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白沙-我居住过的地方

晚秋雨茫茫,我骑着自行车,从现在居住的家的外北街国宴宾馆附近,穿过玉垒山隧洞,往白沙行走。

白沙,1986年2月,我妻子农转非,带着孩子同我,还有母亲来到白沙住。1990年分房搬到都江堰,至今在都江堰市住。

我对白沙印象太深了,这里曾有水电十局的家属区,有很多故事,不妨我给大家摆一摆龙门阵。

一、白沙地名

白沙这地方,因白沙河得名。河里面所被水冲来的沙子,看起来非常白净,好像白花花的大米,由此就将河道,取名为白沙河。在白沙河出口处与岷江汇合,由此而得名。

都江堰白沙-我居住过的地方

白沙河

白沙河又是都江堰离得最近河道之一,也是过去灌县(都江堰,下同)到汶川必经之道,同时也是岷江出露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地方,又是白沙河与岷江交汇处。

白沙河起源于龙门山脉南段,光光山南麓。光光山又称都江堰地区最高的山峰,海拔高度4582米,河长62公里,流域面积364平方公里,全部位于市境内。年均径流量每秒15.8立方米,径流年际变化较稳定。属山地河流。山上周年积雪,山顶非常寒冷。

白沙河平时河水不深,在60-70厘米。我们热天在河里玩时,河水在热天,在水里脚杆都会感到刺骨。河水非常清亮透明,我们经常在这里洗菜和洗衣服。

二、白沙最热闹时期

我们住在这里,原为四川省水利电力工程局。在1956年,就在这里为开发岷江水力发电,建设紫坪铺水电站,以及建设鱼嘴水电站,水电大军包括民工上几万人积聚在这两个工程上,建起了四川省水利电力工程局办公大楼,工会大礼堂,职工医院,还有水电工人子弟校学校,工人技工学校,机械加工厂,砂石骨料场,包括二平、都江堰火车站,以及现在蒲阳路所建房屋建筑,岷江和山峡口两岸都是建筑大军的住房。住房都为木结构茅草房,加窗的房屋。有的房屋还用楠竹搭建的茅草房。后因经济建设调整,建筑架料因素共因发不上,停止了紫坪铺水电建设,鱼嘴水电站因怕涨洪水,岷江河床淤积,涨洪水溃大坝,祸及下游民众而炸掉大坝恢复原样,自然引水。

三、铁路建设

最值得提的事,在1959至1960年,准备从成都建设一条铁路到汶川,直通最为便捷兰州路线,但在玉垒山隧道施工,因地质原因施工未贯穿,包括其他滴复杂,施工难度大而停工。所以白沙河与岷江汇流地方建筑很多铁路桥墩,铁路建设停止了,桥墩有的被洪水冲毁了,有的竖立着的。这条铁路建成直通到都江堰,当时运送紫坪铺和鱼嘴电站建设物资,从宝成铁路青白江分支线,经青白江、濛阳镇、清流场、彭县、丽春、谭家场到灌县60公里。2008年5月12日地震后,经过抢修,铁路照常通车。但遗留在白沙河里的桥墩,在这个位置建设起了公路桥时,拆除原来的铁路桥墩,在2016年从左岸到右岸建成通车,方便了到龙池景区的道路进出。

四、泥沙研究站

白沙曾经还一座利用白沙河水的建了一座岷江的泥沙研究站,主要研究岷江洪水期水流泥沙分布情况。原泥沙研究站,就在现在的一路公交车外面,给建造岷江上水电站提供了可靠的岷江汛期洪水泥沙含量参考数据,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

五、参加水电施工第一站

当我1964年12月底来到此地时,正当三年自然在后,国民经济开始复苏,开始经济基础大建设,我从农村来到这里。冬天,我住在白沙学校教室里高低床,到食堂凭买饭菜票就餐。我在这里是接受入厂教育,也参加劳动。我们这里劳动,在老工人带领下,对白沙房建进行改造。从房屋结构为半砖1.2米高抹灰墙,以上木窗竹编抹灰房,没有吊顶。只将茅草房改建成瓦房屋顶。厂教半个月后,少部分留在动力队没有走,其余的人全部到西昌冕宁县建设冕宁到磨房沟的公路,为开发雅砻江锦屏水电站服务。

六、历史的变迁

四川省水利电力工程局,又经历了1966年8月的工改兵,由铁道兵参与成立武警6.1支队。符合建军条件工人的参军,不符合参军分流,到其他单位或留守处,开始映秀湾水电建设,五指总部仍然设在白沙。映秀湾水电站建成,武警部队就到葛洲坝水电站施工,一部分部队转业人员也到留守处,又成立四川省水利电力工程大队,大队部也设立在白沙。建设四川水利电力工程。

1975年磨房沟二级水电站早已经施工完,水利电力部下达文件,磨房沟水利电力工程处与四川省水利电力工程大队合并,又成立四川省水利电力工程局,局总部也设在白沙。在1978年,渔子溪二级电站投入施工建设,将白沙的局办公室,搬到映秀,以四川省电力安装五处地方附近办公楼的办公。后由电力工业部水电建设总局管理又将水电六局建成渔子溪一级水电站留守人员、四川电力工业安装五处合并,在一九八一年十月七日成立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都江堰和白沙有两个家属区,映秀为职工家属区。

七、对白沙的记忆

一个小小白沙地,流传了水电工人很多故事,在这里辉煌历史,也在这里淡淡的消失。白沙的生活遗迹没有忘。1986至1988年我在这里生活和工作,我参与了白沙两栋库房建设,还有白沙汽车队修理房的建设。看见过白沙骨料场生产骨料壮景,那是我们水电人最后的遗迹,岷江索桥,由水电人建设,它承载多少运输,那是无法统计。从都江堰二王庙到汶川经过白沙大桥,再经岷江大桥到岷江右岸直到汶川,也到渔子溪二级电站,运送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品。现在这座大桥仍然屹立在那里,但已经封桥未通车了。两岸桥头堡装满青草,青草当上了守卫大桥的"卫士"。

都江堰白沙-我居住过的地方

白沙桥

都江堰白沙-我居住过的地方

岷江白沙大桥

八、地名更换

白沙乡地方改名多次,在紫坪铺水电站建设成后,改为紫坪铺镇;在2017年12月24日,将龙池、虹口、紫坪铺三个乡镇将合并,统称为龙池镇,龙池镇设在原紫坪铺镇。从地里环境处于龙门山脉,龙池镇、紫坪铺镇、虹口乡3个乡镇区域,是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紫坪铺水库所在地。三乡镇均存在人口少面积大、自然资源相近、产业形态相同。合并后,当地将加快打造以山地文化为主题的"运动休闲功能区",对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和有序利用,建设成高效的高品质景区,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

都江堰白沙-我居住过的地方

九、流失的记忆和未来的展望

当我看见白沙,我就想起时光流逝。我的妻子刚从农村来到这里,感到很陌生,从事农业,到这里当家属。她也不甘寂寞,丢掉锄头、尿痛,开始学习缝纫,给别人打衣服裤子为生,还要带两个小孩上学,小的九岁,大的十二岁,开始她的新的生活启程。依靠我的工资和自己挣到得钱养家扶口。还要给我的父母寄点钱回家,补贴他们的生活。生活紧拍,烧炭做饭,为了节约钱,带着孩子去捡炭花做燃料。买菜只卖大宗菜,选最便宜菜买,只割供应肉,不买街上卤菜。少买衣服,衣服烂了打补丁再穿过生活。父母为了对我们生活的了解,母亲随我们一起到白沙,后来父亲也到了这地方看看,其他亲人也来过此地,觉得条件很好,冬天稍微冷一点,夏季夜晚还要盖被子。空气好,适宜于人居住。

现在白沙河水流变小了,在离白沙往上游走三公里地方,建起一座白果杠小型水电站,大部分水用来发电了,白沙河变得干枯了水流淌,洪水期水电站泄洪流量大,现在都遗留下夏季流水痕迹。

对白沙住的时间留念,我们住的29栋6号,那里是平房,人们每天可以敞开门在街沿上和空地里坐着摆龙门阵,相互在一起交流感,谈谈家中事,听听工地上发生的事,邻居有事相互帮助,情感义和,相互尊敬。

我去看白沙住地,水电十局人基本上全部搬出了这里地方,房屋全部用围墙封起来了,平房盖上杂草覆盖,青苔上长着草,有的房子由于失修,房瓦滑了,出现了空洞,有地方在漏水。还有两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筑现代四栋家属楼房,还屹立在那里。沉淀是历史,回顾是故事。只剩下白沙河右岸水电十局库房,那里有人守着,只有这一小点遗迹。

都江堰白沙-我居住过的地方

白沙住房围起来了

都江堰白沙-我居住过的地方

白沙住房

都江堰白沙-我居住过的地方

白沙住房草覆盖

都江堰白沙-我居住过的地方

白沙80年代建筑的住房

历史承启未来,让我们的思维以历史同步,奔向远方。在都江堰的历史发展中,可能变成休闲度假的好地方,起居五十年代住房,带进现代生活气息改造,建起停车场,内装修现代化,与龙池镇运动休闲一起发展,观山看都江堰水,紫坪铺湖荡舟,龙池观山景,朝拜龙王庙。热天也可到虹口白沙河漂游,光光山观雪等,徒步驾车旅游,春夏秋冬都适合居住的好地方。

2018年10月30日 都江堰

作者:作者:左显成(1947.6— ),男,资中。水电十局教高退休,现都江堰市作协会员,《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自费出版小说《我要成家》,已完《校园浓浓情》正出版中,小说《大山深情》和《花蕊夫人》,诗歌和散文等,在《西南作家》杂志、网络平台发表。

都江堰白沙-我居住过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