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高行政級別城市與普通地級市


2018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高行政級別城市與普通地級市

山川網:近日,福布斯中國發布了最新的“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單。首都北京排名前進2位,由去年的第3位升至首位。榜上前五位的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和南京。今年前十中,新上榜的有成都和西安。

福布斯中國自2004年開始推出“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旨在通過人才指數、城市規模指數、消費力指數、客運指數、貨運指數、私營經濟活力指數、經營成本指數、創新指數這八項指標,從各個不同維度進行全方位考量,尋找適合商業發展與人們高品質生活的城市。


福布斯2018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


2018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高行政級別城市與普通地級市


2018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高行政級別城市與普通地級市

瞭解一份榜單,一定要從這份榜單的切入點和測算指標入手。這就像是一道考題的題目,題目上的毫釐之差,都可能造成結果上的千里之距。

這也是為什麼,商業機構的城市榜單,即使是同主題(例如營商環境排名、商業城市排名等),但是最終因為種種利益因素,結果也大有不同。

今天分享的福布斯“2018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其榜單指標介紹如下——

1.研究對象為中國大陸數百個城市。我們對其中2017年規模以上GDP的一百餘個城市進行基礎數據蒐集和研究。

2.人才指數根據各城市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數(人)、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大學生人數等指標加權計算而得。

3.城市規模由各城市GDP 總量、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城鄉居民儲蓄年末餘額、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等指標加權計算而得。

4.消費指數由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標加權計算而得。

5.客運指數和貨運指數由公路、航運和航空等不同運輸方式加權計算而得。

6.經營成本指數由勞動力成本、稅收成本、能源價格、辦公用地租金四個分指標加權計算而得。排名越靠前,得分越低,表明經營成本越高。

7.私營經濟活力指數由各城市規模以上私營及個體從業人員數、私營經濟貢獻率、私營個體從業人員佔就業人口比重、三資經濟貢獻率等指標加權計算而得。其中三資經濟貢獻率以各城市限額以上港澳臺投資和外商投資工業企業產值與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為基礎指標計算而得。

8.創新指數是由新申請專利數(人均及總量)、專利授權量(人均及總量)、發明專利授權量(人均及總量)、國際專利/PCT 申請(人均及總量)、科技三項支出佔地方財政支出比例等指標加權計算而得。


最佳商業城市榜高行政級別城市篇

由於中國城市行政級別制度的特殊性,所以對於福布斯的這份商業城市百強榜單,我進一步拆分成了高行政級別城市(由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三類城市組成)和普通地級市兩個子榜單。

這樣一來,我們可以針對相同級別下,擁有近似資源背景下,更好地對比城市間的同異性。


2018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高行政級別城市與普通地級市


榜單發佈方,同樣是把最多的關注點,都給到了上面這些高行政級別城市——

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商業繁榮,文化豐富。隨著鼓勵政策的出臺,私營經濟活力較去年有所上升。

上海的排名由去年的第1位下滑至今年的第2位。上海則肩負推動長三角地區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任,“十三五”時期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是:到202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消費與經濟是上海的強項,但較高的經營成本始終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廣州排名由去年的第2位下滑1位,在今年名列第3。廣州作為重要的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且唯一從未關閉過的對外通商口岸,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

重慶排名則上升3位,由去年的第7上升至第4。重慶旅遊資源豐富,素有“山城”之稱,重慶自貿試驗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舉措不斷湧現,私營經濟活力不斷上升。南京排名下滑1位,由去年的第4變為今年的第5。

排名上升的城市,自然是各方面指標,在過去的一年中,都有了不錯的提升,這裡大家可以從不同渠道瞭解到相關信息。但是身為高行政級別城市,商業能力卻明顯與所擁有資源數量不匹配,並且在過去一年排名明顯下跌的城市,或許同樣是我們應該重點關注的。

首當其衝的,就是“西北五俠”中的新疆烏魯木齊、甘肅蘭州和內蒙呼和浩特(內蒙跨西北、華北、東北三區域,這裡我們為方便敘述先一併算入西北)。另外“二俠”青海西寧和寧夏銀川呢?因為各項數據相差較遠,所以直接就缺席了這次的商業城市百強名單。

換而言之,整個西北,已經成為中國綜合商業水皮發展最為落後的區域。在若干年前,我們在討論落後區域時,更多提及的是“西部”這個大的概念。但是近兩年,伴隨著重慶、成都、貴陽、昆明等一眾城市的紛紛崛起後,西南已然成為中國區域經濟的全新增長極。

而西北方面,幾乎是長期未見起色的。政策方面,這一年,最新的“國家中心城市”被給到西北的西安。一帶一路,許多線路至今盈利能力都受到質疑,但是開行線路仍舊在持續增多。應該說,這是典型的政策補貼紅包。

但饒是如此,過去一年時間,烏魯木齊,從第49位跌至第100位;呼和浩特,從第56位跌至76;蘭州,從第32位跌至第69位。

是烏魯木齊、呼和浩特和蘭州三市,在過去的一年中,就遭遇滑鐵盧了嗎?其實並不是,

三市發展依舊按部就班,依舊不急不緩。這種不著急,不僅僅是西北,在華北、在東北的大片大片土地上,普遍盛行。這就像上學時被分在“落後班”的學生一樣,雖對於未來偶有恐慌,然舉目四望周邊盡是“自足常樂”的“同學”,於是便繼續自娛自樂、隨波逐流下去。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第一產業本就昨日黃花、體量有限,第二產業技術落後、無力競爭,第三產業轉型基礎匱乏、積貧積弱。似是多病叢生,無知從何下手救治。

同樣是在過去的這一年,山東的高層官員,應該說是全面對公眾反思了過去這十幾二十年間,山東經濟發展錯失的機遇和麵臨的困局。而在東北、華北、西北多地,從上到下,對過去較長時間內經濟發展的“錯誤”,依舊嚴重缺乏反思意識。“似乎還行”,成為長期以來自我安慰和麻痺的藉口。


最佳商業城市榜普通地級市篇

在中國,普通地級市想要發展起來,並不容易。

打一個比喻,如果說上文中高行政級別城市是“官二代”、“富二代”陣營的話,那麼普通地級市就更像是草根階層陣營。

很多“二代”城市們生而俱來的資源和優勢,“草根”城市們則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方才有可能獲得同場競技的機會。


2018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高行政級別城市與普通地級市

我們在查看這份普通地級市商業實力排名時,不妨再回顧一下上面我們分享的高行政級別城市排名情形。

按照高行政級別城市自身的資源水平,我們可以把“全國30名”,作為一個分界線。低於這個分界線的高行政級別城市,如果沒有特別情況,從某種角度看,其實存在一定程度的“力不勝位”。

石家莊、南寧、哈爾濱、長春、太原、海口、蘭州、呼和浩特、烏魯木齊。以上城市中,除海口因為所在省份整體體量的特殊性有情可原外,其餘幾城都有待深入反省。

普通地級市這邊,我們可以略放寬一些標準,能夠進入全國“前40位”的城市,就足可以說是成績優異了。

蘇州、中山、無錫、常州、東莞、濰坊、紹興、煙臺、佛山、鎮江、南通、泉州、金華、溫州。這些能夠以普通地級市的行政級別,在綜合商業數據上表現優異的城市,足以見各自內功的紮實。

當然,從長期倆看,它們的目標並不是繼續與上文中的高行政級別城市在全方位綜合實力上一較高低,因為這並不符合上層對於中國區域經濟的發展定位。

宜居,才是這些商業發達的普通地級市,共同的發展方向。

作為一個普通人,如果真的只想要“遇一人白手,擇一城終老”,上面的這些城市,便是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原生家庭經濟條件有限,在遷徙可選擇性上較窄的年輕人,以上這些城市,目前多數都還開放懷抱在等著你。

因時間與價值原因,縣級市分榜就不再單獨成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