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不,现在的农村人都放着高产的杂交水稻不种,反而去大力种植常规水稻品种呢?

七星老农


奇怪不,现在的农村人都放着高产的杂交水稻不种,而去大力种植常规水稻品种呢?

这种说法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农村人只要他有大遍的土地面积,这个大面积也不要很大,5亩以上吧,他必然要选择种植杂交水稻,因为常规水稻品种毕竟产量低,抗病虫害差,易倒伏,虽然米质优,饭喷香可口,但自己家吃的就那么多,没有必要去大面积种植常规稻。

杂交水稻它的优点是产量,抗病虫害,不易倒伏,缺点是米质差,价格低,大面积种植还是划算的,它的亩产可以达到1500斤,而常规稻的亩产只有8、900斤,虽然价格上有优势,但还是不如种杂交水稻划算,这是从经济角度来看问题。

那为什么有的农民要放弃高产的杂交水稻不种,而去种产量低的常规稻呢?我想原因是因为农民现在种粮不挣钱,一年的收入还不如人家一个月的退休金,加上劳力缺乏,有的人宁愿把田荒芜也不愿去大面积的种水稻,所以只种自己吃的,贡献给别人那就对不起。

既然只种自己吃的,那就求精不求多,种点好吃点的,绿色点的,米质上乘的,吃着也舒服,常规稻也不需要施太多的化肥,相对的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劳动时间,剩余的时间也可以到附近的工厂打打工以贴家用,总比专门在家种几亩田要划算。


页川木木1


解放前珠三角最好的水稻田,最好的年份,水稻亩产也难超四百市斤,长期徘徊在亩产二三百斤!解放后选种育种后达到亩产五百斤左右。七十年代开始,特别是八十年代,亩产量因国家有袁隆平等一大批水稻专家的选种育种,改良后的水稻亩产,经常超千斤!珠三角由于喜欢小农粘,单季亩产八百斤左右的多。如果种杂交稻,大多超千斤。每个镇村都有年亩产吨谷的尖子户!水稻的几十年改良,袁隆平们功不可没!为什么很多农户不种杂交水稻,主要原因是南方都是小农户,家庭就一点土地,种价值高产量低的品种,反而综合效益好一些!如果大面积,肯定是种杂交水稻好,小农户种粮主要是自己的食用为主。农业事,只有农民才有发言权。别黑袁隆平们,他们的工作有现实价值,农民没有人会黑实实在在工作的人!


南国红棉3


“去杂交化”是中国水稻行业的发展趋势。

首先要扭转一个认识,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不是袁隆平,而是邓小平,并非否定技术,而是解放生产关系在某个历史时期确实比提高技术手段更为迫切。北方人不吃大米,而是以吃小麦为主,杂交小麦可没有推广过,北方人现在也不挨饿啊。过去大力宣传杂交水稻,是巧妙的把饿肚子的锅扔给了技术落后,而回避某些人为原因。

回到正题。杂交水稻确实比常规水稻的产量高,但这几乎是杂交水稻的唯一优势。其劣势也很明显,一是成本高。学过中学生物的都知道,杂交物种自交后代的性状是不稳定的,不稳定意味着没有商业价值,所以农民无法留种自育。杂交水稻的种子是种子公司的制种基地培育的,农民只能向商家购买种子,有时会买到不合格的种子,导致大量减产,甚至还有买到假种子的,导致颗粒无收,这个损失就惨重了。二是价格低。现在作为口粮在市场上流通的大米一般分为两类,粳米和籼米。一般认为粳米口感好于籼米,所以粳稻价格也高于籼稻,广受好评的东北大米就是粳稻,南方的晚稻也属粳稻,目前粳稻绝大部分都属于常规水稻。再说籼稻,南方的早稻和中稻一般都属于籼稻,其中大部分是杂交水稻,我们说的杂交稻其实就是指杂交籼稻。常规籼稻是经过数百年培育选择的结果,在口感,抗病等特性上有优势,而杂交稻培育的目的在于增产,所以产量比一般常规籼稻高,但是口感上都不如常规籼稻。目前南方常规籼稻都是作为当地名优特产培育的,价格较高,而杂交水稻产量虽高,但是品质较低,在口粮市场上难以同粳稻和常规籼稻竞争,多数流通进入深加工行业,以食品行业和饲料行业为主,价格自然就上不去了。

基于以上原因,南方已经出现“去杂交化”的趋势,最早抛弃杂交稻的是江苏,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全省推广种植粳稻,在品质上已经能与东北大米一搏;随后是安徽,目前安徽也基本完成粳稻换种工作;再其次是湖北和河南,也在缩小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扩大粳稻种植面积。目前全国大量种植杂交稻的主要是湖南、江西和四川等南方省份,这几个省也是最适合种植杂交水稻的。即便如此,这些省份也在开发适合本地的粳稻品种和常规籼稻品种,以此提高水稻竞争力,挤入全国的口粮市场。


平羌寻迹


我们扬州地处江淮流域,现在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小,绝大部分农户都种植常规水稻,也就是能自己留种的粳稻常规品种,也有一部分农户种植杂交粳稻,反正不是杂交籼稻的品种。

究其原因,据我的了解和分析,杂交稻虽然有人工栽植省工省力、也产量高的优势,但由于杂交稻秸秆要比常规稻高许多,抗倒伏能力性能要比常规水稻低许多,此外,常规粳稻的市场收购价也比杂交稻高,种植杂交稻的收益自然随之要比常规粳稻少,农民朋友自然不愿意种植杂交稻而选择种植常规稻了。

也许一些人还会说,种植杂交稻省工、省力,能节约劳动力成本,不错,这是事实,可你也知道,现在种植常规水稻也有更多的新型栽培技术,更节省劳动力,且产量也很高,如我们扬州江都、宝应等区、县多年来水稻直播栽培技术,草害少,产量高,加之现在的机插秧的逐步推广,更适合、适宜全面推广和种植常规稻,在我们这里家庭中有高血糖、糖尿病不适合食用粳米而会选择栽种少量的杂交稻了。





和风细雨言


一.杂交稻的产量没有喊的那么高, 试验田不限化肥农药成本的高产没有意义。时不时高调宣布亩产3000斤, 到了农户手上种,也就1200斤。高产炒作使民众都误以为全国水稻已高产到吃不完,实际杂交稻只占很小一部分。

二.杂交稻不能留种,农户购买成本每斤50~90元左右,这也是杂交稻种孑公司的研究动力。而常规稻很少有公司去研究,因为能留种,无利可图。农户更喜欢能自行留种的常规水稻。

三、在化肥农药作用下,常规稻的产量已接近杂交稻,亩产也达1000斤左右,这是常规水稻重受青睐的关键原因。农户能种常规水稻的,决不会种杂交稻。江苏80%的面积种常规水稻,北方则100%。杂交稻的产量优势在缩小。

四、常规稻口感好,收购价高,优质大米全是出自常规稻。而杂交稻虽产量高些,但口感不好,收购价低或不肯收。我们在粮店中购买的每斤2.5元大米,都是常规稻米。

五、杂交稻的优点,除了产量占优,土地适应性好,这才是它的关键。在长江以南土地贫瘠的不少省份仍种植杂交稻,种植面积占全国1/3。


温情忆鸿564


奇怪了,现在的农村人都放着高产的杂交水稻不种,反而去大力种植常规水稻品种呢?农村人现在都放着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不去种,反而去大力种植传统的常规水稻品种了,这个问题看似奇怪而又并不奇怪的,为什么?

原因一,主要杂交水稻种子贵,又不能自己留种

在农村七星老农家乡,前几年杂交水稻种子农技站卖到了65元一斤,去年与今年虽然说有降价了,但还是要35元一斤,一亩田再少要3斤杂交水稻种,成本上百块钱,而常规水稻品种才只有3元一斤,一亩田用10斤种子,才30块钱一亩,第二年而且还可以自己家留种,不算钱了,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农民认为杂交水稻种子太贵了,咱们买不起了,还是种植传统的常规品种划算的了。


原因二,主要是杂交水稻与常规水稻产量悬殊还不是很大的

虽然说袁隆平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产量,抗病虫害,但是到了我们农村农民手里,并不是象他袁隆平在试验田里,精耕细作种植出来的稻谷亩产1200斤,现在的农村人不象过去,并没有以种田种粮为主了,大多数人都外出打工赚钱去了,家中只剩下一些老年人与妇种田,种植经验又不够,防虫治病又不是很内行的,别人家田里打什么药,她们就跟着打什么药,一亩杂交水稻再多种出8一900斤产量出来了,亩产能够上千斤的人家只占到了少数,也不是说没有是吧。


再说种植常品种大家一亩田也收够收获7一800斤,种植成本永远低于了杂交水稻了,这样子一算下来,大家都认为田里种植杂交水稻与常规品种无区别了呀。

原因三,种植成本增高,稻谷价格低,是农村农民改种传统常规品种的主要原因

从近几年来看,化肥农药,杂交水稻种子持续涨价了,而农村农民种植出来的粮食反而价格下降了,七星老农记得,2016年稻谷市场到家中的收购148元一百斤,而到了2018年,市场上的粮食收购价格才128元一百斤,而陈粮收购价格才105块钱一百斤。


大家都来计算一下,农村农民种植的双季稻亩产才6一700斤,单季稻产量高一点儿,也不过亩产8一900斤而已,除掉一亩田的成本650元一亩,还不把自己的人工计算在内,种植一亩杂交水稻水稻平均按800斤x1.25元=1000元,1000元中减去种植成本650元,还剩下350元,种植一常规稻亩产700斤x1.25元=875元,要少用100块钱种子,化肥比杂交水稻少用50块钱一亩我没有说多吧,用的农药基本上差不多,也就是说种植一亩800斤的常规稻与杂交水稻种植成本相比,875元+100元+50元=1025元,减去种植成本500块钱一亩,可以赚到525元一亩,相比之下,种植常规稻足足比杂交水稻多赚175元一亩了。

原因四,农村农民认为常规稻米质永远优于杂交水稻

过去农村人种田种植杂交水稻是为了多产粮食,解决全家人的温饱问题以后,用多余的粮食来喂养牲畜,增加家庭收入,而竞现在的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追求的米质量也高了,传统的常规稻虽然说产量低一点儿,但也低不了多少,同时种植成本也小一点儿,但是它煮出饭来口感比杂优米要好,价格也比杂交水稻卖得高一些,毕竟杂交水稻是转基因水稻是吧。


所以,七星老农个人认为,现在的农村人放着高产的杂交水稻不去种,而改种传统的常规稻,其主要原因就是杂交水稻种子贵,产量高种植成本同样的也高,传统的常规稻米质比杂交水稻好,米质长,煮出来的饭又软又糯又好吃些,而杂交水稻米质圆,煮出来的饭比较硬,再加上现在的化肥农药涨价,稻谷反而在降价了,打击了农民种植杂交水稻的积极性了。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都在评论区留言,看看七星老农说的在不在理儿,同时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吧!

[热爱生活,喜欢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七星老农回答,不胜感激!]


七星老农


这个问题应该让那些吹捧袁院士的人出来回答,他们是怎么样通过杂交水稻,断绝农民留稻种,然后垄断种子交易,然后提高售价获利…

农民不会言语,也不会和他们争辩,只会用实际作出选择!

最关键的是,杂交水稻味同嚼蜡,真心难吃 。实际产量并不比常规稻高多少(所谓亩产数据都是实验室数据,毫无参考意义),该施的肥一样不少,种子还贵,稻子卖出去又不值钱。

中国早已经过了温饱线了,杂交水稻却还大行其道,明眼人应该知道。说到底都是生意,不过这个钱有点昧良心。

祝袁院士早日拿到和平奖,是不是诺贝尔的无所谓!


一针包治巨婴病


我们家位于广西南部,一年可以种两季水稻,拿我们那里的情况来说一下吧。很多年前,大多数人家都比较穷的时候,确实都是种杂交水稻居多,因为那时候家里一般大量喂猪养鸡,对粮食的需求量大,杂交水稻产量高,家里吃不完还可以去粮站卖掉,还能补贴家里的柴米油盐。

现在我家一般都是夏季种杂交水稻,冬季种常规水稻,而且都是留冬季稻自己吃,夏季稻交公粮和卖掉。究其原因,一个是现在普通农户几乎都不养殖猪牛等大型牲畜了,养的那点鸡鸭吃剩饭就足够,第二个是杂交水稻虽然产量高,但是口感不大好,米粒碎,现在农民生活好了也开始讲究吃的好,而不仅是吃的饱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杂交水稻对于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巨大作用,我爸妈常说,小时候经常挨饿,但是现在,只要你不挑米的口感,随便都可以吃饱。

常规水稻现在种植多了,不纯是种植成本的问题,因为现在的农民种常规水稻也很少会自己留种,都是购买稻种的,两者的打理我印象中杂交水稻还要省心一些。只能说是在吃穿不愁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追求吃的品质了。


幸福的平行线12391243


奇怪不,现在的农村人都放着高产的杂交水稻不种,反而去大力种植常规水稻品种呢?

民以食为天,粮食的生产是农民的头等大事!放在以前,物质匮乏,人们饥寒交迫,急切需要的物质就是粮食,毕竟没有什么事情比吃饱肚子更重要,但是当时的生产技术以及水稻品种却无法使水稻达到高产,难以满足人们的物质所需,杂交水稻的横空出世,使粮食获得了高产,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但是现在时代变了,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不在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对生活的一种追求!那杂交水稻跟常规水稻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杂交水稻,是指选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遗传有一定差异,但他们同时又具有优良性以及互补性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出新一代产量高,抗病病害能力强的杂交水稻种谷,用于生产,这便是杂交水稻!

常规水稻,是指种谷后代不分等级,可以自己留谷种的水稻!不像杂交水稻是需要杂交变异生产出来的谷种,而常规水稻是自留谷种,它能保持本品种特征特性的不变!也就是说,今年种的稻谷不错,自己可以筛选一部分做谷种,不用再去种子公司购买!能够节约一笔谷种费!

虽然常规水稻可以节约了一笔种植子费,但是水稻在产量以及抗病性是远远不及杂交水稻的,由于农民不具备提纯的技术,3-4年后品种混杂、退化现象会逐年严重。

不过常规水稻的口感以及糯性却比杂交水稻要好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自家留种种植的常规水稻更有稻米香,更糯软,也更好吃!而市场买的大米都是比较粗糙的,甚至硬邦邦的,味道要差很多!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观念也开始改变,吃不在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一种生活享受!杂交水稻产量高,粮食却不值钱,所以现在很多农村人放弃高产量的杂交水稻,选择品质更好,价值更高,味道更香糯的常规水稻种植!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农资讯分享。可以关注下我,谢谢!


水果不甜不要钱


奇怪不,现在的农村人都放着高产的杂交水稻不种,反而去大力种植常规水稻品种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再温足一般的填饱肚子式的生活。而高产的杂交水稻就属于填饱肚子式的粮食品种,虽然杂交水稻产量高,管理技术也相对成熟,但杂交水稻想取得丰产丰收却与大量的化肥农药脱离不了关系,这对现代人们寻求绿色天然的食品方式是相反的。那人们为什么会选择其他的常规品种来代替杂交水稻呢,还是因为与常规品种能够采取粗放式的种植方式有关。


我们都知道,常规品种是经过几千年的自然种植而最终刷选出来的,在经过这几千年的长期粗放式种植后,其本身就具有了与杂交水稻很多不同的抗性。所以,如果想种植纯天然的绿色水稻,那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常规品种,虽然常规品种的产量不高,但完全不用化肥农药的种植出来的常规品种其价格却是杂交水稻的几倍甚至十倍。这样,常规水稻产量虽然很低,但最终的收入却比种植杂交水稻更高。

小草家乡就有一户种植常规水稻的种粮户,其全程种植不施用一点化肥,全是用的自制的农家肥,农药基本只在移栽后及抽穗前喷雾两次,选择的都是那种非常低毒性的农药,田间杂草全程不使用除草剂。这样,每亩稻谷产量也有七八百斤以上,可出大米约500斤,每斤10元,亩收入可达5000元左,且这样的绿色大米其价格是不受其他水稻价格影响的,既便除去其他的各种多余的人力成本,也比杂交水稻划算很多。



经过他几年的常规水稻种植经验,分析得出常规水稻比杂交水稻奈草性强,对抗自然环境的能力强。再就是因产量低种植密度也低、植株较矮小、所以病虫害也小了很多。所以,用常规品种来当作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种植比杂交水稻更具有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