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工资是老师自己出钱雇中层领导来管理自己,你认同吗?

校园加菲猫


这个问题太让人尴尬了,按理说出钱的人应当是主人,应当是管理者,应当是指挥者,结果现在恰恰让人感到尴尬的是出了钱之后钱是别人的还要让别人说了算。

在全国好多省份已经开始实行了这种所谓的绩效考核体系,这个绩效考核体系,我们可以直观的认为没有一点作用,纯粹是给教育管理添乱子。

在我们的案例中提出的建议是30%,或者说全国有不少省份执行的是这个标准,有的省份执行的是第13个月全部拿出来,然后当做绩效工资重新分配。

分配的方案一般是由学校的管理层面人员来制定,这个制定的过程中我们无从得知它的公平或不公平,这些都不是我们关心的,我们关心的是自己能否拿回原来属于自己的钱。

没有一个普通老师会奢望拿去别人的那一部分,而只关心能够拿回自己的那一部分,这是一个制造矛盾制造混乱的举措,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拿回自己应得的那部分,有的管理人员可能想象的这个老师肯定要拼命工作,争取下次多拿,其实这种想法是错的。

后果只能是我们知道的贫富不均的后果,当然在学校管理部门的眼里,你们最好是争起来闹起来,这样才方便管理。

广大的一线老师们,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抗拒这个文件或者这个管理规定的执行,那么我们也不应当就此束手无策,或许,置之不理或者不再配合,也是一种无言的反抗。

总之从我个人理解这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和知识理解,觉得这纯粹就是一种无稽的游戏,不会有什么正面效果出现,不信的话我们大家都把大眼睛擦得亮晶晶的,看着吧。


杜宜城老师


我21年教龄,做过16年班主任,12年起进入中层。这个观点,我不认同。

首先,几乎所有老师(包括基层学校校长、中层)都对30%工资作绩效很有想法,这是顶层设计的问题,校长、中层都解决不了。

其次,再说说校长、中层与一线老师的绩效差距问题。我们学校二百多名教职员工,除校长与一位分管副校长外均担任主科一线教学工作(含另一名分管副校长),你所说的中层并没有脱离一线教学。中层除与普通教师一样完成教学任务外,还有很多分管的事务性工作。班主任与中层我干过,不可否认,一线教师工作确实辛苦,尤其是班主任,但就我个人体验,同样担课情况下学校中层的工作量绝对超过班主任。只是班主任的工作大家都能看得到,而中层的事务有一部分是应付上级,一线老师可能并不知情。

再次,就待遇而言,中层与一线老师一样在学校内考核,校长一般由市教育局组织绩效考核。我身边的中层常常抱怨,做了那么多事、吃那么多苦,还不如做班主任,起码班主任津贴是明明白白每月到账的。

综上,对30%工资作绩效这项政策,很多人都有看法,希望2018年能有改变吧。


震撼刘


绩效工资制度是最无耻的制度,就是扣教师们的工资去涨校长和中层干部的工资。是世界上最无耻的行为。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明目张胆的抢劫,而且合法的抢劫。这种制度不但起不到奖勤罚懒的作用,反而极大的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不是一部分教师反对这种制度,而是所有教师都反对这种制度。强烈呼吁废除绩效工资制度,把30%工资还给教师们。


随意147205928


对!这个说法真是太贴切了!我们学校就是这样的!所谓的领导些从来不上课,但他们不仅拿回了自己的,还领了最高的奖励,所以每半年我们这些小老师些拿个2800左右,人家领导拿12800左右!所以真不知道是那个砖家叫兽想出这么个法子来~让教师自己拿出来钱请领导考查自己!惩罚自己!


鱼儿14095


一看就是外行。本人负责学校绩效考核工作。国家拨付的30%奖励性绩效工资是按每个在编人员职称等级汇总后(我们叫总量)拨付给学校,由学校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选择分配的。一些人认为按人头拨付的就应该是自己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如果这样,那干活和不干活,干多和干少,你都能全额得到,那么绩效工资的意义也就没有了。这就是为什么政府不把这部分钱直接打到你工资卡上,而是由学校考核后才发放。至于中层领导分你的钱的说法,纯属胡扯!中层领导也有绩效。以我校为例中层领导津贴270,班主任费500。中层领导十几人,班主任五十几人。你说谁分谁的钱?绩效工资本来就是国家规范津补贴后用于支付学校所有工作开销的。现实是这点钱实在是太少


花落知多少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绩效工资分为基础绩效百分之70,奖励性绩效百分之30;基础绩效每月随工资发,奖励性绩效年末由学校统一分配,分配方案各不相同!其中,有两点相同:

1 总量的百分之15奖励班主任工作;

2 总量的百分之5奖励中层干部工作;

个人认为,班主任很辛苦,该得;中层干部也辛苦,该得!(现在各种检查太多,事事要求留痕迹,而且还要上主课,这是本校中层干部)但是,可不可以政府拨款解决啊!用教师的绩效工资来请班主任,请中层干部,真的心里不好受!

最后,看看网友们对此事的看法:

1 普通老师永远拿不回自己出的30%;

2 玩死一线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年轻时没拿别人的钱,现在工资被别人分走,到哪儿说理去?谁出的主意?

3 对头,教师绩效就是教师自己出钱找人打自己!世界上最搞笑的人吃人理念!

4 我平时拿500多,全校我的课最多。现在休产假拿600多,平均数。我校领导有一半人,课少钱多。

5 就是把大家的工资拿出来一部分搞二次分配,拿出去的多拿回来的少。病事假正常扣钱,绩效工资里再次扣钱。这么搞不觉得很奇葩吗?

6 我们县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平均1.53万,一线老师副班主任1.4万+ ,班主任1.8万+ ,中层干部2万+,校长拿教育局统筹提取每个老师的百分之八(即数万)加上平均的1.53万不是说分配不公的问题,而是绩效就不应该拿来考核。

7 打出“绩效工资”这张牌,实为伤了大多人的心。不患寡而患不均!消极在不断强化、漫延,想不通:“无论我如何努力却怎么也拿不回国家拔付给我夲人的那份绩效工资,请给我努力的理由”。


游戏大咖王


绩效的目的在于激励。何为绩效工资?就是当你的工作达到了一定的成绩和效率时给予的奖励性工资,这部分工资可以说是超出部分。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拿到,而是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取得的一种激励性奖金。也就是超越基本工资之外的。

而题主所说的,在老师的基本工资里扣除30%,留作对班主任及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奖励。这真是一种奇葩的管理制度。

首先,普通教师的基本工资都是自己付出劳动应得的部分。

即使达不到考核标准,也应该按照基础性工资的性质来发放,凭什么可以扣除这部分的基本工资来作为绩效奖励呢?这样做本身就已经有违劳动法,侵害了劳动者利益。

其次,适得其反。

绩效奖励的目的在于激励,而这种扣除30%的工资作为绩效工资的作法其实完全起不到激励作用,反之引起民愤。试着想想,把自己的一部分应得的工资扣除了,再作为激励性奖金,还不一定能拿得到,可能永远都拿不回来,你还能有很大的动力去争取吗?所以,这已经与绩效奖励本身的意义背道而驰了。

再者,这种分配方案本身存在倾向性。

班主任固然是最辛苦的,中层人员在管理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一线的普通老师兢兢业业,也不见得就对工作不认真负责,为何就要剪了自己的羊毛,去给班主任老师和中层管理人员当嫁衣呢?

你觉得有道理吗?


我是职场达人“萍行职场”,感谢你的关注,升职加薪有套路!

萍行职场


校长津贴,班主任津贴,中层干部津贴,各种加班费,各种奖励都是从教师的绩效工资出的。教师的绩效工资成了唐僧肉,成了特权工资,即使一个普通教师使出全身解数,干的再好,都不能拿回自己应得的绩效工资。


老潘


作为一名教师,心中最大的伤痛就是“绩效”和“职称”。“绩效工资是老师自己出钱雇中层领导来管理自己”,说的是实情,既贴切又形象啊!我非常认同。


时下,有人戏称“绩效”和“职称”是教育的两大毒瘤,成为教师内心深处最酸楚的痛。我是普通中学的一线教师,自从2009年实施教师绩效工资之后,明显感觉分配的“不公”,考核的“不正”。教师绩效工资初衷就是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多劳多得。10个年头过去了,教师绩效工资成了“讥笑”工资。我们学校班主任津贴每人300元/月,领导干部值班补助每月不少于300元/人,优秀教师奖励每月500元/人等等。这一切都来自于我们教师的绩效工资总额。本学期增加了校本课程,教师课时补助仍然从绩效工资里出,本来微不足道的绩效所剩无几。

现今,学校的绩效工资发放的主要依据,是学校绩效考核。按照学校绩效考核方案和细则,学校各部门每天对教师进行考核,实行日考核,周小结,月汇总。每个部门都是学校的中层领导负责,所以说“老师出钱雇中层领导管理自己”,一点都不为过。当然考核的权利握在谁的手里,就有考核决定权,更能左右考核的结果。我是中学高级教师,每月绩效工资投入770元,每周8个班级历史教学任务,尽管打满了工作量,但只有课时费,教案费,辅导费等。没有作业批改费,没有兼职,年龄偏大,又没担任班主任,每月绩效只有480元。如果有病有事请假超过2天,我的绩效将不足400元。如果一不小心少了教案,或者缺课,绩效工资更少。每天起早贪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本来工资收入不高,在扣除,何以维持生计呢?

如今,学校能拿回自己投入绩效工资的,只有班主任和学校中层及以上领导,偶尔个别教师代课抑或增加校本课程工作量,才能得到自己投入的绩效工资。你说这样的绩效工资,广大一线教师能没意见吗?


俺油菜


绩效工资,2009年开始行文实施,绝大部份学校从2010年开始正式实行!我当时负责全校绩效分配方案的草拟。

首先保证班主任津贴占总额的15%,因为这是政策红线;先后再考虑如何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一个纯教师(不是班主任也不是行政的教师)一周上课20节、15节乃至5节课,不谈质从量上肯定也要考虑收入的差距。基本工资和基础绩效(70%)都上卡了,只有从绩效工资中的30%(奖励性绩效)去考虑。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基础教学工作可以用课时进行量化,如果一个15课时/周和5课时/周的两个教师,月收入一样,哪谁愿意去上课?

第二要平衡管理和教学的关系。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需要有效的组织管理,才能发挥团队的组织力量,否则就是一盘散沙,这个道理我想当过班主任的都应该懂。我经历的第一任校长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所以那几年教学和管理相安无事,学校各项工作井井有条!但第二任校长从其他学校调入,听信个别教师的意见,大幅降低行政管理的待遇,学校的中层正职与班主任平均待遇持平,此时与民争利现象日重!做为学校,无论于学生对班级也好还是对教职工对管理也好,不要轻视管理的力量,这是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当然,不可否认有部份学校的部份领导为一己私利,打破平衡,堂而皇之为〞官〞争利的,但那是少数!

第三、确实在工作中有收到如本问所持观点相同的意见提出,有时还会在教代会中提出,而这部份人往往是每周上4节课而收入相和每周上14节课收入相持平的极少部份,在历年的教代会中均不受支持!

效绩工资的初中就是要在06年工改和09年工改两次工资改革普遍提高广大事业人员收入的基础上实行〞按劳分配〞,至少保证多劳多得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很好的顶层设计,这种设计就是要打破那种〞平均主义〞,如果连这也接受不了,那建筑工地上技术工人月收nK,而管理者月收n^mK的收入差距又如何接受!

你要觉得领导不如你,把他拿下,你来!拿不下……没有必要假借正义的名义仇能仇官,摆着天下老子独尊的态度渺视众生,激化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