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了,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fh随遇而安


一、各种禁止。最近几年鞭炮什么的都禁止了,一些大型一点的城市活动都要提前申报,我们这边本来新年都是要出去逛城市广场的。

二、人情味淡了,在这个利益驱使着一切的社会,所有的东西都围绕着金钱展开,人们为了金钱忙碌着,要不是你对他有用他都不会联系你,不然忽然联系你你会觉得很奇怪。

三、亲戚往来少了,这年头亲戚最靠不住,我表舅癌症,我妈倾尽三分之二的家产给他治疗,还打本给我表哥做生意,结果人家直接建房了。到了我出来,想做点生意什么的,家里已经没钱了。

我是NEO设计,一个被命运打趴下的设计师,有空可以去我主页看我的原创设计作品,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


NEO设计


越来越多的人感觉过年没有年味了,要我说啊,是现在人的生活改变太多的原因。

小时候,我的爸爸妈妈都没有正式工作,我是农村的,除了种好自己的几亩地,爸爸偶尔的出去工地打零工,天气特别冷的时候,工地的活是没法干的,所以,一到冬天,大家就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特别是过年那几天,吃吃喝喝聊聊天,走走亲戚,就是所有人的日常生活,感觉也特别亲。但是现在大家都在忙工作,好不容易过年回家了,也懒得出门跟人说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宅”。

就连小时候期待的春晚,现在也不怎么看了。我记得小时候我家电视信号不好,就跑到别人家去看电视,一大堆人围着一个黑白电视,看的热闹非凡,笑声不断。现在带着孩子看电视,看不了两眼就走了,不如偶像剧好看,没有他喜欢的明星。

小时候过年,杀鸡宰鹅,自己家养的猪,找个屠夫杀了,拉个板车街里叫卖,那个场景,现在根本看不到,基本都是买的菜市场人家收拾好的白条鸡,猪肉也是肉店里的冷藏柜放着。

小时候的压岁钱,都是一块两块,但是心里激动的不行,小孩子给长辈拜年,抓点糖果瓜子放兜兜里,再领个压岁钱,那感觉别提多美了。现在的孩子,瓜子糖果不稀罕,想吃就随买,红包小了也不稀罕,看都不看一眼,早就失去了过年原来的本意。

小时候的橘子瓣糖是我的最爱,酸酸甜甜,真好吃!





艳224251338


年味越来越淡了,这是当下的现状,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之后,从进城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之后,从不再期待过年穿新衣服开始,从消费升级以来……年味真的越来越淡了。

1、在我小时候感触最深的,就是每到过年,我和哥哥都会把平时积攒的零花钱买来皮子弹手枪,鞭炮,然后把鞭炮拆开当手雷,经常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钻进破败的房子里玩枪战游戏,虽然手点鞭炮和皮子弹手枪现在都被当作危险的物品,列为小孩子禁玩玩具,但当时我和小伙伴们几乎没有受到过伤害。

前年小侄儿要玩我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我转遍了整个县城都没找到卖皮子弹手枪的,大多是卖电子音手枪和水子弹手枪的,这些东西的可玩性非常低,玩不了一会就烦了。

而烟花爆竹自从村里全面禁燃之后,别说小孩子玩了,我们每年烟花爆竹响彻天空,持久迎新岁岁平安的习俗,都不得不让步了。

2、小时候家里的大鱼大肉和新衣服新鞋子,我们都会攒到过年,持久迎新的钟声一响,我们连觉都不睡了,穿起妈妈给我们准备的新鞋子新衣服,疯玩一整夜,大鱼大肉在过年前后吃的人开心的不行。

如今新衣服新鞋子几乎人人都能买得起,没人会专门在过年准备,小孩子也不稀罕了。

随着消费升级,人们日子普遍好起来了,以前攒到过年才舍得吃的大鱼大肉,如今随随便便就能吃到,也没人在乎这些东西了。

3、压岁钱在我们小时候一直都是最大的一笔收入,虽然只有几十块钱,但有时候我们能把钱花一整年。

大年初一出去拜年,爷爷奶奶们会把烟、糖、瓜子等分发给大人们,小孩子们每人抓一把干果装到口袋,说一句新年快乐,再接过爷爷奶奶的红包,老人孩子都乐的合不拢嘴。

如今呢,发红包都开始攀比,老人给孩子的红包小了,小孩子们都不在乎,那种合家欢的喜庆场面早就不在了。

4、过年的仪式感越来越淡了。

曾经村子里过年最讲究仪式感了,随着节气和老黄历,一点点的奉行着老一辈的传统,这种仪式感让人觉得新年的重要性和存在感,但现在农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都跑到城市里打工了,过年就放那么几天假,有一半的时间还花在了赶火车和路上,真正在家的时间真的很少。

随着上一辈的老人一个个仙逝,农村讲究传统的人越来越少,过年的那种仪式感也越来越淡。

而在外辛苦一年回到家的年轻人们,互相之间又多攀比,不再那么纯粹,年味在他们心目中真的没那么重要。

5、以前贴春联我们都是手写的,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一起研墨一起讨论内容,老人一张张写字,写好后妇女们去熬制浆糊,小孩子拿着凳子开始贴春联。如今街上卖的春联花花绿绿,人们也乐的省事,但打眼一看家家户户春联似乎都一样,贴春联也开始沦为形式。

当然了,过年年味越来越淡还有很多因素造成,但春晚的凋零也随着年味的变淡一同渐渐淡出人们视线之外,何其悲哀。


李阿冰


春节应该取消了,过年确实很无聊,没意思,


56768188531


年味儿少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主要原因归结起来,我觉得主要是两点。

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可供支配的钞票越来越多。

以前只有过年才买的新衣服,只有过年才买的好吃的,而现在随时都可以买,随时都可以吃。就连过年必须穿新衣服的传统也正在被打破,至少我只有好多年没有说一定要买新衣服,因为现在的衣服穿久了随时可以扔掉,买新的。从这个角度讲,现在的日子过得好了,就像过去天天过年。

第二,人们过年时候的互相走往明显少了很多。

过去一年当中人们忙忙碌碌,很少有时间去走亲访友,大部分人都把走亲访友的时间全部压缩在春节期间。特别是在外地创业打工的人,一年才回家一趟,所以显得特别亲切,特别愿意走亲访友。

随着网络的发达,人们变得越来越窄,就连拜年走亲访友很多也只是在网络上一声招呼就算过了。人们越来越不愿意聚会,越来越宅,越来越珍惜自己的私人时间。过去有谁请吃饭,大家都觉得欠了他人情,现在反过来了。现在有谁请吃饭,大家去吃这顿饭是给他面子。在喧嚣的城市里,在下班的车流高峰里跨过半个城市,艰难的开车跑到饭店去吃你这顿饭,真的是给足了面子。因为人们并不缺这顿饭。

这也许是一种观念的逐步改变,无论如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导致当今过年的时候年味不足的最重要的原因。


险道求生


因为春节没有"新意"了,变得不再"特别"。

答主老家农村。小时候过年从腊月23(俗称小年)就开始了,几乎每天都去周围的村子赶集,采购年货,鸡鱼肉酒茶糖,衣服对联鞭炮玩具等等等等。大人们去赶集,小孩子死缠烂打都要跟着去,最起码也能混一个糖葫芦吃。


年三十要守岁,初一起早挨家挨户拜年,初二开始走亲戚,七大姑八大姨都要走一遍,还得回请。热热闹闹到正月十五,一年才算过完。

那个时候,手机用的还是诺基亚,没有微信只能短信拜年,有多少人早早编辑好拜年短信等着过了12点才发送的?陆陆续续的回信会搞得2/3点还睡不着。

反观现在,618/双11/双12每次都屯了够用一年的东西,购物不需要出门。鸡鸭鱼肉山珍海味不再是过年专供,平时下馆子也能吃到。衣服店里时常打折,也不用过年才买....

就连春晚,熟悉的赵本山/宋丹丹等人退居幕后,今年李咏也走了。每年春晚都涌现很多新人,闹腾一番,却没留下很多话题供大家茶余饭后闲谈。

过年没有了以前能够让人感觉到"新鲜"的地方,变得不再特别,年味也慢慢淡了。


春哥聊电影


小时候,一说过年了,特别高兴,奶奶爷爷很早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螃蟹,虾,肘子,四喜丸子,各种菜品,应有尽有,做饭的在厨房忙的不亦乐乎,孩子们追逐打闹。吃饭时大家围着桌子,聊天,胡侃,笑声不断。平时在家吃不着的,那天吃个够,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我表妹为了争着吃螃蟹,最后吃的我得了肠胃炎,我表妹浑身起了饭。每次吃完饭还出去放炮、放花、玩得不亦乐乎。现在过年,都是去下馆子,没人在家做饭了。一般就吃中午饭,吃完了就各自回家,一点儿年味也没有,就像应酬饭局一样,饭桌上也没有了以前的欢声笑语,毕竟不在家里,也没做饭时,大家聊天沟通,嬉笑玩闹,也没有了喝酒胡侃了,因为吃完饭都要开车回家,谁也不敢喝酒,更别谈玩的晚了打地铺睡在家里了。大家变得生疏了,过年也像是一种礼仪节日了,互相问候一声的场所了,没了一家人的热闹团聚,碰酒干杯,火热的场面了。



宝妈茶会


对于这个话题,看到有好多人在评论区留言,说是生活水平提高了,才开始没有年味的。这个我承认有这个方面的原因,但是生活水平提高必然会导致没有任何节日都没有味道吗?显然不是,那么为什么大家单单对少了年味有这么深的体验呢?其实还是那句话,少了仪式感!

仪式感就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法,其实我也一直在想,仪式感真的是现在这个社会很需要的东西,扫尘、贴春联、倒贴“福”、贴窗花、年画、守岁、爆竹、拜年、春节食俗等等这些在我们现在看来最有年味的东西,也是最有仪式感的,慢慢的被喝酒,打游戏……等代替,当然现在也包括好多年轻人都被西方的节日氛围所感染。

还有一点就是春节不是最特别的那一个了,失去了特殊性。你们家原来有啥好吃的,都留着过年吃,家人也会选择在那天团聚,鞭炮也在那天放尽兴,红包也在那天拿,给长辈拜年也是在那天,这不就显得这一天最特殊吗?

你现在过年一般也就吃平时吃的,哪天放假就回家来了,亲戚朋友也有手机微信,都能及时联系上,鞭炮也没得放,你十一貌似也这么过的!这一天有什么特殊的,我反正每个周末回家都是这么过的!在这种情况下,心里怎么认同这一天的特殊性?可不就没有年味嘛!这一点我也是很赞同的,毕竟现在天天就在过年,肯定会失去年味。

最后我觉得不管咋样我们都要好好的传承传统节日!


生活那点事我来说


我觉得主要是我们长大了,父母变老了,我们有了工作,父母多了疲倦,我们有了人情事故等等。加上通讯设备发达,注意力大多被分散,和亲戚朋友说不了几句话就去手机里各种问候和关注朋友圈都有什么新鲜事。不信你可以回忆一下小时候过年的气氛,小时候过年前我们早就放寒假了,父母们也大都结束了农忙和工作,这就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过年,隔三差五的父母就带我们上街买年货毕竟交通不方便,每次只能买回来一些,就算家里有拖拉机什么的也只会把大件东西买回来,比如炮仗大鱼大肉的,其他零散的东西就要分开去买啦,反正很闲……鱼肉什么的买回来当然要腌制啦,帮父母打下手,注意这可是很有趣的,这期间一定会有弟弟妹妹们到你家玩的吧?这不气氛就来了,妈妈和隔壁邻居阿姨们边聊天边给鱼肉抹盐,爸爸和叔叔们翘着二郎腿抽着烟嗑着前几天就炒好的瓜子说说笑笑时不时还和妈妈她们参合几句,我们这些小孩子当然就喜欢热闹啦,捡大人们抽剩一小节的烟头去火盆里点着学大人吸一口却把泪水都呛出来了,旁边的弟弟和村里的小伙伴也都效仿,各个也是呛的咳嗽流泪再也不去碰了,大人们笑骂着我们……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长大后闻到炭火味脑中不由地就能回忆起来,然后却只能悲叹当下的生活是多么的紧迫,人情是这么的复杂,过年也就成了如今的形式而已,最值得期待的还是从异乡归来后与父母的短暂团聚了吧……



放眼Look世界


春节不是没有年味了,只是过春节的主角不是我们了而已,以前我们小时候,春节的主角是我们,现在我们长大了,那么春节的主角就不是我们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陪家人在过年的时候好好吃顿饭,在家人面前多聊天少玩手机,一样的年味。

年味是需要人支撑着的,家里老一辈的老人在的时候,春节有很多安排,像去年那样,我在广东这边,年三十的时候我爸就给我打电话叫我凌晨五点起来接财神,我就把闹钟调到4点30,起床了就把接财神用到的通通收拾好,然后搬一张桌子出去点上香,水果啥的一样不能少。点着以后少炮仗,家家户户都是红彤彤的一片,在农村没有城里那么多限制,可以随便烧烟花,炮仗啥的。

年味到底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家人老老少少,一起做顿饭,一起看春晚看电视,(但是我们广东人不怎么看春晚)叫一些朋友来自己家坐坐,串串门,要的就是那种气氛

小时候觉得年味就是一起出去收红包,长大了觉得就是买菜回家一起做饭,再买些年货回家,最最重要的是,过年,回家的时候,多陪家人聊天,少玩些手机。听听你们家人朋友他们的故事,或者可以跟你奶奶爷爷他们聊聊天(老一辈的人知道的故事有很多很多,额非常有意思)

也快过年了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