靠着自己顽强的斗志,靠着姥姥5元救济款的学费,靠着农民式不要命的拼搏,上学,出山,参军,教书,考取河南高考状元,进入北大中文系,进而一步步登上现在的社会高座。他把这些浮生苍狗中所历、所见、所感 所闻的中国农民的所有血泪全部写到了纸上。 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弥漫着无声的控诉和哀泣。

他和那些只会歌颂盛世,专写靡靡之音的当代作家,是不同类的人。 虽然如今的他,仿佛头上尽是刀枪不入的光圈,但起码,作品的底色是忧国忧民、心系苍生的。他并没真的忘本。


但是身为作家,刘震云又确实是最值得可惜的一位。过去,明代张岱评价交好阮大铖,说“阮圆海大有才华,恨居心勿静”,这话我觉得移来数落刘震云,也是恰如其分的。

就为人和创作的角度而论,刘震云的最弊病在于:这样一位从农村饥饿状态中起来的作家,人生真是穷怕了,已经形成了某种创伤记忆,以至于后来功成名就,都永远无法摆脱名缰利锁。近十年来,他其实已经完全和金钱、名位、娱乐圈、名利场狼狈为奸,抱团取暖,互为利用。1993年的那个夏天,因为偶然参与电影《一地鸡毛》的编剧,他分得了8万块钱。“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钱,眼睛都绿了,数了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马上雄赳赳气昂昂领着全家急头白脸地搓了一顿肯德基。这位之前整天蹲家里挥汗如雨写作的清贫书生,也许并没有意识到,那条从肯德基通往家门口的平凡之路,已经幻化成他这辈子最难走回去的路。

毫无疑问,刘震云是当代中国和影视联系最紧切的那类作家,他被归类为“影视与文学婚盟的最深亲历者和最大受益者”。在华谊兄弟“资本堂”固定座上宾里,他应该是唯一的作家,不仅亲身客串角色,还是主力编剧,更可能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比如,这些年很多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时,他都是话事权很强的股东;比如,从2011“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以来,这些年他向来都是高踞前列。他用了30年,从一个只擅长写作的窝囊男人,收获了一介中国文人所能得到的最多的名气、财富、地位,当然还有危如累卵的资本、道德、名誉上的风险。

当一个清高的作家,放下面子抛开尊严,乐呵呵地鼻子涂上油彩混迹名利场甘当一个哗众取宠的演员时,大家都会明白,搞不好就是老时代梨园行中“文丑”、“方巾丑”的旧范犹存。这样的状态,偶尔客串,轻演即可,倘一旦入戏太深,不仅令观众齿冷,想全身而退就难了,极端去揣测,有时倒灶、垮台、倾覆是可以闭眼就来的。你想,钱要多多益善,名要炎炎赫赫 ,一家老小要鸡犬升天,人又要洁身事外,世间哪来如此好事呢!

实际上,这就是火中取栗,无论是对他的作品也好,对他的社会声誉也好,一不小心,都可能是无法挽回的重伤。我们看到他的作品,10年前的《一句顶一万句》还无愧佳作,但是这几年的《我不是潘金莲》、《吃瓜时代的儿女们 》,还是一样念念不忘的好题目,可气局不知道萎缩了多少倍,明眼人一看就知这是想着影视改编的套路; 当 2018年的夏天,崔永元先生大方赠送他一个“渣子”的爱称时,那股群情激愤之状,无疑也是来自飘飘然和名利的反噬。

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赔白了头。一个已经功成名就,准备收拾铅华,屏除丝竹步入晚年之人,孔夫子教我们的第一自律法条,可是戒之在得哦。


无论是从文字作品,还是从日常言行来看,刘震云都是一个对自己的智商甚至智慧都极其自负的那种人。风流自赏,彬彬有礼的表面掩盖下,视人若无物。

他看透世事,又藏得很深。他总以为以自己的人世阅历,人情练达,完全可以在名利场中游刃有余,滴水不漏。但近年来的是是非非,足以验证,这终究还只是一个农民式的狡猾,还谈不上智慧。要知道,历史的惯性,一时热闹不等于永远热闹,通吃的人不等于可以永远通吃。在权力和资本面前,你庆幸自己也可以称兄道弟平起平坐了,但实际上,饶你是多声名显赫的“名士”,平日不过“倡优蓄之”,是帮闲之属,临难脱逃时也只有推出去“祭旗”的份。十万春花如梦里,记得丁歌甲舞,曾醉昆仑,贪心不足蛇吞象,是永恒的真相轮回。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这是王安石《读史》里的名句,以刘震云之勤奋和高才,一定是读过的,也必然是读懂了的。但是,如果有一天可以面见他,我很想拿朴树《平凡之路》里的一句歌词请教他,刘先生,“故事,你真的在听吗”?

2018,12,7,午间偷闲

感谢大佬们赐阅。会勉力每天都写一两篇随感。欢迎关注、点赞、留言批评——虽然我是不会改的

刘愚愚


在电影圈,刘震云和冯小刚应该是真正有才的,就像当年刘震云是高考文科状元一样,他还是被评选出来的二十世纪二十位文学大师之一。当今中国电影的质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们的动作。

但他回复崔永元的一句话让我感觉到他在这事情上不太厚道。

他说《手机2》不叫《手机2》叫《朋友圈》,因此和崔永元无关。

当年找崔永元熟悉主持人题材有没有?

实话实说约等于有一说一没问题吧?

严守一约等于崔永元没问题吧?

《手机》讲一个主持人找小三没问题吧?

崔永元没有找过小三,他觉得他委屈,现在你们又要拍续集,他发慌,找你们又不理他,他只好找范冰冰说话。

中国一些问题,真应该用常识来思考。

当然,刘震云的小说和电影,会让人看得如痴如醉,我读他的《塔铺》、《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我叫刘跃进》……真正找到读小说的感觉。



大悔忆智冰


1

冯小刚与崔永元的你来我往是吵架,经不起推敲。可是刘震云对崔永元的回复就更加沉稳老道。

他一开头就解释了被崔永元故意曲解的家训:

“不要脸、不着急”。



2

倒让我想起他很多年前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讲的往事来了。

其实这六字真言是刘震云在北大读书时,著名作家学者吴组缃先生传给他的。

3

吴组缃当年常说这六个字:

“不着急”,许多人着急了一辈子,也就活一辈子。

不着急其实是调整好人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不管什么事情,慢慢来。

不管是做人做事,想好做好。

4

另外那个被崔永元拿来攻击刘震云女儿的“不要脸”,是这么来的: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吴先生受到批判,去厕所扫地,他却说“我人生里干得最漂亮的事儿,是北大的厕所我打扫得特别干净。我是一个打扫厕所的人,我就不再把自己当教授啦。”

"这是不要脸的前提啊。"

但是他的朋友老舍先生是人民艺术家,他突然受到批判,“士可杀,不可辱”,跳湖了。

5

刘震云回忆这“不着急、不要脸”的六字真言时说,这话是吴先生自己一辈子体会出来的。

他当时年轻听不明白,但随着年龄增长,五十来岁了,就慢慢地体会出来了。

7

这六个字被崔永元轻佻地拈出来刻薄人时,看上去挺不堪的。

可是这背后却是一个伟大学者沾满血污和泪水的一生。




8

回过头看刘震云发那篇回复文章的标题:

“腥风血雨之后,真相和时间,是最有力量的。 ”

其实也正是“不要脸、不着急”。


大豆看电影


刘震云是为了利益才抱住冯小刚导演这个大腿的。



但从刘震云写的《手机1》看,演的男主人公严守一感情出轨伤害到了崔永元。但《手机2》开拍冯小刚和刘震云他们告诉崔永元电影叫朋友圈,当崔永元从宣传海报上得知《手机2》并没有改名叫朋友圈,可以看出冯小刚刘震云一伙人有点不厚道。


我还是蛮欣赏崔永元对刘震云的评价,家训是,不要脸,不着急。把所有人都当老师,并拜冯小刚为老师,学的就是不要脸的精神。

刘震云也曾为《手机1》向崔永元道歉,称,无耻,为了挣一点快钱。

崔永元认为刘震云是个有才华的作家,但有才华未必有情怀,悲天悯人才是作家情怀的标配。

崔永元认为,刘震云是相信了,“树若无皮颠倒死,人不要脸必无敌”。

崔永元看似送给刘震云女儿的话,其实更像是在说刘震云。他用丰子恺的话“有的动物主要皮值钱,譬如狐狸,有的动物主要肉值钱,譬如牛,有的动物主要骨头值钱,譬如人”

崔永元虽说和刘震云有个人恩怨,但从崔永元怼冯小刚刘震云一伙,他们的沉默以及不回声看,崔永元对刘震云的认识和刘震云是个怎么样的人八九不离十。


鹏哥微视界


对于刘震云的了解,还仅限于对他前期的文学作品,是人大教授,教书育人,茅盾文学奖得主,极富人文情怀,当然,这是对他作为知名作家前期的评价。


而后遇到了冯小刚,两人促膝长谈,十分投缘,后来冯小刚大量翻拍他的作品,并对他说有我一口肉就有你一口汤喝,于是在第一次拿到稿费八万块现金的时候,刘震云手都是抖的,这样在当时为数不多老师工资里,这可是比了不得的费用,再回忆起他当时的感觉,拿到钱以后,就带着全家去吃了肯德基,这在当时还算是奢侈的,一个做文学学问的人,从来没这么多现金。


自此,刘振云仿佛尝到了甜头,几乎成了冯小刚的御用编剧,一个专心做学问的文学教授彻底被商业化驱使,后期出的作品越来越少,可能是生活越来越幸福,作品也不深刻了。



很难说他的转变是好是坏,是他背叛了文学呢,还是说他选择了更好的生活,崔永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他说最恨的就是刘震云,如果像冯小刚,范冰冰那种人,我跟他们多说一句话都嫌掉价,但是刘震云我真想不到他居然会变成这样,可以看出刘震云在文人圈心底的地位还是挺高的,可惜的是,文坛少了一位大师吧。


炭烧的菠萝


最近崔永元接连爆出电影圈的猛料,而崔永元直接所指就是冯小刚和刘震云,从崔永元发布的他和刘震云的短信对话中,可以看到刘震云这几年的一贯风格,各个层面都做得滴水不漏,在各个圈子都吃得开,还有知识分子的某些反抗精神存在。至今冯小刚和刘震云都没有对崔永元的指摘做出回应。这一事件过后对刘震云还是会有不少影响,有可能将他完全推到有点滑头的聪明人之列,也有可能让他重新反省,能创作出真正好的文学作品。

在当代中国文学,刘震云还是有重要的位置,特别是他的《一句顶一万句》确实将中国当代的某种现实与人的困境写了出来,这是他的文学功力。但刘震云又有当代作家的普遍的圆滑特征,落得好处又要保持清高的样子。去年,刘震云的新作品吃瓜时代的儿女们,所要版税也是非常之高,采访中刘会把这种心知肚明的事情说成是出版社的要求。都是这种圆滑,这种不再倾听的自恰逻辑。


老李有刀


刘震云原本是一个淳朴的知识分子,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与冯小刚捆绑在一起,不停地炒作赚钱,已经没有底线了。


“山沟沟里飞出的金凤凰”这句话用在刘震云身上一点都没错,刘震云1958年出生于河南新乡延津县的一个农村家庭,1973年当兵,复员后回家乡中学当老师,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并且是河南省当年的文科高考状元。

1982年毕业以后先在报社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作文学作品在报刊上发表,但是那时候的作家都很穷的。



1993年,刘震云通过王朔结识了冯小刚,两人一见如故,便把刘震云的小说《一地鸡毛》改编成了电影《一地鸡毛》。

《一地鸡毛》上映以后,公司给刘震云分了8万块钱,他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眼睛都绿了,数了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那天,刘震云带着全家人吃了一次肯德基,从此以后拮据的生活开始有了改变。




后来随着冯小刚知名度的提高,刘震云看到冯小刚是一个摇钱树,于是心甘情愿当他的编剧,两个人合作了很多电影,《手机1》、《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手机2》,这些剧本都是按照冯小刚的意愿去写的,拍成电影后口碑和票房都不错,也让刘震云获取了名利和金钱,现在已经是富豪作家,连续好多次登上福布斯中国名人收入排行榜了。

现在的刘震云已经完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了,和冯小刚一样,只要给钱什么都干,毫无底线,不过这样子也不太好吧。


R娱记


真不知道还有如此(伟大)的作家。我过去只知道中国现代文坛有莫言.朱春雨。作家首先得人品出众,才写得了好作品。就单从永元这事情上看,就够了!说他媚俗还是客气的。同偷逃国税的混一堆?还会有人味?别埋汰人啦。这是对普罗大众分辩事非能力的羞辱!




手机用户崔永方


刘震云就是写《一地鸡毛》《甲方乙方》《手机》《一句顶一万句》的河南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茅盾文学奖得主。他的每一部作品似乎都能在文坛、影坛刮起一阵旋风。比如,近日颇有争议的《手机2》。

刘震云的人生是从参军开始的,之后参加高考,毕业分配,进入社会工作。再后来,与冯小刚合作,开始了他的影视生涯。

《手机》《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刘震云不仅是作者也是编剧。有人说,作家写剧本会把作家这双手写坏的,刘震云却说,他写剧本把手写好了。在电影《甲方乙方》中,刘震云还出演了一个失意青年;在电影《我叫刘跃进》中,刘震云演的是打了一个哈欠就退回去的无名者。王朔说:“刘震云是当代小说家里,对我真正能够构成威胁的一位。”

这几年,刘震云并没有因为冯小刚创作电影剧本,而减少文学创作。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刘震云正在探寻这个时代的幽默底线。冯小刚说:“对刘震云老师,我的评价是他是一个大阴谋家,我一直对他所有的话都表示特别大的怀疑。”

崔永元炮轰《手机》剧组,对刘震云表示了不满,他写了一封《刘震云的家训》给刘震云的女儿。客观地说,刘震云在文学创作中深入观察和剖析这个时代的种种问题还是一如往常。

这几年,刘震云与冯小刚在影视方面的合作的似乎非常好。但在电影《手机》与《手机2》方面,他们严重伤害了崔永元,刘震云曾多次向崔永元道歉。刘震云一边道歉,一边依旧生产《手机2》伤害着崔永元,也可以这样说,刘震云作为一个大作家、教授,没有坚守住自己的底线。


书房记


刘震云确实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写了很多电影剧本,夺得了不少的奖项,还出版了刘震云精选小说集。在中国文学界,也算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

想起了张国立在送冯小刚刘震云出门时,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做人要厚道,如果用在刘震云身上是最妥的了。

写了《手机1》,刘震云冯小刚范冰冰成功了,赚了十来亿。但伤了一个最善良的人的心,那就是崔永元。

十五年后,刘震云尝到了甜头,又想大捞一把,剧本写好了,怕与崔永元闹不快,于是改《娱乐圈》,可我们的冯大导一锤定音,又叫《手机2》。

于是在一片热闹之中,《手机2》开拍了,于是范冰冰也说"伍月很开心"!

刘震云不仅是在崔永元的伤口上撤盐,还用一把锋利的小刀在崔永元的伤口上,来一个刀刀见血,。于是才惹怒了崔永元,于是才有了崔永元单枪匹马勇闯黑潭了。

我是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我更相信人在做天在看。

做人有个度,做事也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就有矛盾极反的规律。我觉得每个人对这些都是很懂的,但做起来,就不相信有"天″之说了,也忘记了"人在做,天在看"这条基本规律。

既然做了,天″老爷"就要公平裁夺了,对别人要求"厚道",可自己就一点都不厚道,刘震云冯小刚范冰冰这条黑船不翻才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