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腊梅芬芳,74岁卖花阿婆每天30公里徒步奔波,月入1万


“旦评人物尚雌黄,草木何妨定短长 。试问清芳谁第一,蜡梅花冠百花香”。蜡梅,我国特有的灌木花卉。因其颜色亮丽,香味馥郁,历来为广大民众喜欢。更因其傲雪凌霜的卓然气质,成为坚毅刚强的传统文化象征

时值入冬,北国大地早已冰封雪舞。然而,在祖国西南的大理,依然是阳光熙暖,岁月晴好。应季开放的蜡梅随着原住民的背篓,外地客的提包在古城里暗香流动

早上10:00不到,古城人民路东段,白族张阿婆背着硕大的一篓包装妥贴的蜡梅花出摊了。作为古城最早售卖蜡梅的人,阿婆每天都显得自信而骄傲

阿婆今年74岁了,虽满脸皱纹但却精神矍铄。放下背篓,小心翼翼将10余束芬芳亮丽的蜡梅摆放出来。轻手轻脚,就象呵护初生的婴儿,生怕将花朵碰落。

这些都是老伴自己种的,我刚刚从花园里剪了拿过来。看看,这蜡梅的颜色是不是很正?闻闻,味道是不是很香?比比,是不是更好呀?张阿婆介绍着自己的宝贝,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冬天里新鲜灿烂的花朵,阳光下馥郁芬芳的香味,吸引了很多过往行人驻足挑选。纯天然应季的蜡梅,售价25~40元不等,很受大家欢迎,陆陆续续就卖出了一些

乐观爽朗的老人非常阳光健谈,不时和流连在蜡梅前的客人拉着家常。阿婆和老伴都是大理白族村民,原先是白天干农活,晚上卖石材,1天只睡5小时,辛辛苦苦把4个子女拉扯大。后来改作养花卖花,一干又是30多年。如此吃苦耐劳的艰辛岁月,被轻描淡写地带过,曾经沧海的经历,在阿婆的眼里却只是云淡风轻的过往

别说74,城市单位里60岁就退休开始颐养天年了,不是悠闲地跳广场舞就是赶着排队领免费礼物。可老阿婆却不这么认为:子女都想让我们好好休息不要干了。可我们老两口有手有脚,不能给孩子添麻烦,能干就多干点。再说,劳动习惯了,不动一下总觉得肚子撑撑的饭吃不下去。没有发光发热的豪言壮语,只有至真至朴的农家土话,让人感到无比钦佩

勤劳的白族阿婆不时将掉落在地上的蜡梅花朵捡拾起来:大家都喜欢漂亮嘛。卖花卖花,不能把地板弄脏咯,要为作卫生的想想吧

阿婆的轻声自语,就象蜡梅花的香味涤荡着旁人的心灵。然而,在这千年大理古城,却有很多游客随心所欲,顺手弃物。更有甚者,在设施完备的街道,有人还让自己的孩子当起洒水车,在人民路上活水奔流。阿婆习惯性的微小举动,不知能让多少人汗颜!

人民路上人来人往,每个游客对鲜花的需求各不相同。有的品种备货不足,张阿婆就会让游客先到别处逛逛,自己将摊位托付给周围编彩辫的大妈,匆匆往返花园以满足游客需要

勤劳乐观的阿婆人缘极好,编彩辫的大妈也乐于帮忙。白族普通劳动者经常聚在一起,忙里偷闲欢声笑语

欢乐的气氛有时也会戛然而止。一有特定装束的人出现,编彩辫的大妈赶忙收起工具四散而去。整理不及的阿婆只好噤若寒蝉,紧闭双眼祈祷他们快些离开

老张阿婆的摊位是临时摆在别人酒吧门口的,酒吧晚上才开门,也算是打个时间差节约成本吧。好在经常平安无事,观看询问蜡梅的游客总是一拔接着一拔。有很多游客想要一些特别要求的枝条,她都会记下需求,约好明天备齐来拿。有的游客行程很急,阿婆就商量着让他们跟自己去花园现采

花园位于大理三塔倒影公园附近,往返古城人民路需要5公里。每天都有要求现采的游客,老阿婆一般要来回奔波6趟以上

游客在旁边树荫下指指点点,老张阿婆就在强紫外线下按需采剪。老人家时时刻刻为游客和蜡梅着想:哎,时间对不上,本来早晨采是最好的,水份跑不快,这样花更好带。下午剪的回去要马上插到水里哦,不然就没那么漂亮了

人民路上卖25元以上的蜡梅,在这花园里,老张阿婆千说百说只肯收10元:哎呀,真不好意思哦。没帮你拿下去,让你跑这么远自己来,又是下午采的,怎么能收25?自家种的,10元就很好了。种花千辛万苦,卖花却物美价廉。这位处处为游客着想的老人就这样身体力行着白族的质朴传统

送走客人,阿婆又匆匆赶回摊位。一束束大小不等亮丽芬芳的蜡梅不断被人买走。

临近黄昏,早上采摘的10多束蜡梅都已售罄,加上到花园现采的,勤劳的老人1天收入稳超300元。高兴的阿婆又打开了话匣子:还好啦,就这几个月蜡梅好卖哦,每天都有几百。主要是老伴种的好,颜色正味道香。其他季节都是普通的花,和别人差不多,卖得就没有那么好咯。不过也够我们两个老人开支啦。

一个温馨的大理蜡梅季,勤劳诚恳的老人就能月入万元。74岁的老阿婆普普通通,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不正象那坚韧刚毅,芬芳隽永的蜡梅一样吗?反观一些年轻不少的人,或怨天尤人燥郁抓狂,或无病呻吟混时度日,上班盼下班,上岗盼退休,看看阿婆,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