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前两天刚被处罚过,最近老师喜得贵子,该不该给老师随礼来改变老师对孩子的印象?你怎么看?

在路上1427513


题主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要相信老师是公平的,不会因为处罚过孩子就会对孩子不好。相反,如果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好好改正。家长也能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起到帮助作用,协助老师一起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话。对老师来说,不光会更认可孩子,还会对家长也高看一眼。

老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惩罚从教育心理学方面来说是一种教育的方式,这与体罚是不同的。正确的运用惩罚对学生是一种促进作用。

我也通过不同的渠道听说过,现在很多家长都给班主任送礼,想通过此种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谢意,让老师更多的关注一下自己的孩子。其实这个完全没有必要,如果这个老师真的收了家长的礼物和红包。从师德方面来说,他不配做一个老师,没有资格做一个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家长和老师之间应该多一些交流。这样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也可以让老师掌握孩子近期的情况,包括心理变化等等。这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才能因材施教。并且在家长和老师交流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向老师学习更多的教育孩子的方法,这里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这才是作为家长更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要一心想着通过利益的方式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所关心,这种关系是不牢靠的。假如,你随500的礼金,而另外一个孩子的家长随了1000的礼金,还有的家长随两千甚至更多的礼金,那你岂不是还是处于垫底儿的,这钱岂不是白花了,在假如那个老师还真愿意收礼的话,你随的最少,以后岂不是更不待见你的孩子了!!所以随礼根本没有必要。

随礼应该是亲戚和朋友之间的事情。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根本不存在随你的必要。把心思都花在孩子的教育身上就足够了。

希望家长不要被社会上不好的风气带跑,人间正道是沧桑,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公平的人多,老师更是无私的。


若隐


我们的一些家长,思想总是跑偏,孩子被老师处罚过,不是在孩子身上找原因,不是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缺点,而是想通过给老师随礼改变老师对孩子的印象,可以说这种想法很愚蠢也很可笑。

你去随礼,老师就会接受吗?老师跟你没有这方面的礼尚往来,怎么会冒然接受你的随礼呢?谁也知道你是不是在钓鱼呢?再说,即使是老师接受了你的随礼,老师就对你孩子印象好了?

你的意思是让老师,你孩子不学习,违反纪律,不管什么情况下,老师都不管不问吗?如果你是这个意思,就更不要去想什么随礼了,跟老师说一声,老师肯定不会管的,你自己的孩子都不在乎了,老师干嘛那么在乎?

如果你不是这个意思,是想你孩子好起来,不论是学习还是做人都好起来,就应该正视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跟老师一道,努力让孩子改正错误,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孩子,而不是去想这些拉关系的偏门。

诚然,老师真诚地希望你跟校方搞好关系,和谐融洽,相向而行,但是,老师要的不是你这样想象中的世俗太强的关系,正常的家校关系就可以了。不要想得太多,正常才是最好的。


教师妹子一枝花


说下我的观点哈,我觉得您想多了,孩子受惩罚肯定是因为犯了错误,老师惩罚他,也是出于关心,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能吸取教训,下次改正,没有哪个老师会因为孩子犯了错误受到了惩罚而对孩子有偏见的。

其次,学校是禁止家长给老师送礼的,你这样也让老师难堪,收了你的礼违反了校规,不收你的礼,又觉得不给你面子,让你难堪,所以我觉得没必要的,老师本来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又不是你的亲朋好友,没必要来这一套,搞得老师难做,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以后孩子犯了错误,你让老师是怎么处理呢?若是再被孩子知道这个事情,你让老师的尊严又往哪搁呢?更何况没有哪个老师会因为您送礼而对孩子另眼相看,我相信这样的老师,您自己也不会尊敬,又怎么会放心孩子受他教育呢?

最后,如果您一再坚持认为老师对孩子有想法,那么就问清楚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而被惩罚,引导和帮助孩子改正,这才是根本的。希望我的观点对您有用,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


米粒妈妈王雨果


如果,你觉得,老师是一个随礼就可以改变对孩子印象的人,那就随吧!


但是,一定要清楚:


小恩小惠就改变立场的老师,是不值得信任的,换句话说,也是不负责的。

因为,孩子有错被罚,是做为老师的责任。

如果,老师因为收了你的礼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睁,孩子有错也不管,视而不见,你认为,这是对孩子好吗?

你觉得,这样的随礼,有必要吗?

老师喜得贵子,家长适当表达心意可以理解,也是人之常情,但为了让老师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实在是糊涂!

如果老师拿了你的钱,就不再管你的孩子,这是一个负责的老师吗?这样的老师,你信任吗?



欢迎关注、留言、转发!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我不知道现在的家长和老师都是怎么了,用社会上人际关系的那一套拿来用在改善师生关系上。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对这种行为很不齿。
可能我的情商很低,我对师生之间的关系没看的那么重,在学生时代都没想着要增进和老师之间的关系,现在做老师,也从没想过要用任何方法增进师生关系。


关于师生关系我总是这样认为:每个学生都是老师生命中的过客,是一年一换的服务对象;而老师只不过是学生人生路上的短暂领路人,每次领到了目的地,交接给下一位老师,自己还要回去迎接下一批学生。师生之间就像撑船渡人的艄公和乘客之间的关系一样。
回到问题:一位老师处罚一名学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家长认为老师处罚学生就是和学生关系交恶了,就需要随礼改变师生关系,那么作为一名老师就需要天天应酬不断了。

如果有这样需要家长应酬才改善师生关系的老师,家长趁早给孩子调班活转学吧。

如果有这些认为需要用金钱才能改善师生关系的家长,那么其他的家长还是和这样的家长敬而远之吧!


鑫鼎赛亚


题主很逗,你以为老师处罚你的孩子是因为你没有送礼吗?

如果因为你没有送礼孩子受到处罚,或是你的送礼就能改变老师对你孩子们看法,这个老师也教不出什么好的学生来!

如果因为孩子被老师处罚,你就不好意思面对老师,你这位家长也只是一位只顾面子脸皮,不明事理的家长。

孩子被处罚说明老师很敬业,也说明你孩子对学习态度或成绩存在某一些问题。作为家长应该客观了解,理性对待,和老师一起共同纠正孩子错误。

老师喜得贵子,送点礼也属正常,毕竟师生一场。但即使不是出于对老师的感恩,或是出于你自己私心,也不要把老师想的那么坏,把两者联系起来。

我觉得,家长和老师应该建立好关系。但应该要以孩子为桥梁,主要解决孩子所面对的问题!

因为,孩子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孩子!



沐阳哥


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处罚孩子,老师处罚孩子并不代表老师对孩子的印象就不好了,表扬和处罚孩子只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只是为了让每个孩子变得更好。只要孩子知错就改,老师不会对孩子有什么坏印象的。

老师家有喜事,家长想通过随礼的方法让老师多加照顾孩子,感觉是没有必要的。这样去讨好老师,还不如好好配合老师管教好孩子更让老师欢喜。家长给老师随礼,会给老师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家长若去随礼,老师不收的话,家长担忧老师会对孩子不好;老师若收了,还担心家长会举报老师收取家长礼品的行为。因为家长和老师的关系还没有那么亲近,家长和老师只是合作关系,为了共同的孩子而努力。

所以,只要家长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教孩子正确对待处罚的事情,做到有错就改。在班级里,尊重老师,团结同学,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好了。至于给老师送礼,真的没有那个必要。


春风化雨花草香


无论如何,都不应该随礼。

首先,惩罚是教育的必要手段之一,对于非体罚式的惩罚,家长不但应该接受,还应该理解和支持。

不过,什么样的惩罚不算体罚,目前没有完善的法规清晰界定,老师难以把握尺度,家长也不容易辩识。很多家校冲突都缘于这方面的认知偏差。

一般来说,只要老师处罚学生时,没有主观恶意,也没有给学生身心造成伤害,家长就不必太过挂怀。

其次,给老师送礼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没帮助。老师教学生,好比农民种庄稼,都会竭尽所能。庄稼长得好,就是最大的奖赏,并不需要额外的鼓励。甚至,老师收了家长礼物,给了孩子一些特权,该严格要求时却网开一面,孩子得不到应有的挫折教育,反而不利于健康成长。

再次,退一步讲,家长若想跟老师联络感情,在老师喜得贵子时去随礼,也不是个好主意。教师是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规定不得请客收礼。双方平素并无礼尚往来,家长贸然前去随礼,显得突兀,也坐实了老师违纪的事实。老话说,“人情一把锯,有来必有去。”你给老师随礼,老师就欠下一份人情债,必须找机会偿还,无端地增加了不小的心理负担。

经常在网上看到很多人骂老师收受甚至勒索家长礼物,将老师的灰色收入夸大到荒诞的地步。比如有人这样算:每个家长送500,60个家长就有3万元。然后将老师归类于高收入人群,定义为道德败坏分子。

每次听闻此类言论,都只能摇头叹息。叹公众对教师的误解、偏见之深,以致于不惜罔顾事实肆意抹黑。我只是一名县城教师,不知大城市的教师们,是否真如网上所言,都年入数十万甚至百万。我只知道,县城的家长,给老师送礼的并不多,而且多数情况下,老师都会拒收。即或有这方面的灰色收入,也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可能籍此提升自己的收入层次。至于农村教师,就完全不可能有这种收入了。

中国人惯于用请客送礼的方式解决问题、改善人际关系,这是传统文化中的陋习,应该扬弃。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尤其必须纯粹,若掺杂了任何金钱与人情的成分,教育便会变味,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毫米


人与人之间的处事,各归各,再说老师处罚学生实在是万不得已(我也当过老师),肯定孩子过错在先,那是很正常的事,既然生孩子了,作为家长行理应去看看,孩子处罚一事不要和其它家长提,过去看看对!



心愿r


孩子被处罚,不会无缘由的,先弄清原因,如果确实是孩子犯了错误,处罚是应该的,说明老师负责任。

既然老师喜事临门,做为家长,备份贺礼,表示祝贺,也合情合理;如果不去,也没什么,同样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去或者不去,皆可。

但是,我不太认同,为了改善关系而去送礼,或许,有更好的办法。

比如:如果你的孩子进步很快,或者,团结同学、热心帮助别人,表现良好、成绩优异,自然会改善师生关系,老师会心服口服的对他另眼相看,如果凡事都有家长出面提孩子铺好坦途,孩子是得不到成长的。

我的孩子有时也被老师责备,我会问清楚原因,然后,帮助他一起改正。不过,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还是要建立的,方便沟通。那要如何建立和促进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呢?

在校园举办活动期间,比如六一儿童节,校园亲子活动,各种需要父母协助才能完成的作业等等,积极的配合老师,认真的完成作业,家长的处事方式和行为态度,都是给老师留下良好印象的最好的方式,也可以给孩子树立榜样。

以上是几个小方法,如果认同,可以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