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軼聞之晉峪泉

鄉村軼聞之晉峪泉

絳縣安峪鎮,有個晉峪,山溝裡有個很大的泉水叫晉峪泉,也稱拔劍泉,當地人相傳為燮父帶兵打仗途經此地為解將士之渴而以劍挖之。史書記載,堯墟之南的絳縣境內,有多處冠以“晉”字的泉水,如“晉峪泉”、“晉水廟”、“晉堂水”等,還有冠名“晉”字的古村落:北晉峪、東晉峪、西晉峪、南晉峪、大晉堂等,這些無聲的歷史遺存是留給後人的信息符號,藉以拉開滄桑歲月的帷幕。

鄉村軼聞之晉峪泉

說起“晉峪泉”的起因,當地人都說與燮父打仗有關,當時燮父帶著士兵到此平叛。數日後因無水可飲,弄得士氣低落,無奈之下燮父插劍止步,稍作休整。待拔劍欲走時,想不到劍口處竟冒出一股噴湧的清泉,頓時,將士暢飲,士氣大振。大功告成後,燮父受到周天子和叔虞的褒獎,並晉升為上軍統帥,因這裡是燮父晉升之地,又是續魯峪山口,周圍四村全部冠名為晉峪,俗稱的“拔劍泉”也改稱為“晉峪泉”了。

鄉村軼聞之晉峪泉

當地人傳說,燮父帶士兵於此平叛,數日後無水可飲,人困馬乏士氣低落,無奈之下燮父原地插劍,讓兵士稍作休整。待拔劍開拔時,想不到插劍處竟冒出來一股清泉,將士暢飲後士氣大振。平叛功成後,燮父受到周天子和虞叔的褒獎,並晉升為上軍統帥。因這裡是燮父晉升之地,又是續魯峪山口,周圍四村全部冠名為晉峪,無名泉也被稱為“晉峪泉”。

鄉村軼聞之晉峪泉

自晉峪泉下行約4公里,是位於續魯河南岸的北冊泉,泉水旁邊曾有一座“晉水廟”。河對岸的一片荒草地邊,廟址尚存,廟宇坐南朝北,佔地四五畝的樣子,北面正殿中間是美麗端莊的聖母娘娘塑像,兩側安坐著兩個女性水官,東西廂房有上百個侍女塑像,南面正中是古樸別緻的戲臺,左右是廟門。廟院中有一深潭,周邊青石圈砌,直徑五米左右。清澈的潭水從廟院獻殿兩側的渠中流出廟外。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這裡還會舉行盛大的廟會,一直被當地人奉為聖地,至今沒人在廟址上開墾耕種。

鄉村軼聞之晉峪泉

綜觀絳縣東北境域,可謂晉泉星羅棋佈,流渠縱橫交錯,小橋溢水流波,正所謂“田繞路轉水織網,晉地無處不霖光”。千百年來,諸多晉泉湧濤泛瀾,洶湧澎湃,挽手扶肩一起流向下游的晉河,既為古晉國注入勃勃生機,也造就了兩岸久遠的富饒。

鄉村軼聞之晉峪泉

據當地老人言,上世紀70年代前,源頭還有一畝多地大,水面上泉眼遍佈,噴湧不息,注入不遠處的續魯河後流入澮河。每到冬天,熱氣蒸騰,架起一道道彩虹,十分壯觀。古時候這裡曾有東西南北四個晉峪村,數百年來,當地農民依水而居,取水而用,嬉水而樂,一直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

鄉村軼聞之晉峪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