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步入冬季,供给侧改革由减法为主过渡到加法

我国经济步入冬季,供给侧改革由减法为主过渡到加法

近日,我国召开部分省(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明年发展听取意见建议。会议认为,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区走势分化,对困难和矛盾要有充分估计。必须把形势和问题分析透,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心无旁骛办好自己的事情,增强发展动力和后劲,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

文 | 应习文(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

召开部分省(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恰逢我国内外部环境恶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区走势分化的关键时点。从宏观大环境看,2012年以来我国GDP增速连续下台阶,但到2016年末逐步企稳在6.9%附近,形成了“L”型的“一横”,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转向复苏、基建与地方政府加杠杆、棚改带来的地产繁荣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部分上游产能出清与加库存效应。

我国经济步入冬季,供给侧改革由减法为主过渡到加法


但2018年二季度以来,上述情况已逐一发生变化。一是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叠加全球需求放缓造成外部环境急转直下;二是政府债务的不可持续导致基建投资断崖式下跌;三是“房住不炒”的楼市严监管以及居民杠杆率上升空间大幅缩小背景下地产繁荣的终结;四是金融严监管与去杠杆导致民企融资困境;五是债务压力与资产破灭引发“消费降级”,最终拖累GDP增速再下台阶,2018年三季度已跌落到6.5%,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季度新低。从各地经济形势看,整体也呈现减速趋势,前三季度仅7个省份与去年同期相比GDP增速加快,2个省份持平,19个省份出现下降,部分省份(如天津、东北三省、山东、河北、内蒙古、海南)等经济困难程度较为突出。

我国经济步入冬季,供给侧改革由减法为主过渡到加法


对此,部分省(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提出的应对要求有以下几点值得引起注意:

一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但并没有继续提“三去一降一补”,而是提出支持小微、民企等实体经济,聚焦减税降费。这意味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与时俱进,每个时期都有新内涵,目前已逐步由减法为主过渡到加法,且主要是要“加”在民营经济领域。

二是在紧跟供给的需求端,提出消费和投资两手抓,消费要突出“升级”和“潜力”,投资要突出“民间”和“民生”。

三是提出了就业的突出位置,结合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可见当前稳就业的宏观目标已有显著上升。

四是强调了制度供给的重要性,提出政府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便捷高效、稳定透明、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让中国的人力人才尽情释放活力和创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